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对克瑞森无核葡萄进行主干环剥后,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和组分特性与差异,为环剥对果实可溶性糖的影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4个不同时期,对克瑞森无核葡萄进行主干环剥,监测果实的生长发育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成熟期果实中可溶性糖组成成分和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个试验处理中,第1次环剥处理的果实的果形指数最大,比对照处理大5.67%,单粒重也最大,达2.99 g。成熟期最早的是第3次环剥处理, 5个试验处理的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其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高,变化幅度大,蔗糖含量相对稳定,葡萄糖的含量略高于果糖。其中葡萄糖含量最高的是第2次环剥处理,极显著大于对照处理,比其高21.67%;果糖含量最高的是第3次环剥处理,极显著大于对照处理,比其高21.4%;蔗糖含量最高的是第4次环剥处理,比对照处理高29.65%;总糖含量最高的是第2次环剥处理。葡萄糖和果糖与可溶性总糖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葡萄糖与果糖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性最大,略高于葡萄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系数。蔗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性最小,且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主干环剥有利于克瑞森无核果实的生长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前期(坐果后到果实膨大期)进行环剥明显可以达到增产目的,后期(果实膨大期过后)环剥有利于果实提前成熟。  相似文献   

2.
连续3 a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包含129种白肉萝卜、48种绿肉萝卜和18种红肉萝卜等共计195种萝卜品种的肉质根进行了糖组分的鉴定和质量分数的测定,并对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在供试萝卜肉质根中共鉴定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3种类型的糖。其中,葡萄糖质量分数最多,其次是果糖和蔗糖,并且在超过20%(46/195)的萝卜品种中未检测到蔗糖。糖质量分数的变异幅度较大,总糖质量分数为5.39~47.08 mg/g,葡萄糖质量分数为3.2~27.61 mg/g,果糖质量分数为0.6~19.42 mg/g,蔗糖质量分数为0~9.02 mg/g。不同萝卜品种糖分构成存在较大差异,葡萄糖/果糖比值为1.01~6.67。通过聚类分析,这些萝卜品种被聚为4类,其中C4类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最高,均值达到41.81mg/g;C1类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最低,均值仅为13.68mg/g。相关性分析表明,糖质量分数与萝卜肉色密切相关,绿肉萝卜总糖质量分数最高,其次是红肉萝卜和白肉萝卜。综上,萝卜肉质根中主要糖组分为葡萄糖和果糖,糖质量分数与萝卜皮色不相关,而与肉色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以黄瓜品种中农118和冬棚丰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施腐胺和精胺对弱光下黄瓜叶片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对照相比,弱光下黄瓜叶片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降低;叶面喷施1 mmol/L腐胺与单纯弱光处理相比,黄瓜叶片可溶性糖、蔗糖和果糖含量明显升高,但葡萄糖含量下降明显;施加外源精胺(0.3、0.9 mmol/L)后,果糖、葡萄糖、蔗糖以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海南省四大芒果产区(三亚、乐东、东方、昌江)两大芒果品种(台农、贵妃)果实的品质特性,为芒果果实品质评价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酸碱滴定、HPLC等方法测定76份芒果样品的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溶性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甜度值、可溶性固形物(TSS)、维生素C(Vc)、总酸、糖酸比、固酸比等13个品质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台农果实的TSS、可溶性糖、蔗糖、果糖、葡萄糖、总酸含量及甜度值、糖酸比、固酸比平均值均高于贵妃,贵妃果实的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和Vc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台农.不同产区同一品种芒果果实的TSS、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和Vc含量及甜度值差异显著(P<0.05);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总酸含量及糖酸比、固酸比差异不显著(P>0.05).13个品质指标的部分指标间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同时主成分分析将13个品质指标综合为4个主成分(PC1、PC2、PC3、PC4),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078%,能够代表原品质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其中乐东台农PC1、昌江贵妃PC2、三亚贵妃PC3和PC4因子得分最高.[结论]台农和贵妃果实均具有鲜明的品质特征,贵妃口感酸甜,台农口感更甜;乐东的台农、三亚和昌江的贵妃果实品质特性更佳.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种梨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对分属不同栽培种的98个梨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进行分析,以比较不同种及品种间糖含量和组成的特点与差异。【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成熟期梨果实中糖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成熟期梨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组成,其中果糖含量最高,均值为51.17mg·g-1FW。不同品种之间,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相对稳定;蔗糖和山梨醇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变化范围分别为1.14—47.75mg·g-1FW和4.46—47.29mg·g-1FW。(2)不同栽培种梨果实的糖分组成中,果糖的含量均为最高,占总糖比例的42.22%—57.02%,而其它3种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系统中存在较大差异。白梨和新疆梨中葡萄糖、山梨醇含量接近,蔗糖含量最低;西洋梨和秋子梨中葡萄糖、蔗糖含量接近,但西洋梨中山梨醇含量较高,而秋子梨的山梨醇含量较低;砂梨中蔗糖、山梨醇含量接近,葡萄糖含量最低。(3)不同种之间糖分的分布特点是:白梨分布在高葡萄糖和高山梨醇区域,砂梨分布在高蔗糖和高山梨醇区域;西洋梨分布在高果糖和高山梨醇区域,秋子梨分布在高葡萄糖和高蔗糖区域,新疆梨分布在高果糖和高葡萄糖区域。【结论】梨果的糖分主要由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组成,其中果糖含量最高;不同品种之间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对稳定,蔗糖和山梨醇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不同栽培种中,果糖含量稳定,其余糖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根据糖组分的分布划分,白梨为高葡萄糖和高山梨醇型,砂梨为高蔗糖和高山梨醇型;西洋梨为高果糖和高山梨醇型,秋子梨为高葡萄糖和高蔗糖型,新疆梨为高果糖和高葡萄糖型。  相似文献   

6.
李媛媛  赵静  张军  韩敏  张文娟 《西北农业学报》2019,28(10):1639-1646
糖的种类和质量分数是影响水果萝卜品质的重要指标。以水果萝卜珍品‘潍县萝卜’为试材,通过3 a的重复试验,系统研究了低温冷库贮藏10个月内,萝卜皮和萝卜肉中可溶性糖和含水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萝卜肉和皮中的总糖、果糖、葡萄糖、蔗糖质量分数和甜度值总体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萝卜肉中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质量分数在贮藏1月时达到峰值,分别比刚收获时平均增加80.04%、69.52%和119.87%;萝卜皮中的蔗糖质量分数也在贮藏1月时达到峰值,但果糖和葡萄糖质量分数却在贮藏2月时达到峰值,分别比刚收获时平均增加101.73%、102.64%和98.80%。萝卜肉的总糖和甜度值在贮藏6个月内可以保持较高水平,特别是在贮藏1~2个月时,比刚收获时均显著提高40%以上;萝卜皮的总糖和甜度值分别在贮藏6个月和8个月内维持较高水平,在贮藏2个月时达到峰值。萝卜皮和肉的含水量在贮藏9个月内失水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潍县萝卜在温度为-0.5~1℃、湿度为90%~95%的冷库中贮藏,适宜的贮藏期为6个月,最佳的食用期为贮藏后1~2个月。  相似文献   

7.
以‘潍县萝卜’为试材,研究常温(15℃)和低温(4℃)贮藏0 d、10 d、20 d、30 d、40 d时‘潍县萝卜’肉质根皮和肉中纤维素、木质素、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及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与蔗糖代谢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下‘潍县萝卜’肉质根的糠心程度及皮和肉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淀粉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及SS和SPS活性则在贮藏前期(10 d或20 d)显著下降,贮藏中后期(30 d~40 d)又略有增加。与常温贮藏相比,低温贮藏能有效减缓萝卜肉质根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生成,减慢蔗糖和淀粉的降解,促进果糖、葡萄糖含量的增加,增强SS和SPS活性。而相同贮藏方式下,萝卜皮中纤维素、木质素、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显著低于萝卜肉,SS和SPS活性则显著高于萝卜肉。相关分析表明,‘潍县萝卜’肉质根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与蔗糖及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萝卜肉质根(特别是萝卜肉)采后新陈代谢仍然十分活跃,而低温贮藏能有效减缓萝卜肉质根纤维化、木质化;维持高蔗糖和高淀粉含量可能是降低萝卜糠心,延长其贮藏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潍县青萝卜的优质高产,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不施肥、施化肥、施化肥+有机肥、施有机肥4个处理对潍县青萝卜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萝卜叶重、根重、总生物量、萝卜长度、直径、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同时降低了萝卜的经济系数、粗纤维含量、维生素C含量、蔗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其中根重、总生...  相似文献   

9.
以‘花皮菜瓜’(低糖越瓜自交系)和‘XLH’(高糖厚皮甜瓜自交系)为亲本构建P_1、P_2、F_1、F_2、B_1、B_26个世代遗传群体,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6个世代遗传群体甜瓜果实糖含量,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甜瓜果实葡萄糖、果糖、蔗糖及总糖含量进行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甜瓜果实果糖含量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E-0模型),葡萄糖、蔗糖和总糖含量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E-1模型);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总糖含量均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以负向增效为主,遗传主基因间普遍存在互作效应,控制果糖、葡萄糖和总糖含量的2对主基因间显性×显性互作效应最强,而控制蔗糖含量的主基因间显性×加性互作效应最强,控制蔗糖和总糖含量的多基因负向加性效应较明显;控制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总糖含量的主基因在F2中的遗传率分别为85.7%、86.2%、92.7%和85.0%,且受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在甜瓜育种过程中对糖组分含量性状的定向选择宜在早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不同有机肥配施对潍县萝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潍县萝卜为供试植物,研究了风干鸡粪、风干猪粪和豆饼分别与化肥配施对潍县萝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萝卜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潍县萝卜的品质。无机肥料配施豆饼处理的萝卜体内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效果最佳。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显著增加了萝卜体内VC的含量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但不同有机肥料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糯玉米采收后的鲜食品质是衡量品种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为进一步探讨糯玉米品质形成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以63份糯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采后不同贮藏期果穗中可溶性糖含量,同时测定其中8份优异材料蒸煮前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蒸煮前后糯玉米果穗中都含有果糖、葡萄糖和蔗糖。鲜样中,蔗糖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44.22 mg·g-1,占可溶性糖的65.60%,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接近,平均含量分别为11.30 mg·g-1和10.49 mg·g-1。鲜样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低主要是由蔗糖决定。蒸煮过后,糯玉米熟样中蔗糖和还原性糖含量均下降。可溶性糖和蔗糖是判断糯玉米生化甜度的两个重要指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糯玉米鲜样中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降解速率的快慢主要由蔗糖决定。根据可溶性糖含量与降解速率,筛选了两份糯玉米特异可溶性糖种质,研究结果可为鲜食玉米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鲜食枣品种的营养品质形成规律,以碘量滴定法,酸碱中和滴定法以及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了冬枣、临猗梨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以及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显示:在冬枣和临猗梨枣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前期变化不明显,近成熟迅速积累至最高;可溶性糖组分在果实发育前期为果糖>葡萄糖>蔗糖,成熟时为蔗糖>果糖>葡萄糖。可滴定酸含量前期较高,随果实生长呈下降的趋势,果实成熟时略有升高。维生素C含量变化总体上低-高-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HPLC-ELSD法测定梨果实中不同种类可溶性糖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4个品种梨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葡萄糖、果糖、蔗糖、山梨糖醇)和含量。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CAPCELL PAK NH2(4.6 mm×250 mm,5μm)色谱柱,50℃柱温,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为70∶30)溶液,流速为1.0 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漂移管温度为80℃,N2(氮气)流速为2.0 mL.min-1。在12 min内能准确检测出梨果实中4种糖,加标回收率为96.40%~103.20%。‘巴梨’、‘黄冠梨’、‘丰水梨’和‘砀山酥梨’果实中各种糖组分的HPLC-ELSD法测定结果表明,梨果实内主要的可溶性糖是葡萄糖、果糖、蔗糖和山梨糖醇,其中果糖含量最多,占总糖含量的43%~66%,其次为山梨糖醇和葡萄糖,分别占总糖含量的13%~28%和14%~18%,蔗糖含量最少,约占总糖含量的4%~1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10个酿酒葡萄品种(系)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和含量,研究新疆酿酒葡萄糖类物质积累特性,为资源特性评价及糖品质调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赤霞珠、赤霞珠5、赤霞珠6、赤霞珠9、梅鹿辄、梅鹿辄4、品丽珠、霞多丽、威代尔和雷司令等10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其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分析各糖类物质组分所占可溶性总糖的比例及各品种(系)的可溶性糖含量特性。【结果】10个品种(系)成熟时以葡萄糖和果糖积累为主,蔗糖积累为辅,且果糖略高于葡萄糖,其中果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为51.23%,葡萄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为49.02%,蔗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仅2.91%。10个酿酒葡萄品种(系)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以赤霞珠5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较含量最低的威代尔高了29.21%。赤霞珠5的可溶性固形物较威代尔高了30.59%。聚类分析将10个酿酒葡萄品种划分为 3 个类群。第1类群葡萄品种有赤霞珠9、梅鹿辄4、赤霞珠、梅鹿辄,各糖类物质含量均适中;第2类群葡萄品种为霞多丽、威代尔、雷司令,各糖类物质含量均偏低;第3类群葡萄品种有赤霞珠6、品丽珠、赤霞珠5,各糖组分关系较近,糖类物质含量均较高。【结论】筛选出高糖型品种(系)为赤霞珠5,低糖型品种为威代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挖掘与萝卜肉质根糖含量相关性状密切关联的SSR位点,为萝卜品质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134份萝卜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在成熟期对萝卜肉质根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和甜度值进行连续3年(2015-2017年)的表型鉴定,利用SPSS 20.0软件对上述5个糖含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选用156对SSR引物进行群体扫描,利用PowerMarker V3.25软件分析134份萝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应用Structure 2.3.4软件分析包含134份萝卜品种自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利用Tassel 3.0软件对SSR标记与糖含量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34份萝卜品种的糖含量相关性状在群体中变异较广,甜度值的广义遗传力最高(60.10%),其次是葡萄糖(53.79%)、可溶性总糖(48.51%)和果糖(40.73%),蔗糖的广义遗传力最低(30.67%)。用156对SSR引物从134份萝卜品种中共检测到349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106~0.864,多样性指数为0.112~0.877。群体结构分析表明,134份萝卜品种可分为2个亚群,其中亚群1包含46个萝卜品种,对应表1中1~46号品种;亚群2包含88个萝卜品种,对应表1中47~134号品种;且亚群分类与地理来源无明显对应关系。在P≤0.01阈值条件下,检测到与5个糖含量相关性状关联的位点61个,其中与葡萄糖含量关联的位点16个,与甜度值关联的位点13个,与蔗糖含量关联的位点13个,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关联的位点10个,与果糖含量关联的位点9个,单个位点的表型变异解释率为5.19%~16.29%。【结论】获得61个与萝卜肉质根糖含量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SSR位点,其中有14个标记位点具有“一因多效”现象,能同时被2个或2个以上性状检测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特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15年生库尔勒香梨(Pyrus brestschneideri Rehd)为试材,研究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总糖、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山梨醇含量以及6种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果实幼果期山梨醇为主要糖,占总糖中的比例50%以上,随着果实的发育,山梨醇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到果实成熟期,总糖中的比例降到24.7%。而在中后期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所占的比例缓慢上升,果糖含量超过山梨醇成为果实中的主要糖。成熟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为16.16%,果糖、山梨醇、葡萄糖和蔗糖占可溶性总糖中的比例分别为38.7%、24.7%、 22.0%和14.4%。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在果实发育前期活性较弱,随着果实发育而逐渐增高。果实发育早期蔗糖合成酶(SS)活性随果实发育而下降,而后期则随果实发育而逐步增强。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随果实发育持续上升,在果实发育的中后期急剧升高,与蔗糖迅速积累的时期相一致。山梨醇脱氢酶(SHD)和山梨醇氧化酶(SOX)的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果实的发育先降低后增高,但前者的变化幅度大,且其活性水平始终显著高于后者。【结论】在果实幼果期山梨醇为主要糖,而成熟期果糖含量超过山梨醇成为果实中的主要糖。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积累主要受山梨醇的影响,受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积累差异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甜高粱茎秆的含糖量积累规律,应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2个品种的甜高粱茎秆在不同生长时期的总糖、葡萄糖、蔗糖、果糖含量。结果表明:蔗糖含量是影响总糖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茎秆中果糖含量与葡萄糖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R=0.82,P0.01),果糖与蔗糖无显著相关性,葡萄糖与蔗糖呈正相关(R=0.341,P0.05);在生长最旺盛的拔节期,蔗糖含量是整个生长发育时期中的最低值,成熟期蔗糖含量达到最高峰,说明生长发育前期,蔗糖主要被分解用于甜高粱的快速生长,而生长后期被用来存储积累。  相似文献   

18.
以6个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水分胁迫对幼苗体内可溶性糖组分和含量的影响。用PEG6000水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条件,HPLC测定可溶性糖组分和含量。结果表明,小麦幼苗含有可溶性低聚糖、蔗糖、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等,可溶性低聚糖是其中主成分。水分胁迫下各糖组分含量均增加,其可溶性低聚糖含量呈规律变化,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可溶性低聚糖含量增加与胁迫时间呈正相关。可溶性低聚糖可能是小麦幼苗阶段主要的糖类渗透调节物质。  相似文献   

19.
以早熟砂梨苏翠1号和翠冠梨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翠冠梨果实葡萄糖含量先有小幅上升,而后下降;苏翠1号梨葡萄糖含量自始至终表现为持续小幅下降。两种梨果糖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蔗糖含量前期相对较低,进入果实生长中后期蔗糖积累量迅速上升;山梨醇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成熟果实果糖含量最高,葡萄糖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浓度CPPU处理对美味猕猴桃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CPPU[N-(2-氯-4-吡啶基)-N′-苯基脲]处理对其生长及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美味猕猴桃单果重随CPPU浓度上升而增加,果形指数在5 mg/L CPPU处理时最高,随浓度的进一步增加而下降;5 mg/L CPPU处理使美味猕猴桃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也分别比对照增加46.31%,65.77%和82.33%,20 mg/L处理使可溶性总糖含量和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比对照明显下降;可滴定酸含量随处理浓度增加而上升,而糖酸比随处理浓度增加而下降。5 mg/L CPPU处理使美味猕猴桃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Vc)比对照均上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β-胡萝卜素含量迅速下降。5 mg/L CPPU处理后,美味猕猴桃果实中必需氨基酸总量及游离氨基酸总量比对照上升了608.00%与366.47%,20 mg/L CPPU处理后,果实中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游离氨基酸总量比对照下降了25%与16.17%。研究结果表明,5 mg/L CPPU处理能改善果实生长及营养品质,而高浓度CP-PU使猕猴桃果实风味变酸,营养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