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曲霉菌毒素中毒及减毒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0年代初期,在英国农场动物中发现了火鸡X-病穴TurkeyX-Disease雪的致病因子--黄曲霉毒素,这引起了科学家们对霉菌毒素学穴Mycotoxicology雪研究的兴趣。火鸡X-病是一种非传染性但会造成火鸡、鸡、猪、牛等动物高死亡率的疾病,常因大量采食由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所做成的饲料而发病。我国规定大米、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允许量标准为10μg/kg,其(下转第12页)他粮食、豆类及发酵食品为5μg/kg,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品、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量标准为15μg/kg。30~50μg/kg为低毒,50~100μg/kg为中毒,100~1000…  相似文献   

2.
魏姜勉 《中国饲料》2021,1(22):69-73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霉菌产生的毒素,易存在各类饲料和食品中。本研究采用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对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行测定,而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研究结果发现:本实验中的黄曲霉毒素M1的荧光光度计的最佳光谱发射波长为450 nm,分析阴性牛奶产品的黄曲霉毒素M1含量,确定数据的精确性,牛奶回收率为76.67%~93.33%,变异系数为0.45%~2.8%,满足我国制定的检测标准,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和安全。奶牛饲料中青绿饲料、粗饲料、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样品的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率为100%,奶牛饲料中被检测的青绿饲料、粗饲料、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阳性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分别为11.45、4.25、5.24和7.58 μg/kg,均小于20μg/kg(国家卫生部门制定标准),属于轻度污染|不同类型牛奶样品中阳性最高值为0.201 μg/kg,阳性最低值为0.004 μg/kg,平均值最大为0.084 μg/kg,严重超过我国卫生部门制定的标准。 [关键词]饲料|黄曲霉毒素|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3.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消息称,欧盟最近对婴儿和儿童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的限量标准进行了补充规定。该规定将于2004年11月1日实施。新的限量标准规定:在包括谷类食物在内的婴幼儿食品以及在具有特殊医疗目的的婴儿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最大限量均为0.10μg/kg;在婴儿配方食品及改进配方食品(包括婴儿牛奶和改进配方牛奶)以及在具有特殊医疗目的的婴儿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最大限量均为0.025μg/kg;在包括谷类食物在内的婴幼儿食品以及在具有特殊医疗目的的婴儿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最大限量均为0.50μg/kg。该规定将于今年1…  相似文献   

4.
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志源  黄海  唐继云 《中国家禽》2002,24(12):18-18
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肝脏,若饲料中含有大于10μg/kg的黄曲霉素,即可诱发肿瘤、癌症及引起慢性中毒.现将一例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曲霉毒素是世界上研究较为彻底的一种毒素,也是对食品及饲料安全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毒素.研究表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浓度的高低与动物疫情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美国20世纪80年代,由于霉菌毒素的暴发而导致了随后的猪大肠杆菌病在该区域的流行;2003年底到2004年秋天,亚洲各国均发生了大规模的动物疫情,究其原因与2003年天气异常而导致谷物大面积发霉有直接关系,这场疫情使中国养猪生产损失达200亿元以上.黄曲霉毒素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动物多系统的直接破坏,高强度地抑制动物的免疫系统,降低动物对病原的抵抗力及对疾病的易感性,因而会诱导或增强动物疫情的传播.研究表明,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在仔猪应控制在5μg/kg以下(法定范围为10μg/kg),在种猪大猪应控制在20μg/kg以下.  相似文献   

6.
饲料在自然条件下污染的黄曲霉毒素主要包括B_1、B_2、G_1、G_24种,因为黄曲霉毒素B_1具有致癌性,饲料和粮食中一般以黄曲霉毒素B_1作为黄曲霉毒素含量评价的主要指标,我国饲料卫生标准GB_13078-2001只对黄曲霉毒素B_1限量进行了规定。目前,对饲料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有胶体金法、薄层分析法、酶联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主要对近年来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限量要求下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模拟饲料标准及高温高湿贮存条件的方法,比较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含量的变化.将饲料在设定条件下存放8周,利用国标检测方法每周检测1次,结果表明,肥育猪用浓缩料在相对湿度<67%和温度(22±2)℃的标准贮存条件下,2个月内霉茵毒素含量变化较小,饲料在相对湿度为(80±2)%和温度为(30±2)℃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存放35 d,黄曲霉毒素BJ含量为20.8 μg/kg,超过浓缩料毒素限量标准20μg/kg;存放56 d,赭曲霉毒素A含量为52.1 μg/kg,未超过标准限量100 μg/kg,因为赭曲霉增长速度比黄曲霉增长速度快,所以只要有一种霉菌毒素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此饲料就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8.
<正>猪黄曲霉中毒是由于采食被黄曲霉等特定真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即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引起,主要破坏肝脏、血管和中枢神经,病畜表现为全身出血、消化障碍和神经症状,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中毒病。猪黄曲霉素严重危害着猪群的健康,同时制约养殖业的发展,加大诊治力度势在必行。黄曲霉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及各种坚果中,特别是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9.
利用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测定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测定范围0~50μg/kg;线性相关系数0.99;检测灵敏度1μg/kg;变异系数<18%;回收率82%~120%;分析时间20min,不需要剧毒的黄曲霉毒素标准品。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可以分别定量地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在黄曲霉毒素B1为0~50μg/kg测定范围内其线性相关系数0.91;检测灵敏度1μg/kg;变异系数<10%;回收率81%~110%。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素中毒是由于猪采食了被黄曲霉等特定真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即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而引起的危害极大的中毒病。  相似文献   

11.
浓缩饲料中霉菌总数及霉菌毒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饲料标准及高温、高湿贮存条件的方法,比较其霉菌总数、主要产毒菌的种类、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含量的变化情况。将饲料在设定条件下存放8周,利用国标检测方法每周检测一次,结果表明:肥育猪用浓缩料在相对湿度<67%、温度(22±2)℃的标准贮存条件下,两个月内霉菌总数及毒素含量变化较小,饲料在相对湿度为(80±2)%、温度为(30±2)℃的高温、高湿条件下存放14d,霉菌总数为7.7×105cfu/g,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1×105cfu/g,主要产毒菌种类有黄曲霉、寄生曲霉、绿青霉;饲料存放35d,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为20.8μg/kg,超过浓缩料毒素限量标准20μg/kg;存放56d,赭曲霉毒素含量为52.1μg/kg,未超过标准限量100μg/kg;且赭曲霉增长速度比黄曲霉增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天然谷物中,给食品、饲料行业造成严重危害,严重威胁畜禽和人类健康.主要介绍黄曲霉毒素的特点、理化性质、分布、作用机理、饲料及饲料原料中污染状况、限量标准及其危害,并从预防和脱除两个方面阐述控制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措施,以期为保障饲料及畜牧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已引起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普遍重视。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全球每年由于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饲料、粮食及食品所造成的损失高达数亿美元。哺乳类动物摄入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或食品后,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物理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不被巴氏消毒法破坏,所以在一般的巴氏消毒牛奶中残留的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相当严重。而牛奶中黄曲  相似文献   

14.
从市场采集猪配合饲料、鸡鸭配合饲料、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小麦及其加工副产品、豆粕、棉籽粕和米糠共292个样品,同时测定其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结果表明,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小麦及其加工副产品中呕吐毒素含量较高,最高污染水平分别达5 296.3、3 566.2μg/kg,猪配合饲料呕吐毒素含量超标率7.9%;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棉籽粕黄曲霉毒素B1含量较高,最高污染水平分别达300、3 992.5μg/kg,猪配合饲料、鸡鸭配合饲料、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棉籽粕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率分别为5.4%、8.5%、4.4%和33.3%;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小麦及其加工副产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较高,最高污染水平分别达1 686.3、1 378.9μg/kg,猪配合饲料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标率达5.1%;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存在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的共同污染问题,猪配合饲料和鸡鸭配合饲料中3种霉菌毒素的共同污染率分别达35.1%和42.9%。  相似文献   

15.
对仔鸡分别喂给含黄曲霉毒素B_12057μg/kg和黄曲霉毒素B_21323μg/kg的两种饲料,进行了为期35天的试验,另一组鸡喂不含黄曲霉毒素的饲料,作对照。在饲喂含黄曲霉毒素的各试验组中,分别于试验结束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我国饲料及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污染情况,于2012年对来自全国的205份送检样品进行了3种霉菌毒素的HPLC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仍然严重,检出率高达66.21%,超标率高达27.75%;黄曲霉毒素B1污染情况并未减轻,最大值达488.86μg/kg,高出国家标准近25倍,其平均值为23.02μg/kg,高出国家标准;与其他原料相比,饼粕类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更为严重,污染率可达76.47%。此次调查结果为今后控制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饲料污染的可能性有三个方面 1.生物性污染 饲料可以受细菌、细菌毒素、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在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分解为氨、硫化氢、硫醇、粪臭素等,脂肪分解产生酸、醛,这些物质对动物机体都是有害的。 饲料受霉菌感染后,如黄曲霉素可使粮食中产生黄曲霉毒素,赤霉菌感染小麦后产生赤霉麦毒素。黄曲霉素B_1又是强致癌剂;而赤霉麦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 其他如寄生虫及虫卵污染:常见的有肝囊虫、狗的旋毛虫等,往往由于饲料污染而引起实验动物的寄生虫病。昆虫如甲虫类、蛾类及蝇、蛆等的生长繁殖而致饲料感官性状恶化,营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理化性质稳定、分布广泛、毒性极强的真菌级代谢产物.奶牛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会影响奶牛养分的吸收、损害组织器官、降低免疫力、降低产奶量、导致怀孕母牛流产,胎儿畸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牛奶中的黄曲霉素残留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就如何预防饲料黄曲霉毒素污染以及奶牛黄曲霉毒素防治进行概述,以期对奶牛养殖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掌握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2种真菌毒素在饲料中的污染状况,对117份饲料样品进行检测。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依据《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17)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分析。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平均检出率分别为52.1%和44.4%,最大检测值分别为13.64μg/kg和2.37mg/kg。饲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和呕吐毒素均有检出的共24批,检出率为20.5%。从检测结果得出,黄曲霉毒素B1存在超标现象,不合格率为0.85%;在饲料样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虽有检出但无超标情况。这表明霉菌毒素在饲料中的污染情况普遍存在,今后应加大对饲料中霉菌毒素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20.
选用1日龄健康岭南黄肉仔鸡420只,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分别为基础日粮组、基础日粮+20μg/kg AFB1组、基础日粮+50μg/kg AFB1组、基础日粮+20 μg/kg AFB1+0.1%解毒酶组、基础日粮+20 μg/kg AFB1+0.3%解毒酶组、基础日粮+50 μg/kg AFB1+0.1%解毒酶组、基础日粮+50 μg/kg AFB1+0.3%解毒酶组,试验为期42 d.试验结果表明:①基础日粮中加入20 μg/kg和50 μg/kg AFB1,肉鸡的平均出栏重、日采食量显著下降,料重比升高;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②在20 μg/kg和50 μg/kg AFB1日粮中加入饲用黄曲霉毒素解毒酶制剂,明显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血液和肝脏中AFB1残留量降低,以上相关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③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量为20~50 μg/kg时,饲用黄曲霉毒素解毒酶制剂在饲料中适宜添加量为0.3%.由此可知,饲用黄曲霉毒素解毒酶制剂减轻或基本消除了AFB1对肉鸡生长性能、组织器官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