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验对康宁木霉纯种及康宁木霉/热带假丝酵母混菌发酵三七渣生产蛋白饲料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康宁木霉纯种发酵相比,康宁木霉/热带假丝酵母混菌固态发酵三七渣生产蛋白饲料无明显优势.在发酵前期,混菌发酵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总糖消耗,提高还原糖生成的速率;在发酵中后期,单菌发酵体系的酶活力和真蛋白质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发酵玉米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试验用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和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发酵玉米秸秆,待发酵底物还原糖含量较高时接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以酵母菌接入的时间点、接种量以及与拟康宁木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共同发酵的时间作为单因素,研究其对发酵玉米秸秆中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进一步评价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发酵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康宁木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共同发酵玉米秸秆第7天时二次接种酿酒酵母,酿酒酵母接种量为8.5%,与拟康宁木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再共同发酵80 h为最优发酵参数,发酵玉米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可达到最大值13.23%。综上,拟康宁木霉、黄孢原毛平革菌及酿酒酵母混合发酵玉米秸秆相对于玉米秸秆干物质增加了粗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芯为发酵原料,选用酵母菌、绿色木霉、黑曲霉进行单菌固态发酵。结果表明,发酵后玉米芯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增加,粗纤维含量明显降低(绿色木霉、黑曲霉组),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酵母菌发酵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提高5.75%、粗脂肪提高0.28%、还原糖降低0.32%、纤维素降低2.56%;绿色木霉发酵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提高1.75%、粗脂肪提高0.34%、还原糖提高0.34%、纤维素降低5.20%;黑曲霉发酵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提高3.29%、粗脂肪提高0.22%、还原糖提高1.52%、纤维素降低7.74%。  相似文献   

4.
对康宁木霉以及康宁木霉/产朊假丝酵母固态发酵麦冬渣生产蛋白饲料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比较,提出了用于描述发酵过程中真蛋白增长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数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发酵过程中真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在单菌和混菌发酵体系中,真蛋白含量的最大增加量分别为4.97%和6.55%,比增加速率常数分别为0.049 8/h和0.054 2/h;与单菌发酵体系相比,混菌发酵体系能有效促进真蛋白含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康宁木霉和不同菌株组合固态发酵甘薯渣的增值效果,试验以康宁木霉为种子菌,分别与酵母菌、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组合,双菌固态发酵甘薯渣。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自然p H值条件下发酵72 h,9个组合发酵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甘薯渣真蛋白含量,降低了粗纤维含量,优化了氨基酸组成。其中康宁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组合提高甘薯渣真蛋白、降解粗纤维和改善马铃薯渣氨基酸组成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不同菌种固态发酵马铃薯渣对其营养价值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渣是马铃薯生产淀粉的下脚料,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通过微生物固态发酵处理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并降低粗纤维含量,从而提高马铃薯渣的饲用价值。试验以酵母菌、霉菌、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为发酵菌种,研究不同菌种及组合固态发酵对其增值效果。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和pH自然的条件下,发酵72h,马铃薯渣营养价值显著提高,10种菌单菌发酵,其真蛋白含量提高,粗纤维降低。其中,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X霉菌、绿色木霉、黑曲霉和米曲霉发酵真蛋白总量提高超过40%,植物乳杆菌、康宁木霉和黑曲霉发酵粗纤维降解率超过50%,均可提高总氨基酸和必选氨基酸含量;15个双菌组合发酵均能提高马铃薯渣真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其中,酿酒酵母+米曲霉、酿酒酵母+黑曲霉和酿酒酵母+康宁木霉组合真蛋白总量提高超过50%;酿酒酵母+黑曲霉、扣囊复膜酵母+康宁木霉组合粗纤维降解率超过50%,均可提高马铃薯渣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综合考虑,马铃薯渣单菌发酵,以黑曲霉效果最好,双菌组合以酿酒酵母+黑曲霉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7.
张健 《中国饲料》2013,(7):41-42
以菠萝皮渣为发酵原料,通过绿色木霉和啤酒酵母混菌发酵,生产高蛋白质生物饲料,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发酵产物粗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培养条件为:硫酸铵添加量3%、料水比1∶0.3、酵母接种量15%,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108 h,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发酵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可达26.98%,可作为优质的蛋白质饲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态发酵法研究原料中氮素及发酵剂组成对苹果渣发酵产物中纯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接菌及原料中添加油渣均能显著提高苹果渣发酵产物中纯蛋白质含量,在酵母菌与黑曲霉的混菌发酵中,添加油渣处理纯蛋白含量的发酵增率和接菌增率分别为428.3%和55.8%。2原料灭菌发酵相比于自然发酵能明显提高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含量,原料A(苹果渣+尿素)和原料B(苹果渣+尿素+油渣)的灭菌增率分别为1.2%~36.4%和4.5%~13.8%。3加入氮素及混菌发酵可增加发酵产物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及组成比例,且酵母菌Y+黑曲霉H混菌发酵效果优于酵母菌Y+米曲霉M。  相似文献   

9.
复合益生菌固态发酵改善甘薯渣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采用多种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对甘薯渣营养价值的影响,并探讨其最佳发酵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4类菌种共12株菌种进行单菌发酵,从中筛选1株发酵效果最优菌株作为混菌发酵的主菌种,与其他3类菌株进行不同组合发酵,筛选最佳菌种组合。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水比、接种量及菌种接种比例对甘薯渣营养价值影响。结果表明:1)在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4.5 d,料水比1∶1.3,接种量1×106个/g,接种比例黑曲霉2∶里氏木霉∶枯草芽孢杆菌1∶酿酒酵母1=1∶1∶2∶1条件下发酵效果最好。2)在混菌发酵后,以干物质为基础,粗蛋白质含量从6.37%提高到9.75%;粗脂肪含量从2.71%提高到4.92%;发酵后还原糖含量达到8.22%,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为4.26、3.29、3.75和5.15 U/g DM。由此可见,农副产品甘薯渣经过微生物混菌固态发酵后可以有效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0.
何海燕  张健  覃拥灵 《饲料工业》2012,33(11):26-27
以玉米苞叶为原料发酵生产高蛋白含量生物饲料,通过菌种筛选得出最优混菌发酵组合为绿色木霉和啤酒酵母;正交设计实验确定发酵产物蛋白含量最高的培养条件为:单菌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60 h,混菌发酵温度30℃、混菌发酵时间84 h,酵母接种量12%,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发酵产物的蛋白含量可达到24.11%,可作为优质的蛋白质饲料。  相似文献   

11.
何海燕  覃拥灵 《饲料工业》2007,28(11):52-53
以蔗叶粉和糖蜜作为发酵原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初步研究了绿色木霉和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方法,得出最佳配料比为:蔗叶粉与糖蜜比8:2,料水比1:1,(NH4)2SO4添加量为5%。最优发酵时间为:绿色木霉单菌发酵时间为36h,绿色木霉与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发酵时间为48h,总发酵周期84h。在此最优发酵条件下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达19.35%,比发酵前的7.69%提高了1.52倍,且发酵后饲料的香味及适口性都较发酵前有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12.
康宁木霉固态发酵改善茶渣营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康宁木霉固态发酵茶渣,提高茶渣营养价值,并筛选出最佳的发酵条件。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茶渣的基质比例(茶渣∶玉米粉=6∶4、7∶3、8∶2、9∶1)、料液比(3∶7、4∶6、5∶5、6∶4、7∶3)、接种量(2%、4%、6%、8%、10%)、发酵温度(25、28、31、34、37 ℃)和发酵时间(0、2、4、6、8、10、14、22 d)。以基质比例、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确定茶渣最优发酵条件。测定各组发酵产物粗蛋白质、粗脂肪、还原糖、黄酮、皂苷和咖啡因含量,计算各组合的综合评分。确定最优条件后进行对比试验,比较了发酵前后茶渣的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1)单因素试验中,以下条件的综合评分最高:基质比例为7∶3,料液比为5∶5,接种量为8%,发酵温度为31 ℃,发酵时间为6 d。2)正交试验表明,康宁木霉发酵茶渣(料液比为5∶5)的最佳条件是:基质比例为7.0∶2.5,发酵温度为31 ℃,接种量为7%,发酵时间为6或7 d。3)与未发酵茶渣相比,最优条件下发酵茶渣的粗蛋白质、还原糖、黄酮、咖啡因、多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风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均显著提高(P<0.05),皂苷含量显著降低(P<0.001),粗脂肪含量与未发酵茶渣无显著差异(P>0.05)。发酵6和7 d的茶渣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康宁木霉发酵茶渣能够改善茶渣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试验探讨了不同菌种及菌种组合对固态发酵甜高粱秸秆酒糟生产蛋白饲料的影响。以产朊假丝酵母、康宁木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白地霉为发酵初筛菌种,探索单一菌种及双菌组合对甜高粱秸秆酒糟木质纤维素、蛋白质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未发酵甜高粱秸秆酒糟数据可知,单一菌种和双菌组合均能提高发酵产物的蛋白质含量和降低粗纤维含量。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组合为最佳菌种配伍,且当菌种比例为11时,粗蛋白质含量为18.79%;粗纤维含量为34.68%,较未接菌降低了16.38%,且较单一菌种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分别降低了8.15%、7.01%。通过微生物菌种发酵处理可以降解部分纤维素、提高蛋白质含量,还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饲料中蛋白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微生物发酵沙棘果渣、沙棘籽渣、沙棘叶营养成分的变化,采用黑曲霉、木霉、毛霉、枯草芽孢杆菌、酒酵母5株常用发酵菌作为此次试验用菌,在35℃环境下,按照接种量5%,料水比80%的条件进行发酵试验,并对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蛋白酶活、纤维素酶活、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沙棘果渣、沙棘叶经黑曲霉、木霉分别发酵后,粗蛋白含量、蛋白酶活、纤维素酶活均显著增加(P0.05);沙棘籽渣经黑曲霉、毛霉分别发酵后,粗蛋白含量、蛋白酶活显著提高(P0.05),经毛霉发酵后氨基酸总量有明显的提高。通过发酵,可以提高沙棘果渣、沙棘叶、沙棘籽渣的饲料价值,为沙棘果渣、沙棘叶、沙棘籽渣的饲料化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固态发酵玉米芯制备木聚糖的最佳菌酶组合条件,本试验以木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依次研究单菌发酵、双菌发酵、菌种比例、单酶发酵、双酶发酵、双酶比例、酶的用量对发酵产物中木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玉米芯制备木聚糖的最佳菌酶组合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与酵母菌比例为1∶9,发酵时添加纤维素酶量为1000 U/g饲料。在此条件下,木聚糖含量可达1.421 mg/g,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257%。  相似文献   

16.
柑橘渣饲用固体发酵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柑橘产量大,加工占比呈上升趋势,收获季节腐损柑橘和加工中伴生的废弃皮渣年产生量大。烘干、青贮或发酵后饲用是废弃皮渣的处理方式之一。文章综述了柑橘渣精深加工、青贮、发酵和生产酶制剂等饲用相关的固体发酵研究进展,混合青贮和应用产果胶酶和柚苷酶的黑曲霉、白地霉和康宁木霉等混合菌种进行固体发酵具有较好的降低纤维含量、提高营养价值和去除苦味等作用,可供柑橘皮渣资源的饲用产业化制备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固态降解甘薯渣纤维素的菌株进行了选育,并对纤维分解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康氏木霉501是降解甘薯渣纤维素的较好菌株;混菌发酵条件为同时接种各菌株,尿素加入量4%—5%,含水量为65%—68%,PH自然,于30℃培养24h。混菌发酵甘薯渣其产品的酶活、纤维素降解率(50.1%)和粗蛋白含量(42.4%)比单独用纤维分解菌或酵母菌高。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确定了康氏木霉、白腐菌、酵母菌混菌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然后通过单因素筛选出混菌最优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康氏木霉和酵母菌组,白腐菌和酵母菌组可以兼容共生,康氏木霉和白腐菌组有一定拮抗作用,但通过混合菌种优化条件的筛选,能降低拮抗。即混合发酵稻草最优培养基组成为稻草:麸皮6:4,尿素2%,营养液60%。混合菌种接种量为2 ml,接种比例1:2:1(康氏木霉:白腐菌:酵母菌)、培养6 d,发酵最终产物中粗蛋白含量从3.49%增加到16.59%,粗纤维含量从44.56%下降到23.17%。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态发酵法研究了原料及发酵剂组成对苹果渣发酵产物中酵母菌活菌数与纯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苹果渣中添加油渣或豆粕均可提高发酵产物中酵母菌活菌数和纯蛋白质含量,其中添加油渣效果优于豆粕。在酵母菌与黑曲霉的混菌发酵中,苹果渣+油渣处理的纯蛋白含量较苹果渣对照提高40.1%,酵母菌为1.88×1010CFU/g。2采用混合发酵剂时,发酵产物中的酵母菌数量均高于酵母菌单独接种,且适当加大酵母菌接种量(Candida utilis:Aspergillas niger=10:1)能大幅度提高发酵产物中酵母菌活菌数和纯蛋白质含量。3苹果渣发酵产物中酵母菌活菌数与纯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即能提高纯蛋白含量的工艺措施对酵母菌活菌数有同样的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20.
段伟伟  陈建保 《饲料研究》2022,(14):100-103
试验旨在提高马铃薯渣的饲用价值,降低养殖中的饲料成本。试验使用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汉逊酵母、多孢木霉等量混合作为主要发酵菌剂,以马铃薯渣为饲料原料进行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分析法,考察发酵时间、温度与微生物接种量对蛋白含量的影响以获得混菌固态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分析显示最佳发酵时间处于60~84 h,适合微生物增殖代谢的最适温度为32~34℃,最佳微生物接种量为2.5%~4.5%。利用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将最优工艺参数调整为发酵时间79.9 h、发酵温度33.6℃、微生物接种量3.3%,在此条件下蛋白质含量为23.74%。研究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下混菌固态发酵可以高效生产蛋白饲料,提高马铃薯渣的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