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乾隆时期关中地区的代表性农书《知本提纲·修业章·农则》为文本,探讨和总结了其中的的畜牧思想:其一,《知本提纲》重新客观评价了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拓展了畜牧业的内容,并提出了畜牧生产者须掌握多方面知识等,这些都类似于当今所说的"大畜牧业"思想。其二,《知本提纲》第一次将畜牧理论上升到哲学高度,形成了以"三才论"为核心的畜牧哲学思想,提出应在正确发挥人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物制宜地从事畜牧业生产。其三,《知本提纲》中畜牧业和种植业共享同一指导思想,两者在经营方式方面优势互补、以牧促农,体现了典型的农牧结合思想。《知本提纲》代表了古代畜牧思想的高峰,对当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吕氏春秋》为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儒士集体编辑而成,集中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神核质,同时也基本反映了主持人吕不韦本人思想中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特质。从农学的角度看,《吕氏春秋》的农学思想几乎贯穿其始终,主要表现在独特浓厚的重农意识、“时宜”“地宜”思想、精耕细作之法、生态农业观、农业灾害与荒政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时《知本提纲》中就“用地与养地”做了对立统一规律的阐述。用地必先养地,方能“麦沃肥滋,大地之力常新”,“一岁可数收”;相反,只用不养或少养,“接年频产,则膏油不继而生气衰微,生物之性自不能遂”。即造成地力衰竭,作物产量下降,这就充分地说明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知物性之宜与“三才理论”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理论的四大要素。通过对“三才理论”的分析认为,知物性之宜的提出,不仅革新了中国传统农学的认识方法,促进了农学对作物特性的不断认识,而且为近代西方农业科学进入中国创造了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5.
知物性之宜与“三才理论”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理论的四大要素。通过对“三才理论”的分析认为,知物性之宜的提出,不仅革新了中国传统农学的认识方法,促进了农学对作物特性的不断认识,而且为近代西方农业科学进入中国创造了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6.
风土论是传统农学思想之一,其源于作物的异地引种.随着大规模异地引进与推广蚕桑技术,晚清成为蚕桑风土论最为重要的发展与实践阶段.各地官绅撰写的劝课蚕书皆对蚕桑风土论细致论述,形成了系统与成熟的观点,传统蚕桑风土论逐渐发展与完善.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大范围蚕桑风土论的实践也遇到了诸多困境.清末,随着西方近代蚕桑技术传入,蚕桑领域更少依赖风土因素,近代科学思想逐渐取代了传统蚕桑风土论.  相似文献   

7.
《作物育种学》是农学专业个骨干课程,其显著特点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实践应用型强。该文针对应用型转型高校对《作物育种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对《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制度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作物育种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从理学角度讨论了“性即理”命题,分析了易学之“太极即理”说,探讨了心性论与太极阴阳的关系,认为“太极即性,阴阳即气”反映出朱熹理学心性论与易学太极阴阳范畴之间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9.
《鸡谱》中有《论病因》,《论病养》、《论伤寒》,《论伤热》,《论食积》、《论痰喘》、《论劳伤》、《论生癀》、《论痘》、《论膝疮》、《论癣》、《论脚疔》、《论温疫》等十三篇,专门论述了斗鸡的各种常见病和防治方法。《论病养》篇写道:“夫鸡之病,犹人之病也,无非受其风、寒、暑、湿、燥、火六郁之气以成病。若不细心调理,安能有生乎?必顺其阴阳,审其寒热,辨其虚实,分其表里,方能挽回也。”《鸡谱》继承了我国传统的中兽医理论,对鸡的各种疾病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的总结,这在古代养禽史上是罕见的。现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物感说”是中国文论史上关于文艺的本源论和生成论。《淮南子》和《乐记》分别从道、儒两家不同的思想体系立论,对其都作了具体的论述,两家有相同的观点也有相异的看法,对后世都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物生产系统中的激发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农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原理,提出了作物生物系统中资源利用的“激发效应”理论,在现有理论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理论阐释,利用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并提出了利用激发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一、准确把握灌输理论的内涵,充分认识灌输理论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虽然现代无产阶级会自发地产生社会上义的“倾向”,但却不可能自发形成关十社会主义的理论,所以,必须小断地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考茨基是“灌输论”的最早倡导者。他在《谈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新的纲领草案》中提出了“灌输论”的雏形,  相似文献   

13.
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兼具学术、政治的双重意义,集中体现了其先秦诸子学的造诣。从学术上而言,它开创性地将先秦诸子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并准确把握各家学说宗旨,将中国学术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政治上而言,司马谈欲以道家融合百家,并推崇黄老之学,隐约其辞地反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政策。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系统科学的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的出发,结合区域森林资源系统自身的特点,提出区域森林资源系统的“新三论”即区域森林资源系统耗散结构论,协同发展论和渐进害变论,作为区域森林资源预警系统理论分析,特别是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农学84级起,连续四年进行了水稻栽培教学方法的改革。农学84级的教改作法与体会,写成《水稻栽培教学方法的改革》在《高等农业教育》1988年2期发表;农学86级的水稻栽培课教学正处于“两乱”期间,受干扰太大。现以农学85、87级为主,介绍水稻栽培教学进一步改革的情况。一、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  相似文献   

16.
《农学概论》涉及作物学、农业气象学、植保、植物营养等多学科知识,理论内容范围广、实践性强,是农业院校非农学专业学生知农、学农的窗口。在河北农业大学作为农机、植保、资源与环境、农村区域发展等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经济管理、语言学、会计等非农学专业的公共选修课课程开设,每学期选课人数稳定在1 200人左右。基于新农科背景下我国对农业人才的要求,本文从学生知识基础、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角度总结了近几年《农学概论》授课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角度探讨改进方式,以期提高《农学概论》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农、爱农、服务三农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7.
以现代符号学理论为分析工具 ,对《名实论》作出了新的诠释与分析。认为公孙龙的“名”即事物的名称。他提出的“正名”原则 ,正确地揭示语词符号 (名 )与指称对象之间的确定性 ,而其所论名实关系 ,已不限于语义学方面 ,而且涉及到了语用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康春林1928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1949年考入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农业经济系,第二年转入农艺系,主修农学,1953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湖南农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作物育种教研室主任、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农学系副主任、湖南农学院院长;中国种子协会理事、湖南省农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种子协会副理事长、农业部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评审委员会生命科学部育种专业同行评议组成员等职.几十年来,康春林一直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和水稻新品种选育的研究工作,是我院作物育种学科带头人之一.他先后为我院农学专业本科生和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生主讲《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水稻栽培育种学》、《作物育种学》和《高级作物育种学》等课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论述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农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的功能性还未充分体现。针对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作物育种学为例,采用文献导读教学方法将“多样化”“隐性化”“特色化”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探索文献导读在作物育种学“课程思政”中的应用模式,发挥农学专业课程在“德育”和“智育”方面的作用,并为农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用农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原理,提出了作物生产系统中资源利用的"激发效应"理论,在现有理论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理论阐释,利用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并提出了利用激发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艺措施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