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河北省承德坝上高原地区天然白桦林为研究对象,根据白桦天然群落样地调查资料,选择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以了解其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5年生白桦林并没有达到数量成熟期,其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整体呈平缓上升趋势,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趋势有些动荡,但是总体还是在上升,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上升趋势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解析1株天然林中148年生伯乐树倒木树干,表明其树高连年生长量在65年生时达到最大值,和树高年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于80年生时;胸径连年生长量在7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与胸径年平均生长量相交于95-100年生时;而材积连年生长量的最大值出现在80年生时,与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于135-140年间相交,此时可以认为是伯乐树的材积数量成熟年龄。  相似文献   

3.
杉木分级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对杉木不同苗木级别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及苗木在一年中的生长规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Ⅰ级苗成活率为78·8%,保存率为97.72%,Ⅱ级苗成活率为86.5%,保存率为94.8%,Ⅲ级苗成活率为90.O%,保存率为90.11%;Ⅰ级苗平均高生长量为152.6厘米,Ⅱ级苗平均高生长量为126.9厘米,Ⅲ级苗平均高生长量为89.4厘米;苗木在一年中出现二次高生长高峰,分别出现在7月和10月,其中7月份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29.55%;地径在一年中有三次生长高峰,分别出现于3、5、9月份,其中5月份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20.08%。  相似文献   

4.
于2006年和2007年,对山杏新植幼树进行了地上、地下部生长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山杏新植幼树的地径、树高、根径等指标第2年的生长量均成倍于在圃地至栽植成活后第1年的生长量;第2年地下平均每株根系总生长量与地上平均幼树高生长量相比少318mm;第2年与第1年根径、根长生长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泡桐苗期年生长参数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位于河南省通许县试验点的16个泡桐无性系进行苗期测定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其苗期生长规律及生长参灵敏,结果表明,泡桐苗期年生长符合S型生长曲线,16个无性系185株苗木年生长进程平均为;地径生长速生始期为6月12日,此时生长速度为0.033cm.d^-1,生长量达1.08cm;7月16日达到全年最大生长速度(0.049cm.d^-1),皮时生长量达2.57cm,8月20日生长量达到4.05cm。速生期6月12日至8月20日,持续69d,全年生长量5.l3cm。苗高速生始期晚于地径,为7月8日,此时生长速度为0.049m.d^-1,生长量达0.86m;7月27日达到最大生长速度(0.073m.d^-1),此时生长量达到2.04m;8月15日生长量达到3.22m,速生期7月8日至8月15日,持续37d,全年生长量为4.09m,地径与苗高生长量均与各自的速生持续期及最大生长速度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鹅掌楸属树种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木兰科鹅掌楸属的2个种,即中国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的17个种源试验林为材料,分析了各种源12a生时的生长量。结果表明:生长量在两个种间差异明显,北美鹅掌楸明显优于中国鹅掌楸;同时,生长量在种内不同种源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而种源内个体间差异不显著。对中国鹅掌楸12个种源的生长量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鹅掌楸的生长量有从南至北逐渐增加的趋势,呈现出渐变群的地理变异模式;而生长量与气候因子相关不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中国鹅掌楸12个种源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7.
生长量是评估立地条件及经营措施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正确研究分析林木生长规律以及采取相应的经营管理措施,对改善林分状况,森林环境和提高林木生长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强度为10%的抚育措施,可使西营河试验区树木胸径定期平均生长量提高84.85%,相当于22%,的强度抚育措施使哈溪试验区树木胸径定期平均生长量提高69.20%,材积定期平均生长量提高65.33%,经F0.05检验,两试验区胸径生长与  相似文献   

8.
对杉木人工林的3个生长性状—断面积、胸径和材积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断面积性状与材积性状的相关主要是由断面积平均生长量和材积连年生长量的相关引起的;断面积性状与胸径性状的相关主要是由断面积平均生长量、断面积连年生长量和胸径平均生长量、胸径连年生长量的相关引起的;材积性状与胸径性状的相关主要是由材积、材积连年生长量和胸径平均生长量、胸径连年生长量的相关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在辽西风沙干旱地区应用群众杨营造丰产林,其树木的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规律是:树高、胸径连年生长量均从第四年开始加快,树高平均生长量到第六年达最大值为2.32m,胸径平均生长量到第七年达最大值为2.41cm。材积连年生长量在第七年达最大值为0.0643m^3。蓄积平均生长量在14年时达到最大值,每公倾为19.219m^3,而后便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同一立地条件下,杜仲伐桩萌条生长量与实生繁殖生长量的对比测定,其结果:萌条树高,地径,冠幅生长量分别是实生繁殖的2倍、2.4倍、2.6倍。  相似文献   

11.
调查了云杉阿扁叶蜂不同食叶强度时青海云杉的侧枝,胸径生长量,建立了针叶损失率与虫口密度,侧会生长量,胸径生长量相对损失率之间的相关数学模型,级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划分了受害等级,为指导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杨树扦插地膜覆盖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透明膜和黑色膜覆盖培育扬树苗木,提高了苗木生长量,覆盖透明膜和黑色膜与对照(裸地)相比,苗高生长量分别提高66%和46%;地径生长量分别提高62%和46%。  相似文献   

13.
在广东省翁源县江尾镇低丘赤红壤上,对7年生火炬松人工林的抚育强度、季节和次数进行了研究。2年试验观测,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抚育前的本底生长量对抚育后2年的生长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剔除本底生长量的差异后,穴垦抚育的胸径生长量、单株材积生长量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均显著或较显著高于全垦和带垦抚育,而全垦和带垦抚育间生长量的差异则不明显;抚育季节、次数的不同以及其与抚育强度的交互作用对火炬松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杂交马褂木幼林为供试对象,进行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追肥1a后,各施肥处理间树高生长量有极显著差异,以施洞氮复合肥0.25kg/株和马褂木无机专用肥0.25k∥株的树高生长量最大;追肥3a后,各施肥处理间树高生长量有极显著差异,胸径生长量没有显著差异,以施尿素0.25kg/株的树高生长量最大,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分别为3.09em和1.85m,比对照分别提高72%和111%。综合成本效益考虑,适合推广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依次为马褂木无机专用肥0.1ks/株、马褂木无机专用肥0.25k∥株和尿素0.25kg/株。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种源,不同密度,不同穴规格的3年和4年生马尾松人工林幼林生产力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不同穴规格对马尾松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无显著性影响,不同种源对4年生马尾松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有极显著性影响,对3年生马尾松幼林的树高生长量有极显著性影响,而对胸径生长量只接近于显著性影响,不同种源的马尾松幼林地上部生物量的种源排序与其生长量的种源排序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机载激光雷达可准确获取林分高生长量,实现林分高生长量在更广阔空间尺度上的年生长监测。为实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年生长量监测,通过直升飞机搭载的机载激光雷达系统获取试验区林分点云数据,通过重采样得到10 m×10 m、20 m×20 m和30 m×30 m分辨率的冠层高度模型;分别设置100、200、300和400个随机点,并提取不同分辨率下的杉木林分冠层年高生长量,共获取12个处理;通过比较不同处理杉木林分年高生长量差异,选择最优的重采样分辨率;结合数字正射影像,提取杉木林分不同小班年高生长量。结果表明,400随机点数且分辨率为10 m×10 m处理下获取的数据较准确,出现异常的概率较小。2016—2017年,杉木林分年高生长量均值为0.80 m。总体上,杉木林分年高生长量增长阶段为12~15年,最大值约为2.61 m;下降阶段为15~20年,波动阶段为20~27年,最小值约为0.19m。通过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冠层高生长量,能有效监测杉木林分高生长情况,可为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杉木人工采伐迹地更新厚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人工林伐迹地更新厚朴,不仅造林成活率高,生长也很好,5年生厚朴试验林年均胸径生长量1cm以上,年均树高生长量1.2m以上;10年生厚朴试验林年均胸径生长量0.83以上,年均树高生长量0.88m以上,完全达到速生丰产的要求。厚朴实生苗有很强的萌蘖能力,合理利用萌条,把一部分生物量从15-25a提早到7-8a收获,在生产实践中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杉木综合科技示范林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杉木综合科技示范林的5年连续调查表明,示范林杉木的历年生长量均超过杉木速生丰产林部颁标准和尤溪县项目造林平均生长量。其生长量比杉木速生丰产林标准提高10%-15%,起到了示范和样板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志国  王国增 《林业科技》1993,18(6):14-16,28
本文叙述了红松不同生长期的特性,红松生长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生长缓慢期,速生期,衰退期。红松各生长期生长量相关不显著,但速生期早晚生长量显著,尤其是在速生期30-70年生长量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r=0.87,其径生长量方程为:y=73.83/1+e^3.569-0.034x红松天然林最佳的早期选择年龄为80-110年。  相似文献   

20.
采伐强度对林分蓄积生长量与更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董希斌  王立海 《林业科学》2003,39(6):122-125
通过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部分林区不同林型的调查,分析了不同采伐强度对林分蓄积生长量和更新效果的影响,并应用统计学原理,对不同采伐强度与林分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和年平均更新株数进行拟合分析,得出不同林型不同采伐强度与林分蓄积年平均生长量和年平均更新株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采伐强度与林分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和更新株数间呈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