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河北省南皮县2种防治棉铃虫措施的转Bt基因棉田及其周边生境绿盲蝽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在转Bt棉田有4个高峰期,绿盲蝽若虫有3个高峰期,整个发生期各棉田绿盲蝽成、若虫平均百株虫量分别为GK田33.44头1、6.24头,综防田8.10头、3.38头,化防田5.68头、2.00头,GK田分别比综防田、化防田高312.8%3、80.5%4、88.7%、712.0%,差异极显著(P<0.01),但综防田与化防田发生期绿盲蝽成、若虫平均百株虫量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绿盲蝽已成为当地转Bt基因棉田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基因(AlGRK2)cDNA序列,明确其时空表达谱,阐明外源蜕皮激素(20E)对AlGRK2表达的影响,分析AlGRK2在绿盲蝽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蜕皮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功能打下基础。【方法】RACE法克隆获得AlGRK2全长,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不同日龄绿盲蝽及雌成虫不同组织中AlGRK2的表达谱,分析外源20E诱导及RNAi处理后,AlGRK2 mRNA表达的应答反应及对绿盲蝽生长发育主要参数(发育历期、若虫体重及成虫羽化率)的影响。【结果】AlGRK2 cDNA序列全长2 715 bp,开放阅读框2 106 bp,编码701个氨基酸,ExPASy预测其蛋白分子量为80.2 kD,理论等电点为6.56;蛋白结构分析显示AlGRK2包含4个结构域,即G蛋白信号调节区(RGS,54—175 aa)、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结构域(S-TKc,191—454 aa)、丝氨酸/苏氨酸型蛋白激酶的伸展部分(S-TK-X,455—534 aa)和PH结构域(PH,558—655 aa),其中PH结构域是GRK2蛋白的典型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绿盲蝽GRK2与茶翅蝽GRK2亲缘关系最近;AlGRK2在绿盲蝽1—16日龄虫体内均有表达,mRNA表达量呈现出波动式下降的模式,在绿盲蝽初始龄期的表达量较高,而在末龄期的表达量显著下降;AlGRK2在绿盲蝽雌成虫卵巢和脂肪体中高表达,在胸与足中的表达量较低;外源20E处理后,AlGRK2在绿盲蝽1日龄和3日龄表达量显著下调,AlGRK2在雌成虫各组织中均表达上调,在卵巢及脂肪体中上调幅度最大,相反的是,20E信号通路中PLC抑制剂U73122处理的AlGRK2表达量下调;绿盲蝽若虫发育历期、末龄若虫体重和成虫羽化率均显著下降,相反的是,U73122处理组若虫期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此外,与注射dsGFP处理组相比,注射dsAlGRK2处理后绿盲蝽的AlGRK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若虫死亡率及发育历期显著增加,而成虫羽化率和5龄若虫体重均显著下降。【结论】AlGRK2在绿盲蝽体内的表达谱显示出发育阶段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外源20E抑制剂及RNAi处理后,均可抑制AlGRK2的表达,同时还可对绿盲蝽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表现为延缓绿盲蝽的发育进度、降低5龄若虫体重及成虫羽化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棉花蛋白质含量对绿盲蝽若虫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3种棉花(苏棉9号、中棉29号、鲁棉研15号)的蕾、花、叶分别饲喂绿盲蝽若虫,测定其生长发育参数,同时测定不同棉花上这3种器官的蛋白质含量,并进行品种、器官二因素方差分析与不同因素间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品种间的蛋白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棉花品种上叶与蕾中的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花中的蛋白质含量达14.9%以上。不同棉花品种上若虫存活率的高低、发育历期的长短均与其取食器官的蛋白质含量密切相关,叶片、花、蕾上的若虫发育历期和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6、0.9586、0.9377,其差异程度达显著水平。不同棉花相同器官饲喂的绿盲蝽种群的存活率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总体来看,绿盲蝽若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均与取食棉株部位的蛋白质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不同棉花品种对中黑盲蝽的抗性差异,室内测定了转Bt基因棉品种GK12(Bt棉GK12)、常规棉品种苏研011和中12、转外源凝集素基因棉8009(苏抗8009)上试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成虫产卵量、卵孵化率及寿命等,测定了试虫体长、体宽和体重,组建了特定年龄生命表.结果表明,中黑盲蝽1~5龄若虫在4种棉花上发育历期总趋势为苏抗8009>常规棉>Bt棉,Bt棉和中12上的若虫总存活率显著高于苏抗8009棉和苏研011上的存活率;取食苏抗8009棉的成虫产卵前期和卵期显著长于其它3个品种,而成虫的产卵量、卵孵化率及寿命最低;苏抗8009上的卵、1~5龄若虫和成虫的体长、体宽均显著高于Bt棉和2种常规棉;取食苏抗8009的若虫体重显著低于其它品种.中黑盲蝽在苏抗8009上的种群趋势指数为0.74,净增值率和内禀增长率分别为5.082 3和0.050 8,均小于其它3个品种的相应参数.该结果表明苏抗8009能抑制中黑盲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对中黑盲蝽具有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是稻田重要害虫褐飞虱的主要天敌,人工饲养和大田释放黑肩绿盲蝽,能有效控制褐飞虱。在实验室研究了不同温度(19,23,27和31℃)对黑肩绿盲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连续3个世代的持续影响。结果表明,19℃条件下随着世代发展,雌若虫历期缩短,子代数量降低;31℃条件下随着世代发展,雌成虫寿命缩短,子代数量降低;其他温度对若虫存活率、雄若虫历期、雌虫体重、成虫寿命和子代数量持续影响不显著。试验结果说明在相对低温19℃和相对高温31℃下,黑肩绿盲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生育时期棉花叶片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机制及绿盲蝽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以田间初步筛选出的27个对绿盲蝽有不同程度抗性的棉花品种(系)为材料,通过网室抗性鉴定和室内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测定分析,系统研究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及棉花叶片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结果】供试的27个棉花品种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总体偏低,多数品种抗性不明显或没有抗性。供试的大多数棉花品种叶片纤维素含量在苗期最高,其次是花铃期和蕾期;棉花花铃期叶片纤维素含量随着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的增强而显著升高,而苗期和蕾期棉花叶片中纤维素含量对绿盲蝽抗性没有显著的影响。木质素含量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差异不显著(P>0.05);棉花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叶片中木质素含量对其绿盲蝽抗性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与花铃期叶片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苗期、蕾期叶片中纤维素含量及苗期、蕾期、花铃期叶片中木质素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棉花营养物质和单宁含量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并在室内测定不同棉花品种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组织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物质的含量,旨在明确棉花体内这些物质与品种抗性的关系。【方法】以12个棉花品种为材料,通过连续2年田间抗性鉴定确定这些棉花品种的抗性水平;然后分别采用Bradford法、蒽酮-硫酸法和香草醛法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不同棉花品种各生育期不同组织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的含量;最后进行12个棉花品种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单宁含量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抗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云南黄绒土棉和美中棉为高抗品种(综合抗性指数<1),AH-510、苏联棉、荆7516-1和池州红叶棉为高感品种(综合抗性指数>3)。棉蕾和棉铃中蛋白质含量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在苗期顶叶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增加,但在棉蕾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单宁含量在棉蕾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但在铃期顶叶中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增加。【结论】12个棉花品种中云南黄绒土棉对绿盲蝽抗性最强,池州红叶棉对绿盲蝽抗性最弱。蕾期棉蕾及铃期棉铃中蛋白质含量与其对绿盲蝽抗性存在显著负相关;苗期顶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正相关,而蕾期棉蕾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负相关;蕾期棉蕾中单宁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负相关,而铃期顶叶中单宁含量和其对绿盲蝽抗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棉盲蝽在转基因抗虫棉药剂防治与不使用药剂防治上的发生差异,及棉田周边杂草上棉盲蝽发生动态,结果:①不防治类型棉田各棉盲蝽百株虫口总发生量为879头,其中:中黑盲蝽274头,绿盲蝽189头,杂毛合垫盲蝽407头,赣棉淡盲蝽9头,虫种比依次为:31∶22∶46∶1,杂毛合垫盲蝽为优势种;②常规防治类型棉田各棉盲蝽百株虫口总发生量为588头,其中:中黑盲蝽371头,绿盲蝽104头,杂毛合垫盲蝽94头,烟盲蝽17头,赣棉淡盲蝽2头,虫种比依次为:63∶18∶16∶3∶0.3,中黑盲蝽为优势种。9月22日~11月2日棉田边盲蝽杂草寄主和虫口发生量:赣棉淡盲蝽杂草寄主有18种,虫口发生量779头,排位第一;绿盲蝽杂草寄主14种,虫口发生量180头,排第二位;异须单突盲蝽杂草寄主5种,虫口发生量104头,排第三位;其他几种棉盲蝽杂草寄主少发生量小,以小飞蓬杂草发生棉盲蝽种类最多,达6种。  相似文献   

9.
中华淡翅盲蝽Tytthus chinensis (Stål) 是稻飞虱最重要的捕食天敌之一,因此实现中华淡翅盲蝽人工饲养是有效控制褐飞虱的关键。采用四季豆、湿棉球、水稻茎作为生存基质人工饲养中华淡翅盲蝽,研究其对中华淡翅盲蝽若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淡翅盲蝽若虫在水稻茎上的存活率最高,其次是四季豆,最低的是湿棉球,在水稻上的若虫历期显著短于在其他2个基质上。虽然在四季豆上的产卵量要显著低于水稻上的产卵量,但雌虫寿命、卵孵化率和若虫存活率与在水稻上的差异不显著,且显著高于湿棉球上的;在湿棉球上的卵孵化时间显著长于在四季豆和水稻茎上的时间。中华淡翅盲蝽在水稻和四季豆上种群趋势为22.9和11.2,能建立持续的种群,说明四季豆可以作为中华淡翅盲蝽室内饲养的生存基质,进行中华淡翅盲蝽的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新疆阿克苏地区绿盲蝽的毒力效果,为绿盲蝽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比较9种杀虫剂对阿克苏地区绿盲蝽成虫的毒力效果。【结果】 9种杀虫剂对绿盲蝽成虫的毒力作用均随着药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对绿盲蝽成虫的毒力效果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丁硫克百威>毒死蜱>呋虫胺>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阿维菌素;阿克苏地区不同采样点绿盲蝽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水平不同。【结论】 在棉花花蕾期,可选用丁硫克百威、氟啶虫胺腈、呋虫胺作为目前防治该虫用的啶虫脒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常规农药的替代药剂轮换使用,有效控制绿盲蝽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1.
以花梗腋芽为材料,研究了蝴蝶兰新品种丽影和红韵的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消毒时间对营养芽诱导率有显著影响,0.1%Hg Cl2消毒8 min的红韵蝴蝶兰营养芽诱导率最高,激素对营养芽诱导率影响不显著。6-BA浓度、有机附加物和芽数对丛生芽增殖影响显著,当6-BA浓度为8.0 mg/L时,丽影和红韵芽增殖系数最高,分别为2.31和2.22;添加椰汁更有利于减轻褐变,提高增殖系数;单芽接入的增殖系数最高。激素对生根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平均根数和苗高有显著影响,在含6-BA 0.1 mg/L+NAA 1.0 mg/L的培养基上试管苗株高最高,平均根数最多。以松树皮为基质,丽影和红韵蝴蝶兰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分别为91.58%和87.27%。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育桃新品种,丰富平谷地区桃栽培种类。【方法】该品种为自然条件下芽变选育,进行多点区域试验,与亲本进行性状比较。【结果】选育的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顶平圆,微凹,果形整齐;平均果重250g,大果重400g。果肉乳白色,近核处白色,肉质硬,离核;风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3.8%。自然坐果率高,丰产,平谷地区7月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92d左右。【结论】‘谷丰’是‘大久保’的早熟芽变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用9个小麦叶锈菌菌系接种36个已知基因载体品种(系)、‘武农148’和‘西农928’进行抗叶锈基因苗期推导分析,在2014—2015和2015—2016连续两年两点对其进行成株抗叶锈性鉴定并结合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与系谱分析;利用9个与已知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特异性标记进行标记检测,从而得出供试材料的抗性和携带的抗病基因。结果表明,‘西农928’中可能携带抗病基因Lr30、Lr42和携带有未知微效抗病基因,所检测的2个品种均不含抗病基因Lr1、Lr9、Lr10、Lr19、Lr20、Lr24、Lr26、Lr34和Lr46。针对西农928中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可作为小麦抗锈病育种中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4.
紫枝玫瑰全光雾嫩枝扦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紫枝玫瑰全光雾嫩枝扦插成活率,以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穗条,以全光雾插床为基础,对全光雾嫩枝扦插繁殖紫枝玫瑰的不同扦插时间对比试验、不同枝条类型对比试验和不同扦插基质对比试验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紫枝玫瑰全光雾嫩枝扦插技术。结果表明:紫枝玫瑰全光雾嫩枝扦插以7月扦插为最佳扦插时间,以蛭石为最佳扦插基质类型,以花下枝为最佳扦插枝条类型,扦插成活率可达到98.47%。另外扦插育苗生产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预防病害,采用几种杀菌剂轮换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金叶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Jinye’)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对外植体分化、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金叶紫穗槐组织培养最适宜的外植体是半木质化带芽茎段,以70%乙醇30 s+0.1%升汞(HgCl_2)消毒4~5 min为最好,外植体发芽率可达66.7%~70.0%。(2)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2 mg/L+NAA 0.01 mg/L,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3)生根试管苗适宜的开瓶炼苗时间为2~3 d,在一年中的3~5月,选择基径≥0.3 mm的试管苗移栽到蛭石培养基上能够获得93.3%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史丹利纯硫基复合肥(N:P:K=20:10:21)与普通复合肥(N:P:K=15:15:15)在苹果上的施用效果,以13年生‘红富士’(Malus domestica‘Red Fuji’)苹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种施肥方式对苹果生长特性、果实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纯硫基复合肥的苹果新梢叶片数量、叶面积均最高,分别为23.5片和62.5 cm2;施用普通硫基复合肥的苹果果实糖酸比较对照低3.7%,而纯硫基复合肥较对照增加13.1%;纯硫基复合肥处理的苹果产量为56160 kg/hm2;比对照和普通硫基复合肥处理的分别增产13110、4620 kg/hm2,增产率分别达30.4%、8.9%。史丹利纯硫基复合肥能促进‘红富士’苹果枝条生长、增加叶面积、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滨海红海棠是从荷兰引进的优良园林应用新品种,对其进行引种鉴定。结果表明:落叶小乔木,树形开展,树冠塔形。春叶紫红色,有光泽。着花较密,着花满枝,花色略深于西府海棠。果幼时为深红色,熟时亮红色有光泽,径约2.5 cm;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是春观叶、夏观花、秋观果的优良园林树种。耐盐能力强,少有病害,适于在滨海中度盐碱地应用。作为行道树列植,株距3~4 m,群植以行距5m、株距3~4 m为宜,也可孤植。  相似文献   

18.
利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开展水稻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施用钾肥对水稻增产效果最好;水稻最高产量每667m~2 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9.8kg、3.8kg、9.1kg;当水稻达到最佳经济效益时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7.2kg、3.0kg、5.9kg。  相似文献   

19.
2016年以荷兰15为主栽品种开展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总结了适宜当地种植的脱毒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莆豆11在福建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均表现早熟、稳产、丰产等优点,适宜福建省春季种植。该文介绍莆豆11的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并总结其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