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19份狼尾草资源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00对SRAP引物中,38对引物多态性较好,每对引物产生9~22条条带,共扩增出68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57条,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4.13个多态性条带,表明在这19份狼尾草资源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经NTSYS pc2.01软件聚类分析,狼尾草品种间简单匹配相似系数为0.53~0.82.在相似系数为0.60时,可将19个狼尾草品种分为A、B、C3类;在相似系数为0.67时,B类分为2个亚类,C类分为3个亚类.此结果与狼尾草形态学特征相配合,为鉴别狼尾草资源亲缘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23个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SRAP多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的遗传多样性,探讨SRAP技术在小麦抗叶锈病基因标记及基因克隆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技术对23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和感病对照Thatcher进行分析。【结果】从128对引物中筛选得到41对具有多态性引物,每个引物组合产生6~41个多态性条带,共产生537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率达49.5%,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3.1个多态性条带;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13个特异性条带,共产生115个特异性条带,特异性条带率为10.6%,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2.8个特异性条带。聚类分析将23个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和Thatcher在相似系数0.72处分为A、B两大类,其中96%的个体归入B类。B类又分为Ⅰ、Ⅱ两个亚类,95%的个体聚在第Ⅱ亚类。第Ⅱ亚类在相似系数为0.785附近分为4小类。【结论】23个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间存在一定的差异。SRAP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子标记系统,可在小麦叶锈病抗病基因的研究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26份贵州省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RAPD标记,对26份贵州省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6条RAPD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48条带,其中85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57%.通过UPMGA法建立了贵州省26份芥菜型油菜的亲缘关系聚类图,在遗传距离0.30740上,26份材料分为Ⅰ、Ⅱ两个类群,第1类群2个品种,第Ⅱ类群24个品种;在遗传距离0.90337上,第Ⅱ类群划分为3个亚簇ⅡA、ⅡB、ⅡC,亚簇ⅡA有1个品种,亚簇ⅡB有6个品种,亚簇ⅡC有17个品种.万山苦油菜和镇远苦油菜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44168,亲缘关系最近.结果表明,贵州芥菜型油菜资源间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贵州马铃薯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辅助育种中合理选配亲本,减少育种的盲目性,加快遗传改良进程提供可靠依据,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对11份马铃薯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利用随机的40对SRAP引物对11份马铃薯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特异扩增。结果表明:20对引物扩增出55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引物比达24%,平均每对引物产生2.9个多态性条带;11份马铃薯品种间的SRAP标记遗传相似系数为0.18~0.95,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53时,将11份品种分为2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可进一步分为Ⅰ-A和Ⅰ-B 2个亚簇;聚类分析表明,参试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不同居群款冬种质资源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和UPGMA法对16个款冬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构建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从99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1对多态性稳定、清晰的引物,共扩增出121条条带,其中,79条呈现多态性,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1个DNA位点和7.2个多态性位点;各居群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42~0.81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6份材料可以分为5个类群,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贵州5种忍冬属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为忍冬属药用植物鉴定、良种筛选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贵州6份忍冬属药用植物材料的嫩芽为试验材料,采用SRAP分子标记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并利用NTSYS-pc2.1计算各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154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5对重复性好、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且扩增条带(100~1000 bp)数目≥5的引物组合.15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197条带,其中17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0.36%,平均每对引物扩增11.87条多态性条带.引物组合Me8-Em10扩增的多态性条带数最多(16条);引物组合Me2-Em2扩增的多态性条带最少(8条);引物组合Me4-Em2扩增条带数为15条,均为多态性条带,但从5种忍冬属药用植物的扩增条带数不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份忍冬属药用植物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213~0.8477,平均0.5672;其中,野生忍冬与栽培忍冬间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8477),二者亲缘关系最近,灰毡毛忍冬与野生忍冬遗传相似系数最小(0.4213),二者亲缘关系最远.在遗传相似系数0.4873处,6份忍冬属药用植物分为两大类,第Ⅰ类包括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和黄褐毛忍冬,均为山银花的基源植物;第Ⅱ类包括野生忍冬、栽培忍冬和红白忍冬,均为金银花的基源植物.[结论]贵州5种忍冬属药用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RAP分子标记能有效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其引物组合Me4-Em2可用于鉴别5种忍冬属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杂交大豆核心亲本的遗传多样性特点及群体结构特征,以来源中国东北和国外的100份杂交大豆核心亲本为材料,通过SRAP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SRAP标记共扩增出2 135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 130条,多态性位点占比99.76%,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的多态性谱带数为137~204条,平均为178条,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范围在0.074 0~0.153 7,平均值为0.125 7;2)根据遗传相似系数于0.450 0处划分为2个类群,在遗传相似系数0.460 0处将类群Ⅰ划分2个亚群,又在遗传相似系数0.480 0处将类群Ⅱ划分2个亚群,并将主要来源于中国东北的保持系材料划分为类群Ⅰ,主要来源于美国的恢复系材料划分为类群Ⅱ;3)通过对10个已审定强优势杂交种的13个亲本进行分析发现,杂交种亲本间的遗传相似性多分布在0.329 2~0.637 6;4)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类群I与类群Ⅱ内遗传多样性相似,4个亚群中的亚群Ⅰ-1和Ⅱ-2遗传多样性均大于亚群Ⅰ-2和Ⅱ-1;通过主坐标分析,亲本同样被划分为2个类群,验证了聚类分析的结果。综上,基于SRAP分子标记成功将100份春大豆杂交种核心亲本划分为两大类群;其中,类群Ⅰ的中国东北材料与类群Ⅱ的国外材料之间杂交配制组合存在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从分子水平上了解油菜的遗传性,采用SRAP标记,对39份2010—2011年度参加国家区试的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3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314条带,其中,68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21.7%,平均每对引物组合的谱带数和多态性带数为24.2条和5.2条。通过UPMGA法进行聚类分析显示,在相似系数0.670处供试材料可被分为(A,B,C,D,E,F)6个簇,其中,A簇包括11份材料,B簇15份材料,C簇6份材料,D簇4份材料,E簇2份材料,F簇1份材料。同一地区或同一育种单位的材料除少数表现出亲缘关系较近外,其余均表现出更丰富的多态性。来自于湖北的10个材料分属于A、B1、B2、D、E、F共6个簇;来自四川的7个材料分属于A、B、C共3个簇。各育种单位的育种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之前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分属3个市场型的10个中国花生栽培种的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结果表明, SARP技术可以揭示花生栽培种的遗传差异。在所试验的74对SRAP引物中,2对只获得了单态性条 带,其余72对总共产生了1,812条带,其中1035条(57.12%)为多态性带,每对引物组合平均获得25.16 条带、14.38条多态性带。在这73对引物组合中,总带数和多态性条带的数目分别为7-63和2-44 条。10个花生栽培种的简单匹配相似系数为0.6967-0.9171不等,根据SRAP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 可将这10个品种分为5类。用64对引物筛选作图亲本24-3与B4,获得329条多态性条带。此项研究 为花生品种鉴定和遗传研究提供了新的DNA分子标记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应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对15个枸杞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8对引物组合用于PCR扩增,共获得39条谱带,多态性条带为37条,平均多态性百分率为94.8%,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条带数3~9条不等,平均每对引物组合得到4.8条。15份材料之间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介于0.13~1.00之间,说明供试枸杞品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国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方法】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标记对建国以来不同时期选育的130个品种进行分析。【结果】25个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到509个谱带、123个多态性带;多态性带的比例为24%。每对引物组合的谱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20.4个和4.9个。在遗传距离为0.12处,将13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分为A、B、C、D 4个类群,其中78.5%的品种归入C类。C类又可在遗传距离0.10处分为Ⅰ、Ⅱ、Ⅲ、Ⅳ、Ⅴ 5个亚群,又有58.5%的品种归入Ⅲ亚群。说明我国近60%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遗传多样性较匮乏。遗传基础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前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基础最窄,80年代最宽,90年代略有下降。进入21世纪,品种间的遗传基础进一步下降。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1991~2000年间与2000年以后育成的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差异不显著,80年代前育成品种与80年代育成的品种平均遗传距离间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80年代与90年代育成的品种间遗传距离差异达到0.05的显著水平。我国育成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与引进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差异达到0.01的极显著水平。【结论】SRAP标记是一种经济、有效和可靠的分子标记手段。  相似文献   

12.
利用SRAP技术分析海南野生兰属植物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8种海南野生兰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30对引物中筛选出20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95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9.75个多态性条带。UPGMA聚类分析可将8种供试材料划分为4类:第Ⅰ类为冬凤兰;第Ⅱ类为纹瓣兰;第Ⅲ类为多花兰和独占春;第Ⅳ类为寒兰、建兰、墨兰和兔耳兰,这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学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可为兰属品种的鉴定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6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对44份桃栽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141条带,其中120条带具有多态性,百分率高达85.1%,每条引物扩增条带在4条到13条不等,平均8.8条.44份材料的相似性系数在0.404~0.979之间,表明供试的44份桃品种间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UPGMA聚类分析将桃资源材料分为5个亚组.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美丽组尖孢镰孢菌和李瑟组镰孢菌种间和种内的差异与亲缘关系,以采自不同寄主的57株镰孢菌(Fusarium)为研究对象,采用ISSR-PCR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11条引物对供试的3种菌株进行ISSR-PCR扩增,共扩增出121条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17个,多态性比例为96.7%,平均每条引物产生条带为11条。说明镰孢菌基因组DNA的SSR区域具有明显的多态性,镰孢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ISSR技术是可行的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7个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68~0.992,当相似系数为0.568时,供试菌株可明显分为两大类群,第一类群IG-I为1~35,全部为美丽组尖孢镰孢菌,第二类群IG-II为36~57,全部为李瑟组镰孢菌;第二类群又可以分为两大亚类群,第一亚类为轮枝镰孢菌,第二亚类为层生镰孢菌。ISSR类群划分与镰孢菌菌种分类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其地理来源无相关性。本研究镰孢菌种间与种内均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添加平菇或香菇菌糠对木耳菌糠-鸡粪堆肥的效果,通过腐殖质组成特征筛选适宜的配方,将风干、粉碎后的平菇或香菇菌糠添加到木耳菌糠-鸡粪堆料中[平菇菌糠∶木耳菌糠∶鸡粪分别为3∶4∶3(Ⅰ-1)、2∶4∶4(Ⅰ-2)、1∶4∶5(Ⅰ-3),香菇菌糠∶木耳菌糠∶鸡粪分别为3∶4∶3(Ⅱ-1)、2∶4∶4(Ⅱ-1)、1∶4∶5(Ⅱ-1)],进行为期90 d的好氧堆腐试验,探索不同配方对堆料总有机碳(TOC)、胡敏酸碳(C_(HA))、胡敏素碳(C_(Hu))含量,胡富比(C_(HA)含量/C_(Hu)含量),胡敏酸(HA)碱溶液在465、665 nm处光密度比值(E_4/E_6)的影响,进而确定平菇或香菇菌糠与木耳菌糠-鸡粪间的最优配比。结果表明:与10 d相比,堆腐90 d后,除了Ⅰ-1处理能使堆料TOC含量得以累积,使其增加4.0%外,其余处理均可促进TOC的矿化;Ⅰ-1处理对堆料C_(HA)的消耗程度最大,而在2∶4∶4和1∶4∶5两个配比下,添加香菇菌糠(Ⅱ-2、Ⅱ-3)比平菇菌糠(Ⅰ-2、Ⅰ-3)更有利于木耳菌糠-鸡粪堆料C_(HA)的矿化分解;除了Ⅱ-3处理能使HA碱溶液E_4/E_6有3.9%的增加外,其余处理均可促使E_4/E_6下降,使HA的缩合度和芳构化程度提升,Ⅱ-1处理的优势最为明显,其次是Ⅰ-2处理;在堆料腐解期间,胡富比均有所降低,其中Ⅰ-1处理的降低幅度最大,Ⅰ-2和Ⅱ-3处理可促进菌糠堆肥的腐熟;在分解胡敏素(Hu)方面,Ⅰ-2处理更有优势,其次是Ⅱ-2和Ⅱ-3,而Ⅰ-1、Ⅰ-3和Ⅱ-1处理对Hu组分的降解能力相对较弱。平菇菌糠、木耳菌糠、鸡粪间质量比为2∶4∶4(Ⅰ-2)时更有利于堆料HA缩合以及Hu降解,最终促使堆料腐熟。  相似文献   

16.
油茶AFLP反应体系建立及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分析建立了适合油茶且简便易行的AFLP反应体系,筛选出了4对能够反映多态性的有效引物,并对油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23个具有清晰条带的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N为18,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为79.13%,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20,Nei’s期望杂合度He为0.184,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267。研究结果表明了AFLP标记技术在油茶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适用性,同时也显示了油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研究油茶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25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9对AFLP引物扩增出193条带,其中,73条呈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38%.每对引物检测出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56,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1.基因多样性、香农指数和遗传差异分别为0.25、0.62和0.39.在遗传相似系数0.66处,所有的甘蓝型油菜可分为3个类群,遗传相似系数表明,橄榄型油菜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表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种质性状或来源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油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ISSR和SRAP 2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北省5个地区的48个油茶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ISSR分析、SRAP分析,还是ISSR+SRAP的组合分析均显示油茶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ISSR的6条引物共产生74条扩增带,多态性条带70条,多态性比例为94.59%;SRAP的11对引物组合共产生64条扩增带,其中有60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平均为93.75%;ISSR+SRAP的组合分析多态性比例为94.20%。2种分子标记及其组合所作的分类趋势基本相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将5个地方居群分为2个类群,武汉新洲、黄冈红安、咸宁横沟桥和黄石阳新居群为一类,而恩施鹤峰居群单独为一类。  相似文献   

19.
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对11份笋子芥材料进行RAPD分析,并对笋子芥遗传多样性和分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个引物共扩增出9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谱带65条,多态性程度为69.9%;平均每个引物产生9.3条多态性谱带,每个引物可扩增出7-13条,谱带大小为100-2000 b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为0.38时,11份笋子芥可聚成四大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