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为研究多氯联苯对海洋微藻的生理生态毒性,以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为研究对象,进行7 d的六氯联苯(PCB153)胁迫实验,比较其生长、光合色素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PCB153胁迫对湛江叉鞭金藻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及抗氧化和解毒相关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PCB153浓度的增大,其对湛江叉鞭金藻生长抑制作用不断增大,250 μg/L胁迫组藻细胞在第5天全部死亡。PCB153胁迫后,湛江叉鞭金藻叶绿素a、叶绿素c、类胡萝卜素和总光合色素均显著下降(P<0.05),且随着PCB153浓度的增加,各实验组光合色素含量下降比例增大。PCB153胁迫后,各胁迫组藻细胞MDA含量显著增加;低浓度PCB153 (< 25 μg/L)胁迫显著诱导SOD和GST活性的提高;而高浓度PCB153(> 25 μg/L)胁迫则显著抑制2种酶活性。短期低浓度PCB153胁迫会改变金藻细胞超微结构,使细胞器形态改变、聚缩;高浓度PCB153胁迫则会直接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破裂,导致细胞自溶死亡。研究表明,PCB153抑制叉鞭金藻的生长和光合色素合成,低浓度PCB153激活抗氧化和解毒系统,提高其自我保护水平,高浓度PCB153加剧脂质过氧化,破坏抗氧化和解毒系统正常功能,导致细胞破裂死亡。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富氮及限氮两种培养体系下甘油浓度(41、110、206mmol/L)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及细胞内多糖累积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当甘油浓度为41mmol/L时湛江等鞭金藻的细胞密度、细胞内多糖含量及产量均比其他两种甘油浓度时的值高,其中富氮培养体系的细胞密度、细胞内多糖含量及产量分别为7.73×107个/mL、16.21%和0.32g/L,限氮培养体系的细胞密度、细胞内多糖含量及产量依次为5.29×107个/mL、54.43%和1.02g/L。表明培养体系中甘油浓度低而氮含量高时有利于细胞生长(前者是后者的1.46倍),而甘油和氮含量均少时利于细胞积累多糖(后者的多糖含量和产量分别是前者的3.36倍和3.19倍)。在两种培养体系下,随着甘油浓度的增加,湛江等鞭金藻的细胞密度及藻细胞内累积的多糖呈降低趋势,说明高浓度甘油抑制湛江等鞭金藻细胞生长和细胞内多糖的累积。因此,为提高湛江等鞭金藻细胞内的多糖产量,应在接种时添加低浓度甘油的限氮培养体系中培养湛江等鞭金藻,这些结果可为高值天然产物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6种单细胞藻类培育西施舌面盘幼虫生长和成苗率的影响。观察结果:体长82μm的西施舌D形幼虫,2h后开始摄食湛江叉鞭金藻,体长136μm的壳顶幼虫才开始摄食扁藻。幼虫昼夜摄食率以上午6h—12h为最高,摄食小球藻、异胶藻、湛江叉鞭金藻的消化速率(H)为8—6h。用湛江叉鞭金藻为单一食料,投放密度以4—5×10~4ceⅡs/ml育苗效果较好。西施舌幼虫培育密度以2—5个/ml为适。  相似文献   

4.
几种饵料对华贵栉孔扇贝浮游幼虫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湛江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小球藻、干酵母、湛江叉鞭金藻与干酵母、湛江叉鞭金藻与亚心形扁藻对华贵栉孔扇贝幼虫生长和成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金藻和亚心形扁藻混合组生长速度最快,投喂金藻和酵母组次之,单独投喂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时生长速度最差。投喂酵母组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湛江叉鞭金藻扩大培养中原生动物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丛立晶  杨旭 《水产科学》2002,21(3):26-27
湛江叉鞭金藻因其体积小 ,营养丰富 ,是海产动物人工育苗中重要的饵料之一。但在湛江叉鞭金藻的扩大培养中经常出现原生动物 ,主要有以下几种 :纤毛虫 (种类未作鉴定 ) ,危害不大 ,当数量较小时 ,一般不予以杀灭 ;游捕虫 (Euplotessp .) ,繁殖很快 ,吞食湛江叉鞭金藻 ,危害很大 ,必须杀灭 ;甲藻 (种类未作鉴定 ) ,不形成很大的种群 ,数量小时不易发现 ,但其能够分泌毒素 ,导致湛江叉鞭金藻在 1~ 2d内全部死亡 ,危害极大 ,必须杀灭。1 试验方法培养池为 4t水泥池 ,水温 1 4~ 1 8℃ ,自然光照 ,充气培养。由于原生动物出现时期…  相似文献   

6.
珠母贝浮游幼虫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湛江等鞭金藻、等鞭金藻OA-3011、亚心形扁藻、小球藻、绿色巴夫藻、面包酵母、光合细菌单独及多种混合投喂对珠母贝浮游幼虫生长、存活和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投喂时湛江等鞭金藻、等鞭金藻OA-3011效果最好,幼虫壳长93 μm时可投喂亚心形扁藻,小球藻、绿色巴夫藻、面包酵母、光合细菌不宜单独投喂;直线铰合期、壳顶幼虫的最适日投饵量扁藻为2 400cell/mL和5 000 cell/mL,湛江等鞭金藻为3 000 cell/mL和5 500 cell/mL,光合细菌为10 000 cell/mL和15 000cell/mL湛江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光合细菌和绿色巴夫藻混合投喂对浮游幼虫生长、存活和变态有显著提高,出现壳初、眼点、附着和变态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6种单细胞藻类培育西施舌面盘幼虫生长和成苗率的影响。观察结果;体长82μm的西施舌D形幼虫,2h后开始摄食湛江叉鞭金藻,体长136μm的壳顶幼虫才开始摄食藻。幼虫昼夜摄食率以上午6h-12h为最高,摄食小球藻,异胶藻,湛江叉鞭金藻的消化速度为8-6h。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喹烯酮对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Parke 3011)的生长抑制、叶绿素a含量、总超氧岐化酶(T-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研究了喹烯酮对两种微藻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如下:1)喹烯酮对微藻的生长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喹烯酮对小新月菱形藻的24 h-EC_(50)为1.85 mg/L。喹烯酮对等鞭金藻3011的24 h-EC_(50)为0.41 mg/L,表明喹烯酮对等鞭金藻3011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小新月菱形藻更敏感。2)暴露24 h后,随着喹烯酮浓度的增大,小新月菱形藻叶绿素a含量下降;而等鞭金藻3011叶绿素a的含量基本不受影响。3)暴露24 h后,两种海洋微藻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随着喹烯酮浓度的升高均显著增加(P0.05),各实验组丙二醛(MDA)含量也高于对照组,其中等鞭金藻3011对喹烯酮更敏感,说明喹烯酮对两种微藻均能造成氧化胁迫,对细胞造成氧化损伤。研究表明,喹烯酮对两种微藻均具有显著急性毒性效应,对两种微藻而言,喹烯酮属于高毒物质,等鞭金藻3011对喹烯酮更敏感。本研究可为正确评价兽药喹烯酮的使用安全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省水产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用含不同浓度维生素C(0,50,100,200,400和800 μmol/L)的培养液培养异育银鲫原代肝脏细胞,待细胞融合后,测定细胞活性、细胞内维生素C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再将用维生素C培养的肝脏细胞经敌百虫胁迫24 h,测定细胞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丁酰胆碱酯酶(B-ChE)活性以及细胞内细胞色素P450( CYP450)含量.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维生素C组相比,在100 μmol/L的维生素C剂量组,肝脏细胞活性显著高于较其它剂量组(P<0.05);细胞内维生素C的含量随着培养液中维生素C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显著(P<0.05);在800 μmol/L维生素C剂量组,细胞LDH活性显著增加(P<0.05),但是其它剂量组均无显著变化.肝脏细胞经敌百虫胁迫后,在50、100和200μmol/L维生素C剂量组,细胞T-AOC能力,GST活性,B-ChE活性和CYP450含量显著升高(P<0.05),细胞解毒和抗氧化能力增强;但是当维生素C的剂量为400和800 μmol/L时,细胞T-AOC能力和GST活性降低.综上所述,在体外细胞培养液中添加在50 ~ 200μmol/L剂量范围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原代肝脏细胞生长,增强细胞解毒能力,提高细胞的抗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久效磷对叉鞭金藻的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学玺 《水产学报》1999,23(2):133-137
在有机磷农药-久效磷的胁迫下,饵料单胞藻-叉鞭金藻的生长和繁殖严重地受到了抑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藻细胞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活性氧在细胞内大量积累,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同步增加。而在胁迫的束个过程中,藻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无规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铜离子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Cu离子浓度下分别培养了湛江等鞭金藻。结果显示,Cu离子浓度低于10-6mol/L时,有利于藻细胞的生长繁殖,其中在10-7mol/L时藻细胞的生长相对较快;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较高;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及O2-产生速率相对较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相对较强。结果表明,在湛江等鞭金藻的培养液中加入浓度为10-7mol/L的Cu离子时最利于其生长,其细胞内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2.
金藻门的湛江等鞭金藻含有其他别门藻类所不含有的DHA和EPA,并且其脂肪酸含量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本实验对不同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下湛江等鞭金藻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光照强度对DHA的含量影响显著,光照时间对EPA的含量影响显著。本研究通过研究光照对湛江等鞭金藻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希望对湛江等鞭金藻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硫酸庆大霉素在湛江叉鞭金藻培养中的抑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18-21℃的条件下,125IU/ml浓度的硫酸庆大霉素连续施5天,能抑制江叉鞭金藻中99.7%的有害菌-QD96-I,并能使湛江叉鞭金藻恢复到最佳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以金藻、硅藻、绿藻3个门中的4种常见饵料藻叉鞭金藻(Dicrateria sp.)、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不同浮游植物的细胞数量和质量对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海水酸化的响应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 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这4种藻的生长速率(P<0.05);其中,亚心形扁藻平均比生长速率最高,比对照组高出13.5%;小球藻次之,为5.9%;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均为2.2%。(2) CO2浓度升高使浮游植物细胞内的碳(C)含量增加、氮(N)含量降低,C/N提高;种间差异较大,其中,亚心形扁藻的C/N、C/P值、小球藻的C/P值和三角褐指藻的C/N值显著提高,叉鞭金藻不显著。(3) CO2浓度升高使小球藻单位细胞叶绿素a含量显著提高,小球藻通过提高光合作用能力促进生长,而另外3种藻叶绿素a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三角褐指藻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在实验初期显著升高;叉鞭金藻非光化学淬灭(NPQ)显著降低,快速光曲线初始斜率(α)显著增加;三角褐指藻和亚心形扁藻潜在的最大光合作用能力(rETRmax)显著升高(P<0.05),但CO2浓度升高对4种藻的光化学淬灭(qP)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可见,亚心形扁藻、小球藻和三角褐指藻在高CO2浓度下虽然生长速率加快,但营养质量降低。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不同,这种差异可能会使未来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浮游植物C/N、C/P值的改变可能通过食物链对次级生产者,诸如浮游动物、滤食性贝类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以金藻、硅藻、绿藻3个门中的4种常见饵料藻叉鞭金藻(Dicrateriasp.)、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不同浮游植物的细胞数量和质量对CO_2浓度升高引起的海水酸化的响应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CO_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这4种藻的生长速率(P0.05);其中,亚心形扁藻平均比生长速率最高,比对照组高出13.5%;小球藻次之,为5.9%;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均为2.2%。(2) CO_2浓度升高使浮游植物细胞内的碳(C)含量增加、氮(N)含量降低,C/N提高;种间差异较大,其中,亚心形扁藻的C/N、C/P值、小球藻的C/P值和三角褐指藻的C/N值显著提高,叉鞭金藻不显著。(3)CO_2浓度升高使小球藻单位细胞叶绿素a含量显著提高,小球藻通过提高光合作用能力促进生长,而另外3种藻叶绿素a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三角褐指藻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在实验初期显著升高;叉鞭金藻非光化学淬灭(NPQ)显著降低,快速光曲线初始斜率(α)显著增加;三角褐指藻和亚心形扁藻潜在的最大光合作用能力(rETR_(max))显著升高(P0.05),但CO_2浓度升高对4种藻的光化学淬灭(qP)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可见,亚心形扁藻、小球藻和三角褐指藻在高CO_2浓度下虽然生长速率加快,但营养质量降低。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不同,这种差异可能会使未来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浮游植物C/N、C/P值的改变可能通过食物链对次级生产者,诸如浮游动物、滤食性贝类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生物化学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短期增强UV-B辐射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794光合色素、丙二醛(MDA)、类菌孢素氨基酸(MAAs)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未经过UV-B辐射处理的藻细胞相比,增强的UV-B(240μW/cm2)辐射可导致藻细胞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以及藻胆蛋白含量下降,以及MDA含量显著变化(P<0.05),表明螺旋藻对UV-B辐射敏感,UV-B辐射对藻细胞光合色素具有抑制和破坏作用,对螺旋藻的膜系统也产生重要影响。而UV-B辐射可导致MAAs含量增加,脯氨酸含量随辐射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说明增强UV-B辐照能诱导藻细胞屏蔽色素合成以及抗逆物质脯氨酸的累积,这可能是螺旋藻对UV-B胁迫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孔雀绿对湛江叉鞭金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以平 《水产学报》1998,22(1):67-71
在20℃和30℃下,用含有不同浓度(0.02~0.10μg/L)孔雀绿的海水,在室内用一次培养法培养湛江叉鞭金藻,测定了4天内金藻的生长速率、叶绿素a、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0.02μg/L的孔雀绿对金藻有轻微影响,浓度≥0.04μg/L的孔雀绿能使金藻的生长速率、叶绿素a、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含量明显减少。温度对孔雀绿的毒性有明显影响,温度越高,毒性越大。  相似文献   

18.
单胞藻的生产性培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胞藻类具有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适应性强和易培养的特点,是水产动物特别是贝类、甲壳类幼体的优质适口饵料。但由于天津地区海水透明度低,有机质含量、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丰富,进行藻类生产性培养困难很大,为此,2004年笔者以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小球藻( Chlorellasp.)、牟氏角毛藻( Chaetoceros miiellerilemmermann)、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为试验藻种,研究了海水单胞藻类一级培养(保种)、二级培养(中继培养)、三级培养(生产性培养)的操作规程。探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f.minutissima)(MACC/B228)和等鞭金藻8701(IsochrysisgalbanaParke8701)(MACC/H060)在4种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及不同光强下、不同时期收获的藻细胞中总脂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新月菱形藻在光强70μmol·s-1·m-2时细胞分裂频率(μ)最大,最适光强70~140μmol·s-1·m-2;260μmol·s-1·m-2光强能导致细胞分裂频率变慢,指数期缩短。等鞭金藻8701在光强140μmol·s-1·m-2时μ值最大,260μmol·s-1·m-2下略有降低。2种藻均在低光下脂肪含量多,小新月和等鞭金藻脂肪含量分别占干重的25.5%~35.3%和28.3%~37.5%;而碳水化合物含量少,分别占干重的5.5%~18.2%、3.9%~11.4%;在高光强下相反。不考虑光照条件的影响,2种藻细胞内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均在静止期达到最大,分别占干重的18.98%和23.32%。小新月菱形藻在70μmol·s-1·m-2光强下的指数期细胞有最大的脂肪含量,等鞭金藻的最高脂肪含量出现于光强20μmol·s-1·m-2下指数末期的细胞中。二者在光强140μmol·s-1·m-2下生长且进入静止期时均可获得较大生物量,同时细胞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笔者开展了不同饵料种类与密度对方斑东风螺面盘幼虫生长与成活率的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以单种单胞藻投喂方斑东风螺幼虫是牟氏角毛藻的效果最好;两种单胞藻混合投喂方斑东风螺幼虫是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组合效果最好;任何两种饵料组合均比这两种饵料的单种投喂幼虫生长速度快。牟氏角毛藻以4×104cells/mL的日投饵密度饲养幼虫效果最好;湛江叉鞭金藻和微绿球藻均是以6×104cells/mL日投饵密度饲养幼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