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为探讨光照对纤细裸藻的生长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将纤细裸藻分别置于不同光照度(0、1500、3000、4500、6000 lx)、光照周期(16L∶8D、14L∶10D、12L∶12D、10L∶14D、8L∶16D)、光质(绿光495~530 nm、蓝光450~480 nm、红光615~650 nm、白光450~465 nm、黄光580~595 nm)条件下于恒温光照培养箱中静置培养,进行细胞密度以及色素含量的测定。试验结果显示,光照度、光照周期和光质对纤细裸藻生长及光合色素质量浓度有显著影响( P <0.05)。光照度1500、3000、4500 lx对纤细裸藻的生长均有积极作用,其中3000 lx光照度作用最为显著,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光合色素质量浓度也高于1500、4500 lx;光照周期16L∶8D、14L∶10D和12L∶12D对纤细裸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14L∶10D组生长状况和光合色素质量浓度均优于其他处理组,8L∶16D组使纤细裸藻的生长受到抑制,其色素质量浓度也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 P <0.05);蓝光与白光组对纤细裸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P <0.05),蓝光条件下色素质量浓度达到最高,更利于光合色素的积累。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纤细裸藻生长及光合色素积累的光照条件为:光照度3000 lx,光照周期14L∶10D,蓝光培养。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多氯联苯对海洋微藻的生理生态毒性,以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为研究对象,进行7 d的六氯联苯(PCB153)胁迫实验,比较其生长、光合色素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PCB153胁迫对湛江叉鞭金藻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及抗氧化和解毒相关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PCB153浓度的增大,其对湛江叉鞭金藻生长抑制作用不断增大,250 μg/L胁迫组藻细胞在第5天全部死亡。PCB153胁迫后,湛江叉鞭金藻叶绿素a、叶绿素c、类胡萝卜素和总光合色素均显著下降(P<0.05),且随着PCB153浓度的增加,各实验组光合色素含量下降比例增大。PCB153胁迫后,各胁迫组藻细胞MDA含量显著增加;低浓度PCB153 (< 25 μg/L)胁迫显著诱导SOD和GST活性的提高;而高浓度PCB153(> 25 μg/L)胁迫则显著抑制2种酶活性。短期低浓度PCB153胁迫会改变金藻细胞超微结构,使细胞器形态改变、聚缩;高浓度PCB153胁迫则会直接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破裂,导致细胞自溶死亡。研究表明,PCB153抑制叉鞭金藻的生长和光合色素合成,低浓度PCB153激活抗氧化和解毒系统,提高其自我保护水平,高浓度PCB153加剧脂质过氧化,破坏抗氧化和解毒系统正常功能,导致细胞破裂死亡。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了解不同壳色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关系,为亲贝的选择提供策略,本研究使用合浦珠母贝传统壳色、金壳色、白壳色、红壳色和黑壳色5种壳色选育系F6各1000只个体的性状数据进行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测量的性状包括壳长(SL,mm)、壳高(SH,mm)、壳宽(SW,mm)、绞合线长(HL,mm)和体重(BW,g)。结果显示,5种壳色合浦珠母贝所有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P0.01)。通径分析表明,壳长对传统壳色和白壳色贝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高对金壳色和红壳色贝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宽对黑壳色贝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利用多元回归方法构建不同壳色合浦珠母贝形态性状与体重(BW,g)间的回归方程,其中传统壳色:BW=-24.999+0.467SL+0.387SH-0.259SW+0.244HL;金壳色:BW=-38.661+0.305SL+0.477SH+0.242SW+0.375HL;白壳色:BW=-4.130+0.332SL+0.300SH-0.307SW+0.088HL;红壳色:BW=-27.307+0.327SL+0.321SH+0.252SW+0.305HL;黑壳色:BW=-40.921+0.278SL+0.335SH+1.076SW+0.269HL。聚类分析显示,传统壳色与金壳色形态特征相近,而白壳色、红壳色和黑壳色形态特征相近。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2种抗生素———G418硫酸盐(简称G418,试验浓度为0、40、80、160、240、320μg/mL)和氨苄青霉素(试验浓度为0、200、400、800、1 200、1 600μg/mL)对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p.)进行无菌化处理,研究抗生素种类及其质量浓度对海水小球藻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及光化学活性的影响,以确定对海水小球藻细胞无害并能抑制伴杂菌生长的抗生素种类及使用浓度。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的G418均能显著抑制小球藻的生长,破坏其潜在光合活性(F_v/F_0),降低光合系统II(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_v/F_m),阻碍其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降低光化学淬灭(q P),抑制作用随G418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而氨苄青霉素对海水小球藻的影响则呈现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低质量浓度氨苄青霉素(≤800μg/mL)能够促进海水小球藻的生长,增强其潜在光合活性(F_v/F_0),提高其光合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促进其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并且增强光化学淬灭(q P)的能力,高质量浓度氨苄青霉素(1200μg/mL)对海水小球藻的生长、叶绿素含量以及荧光参数等指标则呈现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G418不适用于海水小球藻的无菌培养,可选择添加质量浓度不高于800μg/mL的氨苄青霉素对海水小球藻进行抑菌处理,建议添加的质量浓度为200μg/mL。  相似文献   
5.
水生环境中微藻与细菌相互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细菌的生长依赖于藻类产生的有机物,并且使营养物质得以循环使用。生态学研究已经确定了特定种类的藻类和细菌的共同存在,表明了微藻和细菌之间存在特定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综述概述了这些相互作用对水生环境的影响,它们在自然环境中对物质循环的生态作用以及相互作用的形式。最后探讨了藻菌相互作用在各种环境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