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在生产中的使用效果,我们对该产品的临床安全和效力进行了评价。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安全且有效。试验分为两个处理组:1)安全试验组,免疫后21d注射部位疫苗无残留,且该疫苗免疫对雏鸭体重、种鸭的产蛋率和孵化率均无明显影响;2)效力试验组,免疫鸭的ELISA抗体免疫后14d开始转阳,免疫后28d、60d、90d、120d和135d的阳性率均不低于90%。免疫后28d和135d的攻毒保护率均不低于80%。  相似文献   

2.
鸭坦布苏病毒病也称为"鸭黄病毒病",2010年春季开始在我国主要蛋鸭养殖区传播,是一种新的禽传染病。该病临床表现为蛋鸭采食量减少,卵泡变形、变性,卵泡膜出血、充血。产蛋鸭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在5%~15%之间,给我国养禽业带来了严重影响。2015年以来,除蛋鸭发生鸭坦布苏病毒以外,产蛋鹅、肉鹅、肉鸭、野鸡和鸡也能发生该病,鸭坦布苏病毒对肉雏鸭的致病性主要体现在对雏鸭全身组织器官损伤,最终使雏鸭代谢和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采食下降、神经症状和腹泻等,有研究表明雏鸭死亡率高于20%。自本病发生以来,我国学者对该病病原学、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疫苗和抗体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2016年11月,龙海市某金定鸭场189日龄、近7 000羽的初产金定鸭群精神状态良好、食欲饮水正常、未见患鸭和死亡鸭、持续低产蛋率(产蛋率60%~63%),经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合鸭群疫苗免疫和饲养管理情况,确定该初产金定鸭群持续低产蛋率主要与感染鸭坦布苏病毒病有关。对发病鸭群紧急免疫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近1个月后其产蛋率有较明显上升到近81%。对同场新进的22日龄金定鸭群免疫接种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于90日龄再免疫接种1次。按此方案,该蛋鸭场后续各批金定鸭群均未发生类似疫情。  相似文献   

4.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引起蛋鸭产蛋下降、雏鸭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鸭重要传染病,严重危害养鸭业健康发展。正确诊断鸭坦布苏病毒病对防制该病极为关键。本文就该病病原分离鉴定、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弄清该病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鸭瘟鸡胚化弱毒活疫苗与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通过肌肉注射途径,同时接种21日龄健康易感肉鸭,检测两种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将两种活疫苗同时免疫雏鸭,免疫后14d检测血清抗体值,并在14d时采用鸭瘟强毒和鸭坦布苏病毒强毒株同时攻毒,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攻毒保护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活疫苗联合免疫健康易感雏鸭后,血清抗体上升快,可同时抵御鸭瘟强毒与鸭坦布苏病毒强毒株的攻击,保护效果良好。结论:鸭瘟与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联合免疫,对雏鸭安全,免疫保护效果好,避免多次免疫对雏鸭带来的应激反应,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集疑似感染鸭坦布苏病毒的蛋鸭卵巢病变组织,经RT-PCR鉴定其结果为鸭坦布苏病毒阳性。将组织处理液接种到SPF鸡胚并盲传3代后成功分离到1株鸭坦布苏病毒,连续传代10代后,病毒含量达到10~(5.0)ELD_(50)/m L。为建立鸭坦布苏病毒病的发病模型,将分离到的鸭坦布苏病毒腿部肌肉接种蛋鸭,每日对鸭只采血并对分离的血清进行病毒分离,摸索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病毒血症规律;另外每日随机挑选10只感染鸭进行剖杀,观察卵泡病变情况,摸索卵泡病变规律。结果显示,感染鸭只第1~3日血清中病毒分离率均为100%,第4日病毒血症阳性率开始下降,第6日病毒血症消失;感染鸭只卵泡第3日开始出现变形、破裂或出血等病理变化,第8~10日病变率达到100%。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鸭坦布苏病毒感染产蛋鸭的发病模型并确定了发病评判标准,为鸭坦布苏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将鸭坦布苏病毒浓缩后制备灭活苗,免疫试验鸡制备卵黄抗体,鸡胚中和试验表明,第3次免疫后15d,卵黄抗体中和效价为1:10^3.5,雏鸭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预防组和治疗组的保护率分别达到90%和78%,说明本试验制备的卵黄抗体对鸭坦布苏病毒病有着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坦布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导致蛋鸭产蛋下降,甚至停产,雏鸭生产性能下降,出现神经症状。该病流行范围广,各日龄和品种鸭均可感染发病。传播途径多样,发病急,传播速度快。该病发病率高,是当前严重危害我国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主要从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鸭坦布苏病毒病是严重危害产蛋鸭的一种病毒性疾病,2013年开始形成较大危害,江西省内也于2015年左右分离到该病毒。为摸清鸭坦布苏病毒在吉安市内及周边的感染状况,2017年底开始,我们通过抗体检测为主的方法对吉安市内及周边未免疫鸭群进行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感染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10.
一鸭坦布苏病毒病的诊断要点 鸭坦布苏病毒病对蛋鸭危害严重,临床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应注意与鸭副粘病毒病、禽流感、鸭产蛋下降综合征等病毒病加以区分,可以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测等方面与其它疾病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正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引起病鸭瘫痪、产蛋鸭产蛋骤降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种鸭、蛋鸭、肉鸭,鹅偶有发生,又称为鸭出血性卵巢炎、鸭黄病毒病。自2010年4月份在中国首次流行以来,给我国水禽业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将从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及剖检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2.
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新发的病毒性传染病,以产蛋鸭产蛋量严重下降和雏鸭或育成鸭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自从2010年首次暴发以来,鸭坦布苏病毒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天然免疫应答以及病毒的诊断与防控等方面对DTMUV进行综述,为今后该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评价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免疫16日龄北京鸭的效力、免疫产生期和持续期。利用实验室制备的3批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201401、201402和201403批),以0.5 mL/只的剂量分别经肌肉或皮下注射途径免疫16日龄DTMUV抗体阴性北京鸭,首次免疫后14 d按照同样的剂量和途径进行二次免疫。分别于首免后14 d,二次免疫后7、14、42、60d和100 d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采血后以0.5 mL/只含500 DID50的剂量经胸部肌肉注射鸭坦布苏病毒进行攻毒,攻毒后2 d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病毒分离。3个批次疫苗免疫16日龄北京鸭,二次免疫后7 d均可检测到血清抗体,至60 d检测时抗体阳性率在80%以上。三批疫苗二次免疫后7 d即对试验鸭产生保护,保护率可达到60%以上,其中皮下注射途径的免疫持续期为60 d,肌肉注射途径的免疫持续期为100 d。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对16日龄北京鸭采用二次免疫的程序可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胸部肌肉注射途径优于皮下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新发的一种以蛋鸭产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目前仍没有疫苗可预防和控制该病。将鸭坦布苏病毒强毒(FX2010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 broblasts,CEFs)上连续传代培养180代,获得1株致弱毒株(FX2010-180P株),利用该弱毒株研制了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本研究为了测定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FX2010-180P株)毒种的保存期,将-80℃条件下保存了16个月的原始种子批和基础种子批各取3支,进行纯净性检验、鉴别检验以及病毒滴度测定。结果表明,各批次毒种在保存16个月后,病毒纯净无污染,病毒滴度没有明显下降。把基础种子在CEFs上增殖后,低剂量接种鸭子,检验毒种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用毒种增殖的病毒免疫原性良好,101.5和102.5 TCID50的剂量可以为接种鸭提供90%和100%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春,鸭坦布苏病毒病在我国东南沿海暴发,该病由鸭坦布苏病毒引起并以鸭产蛋下降为特征,对养鸭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研究也引起了动物防疫部门及研究者的日益关注。论文从病原学、反向遗传学、病理学、诊断方法、疾病传播及公共卫生安全和疫苗研究等方面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有助于对鸭坦布苏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及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坦布苏病毒病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可造成蛋鸭、种鸭产蛋骤降,肉鸭发育迟缓。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坦布苏病毒病流行和防控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后备蛋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情况,应用间接ELISA方法对60d、77d和110d三种日龄的未免疫坦布苏病毒病疫苗的后备蛋鸭进行坦布苏病毒病抗体检测。血清学检测发现,60d、77d和110d三种日龄的未免疫鸭群血清的禽坦布苏病毒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2%,13.3%和88.8%。检测结果表明,各种日龄后备母鸭存在不同程度的坦布苏病毒感染,该研究结果为该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鸭坦布苏病的主要防控手段是疫苗免疫,目前主要的疫苗有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FX2010-180P株和WF100株以及灭活疫苗HB株.在免疫过程中,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免疫失败,从而引起鸭群发病.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一起因鸭坦布苏病毒病弱毒疫苗保存不当引起免疫失败的案例,麻鸭疫苗免疫30 d后,部分鸭出现瘫痪、歪脖扭头等神...  相似文献   

19.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引起的以产蛋鸭产蛋量骤降和雏鸭或育成鸭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和快速诊断方法,并提出了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养殖环境、加强消毒防疫和卫生管理等综合防控措施,旨在指导养殖场有效地防控该病。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0月年至2019年2月,笔者进行了两期蛋鸭坦布苏弱毒疫苗免疫保护攻毒试验。通过对免疫弱毒疫苗后的蛋鸭攻毒,记录鸭群产蛋率、抗体水平和剖检病变,结合病原检测,分析研究蛋鸭坦布苏弱毒苗的免疫保护效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试剂鸭坦布苏病毒种毒由福建省农科院提供的WR株;抗体诊断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