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评价黄芩苷的抗炎作用,研究黄芩苷对脂多糖(LPS)刺激后仔猪血清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11.0±1.2) kg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LPS组、氟尼辛葡甲胺组和黄芩苷组(黄芩苷剂量分别为按体重25,50,100 mg/kg添加)6组。饲喂7 d后,氟尼辛葡甲胺组和黄芩苷组提前0.5 h肌肉注射给药,然后与LPS组一起按体重0.1 mg/kg腹腔注射LPS,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LPS 6 h后再次给药1次。检测注射LPS后3,24小时时猪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和IL-8的含量,并于注射LPS 24 h后检测血管和腹膜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和IL-8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LPS刺激仔猪3 h后,LPS组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8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氟尼辛葡甲胺能显著抑制血清中IL-6含量的升高(P0.05),黄芩苷能显著或极显著抑制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8含量的升高(P0.05或P0.01);LPS刺激仔猪24 h后,LPS组血清中TNF-α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氟尼辛葡甲胺对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8含量升高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100 mg/kg黄芩苷能极显著抑制血清中TNF-α、IL-6和IL-8含量的升高(P0.01),显著抑制IL-1β含量的升高(P0.05)。LPS刺激24 h后,仔猪血管和腹膜中TNF-α、IL-1β、IL-6和IL-8基因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或P0.01);氟尼辛葡甲胺和黄芩苷能显著或极显著抑制血管中TNF-α、IL-1β、IL-6和IL-8基因表达上调(P0.05或P0.01);氟尼辛葡甲胺和黄芩苷能显著抑制腹膜中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上调(P0.05)。说明黄芩苷能有效地抑制LPS刺激后仔猪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分泌及血管和腹膜组织中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黄芩苷对脂多糖(LPS)诱导后仔猪临床症状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健康仔猪,分为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氟尼辛葡甲胺组、黄芩苷低剂量(25 mg/kg)组、黄芩苷中剂量(50 mg/kg)组和黄芩苷高剂量(100 mg/kg)组。各组猪在注射LPS前0.5 h给药,黄芩苷各剂量组及模型组猪按体重0.1 mg/kg腹腔注射LPS,空白对照组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PS诱导6 h后再给药1次。于注射LPS 3 h后测量各组猪的体温,并统计呕吐、颤抖、嗜睡猪的头数;于注射LPS后第3,24小时对各组猪采血,检测血常规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LPS诱导后第3小时,LPS模型组猪出现体温升高、颤抖、呕吐和嗜睡等临床症状,黄芪苷各剂量组猪的体温较LPS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猪的呕吐和嗜睡症状减轻;LPS诱导后第3小时,与空白对照组比,LPS模型组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总数均极显著降低(P0.01);与LPS模型组比,黄芩苷中剂量组白细胞数极显著升高(P0.01)。LPS诱导后第24小时,与空白对照组比,LPS模型组白细胞数极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总数极显著降低(P0.01);与LPS模型组比,黄芩苷中剂量组血小板总数显著升高(P0.05)。LPS诱导后第3小时,与空白对照组比,LPS模型组总胆红素、肌酐、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糖含量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变化(P0.05或P0.01);与LPS模型组比,黄芩苷中剂量组肌酐含量显著降低(P0.05);LPS诱导后第24小时,与空白对照组比,LPS模型组总胆红素含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肌酐和血糖含量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变化(P0.05或P0.01)。与LPS模型组比,黄芩苷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能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降低总胆红素含量。说明50 mg/kg黄芩苷肌肉注射给药可以有效缓解LPS刺激导致的仔猪体温升高、白细胞数异常变化、血小板总数降低及肝脏和肾脏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新兽药氟尼辛葡甲胺的解热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鼠醋酸扭体法、家兔蛋白胨致热法对氟尼辛葡甲胺的解热、镇痛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氟尼辛葡甲胺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和对照组相比,氟尼辛葡甲胺4个剂量组(1.25、2.5、5、10 mg/kg)对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最高达100%。2.5 mg/kg的氟尼辛葡甲胺镇痛率即达82.7%,明显强于双氯芬酸钠(65.4%)和安乃近(58.7%)。对蛋白胨所致家兔发热的解热效果,氟尼辛葡甲胺高剂量组(4 mg/kg)优于安乃近组(0.2 g/kg)(P〈0.05)和氨基比林组(0.2 g/kg)(P〈0.01)。中剂量氟尼辛葡甲胺组(2 mg/kg)作用稍逊于安乃近组,但差异不显著。低剂量氟尼辛葡甲胺组(1 mg/kg)作用与氨基比林组相当。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脂多糖(LPS)诱导建立仔猪免疫损伤模型,研究黄芩苷对LPS诱导的仔猪血管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和MLCK-MLC信号通路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机制。试验选取42头健康仔猪,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LPS模型组(B组)、LPS+丙酮酸乙酯处理组(C组)、LPS+氟尼辛葡甲胺处理组(D)和LPS+黄芩苷处理组(剂量分别为25、50和100 mg/kg,E、F、G组)。饲喂7 d后,攻毒前0.5 h进行药物处理,处理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LPS,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PS诱导6 h后再次给药。试验1 d后,采集主动脉血管样品2份,通过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观察血管中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密封蛋白-1(Claudin-1)和闭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血管MLCK-MLC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肌球蛋白轻链2(MLC2)和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2(p-MLC2))的表达量。结果表明,LPS诱导后,仔猪血管中ZO-1、Claudin-1和Occludin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黄芩苷处理能明显提高仔猪血管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LPS模型组MLCK和p-MLC2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黄芩苷能显著下调MLCK和p-MLC2表达量(P0.05),各组间MLC2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LPS能引起仔猪的血管损伤,激活MLCK-MLC信号通路,影响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及功能,黄芩苷对LPS诱导的仔猪血管紧密连接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试验结果为黄芩苷用于治疗猪的炎性血管损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氟尼辛葡甲胺对患呼吸道疾病奶牛的解热效果,试验选75头患呼吸道疾病泌乳期的奶牛并分为5个组,分别为高剂量组(氟尼辛葡甲胺4.4 mg/kg·bw土霉素20 mg/kg·bw)、中剂量组(推荐剂量,氟尼辛葡甲胺2.2 mg/kg·bw土霉素20 mg/kg·bw)、低剂量组(氟尼辛葡甲胺1.1 mg/kg·bw土霉素20 mg/kg·bw)、药物对照组(福乃达2.2 mg/kg·bw土霉素20 mg/kg·bw)和土霉素组(20 mg/kg·bw),每组15头奶牛。在给药前和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2、3、7天和14天分别记录奶牛的直肠温度、呼吸频率、食欲、呼吸困难以及咳嗽情况,并依据评分表进行打分。结果在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2、3、7天和14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药物对照组之间,直肠温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4天,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均比土霉素组在降低动物直肠温度方面具有更显著的效果(P≤0.05)。最后1次给药后的第14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土霉素组相比,临床症状得分降低更显著(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与药物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得分虽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临床症状得分数值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均略低于药物对照组。在最后1次给药后的第14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土霉素组和药物对照组对奶牛呼吸道疾病的治愈率分别为80.00%、73.33%、60.00%、53.33%和66.67%。结论:建议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奶牛高热时,给药方式为静脉给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2.2 mg/kg·bw,每日1次,连用5 d,并单次肌肉注射土霉素注射液20 mg/kg·bw,连用5 d。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氟尼辛葡甲胺对血液内毒素的影响,本实验选择预产期相近的长大母猪20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头。实验组母猪于分娩前15 d直至断奶,每1 000 kg日粮中添加1 kg高热血毒清(含10%氟尼辛葡甲胺),对照组不添加高热血毒清。采用鲎试验法检测内毒素、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通过临床症状评估发病率。结果显示:实验组母猪和仔猪血液内毒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母猪便秘发生率、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仔猪腹泻发生率和仔猪死亡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母猪分娩前3 d至分娩后2 d的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日龄仔猪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γ-谷氨酰转移酶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氟尼辛葡甲胺具有较强的抗内毒素作用,可以改善仔猪肝功能,为控制内毒素对猪的不良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验证奶牛产后注射氟尼辛葡甲胺缓解奶牛分娩应激、提高产奶量的作用,笔者对奶牛分娩后注射氟尼辛葡甲胺对其泌乳性能及SCC的作用效果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产后1~21d的日平均产奶量比对照组高2.4kg(P0.05),试验组产后第7天乳汁体细胞数(SCC)比对照组低10.77万个/m L(P0.05);试验组奶牛产后1~90d的日平均产奶量比对照组高2.18kg,最高日产奶量比对照组高0.11kg(P0.05)。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脂多糖(LPS)诱导建立仔猪免疫损伤模型,研究黄芩苷对LPS诱导的仔猪血管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和MLCK-MLC信号通路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机制。试验选取42头健康仔猪,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LPS模型组(B组)、LPS+丙酮酸乙酯处理组(C组)、LPS+氟尼辛葡甲胺处理组(D)和LPS+黄芩苷处理组(剂量分别为25、50和100 mg/kg,E、F、G组)。饲喂7 d后,攻毒前0.5 h进行药物处理,处理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LPS,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PS诱导6 h后再次给药。试验1 d后,采集主动脉血管样品2份,通过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观察血管中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密封蛋白-1(Claudin-1)和闭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血管MLCK-MLC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肌球蛋白轻链2(MLC2)和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2(p-MLC2))的表达量。结果表明,LPS诱导后,仔猪血管中ZO-1、Claudin-1和Occludin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黄芩苷处理能明显提高仔猪血管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LPS模型组MLCK和p-MLC2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黄芩苷能显著下调MLCK和p-MLC2表达量(P<0.05),各组间MLC2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LPS能引起仔猪的血管损伤,激活MLCK-MLC信号通路,影响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及功能,黄芩苷对LPS诱导的仔猪血管紧密连接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试验结果为黄芩苷用于治疗猪的炎性血管损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姜黄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40头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预试期用大肠杆菌攻毒(1×109个细胞/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mg/kg喹烯酮,200mg/kg和400mg/kg姜黄素,试验期21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50mg/kg喹烯酮和400mg/kg姜黄素可以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的料重比(P0.05);400mg/kg姜黄素组断奶仔猪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因此得出结论,日粮中添加姜黄素能促进仔猪生长,提高仔猪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程序性坏死阻断剂Necrostatin-1(Nec-1)对脂多糖(LPS)刺激断奶仔猪血细胞分类计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5头断奶仔猪,分为对照组[10%二甲基亚砜(DMSO)+生理盐水]、LPS组(10%DMSO+LPS)、0.33Nec-1组[0.33 mg/kg体重(BW)Nec-1+LPS]、1.0Nec-1组(1.0 mg/kg BW Nec-1+LPS)和3.3Nec-1组(3.3 mg/kg BW Nec-1+LPS)。注射10%DMSO或Nec-1 30 min后,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其他组注射100μg/kg BW LPS,分别在注射LPS或生理盐水4 h和24 h后采血液样品待测。结果表明:注射LPS 4 h后,0.33 mg/kg BW Nec-1、1.0 mg/kg BW Nec-1和3.3 mg/kg BW Nec-1显著缓解LPS刺激导致的血小板分布宽度升高(P0.05);0.33 mg/kg BW Nec-1能显著缓解LPS刺激导致的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AST/谷丙转氨酶(ALT)比例的升高(P0.05),1.0 mg/kg BW Nec-1显著缓解血浆葡萄糖含量和肌酸激酶活性的降低(P0.05);注射LPS 24 h后,0.33 mg/kg BW Nec-1、1.0 mg/kg BW Nec-1和3.3 mg/kg BW Nec-1可显著缓解LPS刺激导致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的升高(P0.05),并有缓解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的趋势(P0.10);0.33 mg/kg BW Nec-1缓解了肌酸激酶活性的降低并提高了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P0.05),1.0 mg/kg BW Nec-1有缓解LPS刺激导致的血浆AST/ALT升高的趋势(P0.10),3.3 mg/kg BW Nec-1能显著缓解AST/ALT比例的升高(P0.05)和葡萄糖的降低(P0.05),并有缓解AST升高和总胆固醇降低的趋势(P0.10)。以上结果表明,Nec-1对LPS刺激导致的免疫应激反应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6头成年健康黄牛,皮下埋置组织笼后,建立急性炎症模型,以2.2mg/kg剂量单次快速静注氟尼辛葡甲胺,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检测法测定血浆、组织液和炎症渗出液中氟尼辛葡甲胺的质量浓度,用WinNonlin药动学软件的"非房室模型"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静注氟尼辛葡甲胺后,黄牛血浆中药物质量浓度下降迅速,体内分布广泛,消除半衰期为(t_(1/2λz))为5.34h,体清除率(CL)为0.18L/kg,表观分布容积(Vd)为1.37L/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2.33μg·h/mL;氟尼辛葡甲胺广泛地分布到组织液和炎症渗出液中,但是渗透速度慢。组织液和炎症渗出液中药物的平均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7.12h和3.25h,峰浓度(C_(max))分别为0.65mg/L和1.44mg/L,组织液和炎症渗AUC与血浆AUC比值(AUCratio)分别为118%和214%。以上数据表明,氟尼辛葡甲胺分布到炎症组织的能力强于正常组织,组织液和炎症渗出液中药物消除均速度慢于血浆,每天静脉注射2.2 mg/kg氟尼辛葡甲胺可以在黄牛体内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6,(11):1908-1915
为了研究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对人工感染巴氏杆菌仔猪的保护效果。本研究采用体外抑菌试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和单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体内治疗试验是将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分为20、40、60mg/kg 3个剂量组与氟苯尼考对照组(40mg/kg)以及氟尼辛葡甲胺对照组(3.65mg/kg)以颈部肌肉注射治疗人工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仔猪。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链球菌的MIC分别为0.59、1.09、0.59、2.12mg/L;氟苯尼考注射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链球菌的MIC分别为1.12、6.13、17.86、17.86mg/L。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增重率分别为(10.19±4.84)、(14.33±4.07)、(15.53±5.38)kg,死亡率分别为10%、10%、0,好转率分别为60%、90%、100%,治愈率分别为20%、90%、100%;氟苯尼考组的增重率为(9.90±4.25)kg;氟尼辛葡甲胺组的增重率为(8.02±3.83)kg。结果表明,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链球菌的抑菌效果强于单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对人工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仔猪的保护作用也优于氟苯尼考注射液。建议本品的治疗剂量为颈部肌肉注射40mg/kg,每7d给药1次,连用2次,如症状严重可2d给药1次,连用2次。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验证奶牛产后注射氟尼辛葡甲胺缓解分娩应激的效果,笔者对产后注射氟尼辛葡甲胺和不注射氟尼辛葡甲胺奶牛产后第7天的血钙、血磷、血糖和血酮(β-羟丁酸)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血钙、血磷、血酮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血糖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产后注射氟尼辛葡甲胺缓解奶牛分娩应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对促进奶牛产后生理代谢功能恢复、预防围产后期代谢病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研究新型β-葡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旨在探明β-葡聚糖在仔猪饲粮中的应用效果及适宜添加量。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80头21日龄断奶仔猪,按体重和性别比例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mg/kg,50mg/kg,100mg/kg和200mg/kgβ-葡聚糖。试验期为28天。结果表明:饲粮添加100mg/kgβ-葡聚糖显著提高断奶仔猪1~14天采食量(P0.05)和1~28日增重(P0.05),50~100mg/kgβ-葡聚糖显著提高饲粮干物质、能量、灰分和粗蛋白消化率(P0.05);100mg/kgβ-葡聚糖显著提高回肠绒毛高度(P0.05),降低隐窝深度(P0.05);β-葡聚糖能够有效增加盲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P0.05),并减少大肠杆菌数量(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100mg/kg新型β-葡聚糖可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促进仔猪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5.
氟尼辛葡甲胺在缓解分娩疼痛、促进奶牛产后生理代谢功能恢复、预防围产后期代谢病方面有一定效果。为探讨奶牛产后注射氟尼辛葡甲胺对奶牛乳房炎发生率的影响,笔者选取50头经产母牛分为两组进行了临床试验,并对北京郊区某奶牛场使用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前后奶牛乳房炎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表明奶牛产后注射氟尼辛葡甲胺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混合菌种发酵小麦麸皮,通过Amberlite XAD-2柱分离纯化制备麦麸阿魏酰低聚糖(feruloyl oligosaccharides,FOs),探讨麦麸FOs对敌草快(diquat)诱导的大鼠氧化应激是否有缓解作用。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断奶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未攻毒组、攻毒组、攻毒+100 mg/kg BW麦麸FOs组、攻毒+200 mg/kg BW麦麸FOs组、攻毒+300 mg/kg BW麦麸FOs组和攻毒+100 mg/kg BW维生素C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鼠,各组大鼠均饲喂相同的商业饲料。麦麸FOs和维生素C配制成水溶液,采用灌胃的方式给予,未攻毒组、攻毒组用生理盐水替代,灌胃体积0.2 mL,连续灌胃15 d。灌胃结束当天,未攻毒组大鼠注射0.3 mL生理盐水,其他5组按0.1 mmol/kg BW的剂量腹腔注射0.3 mL敌草快。敌草快攻毒12 h后取样,分析各组大鼠血浆以及肝脏、肾脏和回肠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SH)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的含量。结果显示:1)通过混菌发酵小麦麸皮制备麦麸FOs,利用Amberlite XAD-2柱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的麦麸FOs浓度为0.059 mmol/g。2)腹腔注射敌草快显著降低大鼠血浆中SOD活性和GSH含量(P0.05),显著降低大鼠肝脏中T-AOC,CAT、GSH-Px活性及GSH含量(P0.05),显著降低大鼠肾脏中T-AOC及CAT、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大鼠回肠中T-AOC,CAT、GSH-Px活性及GSH含量(P0.05),并显著提高大鼠血浆和各组织中8-OHd G含量(P0.05)。3)在敌草快引起的氧化应激状态下,灌胃一定剂量的麦麸FOs可以显著提高大鼠血浆中SOD(400 mg/kg BW)、GSH-Px活性(100和200 mg/kg BW)以及GSH含量(100和200 mg/kg BW)(P0.05),显著提高大鼠肝脏中T-AOC(100、200和400 mg/kg BW),CAT(200和400 mg/kg BW)、SOD(100、200和400 mg/kg BW)和GSH-Px活性(100、200和400 mg/kg BW)以及GSH含量(100、200和400 mg/kg BW)(P0.05),显著提高大鼠肾脏中T-AOC(400 mg/kg BW),CAT(200 mg/kg BW)和GSH-Px活性(200和400 mg/kg BW)以及GSH含量(400 mg/kg BW)(P0.05),显著提高大鼠回肠中T-AOC(200 mg/kg BW),SOD(400 mg/kg BW)和GSH-Px活性(100、200和400 mg/kg BW)以及GSH含量(100、200和400 mg/kg BW)(P0.05),显著降低血浆和各组织中8-OHd G含量(血浆、肾脏、回肠:100、200和400 mg/kg BW;肝脏:100 mg/kg BW)(P0.05);且灌胃200、400 mg/kg BW麦麸FOs后,大鼠血浆和组织中部分抗氧化相关指标可恢复到正常生理状态水平。综上所述,本试验制备的麦麸FOs可以通过有效提高大鼠血浆和组织中抗氧酶活性和GSH含量,降低DNA氧化应激代谢产物8-OHd G的含量,有效缓解由敌草快诱导产生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氟尼辛葡甲胺在奶牛体内的代谢情况,试验采用健康成年母牛5头,按体重2.0 mg/kg的剂量肌肉注射氟尼辛葡甲胺,血浆样品经过甲醇沉淀蛋白后离心,取上清液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奶牛血浆中氟尼辛葡甲胺的浓度,DAS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结果表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t)为(126.01±15.34)μg/mL·h,MRT(0~t)为(4.92±0.39)h,t1/2z为(7.57±2.27)h,Vz/F为(159.33±42.66)L·h/kg,Tmax为0.5 h,Cmax为(44.56±2.88)μg/mL。说明氟尼辛葡甲胺在产后奶牛体内肌肉注射后吸收迅速,达峰时间短,半衰期较长。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比较抗菌肽Sublancin与黄芪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选用4~6周龄健康雌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先连续灌胃7 d、每天1次、每只0.2 m L的下列物质:空白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攻毒组,灌胃生理盐水;12.0 mg/kg BW黄芪多糖组,灌胃12.0 mg/kg BW的黄芪多糖溶液;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灌胃48.0 mg/kg BW的黄芪多糖溶液;1.0 mg/kg BW Sublancin组,灌胃1.0 mg/kg BW的Sublancin溶液;2.0 mg/kg BW Sublancin组,灌胃2.0 mg/kg BW的Sublancin溶液。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在灌胃结束24 h后均以200μL/只的剂量灌胃浓度为1×109CFU/m L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攻毒。分别在攻毒3和24 h后从每组随机取5只小鼠采集外周血、脾脏以及盲肠内容物,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脾细胞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_8~+数量以及肠道内容物中沙门氏菌数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沙门氏菌攻毒3 h后,与攻毒组相比,12.0和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以及2.0 mg/kg BW Sublancin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1.0 mg/kg BW Sublancin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12.0和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以及1.0和2.0 mg/kg BW Sublancin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5(IL-25)的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和2.0 mg/kg BW Sublancin组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以及1.0和2.0 mg/kg BW Sublancin组脾细胞中CD+4/CD_8~+均显著提高(P0.05);12.0和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以及1.0和2.0 mg/kg BW Sublancin组肠道内容物中沙门氏菌的数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变化(P0.05),但是存在降低趋势。沙门氏菌攻毒24 h后,与攻毒组相比,2.0 mg/kg BW Sublancin组血清中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和2.0 mg/kg BW Sublancin组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12.0和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以及2.0 mg/kg BW Sublancin组血清中MCP-1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沙门氏菌攻毒24 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0和48.0 mg/kg BW黄芪多糖组以及1.0和2.0 mg/kg BW Sublancin组血清中IL-10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综合上述结果可得出,适宜剂量的抗菌肽Sublancin和黄芪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与黄芪多糖相比,抗菌肽Sublancin对感染沙门氏菌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添加果胶寡糖对轮状病毒攻毒断奶仔猪回肠屏障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8头健康的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即果胶寡糖处理(饲粮添加200 mg/kg果胶寡糖或不添加)和轮状病毒攻毒(灌服轮状病毒或无菌培养液),轮状病毒攻毒于试验第15天早上进行。试验期18 d。结果表明:轮状病毒攻毒提高了断奶仔猪的腹泻率和回肠黏膜中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4(NSP4)的阳性率,显著降低了回肠黏膜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P0.05),显著降低了回肠黏膜中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黏蛋白(mucin) 1和mucin2的表达(P0.05),显著提高了回肠黏膜中丙二醛的含量和回肠食糜中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并显著降低了回肠黏膜中总抗氧化能力和回肠食糜中乳酸杆菌和总菌的数量(P0.05);而饲粮添加果胶寡糖降低了轮状病毒攻毒断奶仔猪的腹泻率和回肠黏膜中轮状病毒NSP4的阳性率,并显著缓解了轮状病毒对断奶仔猪回肠形态结构、回肠黏膜中occludin、mucin1和mucin2的表达和抗氧化能力以及回肠食糜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果胶寡糖可以预防轮状病毒诱导发生的腹泻,而这一作用与其可改善回肠屏障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刺五加多糖(ASPS)对脂多糖(LPS)刺激的断奶仔猪肠黏膜炎症反应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7.98±0.04) kg的杜×长×大仔猪36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LPS组、ASPS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和LPS组饲喂基础日粮,ASPS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800 mg/kg ASPS,于试验第15,18,21天时LPS组和ASPS组仔猪按体重腹腔注射100μg/kg LPS,对照组仔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试验期为21 d。对仔猪外围血细胞分类计数并测定肠黏膜炎症细胞因子和肠黏膜肥大细胞数量。结果表明:与LPS组相比,ASPS组仔猪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肠黏膜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提高(P0.05),IL-8水平降低;肠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减少。说明日粮添加ASPS具有缓解LPS刺激的仔猪肠黏膜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