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主要侵害1~8周龄的幼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常引起大批幼鸭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2.
我国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引进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RA感染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感染和鸭传染性浆膜炎,1-8周龄鸭易感,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脑膜炎等病变为特征,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本文综述鸭疫里墨氏杆菌病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里默菌为革兰阴性、无芽孢、多形态杆菌,属于黄杆菌科里默菌属,包括鸭疫里默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鸽里默菌(R.columbina)和鸽咽里默菌(R.columbipharyngis),以及部分尚未完全能确定分类地位的分离株[1-3]。该属细菌主要分自于家禽和野生鸟类,其中,以鸭疫里默菌感染分布范围最广,特别是商品肉鸭的感染给我国水禽养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关该属其他成员  相似文献   

4.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简称鸭疫里氏杆菌,原名鸭疫巴氏杆菌,是引起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且易与大肠杆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默氏杆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cstifcr,R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无鞭毛、无芽孢的棒状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着色。鸭疫里默氏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被称为鸭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败血症、新鸭病和鸭传染性浆膜炎。该病呈世界范围分布,现已在几乎所有集约化养鸭生产的国家发现,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RA血清型众多且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默/氏/菌/血/清/型/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la anatipestifer,RA)是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致病病原。由于在传统分类指标上该菌与其他一些细菌既相似又有所不同,故先后被称为鸭疫斐佛氏菌(Pfeifferella anatipestifer)、鸭疫莫拉克氏菌(Moraxella anatipestifer)、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也曾被称为位置未定的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一种能快速准确地检测鸭疫里默杆菌的PCR方法,试验采用GenBank中鸭疫里默杆菌42 ku主要外膜蛋白A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建立PCR方法,分别以21株来自广西各地区鸭场的鸭疫里默杆菌全菌体为模板,结果均能扩增出大小为660 bp的目的片段,经测序证实为鸭疫里默杆菌,而对鸭源大肠杆菌、鸭源沙门菌、鸭...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是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又称为鸭疫败血症(Anatipestifer septicaemia)、鸭疫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和鸭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itis),鹅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曾被称为鹅渗出性败血症(Septisemia anseru exsudative)。Hendrickson等首次报道了该病在美国纽约长岛的三个鸭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旧名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该病是危害养鸭业的重要的一种疾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2~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8周龄以上的鸭少见发病,冬春阴冷潮湿天气尤甚。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通过皮肤伤口感染而发病。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分析鸭疫里默氏菌(RA)感染不同时期鸭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规律,探讨鸭疫里默氏菌对鸭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及引起鸭致病的可能机制。采用细菌16S V4-V5区扩增通用引物,扩增鸭疫里默氏菌未感染组(鸭疫里默氏菌感染0 d组),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1、2、3、5、9和14 d的鸭直肠内容物样本DNA,将扩增得到的产物进行DNA建库后基于Ion S5TMXL测序平台测序。测序得到的Raw Reads数据总量为4 710 688条序列,平均每个样本84 119条序列。共注释到数据库的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目为4 528。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在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菌群丰富度指数Chao1、Ace、Observed-species和PD-whole-tree在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0~5 d逐渐降低,从5~14 d又逐渐增加,尤其在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3和5 d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5)。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未感染组与6个时间点的感染组间菌群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未感染组与感染后3 d的物种差异最大,之后依次为感染后2、5、9、1和14 d。物种丰度聚类热图显示,在未感染组和不同时间感染组,物种丰度相对较高的微生物菌属均不同。在门水平,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组主要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unidentified-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在属水平,Bacteroides在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均为优势菌属,感染组中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和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明显增加。本试验分析了鸭疫里默氏菌未感染组和感染不同时间组肠道菌群的差异,寻找到一些特征菌属,可为鸭疫里默氏菌的致病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叶玉梅  黄伟  杨平东 《畜牧市场》2009,(4):31-32,33
采取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病原分离与墼定系列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08年11月之间,从广东和四川两省抽样调查的鸭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从2省6个市县的11个规模化养殖场,采集病死鸭头、肝等病料,接种巧克力LB平板和麦康凯培养基,共获得20株细菌。通过生化反应等系统鉴定,判为大肠杆菌的9株,占42.8%;鸭疫里默氏杆菌的11株,占57.2%。采用玻板凝集实验检测,11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属于AF型的5株(占45.5%)、DZ型1株(占9.1%)、5株(45.5%)未能定型。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菌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鸭疫里默菌病是危害养鸭业的重大疾病之一,在临床初步诊断的基础上,实验室诊断必不可少。目前已报道的鸭疫里默菌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细菌的分离鉴定、琼脂扩散试验、凝集试验、荧光抗体试验、间接ELISA、PCR、间接免疫酶组化法等7种,文章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用常规表型指标、RA种特异性PCR扩增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将来自广东和浙江的5个待检菌株鉴定为鸭疫里默氏菌。随后用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这5株鸭疫里默氏菌为同一个血清型,但其代表菌株C2006与1~19型参考菌株和以往分离到的可能新型菌株C882均不发生可见的交叉凝集反应和交叉沉淀反应,说明这5个分离株可能属于另一个新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14.
鸭疫里默氏菌一个可能新型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对13个鸭疫里默氏菌分离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玻片凝集试验中,这些菌株只与8型抗血清发生强凝集反应,试管凝集试验中,其代表菌株C882与8型参考菌株之间仅存在单向低度交叉凝集反应,且与1~19型中的其他18个血清型参考菌株无可见的交叉凝集反应;用C882吸收可消除8型抗血清与C882等菌株之间的交叉凝集反应,但不影响8型抗血清的同源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能力。琼扩试验中,C882与1~19型参考菌株之间不产生可见的交叉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模式表明,以C882为代表的13株细菌的热稳定抗原具有同一性。结果表明,13株待检菌株可能属于一个新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15.
采集福州郊区某番鸭场病死鸭的肝、脾、脑、心血,从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培养特性、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及荧光抗体试验,确定为鸭疫里默氏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病力,致死率高达47%。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从成都地区出现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剖检变化的病例中分离得到17株细菌,经过病料触片染色、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等方法鉴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RA)。并进一步对其血清型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有10个分离菌株与1型RA阳性血清发生阳性反应,其余7株未定型。  相似文献   

17.
1株无致病力的鸭疫里氏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安徽和县无病鸭场的健康鸭咽部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定名为LY-58株。经分离培养、形态学检查、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及PCR鉴定,分离菌株被鉴定为2型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毒力实验显示,2型RA参照菌株RAF2对10日龄北京鸭的LD50为5.57×107CFU,而分离菌株LY-58的LD50大于1.0×1010CFU,可确定为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18.
鸭疫里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是造成养鸭业严重经济损失的传染病之一。作者对某鸭场的病死鸭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确诊病死鸭病原为鸭疫里氏杆菌。鉴于养殖场中该病的存在及对养鸭业的危害,建议加强对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诊断及监控。  相似文献   

19.
噬菌体对感染鸭疫里默氏菌鸭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5株鸭疫里默氏菌敏感的烈性噬菌体对传染性浆膜炎的治疗效果,将鸭疫里默氏菌RAf71人工感染樱桃谷鸭的同时皮下注射噬菌体,结果显示,不同的噬菌体能对鸭疫里默氏菌的人工感染提供不同程度的保护,噬菌体RAP44的保护率最高;噬菌体RAP44的含量越高,保护率越高。试验表明,噬菌体RAP44具备临床应用潜力,可作为生物防...  相似文献   

20.
血清10型鸭疫里默氏菌第5个血清亚型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琼脂扩散沉淀试验、玻片和试管凝集试验以及血清吸收凝集试验,对6株鸭疫里默氏菌分离株进行了抗原性分析。这6株分离株被鉴定为血清10型,但它们与10型内已知的4个亚型菌株之间又存在明显的抗原差异,因此,以菌株C919为代表的6个分离株被鉴定为血清10型的第5个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