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威海市节水农业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沿海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结合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威海市为例对其进行了节水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研究,构建了节水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优化了评价理论和方法。结果表明:威海市节水农业发展良好,所建立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及评价模型科学合理。该研究为沿海缺水区节水农业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对正确实施节水农业工程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地构建指标体系,是对农业高效用水评价的前提条件。从评价系统分析入手,探讨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路径、原则和方法。建立在水资源高效利用概念基础之上,构建了田间尺度农业高效用水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高效节水技术效率类指标、节水技术经济合理性类指标、节水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类指标,为田间高效节水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价提供计量工具。  相似文献   

3.
科学地构建指标体系,是对农业高效用水评价的前提条件。从评价系统分析入手,探讨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路径、原则和方法。建立在水资源高效利用概念基础之上,构建了田间尺度农业高效用水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高效节水技术效率类指标、节水技术经济合理性类指标、节水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类指标,为田间高效节水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价提供计量工具。  相似文献   

4.
综合考虑节水农业的特点及其可能对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多方面的影响,按照指标筛选、降维、综合效益评价的思路提出了基于多目标评价和基于Topsis方法的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方法。以黑龙江和平灌区近5年的节水改造、灌溉用水、作物种植、气象等资料,分析了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的影响因素,选取了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建立了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降维,提高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运用Topsis法对和平灌区进行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得到各年份的综合评分及其变化规律,从影响综合评分的主要因素出发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综合效益最高的是2016年,最低的是2012年。和平灌区节水农业综合评分随时间上升,并且逐渐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5.
针对井渠结合灌区缺乏节水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等突出问题,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井渠结合灌区节水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发出了计算机辅助评价决策系统,该系统在国家节水农业重大科技专项"山东威海井渠结合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区"应用表明,系统确定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科学、合理,评价结果可靠,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性能稳定,操作简便。对于不同类型灌区节水效果评价及项目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节水灌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节水灌溉项目的复杂性及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在广泛调研与咨询的基础上,结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动态,论述了节水灌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提出了节水灌溉项目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及预测评价方法,建立了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业用水效率的评价直接影响区域农业用水效率。基于区域农业用水的特征和内涵,从用水状况、节水技术、人力资本和用水效益四个维度,构建区域农业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建立科学高效的区域农业用水效率评价模型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为理论,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以综合节水、工业节水、农业节水、生活节水、生态节水及经济节水等6个方面为准则,构建了城市节水评价指标体系。以此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AHP和改进熵权法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郑州市城市节水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城市节水状况处于中等水平,需进一步加强节水力度,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9.
河套灌区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工程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河套灌区深度开发的关键是解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解决好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大力发展规模化农业和高效节水技术。在总结前三期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今后的开发目标,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结构模型,提出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朱美玲  刘军 《节水灌溉》2016,(2):95-100
在农业高效用水内涵与效益定性分析基础上,基于西北干旱区灌溉农业特点,从区域水资源管理目标、农业高效节水效果、农业高效节水推广成果和农业高效节水投入4个准则层入手,从区域尺度范围工、农业生态用水相互关联性思路出发,构建了适合农业高效节水区域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指标做了详细的解释,并给出了指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估是节水农业中最基础的工作,在分析国内外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估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节水农业工程系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其综合效益评估涉及面广、因素庞杂。鉴于此,在灌区节水农业纵、横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FA理论,经逻辑分层、归类,构筑出4层次、3大类、24项单因子指标的区域性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模式选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节水农业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成为破解农业水资源短缺的关键途径,因地制宜选择适应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尤为重要,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模式选择研究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难题亟待解决.通过分析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综合绩效评价和风险等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影响因素指标选取较为随意,偏重性较强,缺乏一套规范、科学的指标选取标准;综合绩效评价层次众多,动态变量和不确定性因素波动大,社会绩效和生态环境绩效难以量化,缺乏统一公认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与其配套的实用评价模型;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的选择受到众多风险因子制约,其风险因子分类识别较为复杂,选择风险与灌溉绩效之间的定量关系难以确定等问题,并对未来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缺水是制约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是实现云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保障云南省农业节水的科学发展,对云南省农业节水进行分区研究。以县市区作为分区单元,根据云南129个县市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发展状况、经济承受能力和水资源条件等因素,选取6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分区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聚类法进行农业节水分区,结果表明:云南省可分为水资源缺乏区、季节性缺水区、工程性缺水区、干热河谷缺水区4个一级区共10个二级区;针对各区因地制宜提出适合区域特点的农业节水发展模式。应用该指标体系与方法可获得较为合理的农业节水分区结果,可为云南省农业节水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因地制宜地指导华北地区节水型农业的健康发展,按照"归纳相似性、区别差异性、照顾行政区界"的原则,以地貌特征、气候特征、灌溉程度、缺水程度作为分区指标,将华北分为10个节水型农业分区;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对2000年华北地区节水型农业发展规模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基于AHP和ArcGIS的北京市农业节水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农业节水分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农业生态节水发展实际,充分考虑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工程管理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构建涵盖干旱指数、地下水超采、土壤类型、节水灌溉率、农民人均收入在内的北京市农业节水分区指标体系,分析各指标空间分布规律,界定各指标的分级标准,并划定相应分区。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指标分级赋值,利用ArcGIS软件中的叠加分析功能将图层按权重叠加,对分区重分类并相应赋值,将各影响因素的分值和权重相乘并求和得到最终的评分结果,按照评分结果将北京市划分为农业节水优先发展区、农业节水适宜发展区和农业节水鼓励发展区,根据分区结果提出相应工程节水及农艺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业节水技术公司化服务模式是一种创新型高效用水管理模式,即"企业实施,农户参与,政府监管"的集约化运行管理模式。以平衡计分卡4个维度为基础,从服务业绩、服务对象、内部运行机制和服务主体的发展4个层面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对农业节水技术公司化服务模式绩效进行科学、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昌黎县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趋势外延法、判断法及单位用水量法,以1999年为现状水平年,预测2020年的昌黎县农业用水供需状况;建立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昌黎县2020年农业用水状况进行了可持续性评价,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在促进当地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其他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客观评价石羊河流域群众的节水意识,对该流域群众节水意识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并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石羊河流域群众节水意识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共设3层,9个指标。根据各层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石羊河流域群众节水意识强、中、差的比例分别为64.54%、23.47%和9.11%,流域大部分群众具有较强的节水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高效用水农业首先要发展节水灌溉,在农业水利灌溉领域,通过分析国际先进的节水模式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评价我国灌溉农业高效用水工程进展。针对我国人口与水、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问题,论述我国水资源现状和农业用水状况以及我国节水灌溉进展,指出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和推广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加提高节水意识,健全节水法规,发挥政府职能,提高资金投入,不断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创新以及落实管护责任等改进建议,激发节水灌溉工程长效运行等方式以推进我国灌溉农田高效用水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