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乳酸菌作为出发菌株,将其接入豆浆(大豆?水=1?8)进行发酵,根据发酵过程中γ-氨基丁酸(GABA)产量,筛选出GABA的高产乳酸菌菌株,然后利用紫外线对高产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得到稳定高产GABA突变菌株.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L2为高产GABA乳酸菌菌株,GABA产量达到1.066 g·L-1.对L2进行紫外诱变处理的最佳照射时间为50 s,在此照射时间下,获得高产GABA突变菌株L2-4,其在含有1% L-谷氨酸的改良MRS培养基和豆浆中的GABA产量分别为4.235和1.394 g·L-1,比原菌株的GABA产量分别提高了25.63%和30.77%  相似文献   

2.
陈刚  王淼  陈操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105-106
以绿僵菌为实验材料,在添加了溴氰菊酯的培养基内对其进行NTG、紫外以及NTG与紫外复合诱变。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诱变组合为NTG浓度为0.04g/L、处理时间15m in,紫外诱变的处理时间10m in。在该诱变条件下筛选出一株对溴氰菊酯有一定抗性的绿僵菌菌株。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阿维菌素高产菌株,建立了阿维菌素高产菌株的高通量初筛及复合诱变技术选育高产菌株的方法。初筛首先采用24孔板培养突变株,发酵培养5 d,甲醇直接浸提固体培养物,最后利用96孔板-酶标仪检测浸提液在紫外波段245 nm吸收。以阿维链霉菌(Streptromyces avermitilis)编号为AV-X-95的阿维菌素产生菌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UV)照射45 s和亚硝基胍(NTG)处理60 min的组合诱变方法对出发菌株的孢子悬液进行了连续的诱变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 728株突变子的经高通量初筛后得到8株高产菌株,经摇瓶复筛和稳定性考察得到高产菌株AW4-329,其B1a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5.1%。  相似文献   

4.
阿维菌素Bla组分高产菌株的高通量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阿维菌素高产菌株,建立了阿维菌素高产菌株的高通量初筛及复合诱变技术选育高产菌株的方法.初筛首先采用24孔板培养突变株,发酵培养5 d,甲醇直接浸提固体培养物,最后利用96孔板-酶标仪检测浸提液在紫外波段245 nm吸收.以阿维链霉菌(Streptromyces avermitilis)编号为AV-X-95的阿维菌素产生菌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UV)照射45 s和亚硝基胍(NTG)处理60min的组合诱变方法对出发菌株的孢子悬液进行了连续的诱变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 728株突变子的经高通量初筛后得到8株高产菌株,经摇瓶复筛和稳定性考察得到高产菌株AW4-329,其Bla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5.1%.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菌株发酵液中多杀霉素产量,本试验利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紫外(UV)诱变和抗性突变技术处理刺糖多孢菌株DS0322-3,结合高通量筛选和摇瓶发酵选育多杀霉素高产菌株。结果显示,通过ARTP诱变和UV诱变育种,筛选获得384株突变菌株,其中有9株突变菌株的效价较原始菌株增加10%以上,且1株效价较原始菌株增加20%以上,经过ARTP诱变30 s,得到的突变菌株AR1019-4效价为547.78 mg/L,较原始菌株增加了21.88%。以ARTP诱变得到的高产突变菌株AR1019-4为出发菌株,通过抗性突变筛选技术筛选获得1 152株突变株,其中13株突变菌株的效价较出发菌株增加10%以上,且2株效价较出发菌株增加15%以上,在0.5 mg/L的氯霉素平板上得到的突变菌株Chl 1215-5效价为637.12 mg/L,较出发菌株增加了16.31%;12 mg/L的庆大霉素抗性突变筛选到了突变菌株Gen 1207-8,效价为597.59 mg/L,该菌株的Spinosyn D组分由10%~15%增加至30%~35%左右,经遗传稳定性试验验证,突变菌株Chl1215-5和Gen1207-8可稳定遗传。试验结果表明ARTP诱变、紫外诱变和抗生素突变技术对选育多杀霉素高产菌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株纳豆激酶高产菌株的分离·筛选与复合诱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涛  魏传军  安明理  宁萌  周伏忠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159-161,175
为选育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高活性菌株,从4种不同风味食品中分离得到26株菌株,通过酪蛋白平板初筛和液体发酵复筛,得到2株纳豆激酶高产菌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为2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采用氯化锂-紫外与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的方式,最终获得1株纳豆激酶活性达到2338.01 U/mL的高产菌株SD3-3-6,该突变菌株纳豆激酶酶活相较于初始菌株SD3提高了1.93倍,是1株具有应用前景的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用亚硝基胍(NTG)对产可得然胶菌株进行诱变育种及发酵条件优化,为可得然胶产量提升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土壤杆菌HS615(Agrobacterium sp.)为出发菌株,通过NTG诱变筛选高产菌株,再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培养基,提高得率。[结果]根据致死率确定了NTG的诱变条件为0.5 mg/mL,NTG处理30 min。其次根据菌落颜色和大小确定了初筛平板培养基为1.0%葡萄糖,0.2%酵母粉,0.05%苯胺蓝,初始pH为7.0。经过NTG诱变得到1株可得然胶得率比出发菌株高11.79%的高产菌株。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培养基成分为11.0%蔗糖,0.3%玉米浆,0.2%KH_2PO_4,0.2%K2HPO4,0.2%NH_4Cl,0.2%CaCO_3,0.1%MgSO_4·7H_2O,此时可得然胶得率为5.67%,比优化前提高了6.78%,比初始产量提高了19.37%。[结论]该研究可为可得然胶高产菌株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水果表面分离筛选到1株相对高产γ-氨基丁酸(GABA)的酵母菌菌株MJ2,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对菌株MJ2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用单因素轮换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整体优化.结果表明菌株MJ2转化富集GABA的适宜条件为: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初始pH 5.5、培养温度31℃、摇床速度180 r/min时,发酵培养3 d,发酵液中GABA的产量最高可达7.539 g/L.  相似文献   

9.
高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选育及其在大豆活性肽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降低抗生素替代品——大豆活性肽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生产成本,采用紫外线与亚硝基胍(NTG)多重诱变的方法选育芽孢杆菌CAU208.以提高产蛋白酶能力。结果显示:15W紫外灯最适照射时间3min,距离30cm;亚硝基胍最适质量浓度为1mg/mL,且效果好于前者,两者复合诱变比单一诱变效果好。将诱变选育的蛋白酶高产菌株No.111用于液态发酵制备大豆肽饲料添加剂。60h发酵液的水解度为26.9%,比母本菌株CAU208的水解度18.5%提高了8个百分点。如果两者达到相同的水解度(19.0%),则No.111比CAU208的发酵周期缩短约12h。10次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0.
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多种组分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miae发酵甘油产物1,3-丙二醇(1,3-PD)含量的方法;同时应用单因素考查法确定较优的筛选高产1,3-PD生产菌株紫外诱变条件,并在逐步提高筛选平板培养基中甘油浓度(60~90g/L)的情况下经多轮诱变筛选,获得1株能够耐较高浓度甘油的高产1,3-PD的变异菌株.经考查,较优的紫外诱变条件为:紫外灯功率30W,照射距离34cm,菌体浓度108个·mL-1,稀释10-5倍后进行诱变筛选,较优照射时间为6min;经6轮诱变筛选,筛选出能够耐90g/L甘油的高产1,3-PD的变异菌株KVI-1,其1,3-PD的产量较原始菌株提高30%左右;变异菌株经6代遗传稳定性考察,甘油转化率均稳定在45%左右,1,3-PD产量稳定在40g/L左右,变异菌株KVI-1可作为生产工艺研究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虫草素的发酵产量,以蛹虫草CICC14014为初始菌株,采用紫外(UV)照射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辐射相结合进行复合诱变,同时利用多孔板高通量筛选法实现虫草素高产突变菌株的快速筛选。结果表明:高产突变菌株在液体浅层静置培养条件下虫草素产量可达5.98 g/L,比初始菌株(2.43 g/L)提高了146.1%。经过10次传代后菌株活性依然保持较高的水平。同时对诱变后菌株进行了温度驯化,经过10轮温度梯度驯化,可耐28℃,最终产量可达6.56 g/L。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虫草素的发酵产量,以蛹虫草CICC14014为初始菌株,采用紫外(UV)照射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辐射相结合进行复合诱变,同时利用多孔板高通量筛选法实现虫草素高产突变菌株的快速筛选。结果表明:高产突变菌株在液体浅层静置培养条件下虫草素产量可达5.98 g/L,比初始菌株(2.43 g/L)提高了146.1%。经过10次传代后菌株活性依然保持较高的水平。同时对诱变后菌株进行了温度驯化,经过10轮温度梯度驯化,可耐28℃,最终产量可达6.56 g/L。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高转化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乳酸菌新菌株,本研究以谷氨酸钠为底物,以110株分离自传统发酵食品和鸡肠道中的乳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薄层层析和Berthlot比色法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菌株S6-4为GABA高产菌株,产量为1.98 g/L。该菌株经API CHL 50生化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同时对影响菌株S6-4转化GABA能力的各因素进行初步优化,最终确定:MRS培养基中以牛肉膏和酵母浸粉作为氮源,按1 mg/L(w/v)添加Vit B6和Vit C作为促生长因子,培养基初始pH为6.5,27℃条件下培养36 h,菌株S6-4转化GABA的产量达到4.05g/L,提高了105%。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不同剂量的亚硝基胍(nitroso-guanidin,简称NTG)对须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pogona)ASAGF58诱变处理不同时间,通过96孔板发酵培养结合生物检测进行高通量筛选;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高产菌株产丁烯基多杀菌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碳源、氮源优化。结果表明,从5 mg/mL NTG诱变处理50 min的突变株中,筛选出1株遗传稳定且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2-G4,该菌株丁烯基多杀菌素发酵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86.7%;优化获得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00.00 g/L葡萄糖、50.00 g/L糊精、20.00 g/L玉米浆干粉、80.00 g/L棉籽蛋白、5.00 g/L NaCl、5.00 g/L CaCO_3、1.02 g/L MgSO_4·7H_2O,pH值为7.2。2-G4菌株在该优化培养基中的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比优化前提高52.1%。  相似文献   

15.
辅酶Q10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1.1416为出发菌株,考察了紫外线(UV)、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NTG)和硫酸二乙脂(DES)对该菌株产生辅酶Q10能力的诱变效应,并结合辅酶Q10合成途径设计了快速筛选辅酶Q10高产菌株的模型。结果表明:NTG和DES交替诱变处理根癌土壤杆菌1.1416具有较好的诱变效果,筛选到的突变株AGR0619和AGR0610的辅酶Q10总产量分别提高了137.49%和156.07%。  相似文献   

16.
以自主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Y-78为出发菌株,采用单一诱变(紫外线辐照法、亚硝基胍法)和复合诱变(硫酸二乙酯-紫外、亚硝基胍-紫外)等方法进行诱变育种。经抑菌圈筛选、苯乳酸含量测定及遗传稳定性鉴定,最终由亚硝基胍-紫外复合诱变获得一株高产苯乳酸的优良突变株,其苯乳酸产量高达712 mg·L~(-1),比出发菌株246 mg·L~(-1)提高了2.89倍,为后续工业化生产苯乳酸提供了优良的菌种。  相似文献   

17.
旨在评价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诱变处理对菌株FGM发酵提取黄芪多糖的影响。分别用适量UV、NTG、UV+NTG诱变处理对数生长期的益生菌株FGM,筛选生长性能较好的诱变株发酵中药黄芪,水提醇沉发酵产物中的粗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质量分数。结果显示,UV处理90s得到的诱变菌株U90发酵黄芪后,产物中多糖质量分数比其他诱变剂量较高,为235.51mg/g,与诱变前相比增加58.13%;1.0g/L的NTG处理菌株10min后,得到的诱变株N1-1发酵黄芪后,产物中多糖质量分数比其他剂量高,为161.2mg/g,与诱变前比较增加10.64%;UV照射10s后,再用1.0g/L的NTG处理10min,得到的诱变菌株UN10-1发酵黄芪后,产物中的多糖质量分数为293.39mg/g,较诱变前增加了94.99%;UV照射10~120s所得的菌株发酵黄芪后产物中多糖质量分数均呈升高趋势,而NTG处理所得菌株发酵黄芪后产物中多糖质量分数变化无规律性。由此可见,UV和NTG诱变均有改善益生菌株FGM发酵提取黄芪多糖的作用,但NTG改善菌株发酵性能不明显,适量UV照射结合一定浓度NTG诱变所得的菌株发酵提取黄芪多糖的性能优于UV和NTG单独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具有高效角蛋白水解活性的微生物,为提高废弃羽毛中角蛋白资源的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以羽毛作为惟一碳氮源对土样中的产角蛋白酶菌株进行筛选,筛选可高效降解羽毛的细菌。通过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探讨其最适发酵条件。利用硫酸二乙酯(DES)和亚硝基胍(NTG)对目的菌株进行诱变,确定最适诱变条件,并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通过基因组改组选育角蛋白酶高产菌株。【结果】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较强羽毛降解能力的菌株ZJT01,该菌落圆形凸出,革兰氏染色呈阳性,酪素水解、硝酸盐利用、柠檬酸利用等生理生化试验均呈阳性。结合菌株16S rDNA同源序列比对分析,初步鉴定其为节杆菌(Arthrobactersp.)。菌株ZJT01产角蛋白酶的最适发酵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2℃和72h。其DES最适用量为9μL/mL,诱变时间为20min;NTG的最适合质量浓度是0.6mg/mL,处理时间为15min。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溶菌酶终质量浓度10 mg/mL,酶解温度37℃,酶解0.5h。经过硫酸二乙酯(DES)和亚硝基胍(NTG)分别诱变处理,获得角蛋白酶活性提高的菌株DES-2和NTG-2;对其进行3轮基因组改组后,筛选到2株角蛋白酶活性比亲本菌株ZJT01提高了5.48倍的重组菌株,且其产酶活性可稳定遗传。【结论】通过基因组改组技术获得了2株角蛋白酶活性大幅提高的菌株F3-5和F3-6,这2株菌对羽毛的降解效果较亲本菌株ZJT01明显提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紫外-光复活诱变香兰素生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紫外诱变和光复活修复对生产香兰素菌株的效果。[方法]通过紫外诱变和光复活修复对香兰素生产菌链霉菌(Streptomycessp.L1936)进行复合诱变,筛选出香兰素高产菌株(Streptomycessp.L1936-9)。[结果]出发菌株经过紫外诱变和光复活修复处理后,脱乙酰酶酶活提高了71.1%,香兰素氧化酶酶活降低了34.6%相应的香兰素产量提高了34.2%。[结论]该研究为香兰素生产提供了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育B1a组分较高的阿维菌素高产菌株。[方法]通过紫外线-氯化锂(LiCl)和紫外线-亚硝基胍(NTG)对阿维链霉菌N-5-6进行了复合诱变处理。[结果]以1.00 mol/L的LiCl和60s的紫外线照射时间以及以45 s的UV照射时间和0.8 mg/ml的NTG浓度分别对出发菌株进行复合诱变处理,通过筛选得到13株总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0%以上的突变株,经HPLC检测,其中7株B1a组分含量较高,均在45%以上。菌株H02180的B1a含量达到了51.35%,比出发菌株N-5-6的B1a含量提高了65.1%;菌株H02108的B1a含量达到了51.26%,比出发菌株N-5-6的含量提高了64.8%。[结论]采用紫外线和氯化锂、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这2种复合诱变方法对于阿维链霉菌的高产菌株的选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