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采取体外分离培养猪小肠上皮细胞,在含10%血清的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15.6、31.2、46.8、62.4 μmol/L Cu.结果表明,猪小肠上皮细胞对铜刺激敏感,铜可以有效促进细胞增殖,铜添加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培养液中添加31.2 μmol/L Cu作用36 h对猪肠上皮细胞增殖明显.各浓度之间细胞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各时间段之间细胞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浓度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竞争性RT-PCR检测铜对Ctr1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应用竞争 RT- PCR法检测铜对猪传代肾细胞 (PK15 )中特异性铜转运蛋白 Ctr1基因 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经 2次克隆 ,将筛选出一段 4 0 0 bp的核苷酸序列 ,插入 RT- PCR扩增出的 5 30 bp Ctr1目的片段中 ,构建了插入突变型 Ctr1- c DNA竞争模板。再将竞争模板与各试验组 c DNA同时进行 PCR扩增。结果 ,猪肾 PK15细胞 Ctr1基因m RNA表达量在 7.8~ 31.2 μmol/ L Cu范围内随铜添加浓度的升高减少 ,当铜添加浓度达到 6 2 .5 μmol/ L 时 ,其表达量又有所回升 ,呈双相反应。  相似文献   

3.
通过体外分离培养鸡小肠上皮细胞,在含10%血清的培养液中分别添加O、15.6、31.2、46.8和62.4μmol/L质量浓度的铜.结果表明:鸡小肠上皮细胞对铜的刺激敏感,铜可以有效促进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铜添加组细胞的增殖率显著升高,且当培养液中添加的铜质量浓度达到46.8 μmol/L时鸡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率最高.且处理组各质量浓度间细胞数量差异极显著,各时间段间细胞数量差异极显著,质量浓度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体外分离、培养仔猪关节软骨细胞 ,然后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 0、7.8、15 .6、31.2、6 2 .5 μm ol/ L 铜。结果表明 ,软骨细胞在 4种浓度的铜中可存活并增殖 ,而且能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 )的分泌量。但随铜浓度的增加 ,其存活率、增殖率、3 H- Td R掺入率及 IGF- 、IGFBP3 的分泌量有明显的差异。且以培养液中添加 31.2μmol/ L铜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强 ,增殖率、3 H- Td R掺入数、IGF- 、IGFBP3 的分泌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表明 31.2 μmol/ L 铜浓度是促进体外软骨细胞增殖和自分泌 IGF- 、IGFBP3 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5.
铜对体外仔猪软骨细胞增殖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分离、培养仔猪关节软骨细胞,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铜0、7.8、15.6、31.2、62.5μmol/L。结果表明,软骨细胞在4种铜浓度中可存活并增殖,但随铜浓度的增加,其存活率、增殖率、3H-TdR掺入率有明显的差异,且能破坏软骨细胞骨架。培养液中添加铜31.2μmol/L,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强,增殖率、3H-TdR掺入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软骨细胞形态及骨架均正常。表明31.2μmol/L铜浓度是促进体外软骨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6.
铜对肉鸡肝细胞线粒体H2O2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硫酸铜作为实验铜源,向即时分离的肉鸡肝细胞线粒体溶液内加入不同浓度的铜,孵育不同时间后,以2',7'-二氯二氢荧光磺为荧光指示剂,琥珀酸盐为底物,以SOD为催化刑观察在不同抑制剂存在下肝细胞线粒体H2O2生成的变化.结果显示:分别用10 μmol/L Cu(试验组Ⅰ)、20 μmol/L Cu(试验组Ⅱ)和30 μmol/L Cu(试验组Ⅲ)孵育线粒体10 min后.其过氧化氢生成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 μmol/L)(P<0.01).此外各组的起始H2O2含量也随铜浓度的升高和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果表明.Cu2-对线粒体H2O2的生成有显著影响,不但可以提高线粒体中的基准H2O2含量,而且能加快H2O2的生成速率.铜浓度越高.孵育时间越长,生成速率越大,说明铜可诱导体内的氧化反应,或降低体内的抗过氧化作用,促使线粒体氧化呼吸链中电子的漏出.在SOD催化下,H2O2生成增多并加快.这种现象的发现可能是微量元素铜对生物机体造成毒害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铜导致肉鸡肝细胞游离钙的超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硫酸铜作为试验铜源,向即时分离的肉鸡肝细胞悬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铜(铜终浓度分别为:0,5,10,20,30μmol/L),孵育不同时间(5,10,15,20,30 min)后观察肝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高剂量的铜可破坏细胞内游离钙稳态.钙内流造成细胞内钙超载,30μmol/L铜刺激组的[Ca2+]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细胞在10 μmol/L Cu2+环境中孵育不同时间后显示,时间越长.细胞内钙浓度越高;此结果表明,10μmol/L铜能诱导细胞内游离钙的超载,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暗示铜对体细胞的毒害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铜对体外仔猪软骨细胞增殖和自分泌IGF-Ⅰ、IGFBP3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外分离、培养仔猪关节软骨细胞,然后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7.8、15.6、31.2、62.5μmol/L铜.结果表明,软骨细胞在4种浓度的铜中可存活并增殖,而且能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的分泌量.但随铜浓度的增加,其存活率、增殖率、3H-TdR掺入率及IGF-Ⅰ、IGFBP3的分泌量有明显的差异.且以培养液中添加31.2μmol/L铜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强,增殖率、3H-TdR掺入数、IGF-Ⅰ、IGFBP3的分泌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31.2μmol/L铜浓度是促进体外软骨细胞增殖和自分泌IGF-Ⅰ、IGFBP3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9.
选用浓度为30,60,120,180,240μmol/L的氯化铜(CuCl_2)作用于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12h,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活力明显降低,30μmol/L浓度组SOD的活性变化不明显,60μmol/L和120μmol/L浓度组SOD的活性升高,而180μmol/L和240μmol/L浓度组SOD的活性降低,CAT的活性均明显降低,iNOS的活性均明显升高。结果表明:铜过量可致BMEC损伤,而氧化应激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大鼠肝细胞的铜胁迫模型,旨在讨论不同剂量的铜对大鼠肝细胞活性、自由基代谢及细胞膜电位的影响。以硫酸铜为试验铜源,6个不同铜质量浓度(以Cu2+计):0,50,100,200,400,800mg/L,分别加入培养液培养BRL-3A细胞24和48h后,测定不同Cu2+质量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后细胞自由基产生、抗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膜电位变化。结果显示,处理质量浓度低于400 mg/L时,细胞增殖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质量浓度为400,800mg/L时,细胞活性下降(P0.05);处理质量浓度低于400 mg/L时,Cu2+质量浓度与细胞内T-SOD、GSH-Px、CP活性呈正相关,与MDA、NO含量呈负相关,质量浓度达400mg/L及以上质量浓度时,结果相反。随着Cu2+质量浓度的增加,细胞膜电位下降(P0.05)。以上结果表明,适量的铜含量对细胞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但高铜可能促使细胞活性下降,自由基产生增多,细胞膜电位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饲粮中添加蛋氨酸铜与硫酸铜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铜锌含量及粪铜锌排泄量的影响。选择体重为17.17±2.34kg(P〉0.05)的二元杂交(长×大)生长阉公猪30头进行试验,试猪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依体重和窝别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分别饲喂10、150、250mg/kg蛋氨酸铜和150、250mg/kg硫酸铜,试验期30d。结果表明:饲喂蛋氨酸铜组ADG、F/G及表观养分消化率具有明显的优势;血清铜含量随饲粮铜水平的提高而发生显著变化,而高铜组组间血清锌差异不显著;蛋氨酸组粪铜排泄量比硫酸铜组粪铜排泄量显著降低。说明:添加中等水平的有机蛋氨酸铜吸收利用率比高剂量硫酸铜高,且可减少粪铜、锌的排泄。  相似文献   

12.
不同铜源和水平对生长猪组织铜含量和含铜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54头体重约17 kg杜长大生长猪进行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铜源、不同水平铜对猪血液生化指标及组织铜沉积的影响。试验猪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各处理日粮分别为基础日粮添加以氨基酸铜(Cu-AA)、硫酸铜(CuSO4)和碱式氯化铜(TBCC)为铜源的铜10、150和250 mg/kg的日粮。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不同铜源、不同剂量铜,猪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肝、肾铜含量随铜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1),在心肌铜含量方面,添加250 mg/kg铜水平显著高于添加10和150 mg/kg铜水平(P<0.01); 高剂量铜可显著提高血清铜兰蛋白活性(P<0.01),添加150 mg/kg铜可显著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硫酸铜源可显著降低肌肉铜含量(P<0.01),氨基酸铜源可显著提高血清铜兰蛋白活性(P<0.01)。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水平对冬毛期银狐铜表观生物学利用率及组织器官铜沉积量的影响。选择50只120日龄、平均体重为(5 134±540)g的健康雌性银狐,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银狐。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Ⅰ组)、30(Ⅱ组)、60(Ⅲ组)、90(Ⅳ组)和150 mg/kg(Ⅴ组)柠檬酸铜的试验饲粮,基础饲粮中铜含量为4.92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51 d。结果表明:1)饲粮铜水平对平均日采食量、粪排出量和铜表观生物学利用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铜摄入量和粪铜排出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饲粮铜水平增加,铜摄入量和粪铜排出量极显著升高(P<0.01)。2)饲粮铜水平对毛铜、肝铜、肾铜和心铜沉积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饲粮铜水平增加,毛铜沉积量呈升高趋势,Ⅴ组沉积量最高;各组间肝铜、肾铜和心铜沉积量未显现出规律性变化。3)饲粮铜水平对心脏重有显著影响(P<0.05),从Ⅱ组至Ⅴ组,心脏重呈降低趋势。饲粮铜水平对肝脏重、肾脏重和脾脏重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各项试验指标,得出银狐冬毛期基础饲粮中添加60 mg/kg柠檬酸铜(饲粮中铜含量约65 mg/kg)时,有利于银狐对铜的消化利用。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评估日粮添加不同铜源对肉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粪便铜含量的影响。选取1056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分为硫酸铜组、蛋氨酸螯合铜组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32只。结果显示:在生长性能方面,饲粮中添加不同铜源对肉鸭各阶段日采食量、日增重和出栏体重影响不显著(P>0.05)。全期来看,添加蛋氨酸螯合铜组肉鸭1~38日龄料重比显著改善(P<0.05)。在屠宰性能方面,不同铜源对肉鸭各胴体指标均影响不显著(P>0.05)。蛋氨酸螯合铜组肉鸭粪便中铜含量比硫酸铜组高0.8mg/kg,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除料重比外,日粮添加不同铜源对肉鸭生长性能、粪铜含量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The concentrations of copper, molybdenum and zinc were measured in the liver of normal grazing sheep and lambs from Eastern Norway, and in sheep dead of chronic copper poisoning. The following mean values were found: Normal sheep: 173 ± 130 μg Gu/g wet weight, 1.0 ±0.3 μg Mo/g, and 49 ± 10 μg Zn/g; lambs: 129 ± 59 μg Gu/g, 0.9 ± 0.3 μg Mo/g, and 46 ±9 μg Zn/g; sheep dead of copper poisoning: 429 ± 249 μg Gu/g, 0.4 ± 0.1 μg Mo/g, and 43 ± 2d μg Zn/g. Sheep with low liver copper (Gu < 10 μg/g) were also analyzed for molybdenum and zinc, with the following results: 1.0 ± 0.2 μg Mo/g, and 45 ± 8 μg Zn/g wet weight. The differences in liver copper between all the group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molybdenum concentrations between the normal sheep and the lambs and between the normal sheep and the poisoned sheep were significant (P < 0.001).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liver copper/liver molybdenum or liver copper/liver zinc were detected.  相似文献   

16.
微量元素铜在动物体内的转运代谢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是所有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为进一步研究铜在机体内的转运代谢过程,本文就微量元素铜在血液、细胞膜、细胞内的运输及其排泄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铜的来源和水平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粪铜排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平均体重29.6kg的三元杂(杜×大×长)生长猪144头,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6个处理。饲粮中分别添加0、100、200mg/kg硫酸铜、200mg/kg碱式氯化铜、100mg/kg小肽铜、100mg/kg复合氨基酸螯合铜(以铜含量计)。结果表明:100mg/kg小肽铜和100mg/kg复合氨基酸螯合铜均能有效提高生长猪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其促生长效果与200mg/kg硫酸铜无显著(P>0.05)差异,而粪中铜含量分别下降了36.8%和48.4%(P<0.05)。  相似文献   

18.
选用平均体重29.6kg的三元杂(杜×大×长)生长猪144头,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6个处理。饲粮中分别添加0、100、200mg/kg硫酸铜、200mg/kg碱式氯化铜、100mg/kg小肽铜、100mg/kg复合氨基酸螯合铜(以铜含量计)。结果表明:100mg/kg小肽铜和100mg/kg复合氨基酸螯合铜均能有效提高生长猪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其促生长效果与200mg/kg硫酸铜无显著(P〉0.05)差异,而粪中铜含量分别下降了36.8%和48.4%(P〈0.05)。  相似文献   

19.
用分别添加150、300、450mg/kg铜的硫酸铜和碱式氯化铜的饲粮饲喂420只1日龄AA肉公雏,对照组为添加需要量水平铜(硫酸铜来源)的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期21d,测鸡血浆和肝脏中铜含量比较其生物学有效率;测不同存放期饲料中的维素生E含量,比较硫酸铜和碱式氯化铜对其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比较各周龄鸡生长性能看其生物安全性。碱式氯化铜生物学有效性优于硫酸铜,其相对于硫酸铜的生物学利用率(以硫酸铜的生物学利用率为100%计)分别为106.9%(以总铜分析值摄入量为自变量);108.4%(以总铜计算值摄入量为自变量);109%(以铜添加水平摄入量为自变量);碱式氯化铜处理组鸡的血浆和肝脏维生素E含量明显高于硫酸铜处理组(P(O.0001),表明碱式氯化铜源饲料中维生素E的氧化稳定性明显优于硫酸铜源饲料;碱式氯化铜对肉仔鸡的生物安全性明显高于硫酸铜。碱式氯化铜可完全代替硫酸铜,在饲料工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铜在动物体内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铜是人类和动物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它不仅参与机体内蛋白质、氨基酸、核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代谢,而且还在骨骼发育、生殖、免疫、凝血、生物膜的稳定性等生理机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铜在动物体内的吸收、转运、分布及排泄的研究进展,认为铜代谢及其平衡机制应予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