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通过5龄蚕感染家蚕细菌病处理,然后分别添食蚕服康1号和蚕用氯霉素药叶,蚕服康1号的浓度分别为1000ppm、100ppm及10ppm;氯霉素的浓度分别为1000ppm、500ppm及250ppm,在原蚕饲养中对家蚕细菌病防治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1000ppm蚕服康1号对家蚕的灵菌败血病菌及100ppm蚕服康1号对卒倒菌败血病有很强的抗菌效果,对家蚕败血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氯霉素。蚕用氯霉素对灵菌病没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五龄原蚕进行蚕服康1号和蚕用氯霉素的添食试验,比较其对家蚕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五龄蚕期每天添食蚕服康1号和蚕用氯霉素1次,对家蚕的结茧粒数、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经济性状和对照无显著差异,即对家蚕蚕茧性状无不良影响,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家蚕细菌病治疗药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测试了甲砜霉素、链霉素、强力霉素、新霉素、蚕用氯霉素、氯霉素粉(兽用)以及新药B、蚕服康1号共8种药物对家蚕黑胸败血病、灵菌败血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新药剂蚕服康1号的治疗效果最优,其次为新药B;蚕服康1号对蚕生长发育和产茧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桂蚕2号"的亲本8810和8711全龄添食和4-5龄添食,并调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虫蛹统一生命率、死笼率、良卵数和不良卵率进行对比较。结果显示:全龄添食、4-5龄添食蚕服康1号和蚕用氯霉素各浓度处理(蚕服康1号1000mg/L、蚕服康1号500mg/L、蚕用氯霉素500mg/L)对上述性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即对"桂蚕2号"的亲本8810和8711无不良影响,可以在其繁育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新选育的雄蚕品种——雄蚕1号、雄蚕2号进行省级实验室鉴定试验,结果经SPSS软件分析显示:雄蚕1号虫蛹生命率显著高于对照(两广二号),雄蚕2号略高于对照;雄蚕1号和雄蚕2号的全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茧层率分别为21.58%、21.73%,比对照高1.5%以上,显著高于对照;干茧出丝率分别为42.02%、42.32%,比对照高2%以上,显著高于对照。一茧丝长分别为905.0 m、977.5 m,分别比对照长66 m、138.5 m;净度分别为96分、94.75分。  相似文献   

6.
桂蚕5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育成的家蚕新品种,为了检验该品种的人工饲料适应性,进行1~2龄粉体蒸煮饲料育,3~5龄桑叶育试验,通过与对照两广二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桂蚕5号对饲料的摄食性较好,发育整齐度高,蚕体质量较大,虫蛹生命率、全茧量有所增加,茧层率略有降低;丝质方面茧丝长、净度略有下降,但仍然适合进行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  相似文献   

7.
蚕病清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制生产的新一代蚕药,主要成份为烟酸诺沙星.据报道,该蚕药对预防和治疗家蚕细菌性病害具有明显的效果,是现用蚕药氯霉素的替代药品.为了了解其在家蚕饲养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江西省引进推广使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2003年晚秋安排了一次药效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蚕用氟苯尼考在实验室进行了适应症、稳定性、安全性等项目试验,结果表明:蚕用氟苯尼考100μg/mL溶液能有效预防家蚕黑胸败血病和青头败血病;200μg/mL溶液能有效地治疗家蚕黑胸败血病和青头败血病,治疗效果100%;任何浓度的氟苯尼考都对灵菌败血病无效;蚕用氟苯尼考对抑菌圈抑制效果、抗菌范围、预防和治疗效果优于氯霉素,与红霉素相当,且是广谱抗菌素;其稳定性较好,对蚕无毒性,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梅亚军 《江苏蚕业》2002,24(4):57-58
<正>为探讨蚕用复方氯霉素胶囊对家蚕细菌病特别是灵菌败血病的防治效果,我们于2001年秋季进行了试验,现将添食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供试材料1.1 试验时间 2001年秋蚕期1.2 试验地点 全镇选定三个试验点(即许河村十组吴英召户、联富村一组梅宗平户、芦河村三组崔业富户)进行添食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七种抗菌药品对家蚕病原细菌的抗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市场上一些蚕药对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效果,采用琼脂平板滤纸片法研究蚕服康一号、天丝克毒灵、氯霉素、盐酸多西环素、蚕用菌克、蚕食健、强氯添食康等七种药品对家蚕黑胸败血病菌、灵菌败血病菌、苏芸金杆菌、葡萄球菌和杀螟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蚕服康一号和蚕用菌克对各种病原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氯霉素对各种病原的抗菌作用表现中等,天丝克毒灵对病原细菌基本没有抗菌活性。蚕服康一号对灵菌败血病菌的抑菌圈面积比盐酸多西环素的大3倍以上、比氯霉素的大242.25 %、比蚕用菌克的大52.11%、比蚕食健抑菌圈面积大42.45%,蚕服康一号对黑胸败血病菌的抑菌圈面积比氯霉素抑菌圈面积大44.00%,结果显示蚕服康一号对家蚕的灵菌败血病菌、黑胸败血病菌有很强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总结经营专业化小蚕共育成功经验,提出了血液型脓病、僵病、败血病的预防方法。脓病重点防接触传染和交叉传染;白僵病用自配的防僵粉在蚕不同的生长期用不同浓度的防僵粉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细菌病则注意不要喂湿叶、堆沤叶、污叶和虫叶,定时添食蚕服康1号,控制蚕头密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选育出可以专养雄蚕的品种,突出雄蚕个体体质强健、好养、桑叶利用效率高、茧出丝率高、茧丝品质优等特点,以提高茧丝品质和综合效益,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以下简称"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引进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雄蚕品种选育素材,经过多年的筛选与组配、鉴定,育成了专养雄蚕特殊用途的强健性家蚕新品种桂蚕3号,并于2015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中,桂蚕3号的平均雄蚕率97.70%,结茧率、虫蛹生命率分别为95.46%、92.33%,茧层率22.601%,万头产茧量13.770 kg,万头茧层量3.115 kg,茧丝长984.4 m,解舒率74.10%;干茧出丝率43.17%,净度94.19分;省级农村联合鉴定中,桂蚕3号的雄蚕率为98.90%;死笼率为7.74%,张种产量31.64 kg,茧层率21.255%,干茧出丝率40.25%,茧丝长855.0 m,解舒率72.60%,净度94.16分,茧色均匀。  相似文献   

13.
“克菌星”是由四川省蚕药厂生产的新一代蚕药,本品为抗生素类添食药物,用于防治细菌病,对细菌胃肠病、卒倒病、败血病等防治效果良好,对病毒性软化病、中肠性脓病有间接抑制作用。为了探讨“克菌星”能否代替“氯霉素”的防病效果,为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笔于2004年夏季进行了两种蚕药药效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用新药蚕用脓病清,蚕用抗菌素九0一九和常用氯霉素分别给家蚕添食,结果表明,经添食上述药物后,蚕期病死蚕数,死笼率明显低于对照区,虫蛹统一生命率显高于对照区。说明三种蚕药对蚕病的发生均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但以添食氯霉素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肖丽萍 《广西蚕业》2004,41(3):53-54
2004年7月29日至30日,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南宁市召开了全区蚕业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有:14个市农业局蚕业站(经作站)、50个蚕桑县农业局蚕业站(经作站)、23个蚕种场的负责人;自治区农业厅、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的领导及代表;自治区  相似文献   

16.
用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雄性与常规家蚕品种的雌性相交,下一代雌性在胚胎期死亡,仅雄性能正常孵化、发育并结茧,可实现专养雄蚕,从而实现农村专养雄蚕这一蚕业技术的革命,为实现蚕业的高效、省力奠定了技术基础。2005年,秋·华×平30由浙江省农科院蚕桑所培育并通过浙江省省级审定,同时也是国内外第一个通过审定的雄蚕品种。杭州地区是全国率先大规模推广雄蚕品种的蚕桑主产区,杭州蚕桑技术推广总站也是较早繁育雄蚕杂交种的专业蚕种场站。由于雄蚕繁育难度大、繁育系数低、繁育成本高,加上杭州蚕桑技术推广总站由专业场向原蚕业转移等原因,导致中间有几年繁育间断。为实现雄蚕杂交种繁育自主化,促进杭州地区雄蚕的大面积推广,从2012年开始,杭州蚕桑技术推广总站开始在原蚕区进行雄蚕品种秋·华×平30这一对品种试繁。经过6年的实践,不断摸索经验,逐步掌握了原蚕区雄蚕繁育的技术,实现了雄蚕繁育稳产、高产、优质的综合目标,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下繁育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盐酸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H ydrochlorideTablets)是一种广谱性抗细菌药,已广泛运用在医药和兽药上,但在蚕业上研究的报道不多见。抗菌素在蚕业生产上防病治病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但适合蚕用的抗菌药并不多。氯霉素因自身的缺陷被禁止生产使用,红霉素仅对家蚕黑胸败血病有效,诺氟沙星用药量大,成本高,也不受蚕农欢迎。为了增加蚕用抗菌素品种,我们联合研制了蚕用盐酸环丙沙星胶囊,按照农业部四号令《新兽药及兽药新制剂管理办法》的规定,按四类新兽药的要求进行实验室必须项目试验,对其进行了体外抑菌、预防和治疗试验、稳定性试验及对蚕…  相似文献   

18.
克蚕菌防治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黄可威  朱峰 《蚕业科学》1993,19(4):234-236
<正> 细菌病是家蚕常见病之一。在养蚕生产过程中常用于防治家蚕细菌病的药剂有氯霉素、红霉素和氟哌酸等。这些药剂中以氯霉素在养蚕生产中使用最为普遍。为广辟药源,进一步提高防治家蚕细菌病的效果,我们通过试验,筛选出对防治家蚕细菌性败血病有效的药剂克蚕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顾家栋  闭立辉 《广西蚕业》2007,44(Z1):17-17
"桂蚕二号"是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于2000年育成的一对强健、好养、高产、茧丝质优的四元杂交种.  相似文献   

20.
<正> 抗菌素的应用自50年代起已从防治人、畜的领域发展到防治蚕病的范围。蚕药筛选试验研究方面,我们蚕业研究机关、大专院校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极大的进展:1958(?)195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从抗菌素中先后筛选出青霉素、红霉素对血液型脓病、黑胸败血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此后氯霉素问世,代替了青霉索和红霉索为当前唯一内用的防病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