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阐明微丝骨架在小麦非寄主抗病性中的作用。【方法】以小麦-黄瓜白粉菌非寄主互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台盼蓝、DAB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研究了小麦叶片经微丝骨架解聚剂处理后过敏性坏死、H2O2及乳突形成的变化。【结果】黄瓜白粉菌在小麦叶面上萌发明显滞后且附着胞多畸形。药剂处理后,过敏性坏死反应和H2O2的产生及乳突的形成均明显受抑,产生率均显著降低。白粉菌的侵入率明显提高,并且能形成吸器,偶尔还产生次生菌丝。【结论】微丝骨架参与了小麦的非寄主抗病性反应,骨架的聚合为抗病性反应的发生所必须。  相似文献   

2.
Harpins是由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细菌产生的一类蛋白激发子,对蛋白酶敏感,在非寄主植物叶片上可以诱导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或hypersensitive cell death(HCD)。HrpNEa是Harpins蛋白的一种,是从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中分离得到的。大量试验证明,HrpNEa蛋白在引起植物过敏反应的同时,能诱导植物获得性系统抗性及刺激植物生长发育。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利用国际互联网上的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NPSA、Swiss-Model、SAPS、InterPro Scan等对HrpNEa蛋白进行了结构和功能的预测分析。HrpNEa蛋白由403个氨基酸组成,有较多的β折叠和无规卷曲结构;HrpNEa蛋白无N端信号肽,不形成跨膜结构,定位于细胞质中。  相似文献   

3.
用RNA干扰技术研究了Whirly转录因子对水稻非寄主抗性反应HR的调控作用。PCR扩增编码Whirly转录因子的Oswhirly基因片段,分别以正向、反向顺序连接到载体pTCK303的两个多克隆位点中,构建Oswhirly基因沉默的RNA干扰载体pTCK303-Oswhy,经农杆菌EHA105菌株转化水稻细胞,结果发现转基因水稻细胞受非寄主菌诱导后,HR反应明显,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野生型及空载体转化水稻细胞。Oswhirly基因沉默导致HR反应增强,初步揭示Whirly转录因子可能是调控水稻HR反应的负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4.
比较研究了小麦、黑麦和燕麦对小麦叶锈菌、黑麦叶锈菌和燕麦冠锈菌的非寄主抗病性与品种抗病性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接种幼苗的荧光显微检查表明,非寄主抗病性除不同程度地中断侵入外,主要抑制侵染菌丝生长和吸器母细胞的形成,引起菌落早期败育和叶肉细胞坏死。这些特点与品种抗病性的过敏性坏死反应相同。这种类型的抗病性具有小种专化性,因而即使用遗传操作技术将这种非寄主抗病性转移到寄主品种中,也可能因病菌小种的变异而不会持久。  相似文献   

5.
超敏反应(HR)是植物抗性反应激活所表现出的最为常见的特征。植物的超敏性细胞死亡在生物化学和形态学上有许多特征与动物的细胞凋亡相似,并且受寄主植物的 R基因和病原菌的avr 基因产物相互作用所控制,R基因产物与参与动物细胞凋亡的CED-4和APAF-1 蛋白有相似之处,因此,超敏性细胞死亡明显是细胞程序化死亡(PCD)的一种形式。HR中有多种信号分子的参与,活性氧是诱导 HR的一个重要因子,并且活性氧的产生与水杨酸(SA)有着直接的关系。HR很可能是作为一个信号系统而不是直接作为植物的一种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6.
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in animals depends on caspase protease activity. Plants also exhibit PCD, for example as a response to pathogens, although a plant caspase remains elusive. Here we show that vacuolar processing enzyme (VPE) is a protease essential for a virus-induced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that involves PCD. VPE deficiency prevented virus-induced hypersensitive cell death in tobacco plants. VPE is structurally unrelated to caspases, although VPE has a caspase-1 activity. Thus, plants have evolved a regulated cellular suicide strategy that, unlike PCD of animals, is mediated by VPE and the cellular vacuole.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近年来微重力对细胞骨架影响研究的进展;详细论述了微重力对细胞骨架的影响、地面模拟微重力的装置旋转生物反应器以及细胞骨架免疫双荧光染色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在微重力条件下,细胞骨架对力的作用非常敏感,微丝和微管的分布明显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向细胞核集中分布,有序性下降,呈一定的弥散性趋势。  相似文献   

8.
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活性氧代谢及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活性氧的种类、代谢途径和测定方法,以及植物人存在的抗氧化机制、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活性氧的产生及遗传基础,重点对活性氧在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抗病信号转导、抗菌作用、膜脂氧化、细胞壁强化、植保素合成和过敏性细胞死亡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技术。[方法]采用小株喷雾法、叶盘沾药漂浮法、叶盘漂浮法、叶盘沾药法和海绵垫叶盘漂浮法研究了瓜类白粉病菌对阿米西达的敏感性。[结果]测得小株喷雾法、叶盘沾药漂浮法、叶盘漂浮法、叶盘沾药法和海绵垫叶盘漂浮法的EC50分别为0.020 00、0.004 67、0.007 56、0.070 90和0.167 50μg/ml,表明叶盘沾药漂浮法最灵敏,叶盘漂浮法次之。叶盘漂浮法3次重复的EC50分别为0.007 75、0.007 56和0.007 80μg/ml,说明叶盘漂浮法的重复性好。叶盘漂浮法测定结果表明,阿米西达对瓜类白粉病的毒力比腈菌唑更强。25%阿米西达90和120μg/ml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7%腈菌唑30μg/ml。[结论]阿米西达作为防治瓜类白粉病的高效药剂,可与腈菌唑等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0.
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 (Xoc),the critical pathogen causing bacterial leaf streak in rice,possesses a hrp cluster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triggering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HR) in non-host tobacco and pathogenicity in host rice,and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del pathogens in the rice model plant.Here,we developed a high-throughput mutagenesis system using a two-step integration mediated by a novel suicide vector pKMS1.It was used to generate single or poly-gene mutants of hpa1,hpa2,hrcV,hrpE,hpaB,and hrpF gene for functional analysis.In total,five single,four double,and two triple hrp gene mutants were constructed.The double and triple hrp gene deletion mutants triggered novel phenotypes in planta.Our data suggest that pKMS1 is a useful tool for non-marker mutagenesis of multiple genes in Xoc.  相似文献   

11.
利用细胞学方法对小麦抗白粉菌初侵染过敏性反应的研究表明,高抗寄主的反应是在病菌入侵栓活动前,由初生芽管或附着胞侵染诱导的主动防卫反应;而在中抗寄主的反应与高感寄主细胞的死亡,则是由坏死的病菌吸器诱导的;且吸器周围的寄主细胞器越少细胞坏死也越早.不论是感病还是抗病寄主细胞死亡时,细胞壁上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增强,说明它可能不是决定抗性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明确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的嗅觉选食机制,对由其寄主和非寄主植物挥发物诱发的蝗蝻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进行研究。【方法】以5龄蝗蝻为材料,测试整株小麦苗和棉花苗的气味及两种单个挥发物所引起的趋向性反应和触角电位反应,并对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整株小麦苗的气味能引起蝗蝻的正趋向性反应;整株棉花苗则相反。1-辛烯-3-醇和庚醇均可以引起显著的触角电位反应。行为反应上,1-辛烯-3-醇能引起不同饥饿状态的蝗蝻的正趋向性反应;庚醇能引起不同饥饿状态的蝗蝻的负趋向性反应。【结论】东亚飞蝗蝗蝻对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及其部分挥发物有明显趋向性,但趋向性因蝗蝻的饥饿程度和挥发物的浓度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明在不同黄单胞病菌诱导的水稻过敏性细胞死亡(HCD)中的一氧化氮(NO)信号途径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比较分析了在水稻细胞-番茄斑点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 Xcv)不亲和互作、水稻-白叶枯病菌(X. oryzae pv. oryzae, Xoo)亲和互作中NO的发生以及NO对水稻防卫基因诱导表达的影响。【结果】Xcv不仅诱导了NO的迸发、NOS活性及其NO合成相关基因(nos和nr)的表达,而且诱导了防卫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过氧化物酶基因pox和谷胱苷肽转硫酶基因gst)的表达;Xoo不诱导NO的迸发,抑制了NOS的活性、NO合成相关基因和防卫基因的表达;NO清除剂PTIO和Xoo显著地抑制了Xcv 对防卫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结论】Xcv通过NO信号途径诱导了水稻防卫基因的表达和HCD;Xoo 通过NO抑制或解毒机制抑制了由NO介导的防卫基因的表达及其H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采用DAB染色法观察了橡胶树、马占相思、芒果树和假败酱等植物叶片在接种橡胶树白粉菌后不同时间点的活性氧的积累和白粉病菌的侵入情况.结果表明,橡胶树叶片在接菌后24 h才能检测到微弱活性氧的积累,接菌后48 h活性氧的积累量略有增强,接菌后72 h达到最大强度,之后减弱,接菌后120 h白粉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并且成功侵入叶片组织.马占相思叶片接菌后白粉菌与植物叶片互作的整个过程中活性氧变化规律与橡胶树观察结果相同,接菌后24 h出现活性氧积累,此后随时间的变化活性氧积累先增强后减弱,120 h白粉菌可以产生分生孢子并顺利侵入叶片组织.芒果树叶片接菌后12h即可检测到大量的活性氧产生,整个互作过程中,活性氧积累量大,接菌后120 h时白粉菌虽然可以产生分生孢子,但未能导致芒果叶片发病.假败酱叶片接种白粉菌后,接菌后12h可观察到强烈的活性氧积累,随时间的变化染色程度不断加深,染色斑范围扩大,接菌后72 h观察到白粉菌无法继续扩展,最终无法成功侵入叶片组织.观察结果揭示了活性氧,尤其是浸染早期活性氧的积累在植物抵抗白粉病侵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活性氧物质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活性氧的产生及清除。综述了活性氧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主要包括:直接杀死入侵病原菌,增强细胞壁的强度和氧化交联,诱导植保素合成、系统获得抗性、过敏性反应、细胞程序性死亡和防卫基因的表达,激活或与其他信号分子协同作用。总结了活性氧在植物体中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互作体系中病原菌来源过氧化氢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化学法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水稻与油菜黄单胞菌菜豆致病变种互作体系中的过氧化氢积累的定位。【结果】突变体菌株细胞中烷基过氧化物还原酶亚基C的缺失导致胞内其余过氧化氢清除酶活性的补偿性显著上升,使胞内内源过氧化氢积累水平显著下降,并引起病原菌与水稻互作体系中的过氧化氢积累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结论】病原细菌很可能是互作体系中过氧化氢的一个重要来源。病原细菌产生的过氧化氢很可能在非寄主互作中造成细菌周围植物细胞的损伤,对植物细胞具有潜在的毒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小麦过敏性诱导反应蛋白2基因Ta-hir2转入小麦胚性愈伤组织中,经分化筛选后获得转基因小麦植株,为验证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以接种非亲和叶锈菌小种05-19-43②的小麦‘TcLr15,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策略克隆了小麦Ta-hir2基因;将该基因的编码区与植物表达载体pAHC-25相连,成功构建...  相似文献   

18.
Metacaspases are distant relatives of animal caspases found in protozoa, fungi, and plants. Limited experimental data exist defining their function(s), despite their discovery by homology modeling a decade ago. We demonstrated that two type I metacaspases, AtMC1 and AtMC2, antagonistically control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 Arabidopsis. AtMC1 is a positive regulator of cell death and requires conserved caspase-like putative catalytic residues for its function. AtMC2 negatively regulates cell death. This function is independent of the putative catalytic residues. Manipulation of the Arabidopsis type I metacaspase regulatory module can nearly eliminate the hypersensitive cell death response (HR) activated by plant intracellular immune receptors. This does not lead to enhanced pathogen proliferation, decoupling HR from restriction of pathogen growth.  相似文献   

19.
三株链霉菌对黄瓜白粉病及黄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链霉菌防治黄瓜白粉病以及对黄瓜植株生长的温室试验表明,3株链霉菌M63、S15和S93对黄瓜白粉病具有保护性防治作用,与对照相比,浸种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2.7%、40.3%和56.8%,清水对照的防效为0,M63和S93的防效显著优于S15(P=0.05),3株链霉菌在不同时间间隔的防效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且随着叶面喷施后与接种白粉菌时间间隔的缩短,防效有增高趋势,而喷施特谱唑则表现了相反的趋势;3株链霉菌叶面喷施的防效差异不大,M63的防治效果较稳定;3株链霉菌浸种结合预防性叶面喷施的防病效果和变化趋势与单独叶面喷施链霉菌的防效相似。链霉菌对黄瓜白粉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研究还发现,M63和S93浸种处理显著地增加株高,相反S15显著降低了株高。3株链霉菌均显著地增加黄瓜植株的叶片数。总之,链霉菌M63的防效优于S15和S93,是一株有应用前景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20.
根据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PXO99的tat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从PXO99中克隆了tatB基因,命名为tatBXoo。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tatBXoo的插入突变株TBM,在含有X-gluc的抗性平板上筛选,并经Southern blot杂交验证确认。表型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tatB突变株在水稻(寄主)上的致病性减弱,但在烟草(非寄主)上仍具有引起过敏反应的能力;tatB突变导致Xoo致病相关的重要表型如胞外多糖减少,游动性及趋化性减弱。但是,tatB突变不影响Xoo在基本培养基(MMX)中正常生长、胞外纤维素酶产生和生物膜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