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山东省梁山县疑似鹅副粘病毒感染的病死鹅中分离到1株LS-1病毒株,经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证实该毒株为禽1型副粘病毒.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对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为39.5 h;1日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脑内接种分离病毒的致病指数(ICPI)为1.76;6周龄SPF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2.42.序列测定结果表明LS-1株F基因核苷酸长度为1 653 bp,编码为551个氨基酸,有6个糖基化位点,其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Arg-Arg-Gln-Arg-Arg-Phe-117,与已公布的强毒株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相符.同源性分析表明,该毒株F基因与目前已公布的鹅副粘病毒F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87.0%~98.4%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7.0%~98.5%之间.  相似文献   

2.
鸡新城疫病毒HN68/09株的鉴定及其F基因的分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从疑似新城疫的商品肉鸡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血凝性的病毒,经血清学和RT-PCR鉴定,确认为鸡新城疫病毒.该纯化病毒的MDT(最小致死量引起所有鸡胚死亡的平均时间)为56h,ICPI(1日龄SPF鸡脑内接种分离病毒致病指数)为1.76,ELD50(鸡胚半数致死量)为10-(8).5;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株F蛋白基因长1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推导的F基因氨基酸序列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具备强毒的典型特征.经对F基因的全序列分析,该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F48 E9株,La Sota 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5.9%、83.4%,与TCQQ/Tianjin/08株、CJG/xinjiang/07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9.6%,具备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特征,命名该毒为APMVI/chicken/China/HN68/09.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赛鸽群中新城疫流行毒株的分子遗传特征及变异情况,从河北省疑似赛鸽新城疫病例中采集病料,常规处理后接种SPF鸡胚,经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鉴定病毒,并对分离毒株进行致病性试验、毒力测定,采用RT-PCR方法扩增F基因,并与其他不同种属新城疫毒株进行遗传进化发育分析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从病料中分离到1株新城疫病毒(命名为HB株),致病性试验产生与发病鸽相似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其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雏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52.8 h、1.78和2.59,表明HB株新城疫病毒为强毒株;HB株F基因碱基序列包含1个大小为1 66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基因分型结果显示,HB株属于基因型Ⅵ型。根据遗传进化发育关系和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HB株与pi/CH/LGD/110208、dove/Italy/2736/00、Q-GB 506/97等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和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尤其与pigeon/Qinghai/1344/2017毒株亲缘关系最近,分别达98.45%和99.5%;与目前使用的传统新城疫疫苗毒株LaSota、B1、V4、Mukteswar株等遗传关系较远;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强毒株特征。以上结果表明,HB株为强毒株且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新城疫疫苗毒株遗传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4.
两株鸡新城疫病毒强毒株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海市发病鸡群中分离到两株新城疫病毒(NDV),其MDT分别为51.2 h和50.4 h,ICPl分别为1.850和1.875,均为强毒株.用RT-PCR扩增F基因cDNA片段,并将其分别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两分离株的F基因片段均为1 654 bp,编码551个氨基酸,其F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100%,但与常见疫苗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仅为78.3%~83.7%.F蛋白裂解位点序列均为112R-R-O-K-R-F117,属于基因Ⅶ型NDV.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城疫病毒(NDV)分离毒株进行分子特征分析,了解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的原因。【方法】用非免疫鸡胚从病鸡肺脏中分离新城疫病毒;参考GenBank上发表的NDV的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应用RT-PCR方法对新城疫病毒分离株进行扩增,并构建克隆载体,对阳性质粒测序后进行F基因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从发病鸡群中分离到6株NDV,分离毒株间的F基因核苷酸和F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99.6%~99.9%和99.1%~99.8%;分离毒株与参考毒株的F基因核苷酸和F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83.2%~87.3%和90.2%~93.8%;分离毒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R-R-Q-K-R-F117,符合强毒株的分子特征;6个分离株均属NDV基因Ⅶ型。【结论】NDV分离株的F基因已经发生明显变异,与La Sota、Clone-30、V4等常用疫苗株在遗传进化上的亲缘关系较远,这可能是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并鉴定鸭源新城疫病毒。[方法]从安徽地区鸭病料中分离新城疫病毒,测定其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和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结果]2株新城疫病毒均为强毒。通过RT-PCR技术对这2株鸭新城疫病毒的F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发现F基因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F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发现,AH1株属于基因Ⅶ型,而AH2株属于基因Ⅵ型,来源于鸽源病毒。[结论]水禽新城疫病毒(NDV)的感染来源复杂,应避免将不同种类的家禽混合饲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西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的流行特征、毒力强弱及基因类型,为今后开展猪源副粘病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有效防控副粘病毒感染奠定基础.[方法]采集疑似发病猪组织病料,通过鸡胚接种传代分离病毒后,分别进行血凝(HA)与血凝抑制(HI)试验、平均死亡时间(MDT)和脑内接种致死指数(ICPT)测定,然后运用RT-PCR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及扩增部分F基因片段,并对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及比对分析.[结果]从广西疑似发病猪组织中分离获得一株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其HA、HI效价均为26,鸡胚最小致死量为10-8/0.1mL,MDT为60 h,ICPI为1.45;分离株F基因112~117位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R-R-Q-R-R-F,与NDV标准强毒株HER33、F48E9的裂解位点一致;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与标准强毒株F48E9、中等毒力代表毒株BeaudetteC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6.5%和85.7%,其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1%和90.8%.[结论]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分离株为强毒株,属于基因Ⅱ型,是传统型毒株,广西地区禽Ⅰ型副粘病毒宿主范围呈不断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3株鸽源新城疫病毒陕西分离株F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3株鸽源性新城疫病毒F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探讨分离毒株相互之间以及与疫苗毒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采集病料,通过非免疫鸡胚接毒传代分离病毒,HA及HI试验鉴定其为ND病毒;设计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分离ND病毒F 基因的重要功能区片段(1 395 bp),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株鸽源NDV陕西分离株相互之间F 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8.0%~99.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5%~99.1%;其F 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与NDV 强毒株的特征性结构(112 R-R-Q-K-R-F117 )一致.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此3 株强毒株与某贵州分离株(登录号:EF589137) 高度同源,处于进化树的同一分支,属于基因Ⅵ型.分离到的3株鸽源NDV之间同源性较高,鸡胚病变和序列分析表明其为强毒,与传统的La Sota,B1等疫苗株同源性很低.  相似文献   

9.
选择6株(鹅DC01、鸡WJ10001、鸽DZ01、鸽DZ02、鸭NJ10、鸭SD09)分离自鸡、番鸭、鹅、鸽的新城疫病毒,接种于10日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中,通过测定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及融合蛋白(F)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显示,6个分离毒株均为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对F基因的序列测定和遗传关系分析表明,2株鸭源NDV强毒株(鸭NJ10、鸭SD09)与1株鸭源NDV山东流行毒株(鸭SDWF2005)高度同源;2株鸽源NDV强毒株(鸽DZ01、鸽DZ02)与1株鸽源DNA强毒株(鸽JS2000)高度同源.6株不同宿主源毒株的基因型分别为Ⅵ型和Ⅶ型,是中国目前流行的NDV毒株型.  相似文献   

10.
从病/死鸽中分离到1株病毒,血清学鉴定该分离病毒为禽Ⅰ型副粘病毒(PPMV);该病毒经毒力测定结果显示,PPMV的毒力与鸡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株的毒力相似,为自然弱毒株;对该分离株F基因裂解位点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PMV F裂解位点附近的氨基酸序列为112G-R-Q-G-R-L117,属于弱毒株的特征性序列.将该株病毒制备成灭活疫苗,分别免疫鸽、鸡,结果都能诱导鸽、鸡体产生较高水平的HI抗体;分别以鸡新城疫标准强毒株F48E9、本组分离于鸡的野毒株CPMV( MDT 45.4 h,ICPI 1.85,IVPI 2.42)和分离于鹅的野毒株GPMV( MDT 59 h,ICPI 1.88,IVPI 2.39)攻击免疫鸡群,免疫鸡群可得到保护,而非免疫鸡群被攻击后全部致死.结果表明,用该分离毒制成的油乳剂灭活苗对鸡安全,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可抵抗鸡新城疫、鹅副粘病毒的攻击.用HI方法检测该株病毒与La Sota株之间的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结果显示La Sota株与PPMV两毒株间的抗原性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七彩山鸡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与免疫保护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振湘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58-11560
用SPF鸡胚从疑似七彩山鸡新城疫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进行HA及HI试验以及病毒中试验。结果表明,血凝作用可被NDV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AIV(H9亚型)、EDS76所抑制,经ND标准阳性血清处理的病料接种的鸡胚未见死亡,证明分离毒为NDV。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毒肌肉注射非免疫七彩山鸡能使之发病、死亡,出现与自然病例一致的症状与病变,但肌注SPF鸡只感染,不出现临床症状。其生物学特性NHAT为快、HOT为8min、ICPI为1.73、IVPI为1.45、MDT为44h。表明该七彩山鸡NDV分离株与鸡F48E9株在生物学特性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用分离毒株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分别以分离毒株和Lasota株的灭活苗免疫广西麻鸡和七彩山鸡,进行疫苗免疫效果比较和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毒株灭活苗免疫组鸡各个时期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和Lasota灭活苗免疫纽鸡的抗体效价相差不明显,各组的升降规律也基本一致;Lasota灭活苗免疫七彩山鸡对分离毒株的攻击只能80%保护。而其他各免疫组的无论是对分离毒株还是F48E9株的攻击均能100%保护。说明NDV不同毒株之间的毒力和抗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利用微生物去毒法,初步筛选出32株生长良好的活性菌株,再添加AFB1标准品(菌液毒素终质量浓度2.5μg/m L),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AFB1降解率,结果显示,从鸡粪中分离并命名为F6的菌株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达83%。对菌株F6进行细胞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初步判断为芽胞杆菌属,16S rRNA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与蔬菜芽胞杆菌国际标准株ATCC700005(登录号NR043325.1)核苷酸同源性为99.3%,由此可确定,F6菌株为蔬菜芽胞杆菌,命名为Bacillus oleronius GX01(登录号KP297896)。分离菌株F6发酵液各组分,检测得上清液AFB1降解率达83%,而菌悬液、胞内液的AFB1分别仅为22.8%、17.4%,初步鉴定其降解活性成分可能为胞外酶。  相似文献   

13.
鹅副粘病毒GX1株的HN和F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 1.1病毒来源鹅副粘病毒分离株GX1株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分离保存。 1.2试剂及仪器各种PCR反应试剂、PMD-18T载体、胶回收试剂盒、限制性内切酶等均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公司。仪器:恒温孵化箱、PCR反应仪、超速离心机、移液器等。  相似文献   

14.
野鸡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病毒RNA抽提、RT-PCR、克隆,试验一次性获得野鸡源禽流感病毒A/Pheasant/Guangdong/GZI/2003(H9N2)NA全基因.序列分析及联机检索表明,该病毒的NA基因由1458bp组成,其中开放阅读框(ORF)l401bp编码466个氨基酸;ORF与A/Chicken/Guangdong/11/97同源性最高,达98%;与A/Chicken/Guangdong/11/97的NA亲缘性最近.  相似文献   

15.
水貂株犬瘟热病毒融合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犬瘟热病毒水貂分离株RNA为模板,经RT-PCR反应,扩增出融合蛋白基因的1053bp DNA片段,通过T-A克隆技术,成功构建克隆载体PMD-18T/F。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与01-2689株、2544-Han95株、A75-17株、DOGDK91C株、00-2601株、ONP株、PDV-2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3%、93.5%、94.4%、93.6%9、5.3%、97.3%和94.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2%、96.6%、97.4%、97.4%、97.4%、97.2%和98.0%。抗原指数分析表明分离株与疫苗ONP株、强毒A75-17株在40-50位氨基酸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一株鸡新城疫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广东某发病鸡场分离鉴定出1株鸡新城疫病毒,采用RT-PCR法扩增出包括裂解位点在内的部分F基因,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后与GenBank中的毒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克隆片断长度为463bp;F基因的裂解位点序列为112R-R-Q-K-R-F117,并且第101位为K(赖氨酸),121位为V(缬氨酸),具有基因Ⅶ型副粘病毒强毒株的特征序列;分离株与Lasota株同源性为81.2%,与我国标准强毒F48E9的同源性只有82.4%,表明该基因已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F6,该菌株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反硝化能力。亚硝酸盐氮初始浓度为250 mg/L时,该菌株在48 h内亚硝酸盐氮去除率为64.40%。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同源性比较对菌株F6进行鉴定,初步判断其为嗜碱副球菌(Paracoccus alcaliphilu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患烂鳃病银龙鱼开展病原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利用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YY-2017-3对斑马鱼具有致病性,其生理生化试验结果与柱状黄杆菌相一致;YY-2017-3菌株的16S r DNA基因序列与柱状黄杆菌聚为一支,对多种药物显示耐药。[结论]菌株YY-2017-3被鉴定为柱状黄杆菌,这是柱状黄杆菌引起银龙鱼烂鳃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藏鸡NDV的毒力和F基因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从采集的藏鸡病料中分离鉴定NDV,通过测定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和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死指数(ICPI)来确定分离株的毒力。采用RTPCR方法克隆藏鸡NDV分离株F基因,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并进行进化分析。【结果】共分离鉴定出F5、FX10、F20、F74、F75、F17、F72、FH2等8株NDV,其中F17、F72、FH2为强毒株,其余5株为弱毒株。8株病毒F基因ORF均为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强毒株ORF编码产物含有12个半胱氨酸残基,弱毒株有13个半胱氨酸残基,比强毒株在27位(强毒株C27变为R27)多了1个半胱氨酸残基;有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分离的8株NDV与GenBank中发表的20株NDV参考毒株比较结果表明,F蛋白氨基酸序列变异位点较多,主要集中在8-30,97-124,45,385-386,402-403,479-494,509-520位氨基酸处,强毒株AA替代较集中,而弱毒株保守区较多且AA替代较分散。分离NDV株之间F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3.5%~99.9%,其中强毒株之间同源性为95.2%~99.4%,弱毒株之间同源性为99.4%~99.9%。分离NDV株之间F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7.5%~99.5%,其中强毒株之间同源性为95.3%~98.2%,弱毒株之间同源性为98.6%~99.5%。进化分析显示,3株强毒株均为基因Ⅶ型,5株弱毒株均为基因Ⅱ型。【结论】分离了8株藏鸡NDV,其中3株为强毒株,属于基因Ⅶ型;5株为弱毒株,属于基因Ⅱ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