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化猪RN基因检测技术,通过对斯格猪群的RN基因检测,研究在斯格猪群中RN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为日后对该基因作进一步研究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RN基因是近年来研究较热的影响猪肉品质的一个主效基因 ,它由LeRoy等人于 1 990年正式提出。该基因位于猪 1 5号染色体上 ,包括突变的显性基因RN和正常的隐性基因rn 2个等位基因。目前主要根据猪肉中肌糖原含量来划分RN基因型 ,肌糖原含量较低的为非携带者 ,基因型定为rn/rn,肌糖原含量较高的为携带者 ,基因型定为RN/—。RN基因在汉普夏猪中有较高的频率 ,在其他品种猪中频率极低 ,甚至为 0。RN基因在物理图谱上被定位到猪 1 5q2 1 2 2。RN基因是一个多效应的数量性状座位 ,尽管它的表达产物还不清楚 ,但目前普遍认为它影响猪肉的肌糖原含量、肉质、肉加工后的产出率 ,它对猪的瘦肉量、日增重也有一些影响。获得RN基因的DNA探针和研制RN基因的诊断试剂盒将是RN基因未来研究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3.
猪酸肉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光军  徐宁迎 《养猪》2003,(5):26-29
为了更好地培育新品种,育种学家们已对RN基因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近年人们了解RN基因的发现及其效应、分布、多态性、定位和检测方法等,进而表明研究RN基因对猪肉质性状的改良和加工性能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PCR-RFLP技术对嘉兴地区主要外来猪种长白猪23头,杜洛克猪21头,大约克猪19头进行RN基因检测,结果表明:三个品种基因型均为rn/rn,未出现RN/rn和RN/RN型基因.检测结果为嘉兴地区主要外来猪种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RN(RendementNapole)基因是影响猪肉质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已被定位在猪的15号染色体上(15q25),该基因在肉品质上存在严重的负面效应。采用不同方法研究该基因的过程中发现以GP值分型方法并不能准确将个体进行分型,而以采用RFLP方法却可以准确将个体进行分型,显示出以DNA为基础的分型研究的优越性。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本文着重介绍国外有关RN基因研究历史及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PCR—RFLP技术对嘉兴地区主要外来猪种长白猪23头,杜洛克猪21头,大约克猪19头进行RN基因检测,结果表明:三个品种基因型均为rn/rn,未出现RN/rn和RN/RN型基因。检测结果为嘉兴地区主要外来猪种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外有关猪RN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Rendement Napole)基因是影响猪肉质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已被定位在猪的15号染色体上(15q25),该基因在肉品质上存在严重的负面效应。采用不同方法研究该基因的过程中发现以GP值分型方法并不能准确将个体进行分型,而以采用RFLP方法却可以准确将个体进行分型,显示出以DNA为基础的分型研究的优越性。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本文着重介绍国外有关RN基因研究历史及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淮南猪的种质特性,为淮南猪保种、可持续利用及种质创新提供依据,试验采用PCR-RFLP法,对96头淮南猪的RN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RN基因在淮南猪群体中存在隐性纯合子rn^+/rn^+和杂合子RN^-/rn^+,未发现显性纯合子RN^-/RN^-。其中,基因型rn^+/rn^+和RN^-/rn^+的频率分别为0.739 6和0.260 4;等位基因rn^+和RN^-的频率分别为0.869 8和0.130 2。卡方检验表明,rn^+和RN^-基因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表明群体中RN基因没有受到选择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不同猪种肉质相关基因Hal、RN和FTO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肉质相关基因氟烷基因(Hal)、酸肉基因(RN)和脂肪肥胖相关基因(FTO)在国内外不同猪种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特性,本研究以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和金华猪等猪种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PCR-RFLP技术分别检测了Hal、RN和FTO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了FTO基因上2个多态位点g.276G>T和c.594C>G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1)在杜洛克猪中发现了Hal的基因型HalN Haln,其频率为0.166,但未发现基因型Haln Haln,其它猪种群体中仅检测到了基因型HalN HalN;(2)在已检测的所有猪种群体中只检测到RN基因的rn/rn基因型,未发现rn/RN和RN/RN基因型;(3)在FTO的g.276G>T位点上,金华猪呈现单态,其它猪种群体均呈现多态.在FTO的c.594C>G位点上,4个猪种群体均呈现多态,3个外来猪种群体均以CC基因型频率较高,而金华猪则以GG基因型频率较高.研究结果提示,由于Hal基因在养猪生产中的利弊双重性,因此在某些猪种群体中仍然存在较高频率的HalN Haln基因型.此外,结合FTO基因的生理功能和已有的研究结果,可在特定的猪群中将其作为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发现FTO的基因型分布在我国优良地方猪种金华猪与国外3个种猪群间存在较大差异,为深入研究不同品种猪的肉质形成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商品杂交群中根据RN基因型和体重选择64头小母猪,来估测饲喂缺乏赖氨酸的日粮和宰前禁食对鲜肉质量的影响。测定了糖酵解潜力,利用其双峰分布来预测RN基因型,在屠宰前的最后六周饲喂含有4.8(不足的)或6.4g/kg赖氨酸的日粮,在屠宰前12或36小时实施禁饲。缺乏赖氨酸的日粮使肌内脂肪含量增加;禁饲时间对鲜肉质量的影响不一致;携带RN基因的猪肉具有较低的最终pH值和Hunter L。本研究结果表明,饲喂缺乏赖氨酸的日粮能使所有RN基因型个体的肌内脂肪含量增加,但是禁饲时间不会影响鲜猪肉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日粮中的赖氨酸水平、宰前禁食和RN基因型对鲜猪肉质量的影响B.S.Bidner等乔莉娟摘译王立贤校摘要本研究从商品杂交群中根据RN基因型和体重选择64头小母猪,来估测饲喂缺乏赖氨酸的日粮和宰前禁食对鲜肉质量的影响。测定了糖酵解潜力,利用其双峰分布来预测RN基因型,在屠宰前的最后六周饲喂含有4.8(不足的)或6.4g/kg赖氨酸的日粮,在屠宰前12或36小时实施禁饲。缺乏赖氨酸的日粮使肌内脂肪含量增加;禁饲时间对鲜肉质量的影响不一致;携带RN基因的猪肉具有较低的最终pH值和HunterL。本研究结果表明饲喂缺乏赖氨酸的日粮能使所有RN基因型个…  相似文献   

12.
RN(Rendement Napole)基因是影响猪肉肉质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已被定位在猪的15号染色体上(15q25),该基因在猪肉品质上存在严重的负面效应。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技术快速检测猪RN基因,根据RN向200Q突变的原理设计引物,PCR扩增后得到一段长约577bp的片段,两种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岔路黑猪酸肉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PCR-RFLP方法对岔路黑猪的RN基因又称酸肉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RN基因的酶切产物有2种基因型,即RN^-/rn^+和rn^+/rn^+,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313和0.2687:等位基因RN^-和rn^+的频率分别为0.3657和0.6343。  相似文献   

14.
影响猪肉品质的主基因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很多,但遗传基础是改善猪肉品质的关键。本文将对影响猪肉品质的两种主基因:氟烷基因(Hal)和酸肉基因(RN)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猪RN基因及其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善猪肉的品质和均匀度已经成为世界养猪业的一个主要目标。在猪肉的品质上 ,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低系水力 ,由于它会降低加工肉和可售肉的产量 ,并降低肉的食用品质 ,因此在商业上就显得极为重要。导致猪肉系水力降低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氟烷基因 ,近 30年来人们对这一基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并发现这个影响猪肉质的基因对生长速度和胴体性状也有影响。最近 ,有研究结果表明另一个单基因对猪的肉质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这就是所谓的 RN基因。养猪业最早对 RN基因的认识是在 80年代后期到 90年代初 ,欧洲学者在对汉普夏猪群进行研究时发现…  相似文献   

16.
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两个核酸酶编码基因,一个是葡萄球菌核酸酶(Stapnylococcalnuclease,SNase),命名为nuc1,另一个是耐热核酸酶(Thermonuclease,TNase),命名为nuc2,nuc2是一个新的候选基因,以往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核酸酶只源于一个编码基因nuc1,为了进一步研究nuc2基因的功能,首先要将金黄色葡萄球菌nuc1基因缺失。研究目的就是通过构建同源重组质粒pBT2 △nuc1,将其电转入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RN4220中,获得nuc1基因缺失突变株。经过了7轮培养和筛选,同源重组几率为2%(7/345),筛选出的nuc1突变株用PCR方法和RT—PCR进行了验证,从而获得了nuc1基因缺失突变株RN4220△nuc1  相似文献   

17.
影响猪肉质性状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遗传因素和遗传因素对猪肉质性状均有影响。前者包括饲养条件、转运、屠宰等众多因素。后者即遗传因素是影响猪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控制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沉积的主效基因MI基因,候选基因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 FABP)基因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 FABP)基因;MyoD基因家族是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又一个遗传因素;此外还有氟烷基因、RN基因(rendement napole,RN)等。作者就影响猪肉品质的遗传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猪的肉质属于数量性状,受多个主效基因和候选基因的控制。为检测军牧1号白猪肉质主效基因多态性,本试验采用RFLP技术检测了400头军牧1号白猪氟烷基因(RYR1)、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和酸肉基因(RN)3个重要肉质基因的多态性。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军牧1号白猪群体中RYR1基因的N基因频率为0.908 3,n基因频率为0.091 7;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5′区的HinfⅠ位点的H基因频率为0.688 8,h基因频率为0.311 2;H-FABP基因内含子-2HaeⅢ位点D基因频率为0.478 8,d基因频率为0.521 2;H-FABP基因内含子-2MSPⅠ位点不存在多态性;RN基因也不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商品杂交群中根据RN基因型和体重选择64头小母猪,来估测饲喂缺乏赖氨酸的日粮和宰前禁食对鲜肉质量的影响。测定了糖酵解潜力,利用其双峰分布来  相似文献   

20.
作者研究了散放饲养 (可自由接触牧场 )、RN基因型和性别对猪肉品质特征 ,包括肌肉内脂肪酸组成 ,脂质氧化水平的影响。将 6 0头汉普夏杂交猪散放饲养 2个月 ,使其可自由接触到青绿饲料。而另外 6 0头猪在整个饲养期舍饲于 12 0 m2 的大圈舍内。从这 12 0头猪中选取 4 4头进行肉品质分析。本试验结果表明 ,RN基因型对肉品质基本技术指标影响最大 ,而饲养条件和性别影响较小。与舍饲相比 ,散放饲养提高了肌间脂肪中多不饱和脂肪酸 ( P =0 .0 2 6 )和VE( P=0 .0 30 )的水平。性别和 RN基因型对脂肪酸组成也有一定影响 :与去势公猪相比 ,母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P=0 .0 0 3) ,而饱和脂肪酸水平较低 ( P=0 .0 11)。携带 RN基因猪的ω- 3脂肪酸 ( P=0 .0 4 7)和 C2 2 :5 ( P=0 .0 12 )含量比非携带者高。将屠宰后的猪肉在 - 2 0℃条件下贮存 3个月 ,研究结果表明 ,瘦肉率高的猪 ,如携带 RN-基因的母猪或散放饲养的猪 ,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的水平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