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刘德娟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2):174-179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01-2012年我国粳稻主要产区12个省份的粳稻生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测算了我国粳稻主产区全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对粳稻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收敛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中国粳稻TFP的平均增长率为-2.3%,技术进步为-2.2%,技术进步的下滑是决定全要素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各粳稻生产省份的TFP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黑龙江省和浙江省的粳稻生产效率水平高于其他省份.通过省际间的收敛性来看,粳稻主产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σ收敛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及其技术效率提升机制,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区) 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并通过Tobit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间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分异,2009-2019年间中国粮食的平均生产技术效率为0.550 8,总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中吉林的技术效率最高,新疆的技术效率最低;土地投入、机械投入和农药投入显著正向影响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第一产业占比通过调节各产业劳动力投入和资产投入调节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水平,而受灾面积以减少粮食产量显著降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调节劳动力要素配置、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均有助于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碳汇视角和2015—2020年农业生产相关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模型对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主要动力来自农业技术进步效率;考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明显降低;在对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时,考虑碳汇的测算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4.
要素禀赋约束下中国粳稻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99-2013年中国12个粳稻主产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对各地区粳稻的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及其分解项进行了测算与分解。结果表明:粳稻主产区15 a内TFP的平均增长率为4.59%,技术进步变化指数的平均增长率为5.14%,没有大幅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技术效率的下滑。进一步对省际间做收敛性检验,发现粳稻产区生产率不存在σ收敛,但是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缩小省际间的技术效率差异是提高中国粳稻生产效率的关键,要加大技术投入,改善规模效率。根据不同地区的要素禀赋特征制定实现路径:东北粳稻主产区适合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土地规模经营;长江中下游粳稻产区应该加大资本投入,推动技术扩散,发展生产性服务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5.
基于15个玉米主产省2001-2010年10年间的农产品成本收益面板数据,运用DEA中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从时间梯度和地域差异两个角度,系统分析了我国玉米主产区的玉米生产效率(TFP)的增长状况.结果表明:2001-2010年我国玉米主产区玉米TFP增长率为-1.3%,并且增长趋势呈锯齿状分布;技术进步是促进我国玉米主产区TFP增长的关键因素;东北区、西北区玉米生产效率水平比华北区、西南区玉米效率水平高.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省2003—2014年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等5个投入变量以及农业生产总值单一输出变量,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对广东省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与纵向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农业生产在农业技术投入、技术创新和农用科技推广上能够达到相对有效;广东农业生产存在着规模无效,农业规模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技术效率所带来的优势几乎被规模无效所抵消;广东农业生产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提出应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进一步提升广东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我国2010—2017年农业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及时序演化特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中国内地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农业生产中的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构建了以农业用水量、能源产品使用量、排灌耗能量、能源产品生产用水量作为输入变量,以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GDP)为输出变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我国有19个省份尚未达到DEA有效状态,大部分省份的农业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有较大上升空间。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省份(20个)的综合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其中最典型的宁夏、甘肃、新疆三个西北省份的纯技术效率明显落后,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广东省20个城市2001—2020年的统计数据,运用SFA模型测算广东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一步借助Tobit模型分析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1—2020年,广东省平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呈稳步缓慢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0.15%,在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区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异质性和时序变化趋同性。2)耕地非粮化水平提升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倒逼效应”,但存在功能区差异,珠三角核心区和沿海经济带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受非粮化的“倒逼效应”明显,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北部生态区影响相对不显著。3)不同水平的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倒逼效应”存在差异,相对而言,高度非粮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鉴于此,应注重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通过加强耕地非粮化治理,实行功能区差异化提升策略,与社会经济手段相互协调,稳定和提升主销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落实“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95-2009年我国15个小麦主产区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对我国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各个产区的小麦生产总体技术效率水平较高,并在波动中不断上升;我国小麦生产已经取得明显的技术进步,但各个产区技术进步程度存在区域差异;小麦生产的技术变化增长率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一、第三世界国家的农业生产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并将加快发展 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第三世界国家的农业总产量平均每年增长率已接近3%,若同人口增长比起来还稍快一些,即按人口平均的产量每年增长率为0.4%。其中,东南亚地区农业产量增长率达到1.4%,在拉丁美洲是0.6%。从粮食生产看,1979年的粮  相似文献   

11.
运用DEA模型,以地区为决策单元测算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烤烟生产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找出烤烟生产中非有效决策单元效率损失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这对提高烤烟生产过程中要素的利用效率,降低烤烟生产成本,提高烟农收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综合效益计量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作为祁连山及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的主体,在通过提供木材等林产品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社会效益.经计量评估,自1953年至今已产生的生态效益超过2 000亿元,是直接经济效益的38.57倍,其中森林贮存CO2的价值为1 452.78亿元;每年由于林木生长产生潜在经济效益1.74亿元、生态效益43.24亿元;通过引起土地级差收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社会就业机会、以森林文化发展旅游事业等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研究结果为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强化森林多种效益货币化,在流域范围内征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玉米杂交种的氮农学效率及其构成因素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我国近十几年来育成的38个杂交种(组合),在高氮(N225kg/hm~2)、低氮(N112.5kg/hm~2)两个水平下,研究了它们的氮农学效率(产量/施氮量)表现,并探讨了氮素吸收与利用在氮效率中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氮农学效率、氮吸收效率及氮利用效率在玉米品种(组合)间表现出明显差异。在低氮水平下,供试材料的平均氮农学效率为47.37kg/kg,变幅为15.68~74.95kg/kg。在高氮水平下,供试材料的平均氮农学效率为33.13kg/kg,变幅为10.67~45.37kg/kg。通径分析表明,氮素吸收与利用对于氯农学效率的形成均有直接作用,然而,在低氮条件下,氰吸收效率的作用要明显大小氮利用效率(通径系数分别为0.9347和0.6104),在高氮条件下,则二者的作用相近(通径系数分别为0.8609和0.7499)。  相似文献   

14.
陈洪跃  肖洪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95-7596,7619
简述了有关农业生产效率的文献,介绍了DEA方法的概念以及DEA有效、非有效,规模效益递增、不变、递减的界定方法。根据重庆市1997~200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出作为产出指标,以农林牧渔业总劳动力、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折纯量)、役畜以及有效灌溉面积作为投入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重庆市1997~2007年的农业经济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其规模效益。结果表明,直辖后重庆市农业在投入规模方面还有待优化,农业生产效率总体不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重庆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农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基于此,提出了提高重庆市农业生产效率的相关建议: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率;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和推广力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磷高效基因型水稻种质,以14个不同基因型水稻为供试材料,对低磷和正常供磷处理下水稻分蘖期的生物学性状、磷的吸收利用效率、成熟期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明显影响水稻的生长,分蘖期的株高、分蘖数、干物质量、磷吸收效率、单株产量分别低于正常供磷处理5.9~14.5cm,4.5~14.8,2.15~7.53 g/株,5.35~14.46 mg/株,0.5~13.4 g,而根冠比和磷利用效率分别高于正常供磷处理0.01~0.08,133.8~416.4 g/g,且不同基因型水稻间差异显著。说明筛选具有较高磷吸收利用效率和较高产量的水稻种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非参数的DEA方法,选取了2008~2010年的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指标,分析了河南省18个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地市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在研究期内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地市农业生产未达到有效,主要是在农业劳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量等生产要素投入存在冗余,农业生产相对较弱的地区应找出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改进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推广了迭代算法收敛分析中的Q-收敛阶的概念,据此给出了算法效率的一种一般的度量。分析了新效率定义与已有的Ostrowski效率和Brent效率之间的关系。这种度量适用于任何迭代算法,因而为分析算法的优劣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DEA的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6个投入指标和3个产出指标,用DEA方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2005和2009年的农业循环经济进行评价分析,测算出各地市农业循环经济效率值.结果表明,河南省循环农业有效的地市数有所增加;化肥施用量过多和劳动力冗余,是制约其循环农业达到有效状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业节水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山西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各种节水措施的适用条件,提出了适合山西不同区域的4种农业节水模式,即自流、泵站灌区更新改造农业节水模式,缺水井灌区有限灌溉农业节水模式,山丘区旱作农业节水模式和城市郊区高新农业节水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DEA方法,对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1995-2004年来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的趋势、原因及提高西部农业生产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