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硝酸和高氯酸混酸(4+1)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测定肉桂、沙姜、月桂叶三种天然调味品中Fe、Mn、Cu微量元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肉桂中为Mn>Fe>Cu,沙姜中为Fe>Mn>Cu,月桂叶中为Fe>Mn>Cu,RSD(相对标准差)在0.19%~1.03%,加标回收率在96.9%~103%。表明3种天然调味品中微量元素含量有明显差异,可为进一步研究这3种天然调味品中微量元素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硝酸和高氯酸的混合酸分解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葱叶、葱白中Zn、Fe、Cu、Mn 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表明:葱叶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大于葱白,葱叶中4种微量元素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FeMnZnCu,葱白中4种微量元素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FeZnMnCu。试验加标回收率在95.07%~103.20%,RSD4.19%。葱叶、葱白中4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可为进一步探讨葱的药用价值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金顶侧耳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4个来自不同地区的金顶侧耳菌株子实体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水分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鲜菇含水量为87.5%~89.7%;干菇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氨基酸含量分别为42.3%~47.9%、0.8%~1.9%、10.7%~14.9%和23.68%~25.42%;7种测试人体必需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含量丰富,其中精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接近或超过α-酪蛋白和卵蛋白。  相似文献   

4.
以宁夏枸杞品种"宁杞1号"为试材,选取宁夏中宁、银川园林场地区的枸杞,在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硫酸亚铁、硫酸锌进行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分析喷施对枸杞中有效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铁0.05%~0.20%、锌0.05%~0.15%施用浓度范围,中宁、银川地区枸杞有效成分及微量元素积累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枸杞有效成分及微量元素均显著提高,到达一定量后,则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有效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因此最适宜的喷施浓度为0.10%铁-0.05%锌。  相似文献   

5.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紫薯、紫背天葵、紫甘蓝、紫扁豆4种紫色食品中铁、铜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4种典型紫色食品中均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铁、铜微量元素,其含量大小均为FeCu;紫背天葵中Fe、Cu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紫色食品,紫薯、紫甘蓝、紫扁豆中Fe、Cu的含量相差不大。试验加标回收率为90.00%~114.80%,R S D≤1.9%。上述紫色食品中F e、C u含量的差别可为相关微量元素缺乏的患者在进行食疗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用硝酸和高氯酸的混合酸分解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黄豆芽和绿豆芽中Fe、Cu、Mn 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绿豆芽中Fe和Cu的含量大于黄豆芽,黄豆芽中M n的含量大于绿豆芽。黄豆芽中3种微量元素含量从大到小的排序为FeMnCu,绿豆芽中3种微量元素含量从大到小的排序为F eC uMn。试验加标回收率为101.0%~108.0%,RSD2.3%。两种豆芽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可为微量元素缺乏症患者通过食疗进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质佛手五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同时测定了不同种质佛手的铜、铁、锰、锌、硒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佛手含有较丰富的铁,硒的含量最低;不同种质间以来自江苏金佛手的铜、铁、锰、锌微量元素含量最高;云南产的云佛手微量元素含量最低.来自广西和广东4个不同产地的广佛手间微量元素含量也有一定差异.不同种质佛手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为种质评价、了解药效成分含量及其疗效差异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酚类物质由于本身的涩味而影响果实的鲜食品质,探究不同品种(系)橄榄果实中多酚及与酚类代谢相关酶的变化规律,以期探究影响果实鲜食的酚类物质及关键酶。【方法】选用涩味明显的普通橄榄‘檀头23’及适宜鲜食的实生变异株系——涩味较淡、回甘明显的清橄榄‘马坑22’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动态变化和苯丙烷类3个代谢相关酶(PAL、C4H、4CL)和多酚分解相关酶(PPO、POD)的活性变化。【结果】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马坑22’总酚、鞣花酸、没食子酸甲酯与金丝桃苷的含量显著低于‘檀头23’(p 0.05),且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马坑22’酚类物质合成酶(C4H、4CL)活性显著低于‘檀头23’,酚类物质分解酶PPO的活性在成熟后期出现活性高峰且显著高于‘檀头23’,使得两个品种(系)中酚类物质含量出现明显差异。【结论】总酚及多酚组分间的含量差异导致普通橄榄和清橄榄苦涩味不同,其中鞣花酸、没食子酸甲酯与金丝桃苷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鲜食橄榄口感风味不同的重要影响因子;PPO、C4H、4CL活性的协调差异调控与橄榄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鲜食橄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鲜食橄榄品质的评价模型,为今后鲜食橄榄的种质资源研究、品种改良和优质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12个橄榄品种(系)为材料,依照箱线图法剔除异常数据后,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等建立鲜食橄榄品质的评价模型,并结合感官审评进行验证分析。【结果】(1)对12个橄榄品种(系)的品质指标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挑选出4个核心指标:可溶性总糖、总多酚、可滴定酸、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再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鲜食橄榄品质评价综合模型:Y(综合值)=0.417×总多酚含量+0.417×可溶性总糖含量+0.109×可滴定酸含量+0.056×总游离氨基酸含量。(2)综合评价模型对8个样品的果实评分与感官审评得分结果有较高的拟合程度,证明了利用该模型进行鲜食橄榄品质评价的可行性。【结论】建立的鲜食橄榄品质综合模型可作为模糊综合评价用于挖掘橄榄资源,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对鲜食橄榄品质综合评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烟台和威海地区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省烟台和威海地区15 538个苹果园、806个甜樱桃园、433个梨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006—2009年烟台和威海地区大多数果园中土壤有机质含量1.00%以下的果园占测定果园的56.4%~93.6%。烟台各县土壤有机质含量1.00%以下的苹果园所占比例为牟平83.7%、蓬莱81.1%、栖霞77.0%、龙口74.8%、海阳72.3%、招远62.1%、莱州56.4%;威海各县土壤有机质含量1.00%以下的苹果园所占比例为文登93.6%、环翠86.6%、乳山84.4%、荣成83.5%。烟台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1.00%以下的甜樱桃园占58.4%~70.5%,梨园占88.0%。2007—2009年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平均值,烟台地区为0.77%、0.81%、0.85%,威海地区为0.67%、0.74%、0.77%。2001—2009年连续9年烟台和威海地区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历年平均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即2001年最高,之后下降,近年略有回升。  相似文献   

11.
建立高效阴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法同时测定赤藓糖醇、阿糖醇、海藻糖、甘露醇和葡萄糖的方法 ,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1.4%~4.4%)、稳定性(2.1%~4.9%)、重复性(0.6%~4.5%)和回收率(95.2%~105.7%)良好。用该方法对13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子实体和4个菌丝体样品中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蛹虫草子实体中含海藻糖(1.04%~19.17%)、甘露醇(0.96%~3.93%)和葡萄糖(1.46%~14.93%),其中海藻糖和葡萄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菌丝体中含甘露醇(3.66%~6.70%)和葡萄糖(0.42%~1.06%)以及少量阿糖醇(0.02%~0.12%)。  相似文献   

12.
以复合改良剂为试材,以小白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种植在人工配置的不同程度镉污染土壤中(2、4、25、50、100mg/kg),研究不同浓度复合改良剂(0、600、900、1 200mg/kg)对土壤有机质、pH值、小白菜可食部位镉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900mg/kg复合改良剂可使镉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2.36%~72.24%,但对土壤pH值无显著影响。施用复合改良剂可明显提高小白菜安全性和营养品质,5个镉处理小白菜可食部位镉含量降低32.04%~44.87%,维生素C含量增加10.73%~48.62%,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0.37%~59.52%,粗纤维含量降低11.53%~28.10%。因此,复合改良剂能够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推荐其适宜用量为900mg/kg。  相似文献   

13.
以“津旺605-1”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的试验方法,研究了该施肥措施对早春塑料大棚黄瓜生长、品质、产量形成和效益的影响,以期为陇东地区设施栽培中增施微生物菌肥,降低化肥用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以加深黄瓜表皮颜色、降低瓜码密度、改善黄瓜口感、提高商品率,增加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微生物菌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以提高黄瓜中可溶性糖(5.55%~25.75%)、可溶性蛋白质(5.00%~9.50%)、可溶性固形物(8.25%~30.66%)、抗坏血酸(vitamin C)(11.73%~28.68%)含量,降低硝酸盐的积累量(1.06%~20.29%)。微生物菌肥替代50%~70%化肥时增产率为0.93%~11.92%,增效率为0.31%~11.37%。  相似文献   

14.
以4个葡萄品种为试材,通过叶面喷施钙-锌-硼、芸苔素内酯、黄腐酸、综合处理(钙-锌-硼、芸苔素内酯、黄腐酸)等4种处理,以清水为对照,测定果实裂果率、单果质量等9项指标,比较了营养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品种葡萄裂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达到防治葡萄裂果及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结果表明:4种处理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裂果率及提高果实品质。其中综合处理较对照组裂果率下降最大,为58.34%~83.19%。除"里扎马特"品种外,综合处理较对照组果实横径(3.41%~9.81%)、纵径(3.46%~9.81%)增加率最大,除"里扎马特"品种外,综合处理、钙-锌-硼处理较对照组单果质量增加率最大(12.10%~23.29%),可滴定酸下降率最大(2.90%~16.92%)。除"香妃"品种外,综合处理、黄腐酸处理较对照组果实硬度(17.61%~43.42%)、可溶性固形物(6.01%~15.20%)增加率最大,4个品种综合处理较对照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16.80%~23.75%)、维生素C含量(1.16%~1.35%)增加率最大。主成分分析得到4个品种均以综合处理、黄腐酸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潮汕地区鲜食橄榄品种果实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潮汕地区16个橄榄品种资源为材料,进行了果实外观分析,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黄酮含量等测定,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和排名.结果表明,三棱橄榄、香甜榄、潮州甜榄、潮阳甜榄等排在前4位,可作为今后重点选育与推广的鲜食良种;潮阳纳榄、揭西甜榄、两头尖的分值次之,性状良好,可进一步进行品种选育及作配套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6.
橄榄果实糖类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PLC方法对橄榄果实糖类组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橄榄果实含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主要为蔗糖。不同地区、不同品种(株系)之间,各个糖类组分差异很大。在20个品种(株系)中,马坑22号、唐举3号和上岐3号3个品种(株系)蔗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38.82 mg.g-1、112.74 mg.g-1和105.76 mg.g-1,最低的为族本,仅为9.13 mg.g-1。  相似文献   

17.
用硝酸和高氯酸的混合酸分解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生姜、大蒜、小葱3种常用植物调味料中Cu、Fe两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生姜、大蒜、小葱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但Cu、Fe含量的大小关系均为生姜小葱大蒜。生姜、大蒜和小葱中含Fe较丰富,特别是生姜和小葱,可以作为人体补充该元素的食补材料。试验加标回收率为89.00%~110.50%,RSD2.0%,结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猴头菇中的12种微量元素含量的结果,各元素工作曲线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在84.0%~101.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选用国家标准物质辽宁大米(GBW10043)和芹菜(GBW10048)进行方法验证,测定值与证书标准值相符。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简便,适用于猴头菇中多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同时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9.
苦瓜不同品种多糖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苦瓜53个品种和5个品种不同组织部位(瓜肉、瓜茎、瓜叶和瓜籽)以及4个品种的不同发育时期瓜肉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 53个品种的多糖含量平均为10.00%,变幅为6.85%~13.48%;瓜肉、瓜茎、瓜叶和瓜籽中多糖含量分别为12.21%、1.41%、1.68%和5.42%;4个苦瓜品种授粉后4~24 d,瓜肉的多糖含量随发育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商品成熟期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0.
滇橄榄新品种高黎贡山糯橄榄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黎贡山糯橄榄是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丛岗村石板田村民小组桤木洼滇橄榄天然林中选出的橄榄新品种。果实扁圆球形,平均单果重15.65 g,最大单果重23.70 g;果皮淡绿色,成熟果实果棱明显;外果皮肉质,果肉酥脆;可食率84.10%,总糖含量5.07%,总酸含量2.28%,水分含量84.10%,维生素C含量4 700.00 mg/kg,硒含量0.002 mg/kg,锌含量0.770 mg/kg;在云南省保山市,果实10—11月成熟。2013年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