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超干贮藏对不同成熟度鸡腿葱种子发芽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通鸡腿葱为试材,分别于花后45、50、55、60、65d采种,研究检测了不同采收期大通鸡腿葱种子的形态特征和内含物含量;研究了分级干燥处理并常温贮存1.5a后,鸡腿葱种子的发芽活力进行了发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鸡腿葱成熟度的提高,其种子饱满度增加;种子的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随鸡腿葱成熟度提高有下降趋势;粗脂肪和可溶性蛋白质有升高趋势;不同成熟度鸡腿葱种子超干贮藏后发芽活力存在差异,种子在2.5%~3.5%含水量条件下的活力显著提高,花后45d采收的种子通过超干贮藏后可以大幅度提高种子活力,花后60d采收的种子更适宜超干贮藏。  相似文献   

2.
细胞壁代谢严重影响鲜食菜豆(PhaseolusvulgarisL.)的食用品质。以‘大白棒’豆荚为试材,研究其4个发育阶段内源激素含量、细胞壁主要成分及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其内源激素与细胞壁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豆荚发育过程中GA3和6-BA含量呈下降趋势,乙烯(ET)生成速率和茉莉酸(JA)含量呈先降后增趋势;豆荚在花后前10d以增长为主,花后10d后以增粗为主;花后前10d蔗糖合成酶(SuSy)促进蔗糖合成,随着SuSy活性和纤维素酶(Cx)活性的下降,蔗糖含量降低,纤维素含量升高;花后5 d时G木质素在木质部沉积,花后10 d时G木质素和S木质素均在韧皮部沉积,逐渐增多并向两边扩散,S木质素仅在韧皮部沉积;花后5 d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高,为木质素生物合成提供底物,随后肉桂醇脱氢酶(CAD)活性增加,促进木质素合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促进O2-向H2O2转化,与增加的过氧化物酶(POD)催化木质素的氧化聚合;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共价性果胶(SSP)和水溶性果胶(WSP)含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果胶甲基酯酶(PME)活性呈下降趋势,离子型果胶(CSP)含量呈先降后增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JA正向调控豆荚发育和纤维素代谢,ET、GA3、6-BA、ABA则相反;JA通过抑制O2-向H2O2转化和POD活性来调控木质素的聚合,ET、GA3、6-BA、ABA通过增强PAL和POD活性来促进木质素合成;IAA和SA参与调控果胶代谢。  相似文献   

3.
以实葶葱种子为试材,研究了实葶葱种子成熟过程中物质含量变化和萌发能力。结果表明:种子含水量均随发育天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下降到8.28%。而种子的千粒重先增加后降低,种子成熟期的千粒重最高,达0.4406 g。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至4.44%,而淀粉含量逐渐增加至55.18%,粗脂肪含量增加至32.62%,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下降到0.78 mg/g,蛋白质含量增加到13.43 mg/g,开花后的第68天种子成熟,是种子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4.
以生产上表现优异的‘Arapaho’黑莓品种为试材,在花后3d至成熟过程中对果实细胞中抗氧化系统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测定。结果表明: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呈下降趋势;抗坏血酸(AsA)、脯氨酸(Pro)含量呈下降趋势,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变化趋势并不明显。抗氧化酶SOD、POD、CAT和抗氧化物质AsA、GSH、Pro协同作用,使得果实一直处于活性氧产生和清除的平衡状态,从而保证了果实能够正常发育到完全成熟。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黄瓜种子活力下降和种子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规律,采用高温高湿老化法,研究了黄瓜种子老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延长,黄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下降趋势,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种子脱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细胞膜脂质...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厚皮甜瓜叶片发育进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日光温室栽培的伊丽莎白厚皮甜瓜为试材,探讨了其叶片发育进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叶龄21d以前,叶片生理功能逐步健全,可溶性蛋白质(Pr)和叶绿素(Chl)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光合速率(Pn)不断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缓慢;叶龄21~35d为叶片生理功能缓衰期,各项指标变化相对迟缓;叶龄35~49d为叶片生理功能急衰期,可溶性Pr、Chl含量和Pn迅速下降,MDA含量和POD活性快速升高,SOD、CAT活性急剧下降;叶龄49d以后为叶片衰亡期,生理功能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7.
以高代自交系137-h华北型黄瓜为试材,探讨了黄瓜种子成熟前后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长,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千粒质量先增长后降低,在32~35d达到最高峰;种子中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和POD含量先增长后降低,而果肉中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和POD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又降低,并且种子中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和POD含量峰值较果肉中出现的稍晚;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持续降低,脱氢酶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增长,随着种子的发育进程,可溶性糖向淀粉转化。  相似文献   

8.
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cv.Barlexas)种子为试材,分别在12.5、25.0、50.0、100.0mg·L~(-1)的ZnSO_4溶液中进行培养,分析了不同浓度Zn~(2+)胁迫对高羊茅种子的萌发、幼苗和植株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处理条件下,高羊茅种子的萌发率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变化趋势并不明显。随着Zn~(2+)胁迫浓度的增加,高羊茅幼苗根长呈下降趋势,且高浓度条件下根毛基本消失。幼苗的生物量、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随着Zn~(2+)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脯氨酸(Pro)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活力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泽西”越桔花青苷积累与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越桔品种"泽西"果皮为试材,通过对花后7个时期花青苷含量的测定和花青苷合成途径中部分关键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着色及花青苷含量与这些基因的关系。果实发育不同时期果皮中花青苷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套袋与对照果实在果实发育前期(花后20~40d),果皮中没有检测到花青苷含量;对照果实进入转色期(花后50d)到果实成熟期(花后80d),花青苷相对含量从10.87U·g-1增加到389.11U·g-1,呈持续升高的趋势,在花后80d达到最大值。套袋果实在花后50d,果皮中花青苷含量为4.06U·g-1,随着果实成熟,在花后80d花青苷相对含量增加到374.21U·g-1。套袋试验结果显示,套袋与对照的日均光照强度和果实表面温度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套袋内的日均光照强度和果实表面温度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花青苷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套袋与对照果实在整个果实发育期,VcCHS和VcF3H的相对表达量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VcDFR、VcANS和VcMYB呈先下降后升高,之后又下降的趋势;VcANR和VcLAR的表达量在果实发育初期均表现为下降趋势,果实进入转色期后,未能检测到其表达;UFGT的表达量在果实发育初期未能检测到,随着果实进入转色期,其表达量迅速升高。套袋果实果皮中,在果实不同发育阶段,VcF3H、VcDFR和VcUFGT等5个基因的表达受套袋影响呈上调或下调表达。  相似文献   

10.
以棕榈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萌发过程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棕榈种子萌发过程中,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botrytis L.)种子为试材,研究了在锌胁迫下,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Zn~(2+)(12.5、25.0、50.0、100.0mg·L-1)处理花椰菜种子后,对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影响较小;幼苗受不同浓度Zn~(2+)胁迫作用后,根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和脯氨酸(Pro)含量呈上升趋势;根活力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单性结实与自花结实柑橘果实发育中钙钾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单性结实的‘国庆1 号’温州蜜柑和自花结实的‘华农本地早’橘从开花前子房发育至果实成熟采收期整个子房或幼果及果实的不同部位(果皮和果肉) 的钙与钾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 ‘国庆1 号’花前及花期子房钙含量较高, 花后趋降; 而其钾含量在花前及花期相对较低, 花后上升;2) ‘华农本地早’花前子房钙含量相对较低, 花后有一上升过程; 而对应钾在花前及花期就已很高, 花后下降; 3) 两品种果肉的钙含量自花后65 d 后均呈下降趋势, 而‘国庆1 号’果皮的钙含量在花后80 d 有一显著上升, 对应的‘华农本地早’在花后125 d 才急剧增加, 之后直至果实成熟二者均维持在较高水平;4) 两品种果皮、果肉的钾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均呈类似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黔产南沙参(轮叶沙参)为试材,应用随机试验与统计学方法,对不同采收时期的南沙参种子形态、产量、千粒质量、发芽率、发芽势与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以期探明南沙参种子采收适宜期,为南沙参种子质量标准的建立、良种选育、优良种苗的培育等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花凋谢后的15~25 d,南沙参种子大小增长最为迅速,之后种子大小的增长速度减缓;花凋谢后的10~20 d,种子发芽率变化不大,25~35 d迅速升高;千粒质量从花凋谢后25~30 d较高;35 d采收果实过程中种子极容易从果实开口脱落,平均果实种子数量显著降低;南沙参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在花凋谢后30~35 d后变化幅度较小;种子可溶性糖含量在花凋谢后10~15 d变化不大,15~20 d后迅速上升,20~35 d维持不变;南沙参种子发育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花凋谢后的第30天达最高。  相似文献   

14.
早蜜梨果实生长发育期间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了早蜜梨果实生长发育期间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含量及其比值的变化,并分析了各激素与果实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果肉和种子中IAA含量分别在花后50 d和20 d出现高峰;GA3含量分别在花后20 d和60 d达到峰值;ZT含量的高峰则在花后40 d,而ABA含量分别在花后80 d和90 d最高,随后均呈逐渐下降.IAA/ABA、GA3/ABA和ZT/ABA比值对果实的细胞分裂与膨大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焦核龙眼品种白核、闽焦64—1、闽焦64—2和大核品种九月鸟为试材,研究了龙眼种子早期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龙眼种子发育前期大量的GA,被合成与积累,GA3含量随着种子发育逐渐下降。九月乌的IAA含量在花后40d达到最高,且高于3个焦核龙眼品种。九月乌(IAA+GA3)/ABA比值在花后30—40d基本不变,而3个焦核品种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花后40—60d九月乌的(IAA4-GA3)/ABA比值先降低后上升,而3个焦核品种均在上升。由此可推测焦核龙眼落果主要受到IAA和ABA的影响,焦核龙眼早期果实发育IAA含量升高将减少焦核果的落果,有利于焦核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不同采收期及后熟处理对辣椒种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春燕 《长江蔬菜》2011,(24):18-20
为明确辣椒种果的适宜采收期和后熟时间,提高种子质量,研究了辣椒花后40 d、50 d和60d 3个采收期及不同后熟时间处理对辣椒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期及后熟会影响辣椒种子质量,花后50 d和60 d采收的辣椒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千粒质量明显提高,其中花后50 d采收,并后熟15d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花椰菜为试材,用不同浓度Cu~(2+)(12.5、25.0、50.0、100.0mg·L-1)处理花椰菜种子,研究Cu~(2+)胁迫对花椰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u~(2+)浓度增加,花椰菜植物种子的萌发受到抑制;对根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上升,丙二醛(MDA)及脯氨酸(Pro)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采自甘肃民勤东镇和西渠镇不同荒漠区生长的沙葱种子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吸水量、浸种处理、恒温处理和萌发天数对其吸水量和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沙葱种子吸水饱和时间为12h;适宜浸种时间为12h,适宜发芽温度为20℃,适宜萌发天数为12d;西渠镇生长的沙葱种子发芽能力优于东镇沙葱种子,表明生长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沙葱种子发芽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硬籽和软籽2个石榴品种‘豫大籽’和‘突尼斯’的种子大小、种子硬度及种子结构等,了解影响种子硬度的主要因素。【方法】以花后20、40、60和120 d的‘豫大籽’‘突尼斯’种子为研究对象,测量花后120 d 2个品种的种子大小、种子硬度及木质素含量,并采用解剖镜对花后20、40、60 d的种子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花后20 d,‘突尼斯’和‘豫大籽’2个品种的种皮、胚均未发育;花后40 d,种皮开始形成,胚未发育;花后60 d,种皮与胚均已形成;花后120 d,种子的大小、硬度、木质素含量均为‘豫大籽’‘突尼斯’,且木质素含量与种皮硬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6(P0.01)。【结论】石榴2片子叶相互缠绕,先形成种皮、后形成胚,种子硬度与木质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生物炭对百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方百合系列的"粉冠军"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生物炭对百合"粉冠军"花蕾期生理特性的影响,其中CK(生物炭0g·盆~(-1),草炭土200g·盆~(-1))、C10(生物炭10g·盆~(-1),草炭土190g·盆~(-1))、C20(生物炭20g·盆~(-1),草炭土180g·盆~(-1))、C30(生物炭30g·盆~(-1),草炭土170g·盆~(-1))、C40(生物炭40g·盆~(-1),草炭土160g·盆~(-1))。结果表明:在蕾期和花期,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根系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保护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蕾期CAT活性C20处理与C30处理差异不显著,花期POD活性C20处理与C30处理差异不显著,蕾期POD活性C30处理达到最高,其余各指标C20处理含量最高;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C20处理含量最低。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蕾期与花期叶片的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CAT、POD、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蕾期POD活性C40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花期POD活性C40处理显著低于CK,花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C30处理达到最高,其余各项指标均在C20处理达到最高;叶片类胡萝卜素与MDA含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蕾期MDA含量C20处理与C30处理差异不显著,花期各指标C20处理含量最低。在花期,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百合花的CAT、POD、S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也呈现出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C20处理与C30处理差异不显著,SOD活性在C30处理达到最高,其余各指标均以C20处理含量最高;MDA含量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C20处理最低。综上,C20处理的百合长势最好、代谢最高、抗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