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为调查引起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情况及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于石河子地区部分奶牛场采集85份临床型或隐性乳房炎奶牛的奶样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从85份奶样中分离到9种共计127株细菌,经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生化试验和16S rRNA PCR鉴定,其中60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7.24%;还有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属、假单胞杆菌属、肠球菌属等。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杆菌肽、青霉素、头孢氨苄和强力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100%、71.67%、66.67%和76.67%;对氯霉素、氟苯尼考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达80.00%、83.33%和66.67%;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菌株对新霉素表现为既不明显耐药也不敏感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石河子地区奶牛隐性乳房源炎致病菌——链球菌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CMT法检测石河子周边地区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感染率,并分离鉴定链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总阳性率为44.56%(869/1 950),共分离菌株208株,其中链球菌的分离率为47.11%(98/208);分离出的链球菌主要对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红霉素、阿莫西林、链霉素具有耐药性。说明链球菌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对很多药物产生耐药性,建议临床使用一些新药,同时加强奶牛饲养管理及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3.
通过鉴定引起成都某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病原,并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从20头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中收集奶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从6份奶样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0%,未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停乳链球菌等。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菌株对17种药物敏感,对7种中介,对8种耐药。研究结果为该奶牛场隐性乳房炎药物防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湖南地区某奶牛场隐性乳房炎发病牛病原菌感染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对该牛场连续5次送检的乳样进行分离纯化培养、16sRNA PCR测序、药敏试验以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共分离出链球菌8株.基因测序鉴定显示乳房链球菌4株、停乳链球菌2株、A群链球菌2株;药敏试验显示8株链球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拉定、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阿奇霉素、四环素中度敏感,对诺氟沙星、庆大霉素、链霉素不敏感;耐药基因检测显示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ParC检出率最高,与细菌耐药谱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5.
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对奶牛养殖业的危害,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制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对某奶牛场乳样进行检测,并对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第2季度检测出的71份阳性乳样中,分离到3种主要病原菌共计58份.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1株,占分离菌株的70.69%:链球菌14株,占分离菌株的24.14%;大肠杆菌3株,占分离菌株的5.17%.②58份阳性乳样中,病原菌单独感染的有23株,占总分离菌株的39.6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单独感染16株,链球菌单独感染的7株;混合感染的35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60.34%.③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的敏感性高,对四环素、红霉素、痢特灵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链球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较高,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痢特灵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耐药;大肠杆菌对头孢他啶、丁胺卡那、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痢特灵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3种主要病原菌对氨苄青霉素表现为完全耐药,耐药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6.
乳房炎对牛奶产业和人类健康构成的危害愈来愈严重,是侵害奶牛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为了掌握和摸清某规模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感染、流行情况,2014年8月底对银川市某规模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致病菌进行检测。采用5%绵羊红细胞血琼脂板对该场的40头泌乳奶牛乳样进行分离培养检测。结果显示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62.5%(25/4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噻肟、哌拉西林、阿米卡星最敏感,而青霉素、克林霉素、氨苄西林为耐药。  相似文献   

7.
对呼和浩特市周边患有奶牛乳房炎的50份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评估及药敏试验,初步探讨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特征,比较蒙药与抗生素的抗菌差异。试验结果显示:患有奶牛乳房炎的奶样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分离菌的37%;链球菌13株,占分离菌的27%;大肠杆菌17株,占分离菌的3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头孢噻吩、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等药物不敏感,耐药率达到88%以上;而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克林霉素、链霉素不敏感,耐药率达到84.6%以上,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四环素等中度敏感或不敏感。2种蒙药复方对奶牛常见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5.56 mm。在奶牛乳房炎常见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林可酰胺类药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性的情况下,2种蒙药复方对奶牛乳房炎常见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无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种类、分布及药物敏感特性,为奶牛乳房炎治疗选用敏感性药物提供依据。采集该地区奶牛场71份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1份奶样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分离率最高,为16.9%,大肠杆菌11株,占15.5%,克雷伯氏菌8株,占11.3%,粪肠球菌5株,占7.0%。药敏试验显示,4种主要病原菌主要对头孢噻吩、氨苄西林、磺胺异唑抗菌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在75.0%~100.0%,对头孢噻呋、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菌药物较敏感,敏感率在60.0%~100.0%;多重耐药菌株共16株,占22.5%,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存在同时对9种和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现象,多重耐药较严重。说明引起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关键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克雷伯氏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磺胺异唑、庆大霉素具有较强耐药性;对头孢噻呋、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菌药物敏感,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解大肠杆菌在新疆昌吉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流行中所起的作用,试验对昌吉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牛乳样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结果表明,昌吉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40.8%,从671份乳样中分离出大肠杆菌64株,占样本数的9.5%,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三种细菌总数的32.16%。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鉴定出的64株大肠杆菌对氧氟沙星、头孢唑林、克林霉素敏感;对青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中度敏感;对链霉素、四环素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以某规模奶牛场为试验对象,分别采集患有隐性乳房炎乳样和患有临床型乳房炎乳样各50份,进行了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从中分离出107株细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74株,细菌比例为69.16%;大肠杆菌6株,细菌比例为5.61%;无乳链球菌27株,细菌比例为25.23%。本试验结果可为奶牛场更好地防控奶牛乳房炎、同时为奶牛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北京某区各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流行情况及其主要病原菌,采用BMT方法检出隐性乳房炎乳样后,对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同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了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感染率为22%,主要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其敏感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噻呋钠、头孢拉定、氟哌酸、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经采取临床用药及改善挤奶方式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该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引起石河子地区规模化奶牛场隐性乳房炎奶牛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及其耐药性,本试验采用兰州乳房炎检测板(Lanzhou mastitis test,LMT)对石河子地区11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无菌采集的检测为阳性的乳样进行了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石河子地区11个规模化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感染阳性率为44.56%(313/1950);对313份无菌采集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08株,其中大肠杆分离率为14.81%(16/10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6株大肠杆菌对氧氟沙星、头孢唑啉、克林霉素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四环素有耐药性.本试验为该地区大肠杆菌源性隐性乳房炎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合肥郊区部分奶牛场乳房炎发生情况,采用SMT检测法检测该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对100头奶牛进行检测,检出69头.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69%,并对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选择主要病原菌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它们对头孢噻吩钠、诺氟沙星、氨苄西林、羧苄青霉素等药物均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对潍坊某奶牛场的奶样通过Accu Mast乳房炎病原菌快速诊断皿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根据药敏试验采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在253例奶样中,分离出链球菌属117株,大肠杆菌82株,克雷伯菌42株。链球菌属对头孢氨苄、头孢噻呋、卡那霉素敏感,敏感率分别为82.05%,70.08%,67.52%,对氨苄青霉素耐药;克雷伯菌对头孢噻呋敏感,敏感率为73.81%,对氨苄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链球菌属乳头注射头孢氨苄和卡那霉素,对克雷伯菌乳头注射头孢噻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乳房炎先对其进行排空乳区法,进而乳头注射头孢氨苄和卡那霉素。其他细菌均采用乳头注孢氨苄和卡那霉素。大肠杆菌感染的乳房炎仅进行排空乳区法,使其自愈。对链球菌属治愈率为91.45%;对克雷伯菌治愈率为40.47%。  相似文献   

15.
为查清渭南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情况,为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渭南地区部分奶牛场采集39份临床型或隐性乳房炎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所测乳样中检查出细菌4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37.5%;大肠杆菌14株,占29.2%;无乳链球菌9株,占18.7%;乳房链球菌5株,占10.4%;停乳链球菌2株,占4.2%。主要病原菌对各药物敏感性不同,其中对头孢喹诺、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均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甘肃天水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种类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取甘肃天水3个奶牛场40头患有临床乳房炎奶牛乳样,分别采用培养基法和生化分析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在分离的140株病菌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数量最多,分别占32.1%、27.2%和14.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45株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均呈现耐药,耐药率高达100%,而大肠杆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最高,45株菌株中未检测到耐药性。[结论]为甘肃天水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志艳 《当代畜牧》2013,(15):46-47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多发病,此病症会对奶牛养殖业造成重大的损失。采集某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样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及无乳链球菌等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致病菌对庆大霉素、磷霉素、西索米星和环丙沙星等敏感。笔者将试验结果与奶牛疾病防治现状相结合,制定出针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措施,以降低因奶牛隐性乳房炎造成的奶牛场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奶牛乳房炎源阴道加德纳菌(GV)的耐药情况,从宁夏部分奶牛场采集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样94份、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样70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得到2株GV(均来自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样);动物试验结果表明GV对奶牛乳房炎没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哌拉西林、万古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耐药,对阿莫西林中介,对其他药物均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流行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征。[方法 ]采集宁夏地区5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乳样共计461份,分离培养后,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并选择主要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平均为65.3%(301/461);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无乳链球菌5株、大肠杆菌10株。这些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与环丙沙星耐药。[结论 ]宁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较高,主要病原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主要奶牛养殖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浙江省四个主要奶牛养殖区金华、杭州、宁波以及台州的30个奶牛场中846头泌乳牛的3178个乳区进行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调查.首先用HMT乳房炎诊断试剂检查乳区奶样,采集HMT反应为阳性(++)和强阳性(+++)的乳区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对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浙江省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54.3%,乳区阳性率为28.0%.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34.0%、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27.0%、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12.2%、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13.0%、乳房链球菌(Streptococcus uberis)6.2%等.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只有20.3%,对四环素和红霉素的敏感率也较低(34.8%和47.8%).多重耐药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是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同时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