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外抗鸭坦布苏病毒的药物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抗病毒药物对鸭坦布苏病毒的作用,选用5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金刚乙胺、脱氧若卡素钠、病毒灵、利巴韦林、阿昔洛韦)进行体外抗鸭坦布苏病毒的药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利巴韦林药物浓度为0.156 mg/m L~0.625 mg/m L时,在DF-1细胞中能抑制鸭坦布苏病毒的增殖、利巴韦林在体外对鸭坦布苏病毒具有抗病毒作用;而阿昔洛韦、金刚乙胺、脱氧若卡素钠、病毒灵等4种药物对鸭坦布苏病毒无明显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抗病毒药物对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DTMUV)的作用,作者对5种常见的抗病毒药金刚乙胺、脱氧若卡素钠、病毒灵、利巴韦林、阿昔洛韦进行抗鸭坦布苏病毒体外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利巴韦林药物浓度为0.156~0.625 mg/mL时在DF-1细胞中能抑制鸭坦布苏病毒的增殖,利巴韦林在体外对鸭坦布苏病毒具有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3.
白毛藤生物碱体外抗新城疫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醇提法从白毛藤中提取了水溶性生物碱和脂溶性生物碱,并测定其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D0)、半数中毒浓度(TD50)、抑制50%细胞病变的药物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应用先加药物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药物、病毒和药物同时加入、病毒和药物体外作用2h后再同时加入四种方式测定了生物碱的体外抗NDV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白毛藤水溶性生物碱的TD0、TD50、IC50和TI分别为6.25mg/ml、11.32 mg/ml、2.48 mg/ml和5.脂溶性生物碱的TD0、TD50、IC50和TI分别为6.25mg/ml、14.27 mg/ml、1.56 mg/ml和9;两种生物碱均有一定的抗NDV作用,其中水溶性生物碱以先加药物后加病毒的方式抗病毒效果较强.脂溶性生物碱以先接种病毒后加药及病毒和药物体外作用2h后再同时加入的方式抗病毒效果较强,且与其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分子对接以及体外试验确定青蒿素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复制的抑制作用,为抗病毒药物和制剂开发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BVDV-NS5B蛋白为作用靶点,通过PDB数据库检索蛋白三维晶体结构,并对其结构进行适当修饰处理;检索TCMSP数据库中的青蒿素结构,应用Autodock软件将两者进行分子对接及结合能打分。随后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青蒿素对MDBK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将选定浓度的青蒿素进行梯度稀释,采用先加病毒后加药物、先加药物后加病毒、中药和病毒同时作用的3种不同加药方式进行药物抗病毒试验,确定对病毒的最佳药物抑制浓度、预防浓度和杀灭浓度。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种药物作用方式下BVDV的拷贝数,进一步明确药物对BVDV复制的作用。【结果】 分子对接数据表明青蒿素与BVDV-NS5B存在相互作用,结合自由能为-28.6748 kJ/mol。青蒿素在MDBK细胞上的最佳药物安全浓度为100 μmol/L。3种作用方式下青蒿素浓度为100 μmol/L时均可有效影响BVDV的复制,青蒿素对BVDV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结论】 青蒿素可与BVDV-NS5B蛋白靶点互作,并能在MDBK细胞上有效抑制BVDV的复制,本研究为抗BVDV中药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黄芩苷体外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作用机制,以DF1细胞为宿主细胞,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物,从黄芩苷对IBDV的直接灭活作用、阻滞作用、抑制吸附、穿入及其复制5个方面探讨黄芩苷抗IBDV机理。结果显示,黄芩苷的CC50为(206.48±12.74)mg/L,EC50为(46.76±3.15)mg/L,选择指数SI为4.415,在无毒质量浓度范围内其对IBDV的最高抑制率为72.02%;在阻滞试验和复制抑制试验中最高抑制率分别达到60.85%和68.11%;在病毒吸附、穿入抑制和直接灭活试验中抑制率很低,表明黄芩苷不能阻断IBDV对DF1细胞的吸附、穿入和直接灭活。结果表明,黄芩苷在体外可有效抑制IBDV对DF1细胞的感染,其抗病毒机制可能是干扰病毒的复制和阻滞,提示黄芩苷可作为预防及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抗病毒中药总黄酮成分复方的体外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体外抗病毒效果较好的中药总黄酮成分复方,本试验将经初步筛选出的抗病毒效果较好的淫羊藿总黄酮、黄芩总黄酮、野菊花总黄酮、三七总黄酮4个单味成分进行组方,得到9个中药总黄酮成分复方,分别从安全浓度起倍比稀释5个浓度后,以先加药物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药物、病毒和药物同时加入3种加药方式加入到CEF单层细胞中,通过MTT法观察了9个总黄酮成分复方对NDV感染CEF单层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黄酮成分复方在3种加药方式中均表现一定的抗病毒活性,以D570值和最高病毒抑制率综合评价,淫黄、淫野黄、淫三野黄3个复方的抗病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猪蓝耳病毒等在感染的猪的精液中可检测到相关病毒,能过精液导致疫病爆发已有报道,筛选在体外精液中抗病毒药物组方意义重大.应用细胞培养和病毒滴度试验,比对筛选不同类型抗病毒中药、化药及组合配方抗猪精液中蓝耳病病毒(PRRSV)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黄芩、利巴韦林、银黄与利巴韦林组合制剂3种配方具有抗猪精液中蓝耳病病毒(PRRSV)的作用,其中银黄和利巴韦林组合配方对蓝耳病病毒(PRRSV)抑制率达到78%,抗猪精液中蓝耳病病毒(PRRSV)效果显著.为人工授精和冷冻精液制贮备中预防疫病发生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龙胆草水提取物、龙胆草总黄酮、龙胆草总苷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本试验建立Marc-145细胞模型,在研究其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基础上,结合细胞病变形态观察和MTT法,设立药物组、利巴韦林阳性对照组、病毒对照组和细胞对照组,对病毒进行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3种作用方式的测定。结果显示,龙胆草水提取物、龙胆草总黄酮、龙胆草总苷和利巴韦林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6.250、0.020、0.630和0.016 mg/mL。在体外抗PRRSV作用的试验中,龙胆草水提取物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43.1%、57.4%和56.4%,均低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且各作用方式下细胞均发生了明显病变。龙胆草总黄酮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6.1%、41.1%和42.7%,其抑制作用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抑制率均低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阻断作用下细胞轻微病变。龙胆草总苷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33.4%、78.2%和81.9%,其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较强,远高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且在这两种作用方式下细胞基本保持单层完好。综合3种作用方式,3种龙胆草提取物中龙胆草总苷抗PRRSV的效果最好,其次是龙胆草水提取物和龙胆草总黄酮。  相似文献   

9.
利巴韦林,又名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口蹄疫病毒、新城疫病毒、轮状病毒等均有抗病毒活性,虽然在医学上广泛使用,但是在兽医临床已经禁止使用.2005年10农业部颁发第560号公告,宣布猪、禽等动物禁止使用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病毒灵等人用抗病毒西药,同时2005年兽药典也未收录该类抗病毒药物.虽然禁用但是关于利巴韦林中毒的病例时有报道[1-3].当前广大养殖户面对复杂的猪病束手无策,病急乱投医,违规使用药物时有发生,造成严重损失.现将1起典型猪群利巴韦林中毒病例报告如下,旨在引起广大兽医工作者和养猪农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检测抗病毒药物对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有效性。利用F81细胞建立抗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药物的体外筛选模型,采用MTT法检测,计算病毒的抑制率。结果显示,阿昔洛韦、利巴韦林、L-赖氨酸、板蓝根和黄芪多糖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9.5、3.3、3.4、161.0和4.7 μg/mL,聚肌胞IC50为6.0 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76.8、39.3、2 588.0、4.5、78.7和5.8。结果表明,L-赖氨酸和黄芪多糖为高效抗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龙胆草水提取物、龙胆草总黄酮、龙胆草总苷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本试验建立Marc-145细胞模型,在研究其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基础上,结合细胞病变形态观察和MTT法,设立药物组、利巴韦林阳性对照组、病毒对照组和细胞对照组,对病毒进行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3种作用方式的测定。结果显示,龙胆草水提取物、龙胆草总黄酮、龙胆草总苷和利巴韦林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6.250、0.020、0.630和0.016 mg/mL。在体外抗PRRSV作用的试验中,龙胆草水提取物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43.1%、57.4%和56.4%,均低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且各作用方式下细胞均发生了明显病变。龙胆草总黄酮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6.1%、41.1%和42.7%,其抑制作用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抑制率均低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阻断作用下细胞轻微病变。龙胆草总苷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33.4%、78.2%和81.9%,其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较强,远高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且在这两种作用方式下细胞基本保持单层完好。综合3种作用方式,3种龙胆草提取物中龙胆草总苷抗PRRSV的效果最好,其次是龙胆草水提取物和龙胆草总黄酮。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抗新城疫病毒藏药复方的组分药,将安全质量浓度范围内的藏菖蒲、红景天、灵芝菌柄、灵芝菌盖、决明子、天冬、龙胆、降香、乳香、仁青芒觉、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珍珠丸的煎液和鸡新城疫病毒(NDV)分别以3种方式(先加藏药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藏药、藏药和病毒感作后同时加)加入到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培养体系中.用MTT法测定各藏药对NDV感染CEF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藏药均能显著抑制NDV感染细胞,且与加药方式和药物质量浓度有一定关系.藏菖蒲、灵芝菌盖和降香在3种加药方式中均呈现显著效果,可作为抗NDV藏药复方的组分药.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聚磷酸钠和三偏磷酸钠法制备磷酸化绞股蓝皂苷(pGP),然后运用体外细胞培养法比较研究绞股蓝皂苷(GP)和pGP抗DHAV感染鸭胚肝细胞(DEH)的作用。通过MTT法测定了GP和pGP在DEH上的安全质量浓度,并采用先加药物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药物和药物与病毒同时感作3种加药方式观察了GP和pGP对DHAV(duck hepatitis A virus)感染DEH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药物的抗病毒效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分析了最有效药物浓度的GP和pGP对DHAV在DEH上的吸附、复制和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GP和pGP在一定质量浓度下均能促进DEH的生长;GP和pGP都具有较好的体外抗DHAV的作用,且在先加药后加毒和先加毒后加药作用方式下,pGP的抗DHAV的作用效果优于GP;在先加药后加病毒作用方式时,GP和pGP均能有效抑制DHAV的吸附;在先加病毒后加药作用方式时,GP和pGP对病毒吸附鸭胚肝细胞没有明显的作用,但能有效抑制DHAV的复制和释放,且pGP的抑制效果优于GP。结果表明:磷酸化修饰显著提高了GP的抗DHAV作用,pGP有希望被开发成一种新型抗DHAV药物。  相似文献   

14.
为寻求抗ALV—J感染雏鸡用药物,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以确定利巴韦林、病毒灵和黄芪多糖对DFl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用ELISA试剂盒检测ALV—JP27抗原表达量,以确定上述抗病毒药物体外抗ALV—J活性。结果显示,利巴韦林、病毒灵和黄芪多糖对DFl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0.0391、0.0625和0.0625mg/mL。在安全范围内,利巴韦林对P27的表达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芪多糖在0.0039~O.0625mg/mL安全浓度范围内明显抑制P27的表达,病毒灵在安全范围内对P27的表达基本上没有抑制作用。试验表明,利巴韦林和黄芪多糖对ALV-J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望作为该病净化的辅助性防制药物。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Marc-145细胞模型上,探讨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 GSR1)抑制PRRSV能力及其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测定GSR1在Marc-145细胞上的最大安全浓度(Maximum no-cytotoxic concentration, MNTC)和半数毒性浓度(50%Cytotoxic concentration, CC_(50))。建立PRRSV感染Marc-145细胞模型,设计阻断PRRSV复制和直接杀灭PRRSV试验,确定GSR1体外抗PRRSV的作用方式;利用FQ-PCR检测GSR1对病毒N基因的影响,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GSR1对PRRSV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GSR1在直接杀灭PRRSV试验中最高抑制率为54.65%,在阻断PRRSV复制试验中前12 h起抗病毒作用,且最高抑制率达60.01%,推测GSR1主要通过直接使病毒灭活或干扰病毒的早中期复制来发挥其抗病毒作用。此外,在设定12~72 h试验时间内,阳性药物利巴韦林组,4 mg/mL、2 mg/mL GSR1组PRRSV N基因拷贝数显著低于病毒组(P0.05)。在对N蛋白含量影响试验中4 mg/mL GSR1和阳性药物可以减少N蛋白载量。表明GSR1可以通过抑制病毒N蛋白的表达来抑制病毒的复制,并可作为抗PRRSV的候选药物或先导物。  相似文献   

16.
探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对牛胚肾细胞(MDBK)类泛素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对致细胞病变型(cp型)BVDV标准株NADL毒株及非致细胞病变型(ncp型)BVDV分离株shz 132毒株进行增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反应测定2种病毒拷贝数,按照Reed-Muench法测定BVDV NADL病毒TCID50值。以100TCID50BVDV NADL病毒和同等拷贝数的BVDV shz 132病毒分别感染MDBK细胞不同时间(4、12、24、48h)后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得到cDNA。以cDNA为模板,采用特异性引物,通过RT-qPCR反应检测细胞类泛素基因SUMO1、SUMO2、SUMO3、Ubc9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致细胞病变型BVDV NADL感染MDBK细胞48h,引起细胞显著的病变,而非致细胞病变型BVDV shz 132感染不引起细胞病变。BVDV NADL和shz 132的病毒拷贝数分别是1.13×1011 copies/mL和1.77×1011 copies/mL,BVDV NADL的TCID50是10-4.9 TCID50/0.1mL。RT-qPCR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种BVDV病毒感染都能引起MDBK细胞SUMO1、SUMO2、SUMO3、Ubc9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在BVDV shz 132感染的细胞中,SUMO1、SUMO2、SUMO3的相对表达量在各个感染时间都高于或接近于BVDV NADL感染的细胞,且在感染后24h,以上3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下调,差异极显著(P0.01);而Ubc9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低于或接近于BVDV NADL感染的细胞,且在感染后24h,其相对表达量上调,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BVDV感染调控了MDBK细胞SUMO系统,提示细胞SUMO系统参与了BVDV在胞内的活动,且这种调控作用与病毒的生物型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体外组织培养方法 ,测试了由黄芪为主药组成的天然复方药物方 1、方 2、方 3在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上的安全浓度 ,及其在以下三种不同加药方式中抗 IBDV感染 CEF单层的能力 ,即 :先加药物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药物、药物病毒同时加入。结果 :单味黄芪组成的方 2在 CEF单层上的安全浓度为 2 5 mg/ ml,对 CEF基本没有毒性 ;方 1、方 3二者的安全浓度一致 ,为781.2 5μg/ ml,约为方 2的 1/ 30 ,表明方 1、方 3对 CEF的毒性明显较方 2大。在三种不同的加药方式下 ,复方药物所表现出来的抗 IBDV感染 CEF单层的能力并不相同 :在先加药物后加病毒及药物病毒同时加入两种方式下 ,三个方剂均表现出一定的抗 IBDV感染 CEF单层的能力 ;而先加病毒后加药物时 ,无论哪个方剂均未表现出抗 IBDV感染的能力。提示它们有一定的抗 IBDV感染作用 ,但与其作用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利巴韦林、盐酸吗啉双胍(病毒灵)、聚肌胞、干扰素、黄芪多糖、双黄连、阿昔洛韦、胸腺肽、三黄植物血凝素这9种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它们对新城疫病毒的作用效果不一,试验测定了9种药物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安全浓度,并进一步对药物阻止病毒侵入CEF、抑制病毒在CEF内复制进行了测定,同时还筛选出有效的抗新城疫病毒的药物,为临床使用抗病毒药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巴韦林、盐酸吗啉双胍(病毒灵)、聚肌胞、干扰素、黄芪多糖、双黄连、阿昔洛韦、胸腺肽、三黄植物血凝素这9种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它们对新城疫病毒的作用效果不一,试验测定了9种药物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安全浓度,并进一步对药物阻止病毒侵入CEF、抑制病毒在CEF内复制进行了测定,同时还筛选出有效的抗新城疫病毒的药物,为临床使用抗病毒药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选取干扰素、黄芪多糖、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药物,利用MTT法与细胞病变(CPE)抑制试验,通过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病毒在细胞中复制、药物直接和病毒作用三个环节,对药物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种药物体外对PRRSV的都具有抑制作用,干扰素、黄芪多糖体外对PRRSV具有明显的阻断作用,利巴韦林体外对PRRSV具有杀灭作用。因此,这3种药物在细胞水平上均有抑制病毒的作用,为防控PRRS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