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翠碧一号密集烘烤外观和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欠缺等问题,探索了翠碧一号密集烘烤最佳烘烤工艺,以翠碧一号为试验材料,在烟叶烘烤变黄期和定色期关键温湿度点设定4种不同温湿度和不同停留时间组合,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和感官评吸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评吸质量等方面以中温中湿中速变黄中速定色(T_2)处理的最优。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翠碧一号密集烘烤外观和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欠缺等问题,探索了翠碧一号密集烘烤最佳烘烤工艺,以翠碧一号为试验材料,在烟叶烘烤变黄期和定色期关键温湿度点设定4种不同温湿度和不同停留时间组合,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和感官评吸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评吸质量等方面以中温中湿中速变黄中速定色(T_2)处理的最优。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当前烤烟田间生产上上部烟叶的工业可用性差问题,进行烤烟烘烤前喷施不同外源诱导剂对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烤烟烘烤前喷施苹果酸处理上部烟叶烤后烟叶的均价达28.72元/kg,橘黄烟率达92.55%,感官评吸质量总分为60.58分,与喷清水的对照相比,其均价、橘黄烟率和感官评吸质量总分分别增加1.49元/kg,14.82百分点,2.18分,烟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协调性较好;喷施硫脲处理上部烟叶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物理特性、内在化学成分含量的协调性以及感官评吸品质均最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适宜密集烘烤变黄期湿度的容差范围。【方法】采用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以K326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变黄期各湿度梯度处理对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内在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1)在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烤至72 h时不同部位烟叶的失水率均达到40%~60%,叶绿素降解率均高于80%,有利于烟叶变黄和定色;(2)相对湿度70%~80%条件下,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指标较高,其中上等烟比例最高可达78.01%,均价最高可达29.26 CNY/kg;(3)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且烟叶感官评吸质量较好,其中下、中部叶以相对湿度70%~80%处理、上部叶以相对湿度65%~70%处理的感官评吸质量达到最大值。【结论】变黄期以相对湿度60%~80%容差范围烘烤处理的烤后烟叶基本满足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密集烤箱烘烤烟叶变黄期温度容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变黄期各恒定温度梯度处理下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变化规律,最终找到适宜密集烘烤变黄期温度的容差范围,为烘烤工艺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采用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以K326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变黄期各温度梯度处理下对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内在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1)下部叶以36~44℃变黄处理,中部叶以36~42℃变黄处理和上部叶以34~42℃变黄处理的烟叶,烤至72 h时,失水率均达到50%~60%,叶绿素降解率均在90%以上,有利于烟叶变黄和定色;(2)不同部位烤后烟叶以36~42℃变黄处理烘烤工艺,烟叶经济性状指标较高,其中上等烟比例最高可达85.53%,均价最高可达32.48 CNY/kg;(3)不同部位烤后烟叶以36~42℃变黄处理烘烤工艺,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其中烟叶糖碱比均在9.58~12.16,且烟叶感官质量较好,其中下中部叶以38~40℃变黄处理和上部叶以36~40℃变黄处理感官评吸质量达到最大值.【结论】变黄期以36~42℃容差范围烘烤工艺处理的烤后烟叶基本满足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贵州种植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提升烟叶烘烤品质。【方法】研究散叶烘烤中K326、毕纳1号、韭菜坪2号、红花大金元(红大)、贵烟2号和南江3号中部烟叶生理、颜色、变黄程度以及烤后烟叶经济性状与外观质量的差异。【结果】散叶烘烤中(0~96 h) K326、毕纳1号和贵烟2号变黄与失水协调性较好,变黄快,较易定色,烤后烟叶经济性状较好;韭菜坪2号、南江3号变黄稍慢,色素降解速率居中,耐烤性相对偏好,经济性状中等至偏好;红大变黄慢,失水快,色素含量高,颜色褪绿慢,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相对偏差。烘烤过程中不同烤烟品种(系)的烘烤特性与POD、LOX抗氧化防御能力密切相关;叶绿素酶、LOX与烟叶的易烤性状密切相关,而POD、PPO与烟叶耐烤性状密切相关。【结论】根据不同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研究结果,建议K326、毕纳1号和贵烟2号应一边变黄一边排湿,促进烟叶适度失水变黄;韭菜坪2号和南江3号应适度保湿变黄,延长变黄时间10~15 h;之后转入正常定色。对于红大,变黄前期应保湿变黄,变黄中后期适当排湿,适度延长变黄时间20~30 h,定色期应适当调高定色湿度,进一步促使烟叶变黄和内在物质转化。这为不同烤烟品种(系)烘烤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留叶数带茎烘烤对烤烟上部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宁乡烟区烤烟烟叶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云烟97为材料,对比分析传统烘烤及上部烟叶4片、5片、6片叶一次性带茎采收烘烤4个处理对烤后上部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及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带茎烘烤烤后上部烟叶的外观质量优于传统烘烤,其成熟度高、油分足、色度强、颜色饱满、身份适中、叶片结构疏松、青杂烟少;经济性状方面,带茎烘烤上部烟叶的产量、均价、产值、黄烟率和中上等烟比例均较高;内在化学成分方面,带茎烘烤上部烟叶的总氮、烟碱、总糖、还原糖、淀粉和氯含量均低于传统烘烤,钾含量略高,糖碱比、钾氯比和氮碱比均接近优质烟叶的最佳比值;上部烟叶6片叶带茎烘烤较4片、5片叶带茎烘烤的外观质量更优、经济效益更好、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更佳。【结论】带茎烘烤有利于提高宁乡烟区烤烟上部烟叶的产量和质量,且以6片叶带茎烘烤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烤烟上部烟叶的可用性,以上部带茎烟叶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了定色期42~45℃、>45~50℃2个烘烤阶段不同湿球温度(T1,35、36℃;T2,36、37℃;T3,37、38℃)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2和T3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较佳;T3处理烟叶纵向收缩率、横向收缩率和厚度收缩率最大,处理T2次之,均显著大于处理T1;两糖比、糖碱比和钾氯比以T2和T3处理较为适宜;烤后烟叶感官质量评价得分T2处理最高(84.5分),T3处理次之(83.5分),T1处理最低(81.0分).总而言之,定色期42~45℃、>45~50℃烘烤阶段设置36、37℃的湿球温度处理(T2)能进一步提高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和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为供试材料,采用自控温湿度电烤箱,研究在定色期采用不同的升温速率对烤后烟叶品质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花大金元的烘烤过程中,经T2(定色期干球温度以1 ℃/2 h升至46℃,再以1℃/3 h升至55C)处理后的烟叶的经济性状,外观质量表现较好,油分较多,主要化学成分比例和协调性最佳,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最高,苯丙氨酸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化合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评吸质量较好,表现为香气量足、香气质好、杂气少.  相似文献   

10.
关键温湿度对隆林烤后烟叶外观质量 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隆林中上部烟叶烘烤最佳关键温湿度,根据当地烟叶烘烤特性,分别在烘烤变黄期、定色期调整关键温湿度,研究其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烘烤关键温湿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影响不同,中部叶以变黄期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36℃,定色期干球温度46℃、湿球温度37℃为最佳关键烘烤温湿度;上部叶以变黄期干球温度40℃、湿球温度36.5℃,定色期干球温度48℃、湿球温度37.5℃为最佳关键烘烤温湿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贵阳烟叶蜜甜香型风格的密集烘烤工艺,为进一步提升贵阳烤后烟叶品质并彰显其蜜甜香型风格特色提供技术保障。【方法】以云烟87为试材,以贵阳市烟叶生产指导烘烤工艺为对照,根据关键稳温点的干湿球参数,设置中温/高湿、中温/高低高湿、中温/中湿3个烘烤工艺处理,研究各烘烤工艺对烤后烟蜜甜香型彰显度、经济性状、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干/湿球以变黄期38℃/37℃、凋萎期42℃/36℃、变筋期47℃/36℃、干片期52~54℃/39℃、干筋期65~68℃/42℃的处理烤后烟叶蜜甜香典型度最高,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及评吸质量均最优。【结论】贵阳蜜甜香烟叶密集烘烤宜采用“中温高湿变黄,低湿凋萎、变筋,高湿干片、干筋”工艺。  相似文献   

12.
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烘烤阶段不同温湿度、烘烤时长、风速大小的优化集成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效益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精准烘烤工艺下,烤后烟叶内外在质量均存在一定差异.中部叶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效益以YH2处理较优,化学成分协调性以YH1处理较优.上部叶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以CK与YH1处理较优,而经济效益与化学成分协调性以YH1处理较优.  相似文献   

13.
不同风机频率对叠层装烟烤后中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K 326中部烟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集烤房叠层加密装烟条件下不同风机频率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常规化学成分及协调性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烘烤过程中适当降低循环风机频率,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物理特性有所改善;淀粉、蛋白质和烟碱含量降低,糖含量和石油醚提取物增多,常规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更好.总体上,密集烘烤过程中变频风机在变黄期以30 Hz-35 Hz-40 Hz和35 Hz-35 Hz-40Hz,定色期以45 Hz-30 Hz-30 Hz和50 Hz-35 Hz-25 Hz,干筋期以30 Hz和25 Hz,烤后烟叶香气量足,香气质较好,烟气浓度合适,刺激性小,杂气较少,余味较舒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研究广元市烟区含水量较大和较小的特殊烟叶烘烤烘烤技术,【方法】采取云烟87上、中、下部位的特殊烟叶进行常规密集烘烤和密集烘烤优化工艺烘烤,对烤后的烟叶进行经济性状、内在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含水大的下部叶和中部叶,采用密集烘烤优化工艺的烤后烟叶品质好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烘烤的烟叶,含水量大的上部叶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均以密集烘烤优化工艺烘烤的烟叶好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烘烤的烟叶,感官评吸质量则表现相反;含水少的下部烟叶,采用密集烘烤优化工艺的烤后烟叶品质好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烘烤的烟叶。【结论】含水量大的下部叶及中上部叶、含水量少得下部叶都更加适宜于密集烘烤优化工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干筋温度对烟叶烤后质量的影响,为确定不同部位烟叶最佳干筋温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翠碧1号品种为材料,通过设置4个不同干筋温度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下、中、上部位烟叶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干筋阶段最高干球温湿度对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有较大影响,中下部烟叶干筋期最高温度64℃,上部叶68℃,烤后烟叶颜色光泽鲜亮,物理特性好,烟叶的外观等级质量较好,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评吸质量改善效果较为突出。[结论]适当降低烟叶干筋期最高温度对提高烤后烟叶工业可用性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改善上部烟叶质量和优化密集烘烤工艺,通过变频器控制密集烤房循环风机转速,研究了密集烘烤定色和干筋期不同风机转速对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及协调性、致香物质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定色期和干筋期的风机转速对上部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适当降低风机转速能够明显提高上部烟叶的烘烤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密集烤房不同装烟密度对江西下、中、上部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评吸质量、经济性状及烘烤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控制装烟密度能够提高烟叶烤后质量,节省烘烤成本,装烟过多或过少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和评吸质量均不利。在江西省生态条件下,密集烤房下部烟叶装烟密度为288竿/烤,中、上部叶装烟密度为384竿/烤时提质节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烘烤工艺对烟叶主要质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试验采用温湿度自控电热烤烟箱,研究了烘烤时不同工艺条件对烟叶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香吃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变黄条件下,缓慢升温定色,烤后烟叶颜色偏淡,光泽发亮,能提高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改善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增加烟叶的香气物质的含量;烤红烟和挂灰烟的比例低.在高湿快速升温定色时,烤后烟叶颜色加深,光泽发暗.上等烟比例和均价较低.烤红烟和挂灰烟的比例高.烟叶在烘烤时,适当提前进入关键温度段并适当延长其时间,再控制合适的湿度条件,能够有效地改善烟叶的内在质量,提高烟叶的香吃味品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密集烤房烟叶烘烤变黄中期湿球高低及稳温时间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为优化密集烤房烟叶烘烤提供参考。[方法]在变黄期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只调整38和42℃湿球温度和稳温时间,对粤烟97品种中部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评吸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中部烟叶变黄中期湿球温度控制在35.5℃、稳温25 h,42℃湿球控制35.5℃、稳温13 h的T2处理,变黄期失水协调性较好,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颜色橘黄鲜亮,色度、油分较好,总糖、还原糖、糖碱比较高,烟碱、含氮量较低,评吸得分最高,有利于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烟叶的评吸质量。[结论]变黄期的湿球温度高低及稳温时间长短对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以及评吸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以中温、中湿,38℃稳温时间较长的T2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赣南烟区密集烤房烟叶烘烤定色后期干球温度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在湿球温度40℃基础上,设置干球温度50、53、55℃3个处理,对比烤后烟叶外观质量、颜色指标、化学成分、感官评吸及经济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定色后期干球稳温温度的升高,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呈下降趋势,正面颜色略微变浅,差异不显著.正面亮度值L、正背面黄度值b和饱和度C、化学成分协调性评分、感官评吸得分、香韵得分以及经济性状均呈先升后降趋势,T2处理最大;色差值ΔE呈先降后升趋势,T2处理最小.定色后期适当提高干球稳温温度(53℃)能提升烟叶亮度和饱和度,显著缩小正反面色差,有利于彰显浓香型特色,促进化学成分协调,提升烟叶评吸质量,提高烟农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