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对北京郊区5个规模化猪场断奶仔猪、育成猪、育肥猪和怀孕母猪采集血清共507份,同时采集密切接触饲养人员、仔猪、育肥猪的喉头拭子、母猪阴道拭子及公猪的精液共183份。分别使用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盒、法国ELISA试剂盒检测抗体;利用直接荧光染色法检测抗原,包括166份猪喉头拭子、阴道拭子和精液以及17份饲养人员喉头拭子。结果发现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盒、ELISA试剂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4%和2.17%;抗原平均阳性率为14.8%,其中精液阳性率达到37.5%,母猪阴道拭子阳性率为27.5%,饲养人员阳性率为23.5%。本试验证实北京郊区猪嗜流产衣原体在种公猪、母猪群和饲养员呈高流行趋势。同时研究结果显示,5个被调查的规模化猪场嗜流产衣原体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有报道的其他省市,这与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高于ELISA试剂有关。针对发现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种公猪精液污染衣原体现象,阻断向母猪和饲养人员传播,以降低人兽共患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规模化猪场中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和流行特征,首先在4个猪场采集血样80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榆测抗-HEV IgG抗体.在此基础上,作者于2007-2009年采集规模化猪场肛拭子样品415份,及规模化猪场送检的临床病猪肝脏样品135份,应用巢式PCR(RT-nPCR)方法进行HEV RNA检测,将PCR扩增产物测序,利用Neighbour-joining法进行进化分析.结果:4个猪场80份血清中HEV阳性血清56份,抗-HEV抗体阳件率高达60.0%以上.8个规模化猪场中有5个猪场的肛拭子检测到HEV,肛拭子阳性率8.43%(35/415);从临床送榆的发病猪采集的肝脏样品中HEV阳性率为15.55%(21/135);HEV RNA最早检出日龄为7 d,最晚检出日龄为84 d.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测序的38株阳性毒株之间同源性为92%~100%,均属于HEV基因4型.其中,从肛拭子中分离的毒株(FJ445406)与猪源毒株DQ279091株处在同一分支上;而肝脏中分离的毒株(GQ202266.1)和人源毒株处在一个亚支,属于4型巾的同一亚型,表明该毒株与人源毒株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表明华中地Ⅸ猪群中普遍存在HEV感染,阳性率较高.本研究为规模化猪场HEV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荣昌猪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巴马香猪和贵州小型香猪为我国独特小型猪品系。本研究采用美国猪基因组协作计划推荐的19个微卫星标记对荣昌猪、荣昌猪B系、巴马香猪、贵州小型香猪及外来猪种大白猪进行了遗传学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9个微卫星位点在群体中均表现为多态,每位点等位基因数10~23个。5个猪种中荣昌猪B系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荣昌猪次之;2种小型猪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其中巴马香猪的等位基因数(121个)略大于贵州小型香猪(114个),但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期望杂合度0.6535±0.0347)小于贵州小型香猪(0.6919±0.0227),反映了巴马香猪较低的基因杂合度和较小的遗传变异;大白猪的遗传多样性最低。从品系的共有等位基因来看,荣昌猪B系基因背景组成中其亲本品系荣昌猪所占比例(30.22%)要大于大白猪(24.37%);大白猪和其他4个猪群体的共享等位基因数均较低(21.24%~25.12%);巴马香猪和贵州小型香猪之间共有等位基因数最高(45.06%)。采用基于遗传距离的NJ法和基于基因频率的最大似然法进行系统聚类,除了大白猪明显为独立分支及荣昌猪B系表现出较远的聚类关系外,其他3个猪种间的聚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讨高度近交陆川猪的遗传稳定性。本试验采集20头近交和6头非近交陆川猪的耳组织样品进行个体基因组重测序,通过扫描全基因组SNPs分析近交陆川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基于基因组纯合度挖掘近交陆川猪群体中特异的纯合区域(region of homozygosity, ROHs)及相关基因。结果表明,近交陆川猪群体的观察杂合度(0.373)小于期望杂合度(0.491),推测其发生了选择或者近交;系统进化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近交陆川猪群体在近交过程中分化成为两个近交家系,且230、236、239、132、130及126号个体亲缘关系最近;在近交群体中,基因组纯合度和基因组长纯合片段比例的均值分别为59.64%和0.12,都极显著高于非近交群体53.18%和0.05(P0.01),说明该近交陆川猪群体已达到高度近交;近交群体和非近交群体中分别有1 250和633个ROHs,重叠分析结果显示,特异存在于近交群体中的阳性纯合区域(positive region of homozygosity, pROHs)有224个,其中由于近交产生的纯合突变可能影响参与激素合成过程、胰液分泌、膜脂代谢过程、IgA产生的肠道免疫网络及纹肌细胞分化等相关的1 322个基因。结果提示,近交陆川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基因组纯合度高且已达到高度近交,说明该群体的遗传稳定性高。此外,近交陆川猪群体在近交过程中产生的纯合突变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生长等生产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江苏省内猪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的流行和遗传变异情况,采集江苏省13个地级市规模猪场和屠宰场健康猪群的鼻拭子和肛拭子样品,通过RT-PCR方法检测PEDV,并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S基因序列扩增、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59份猪鼻拭子样品中,PEDV阳性检出率为10.42%(27/259);178份猪肛拭子样品中,PEDV阳性检出率为9.55%(17/178)。选取的8株PEDV代表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9.2%~100%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5.2%~97.1%之间,与国内流行毒株SD-M、JS2008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7%以上;遗传进化分析显示,8株PEDV代表株属于同一群,与经典毒株CV777、DR13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江苏地区健康猪群中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状况和PEDV遗传演化特点,为有效防控猪流行性腹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2011年~2012年四川地区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J)流行情况及流行病毒株的分子特征,本研究采集四川地区疑似禽白血病的病料样品784份(血液样品700份,组织样品84份)进行PCR检测,并对部分样品的gp85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血液样品和组织样品ALV-J检出率分别为3.1%(22/700)和14.3%(12/84)。核苷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18个阳性样品的gp85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7.7%~99.8%,与ALV-J株HPRS-103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7.3%~98.2%,与以前分离的J亚群四川株SCGS-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9%~94.4%。遗传进化分析表明,18个样品分别属于不同的分支,其中来自石棉的样品SM与其他样品的遗传距离最远。该调查结果显示四川地区鸡场的ALV-J感染比较普遍,其gp85基因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引种是导致这种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hp)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Mhp基础感染率的监测对于及时实施控制措施和评估防控与净化效果至关重要。为了解在活体检测过程中的不同采集时间、样品类型和检测方法对猪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结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ELISA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来源于某大型养殖场的断奶仔猪、保育猪、屠宰猪、后备猪和种猪群活体采集的鼻拭子、喉拭子和咽拭子样品中的Mhp黏膜sIgA抗体和Mhp抗原。结果:鼻拭子、喉拭子和咽拭子样品总体的黏膜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23%、62.55%和47.27%,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4.75%、65.91%和63.64%。从不同的生产阶段看,保育猪和屠宰猪群中Mhp黏膜sIgA抗体阳性率较高,而断奶仔猪群中Mhp黏膜sIgA抗体阳性率最低。Mhp抗原的检出率随着猪群生产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屠宰猪群和后备猪群鼻拭子和喉拭子中Mhp抗原阳性率达到峰值,种猪群中的抗原检测率出现了下降。对于鼻拭子样品中抗原与抗体的检测,从断奶仔猪至屠宰猪阶段,Mhp黏膜sIgA抗体的检出率更高,而后备猪群的抗原检出率更高。研究表明,在临床生产实际中,对于Mhp感染的活体...  相似文献   

8.
上海等4省市动物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上海、浙江、安徽和湖北4个地区感染鸡、鸭、猪、牛和犬的5种冠状病毒,即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EGV)、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牛冠状病毒(BCV)和犬冠状病毒(CCV)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抽查,共完成测试样品2 368份,包括566份拭子样品和1 802份血清样品。检出IBV抗原阳性4份。在血清学调查中,发现IBV抗体的阳性率为86.4%(鸡)和0.7%(鸭);猪TGEV阳性率为6.8%,PRCV阳性率为18.7%;牛BCV阳性率为5.4%;犬冠状病毒的阳性率为50%。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集了舞钢市8个乡镇的20个养殖场(户)的待检样品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8个乡镇禽衣原体血清阳性率分别为45.54%、42.66%、35.22%、30.23%、41.80%、26.12%、26.34%和38.92%;分子生物学检查共检测出阳性数102个,阳性率为12.23%,其中喉头棉拭子样品、精液样品的阳性率分别为12.04%和14.29%,证实鹦鹉热嗜性衣原体已在鸡群中流行,并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挖掘群体遗传资源,采用PCR-RFLP-MspⅠ方法对573头长白猪、大白猪、北京黑猪和藏猪繁殖母猪进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个猪种群体中都存在AA、AB和BB基因型;藏猪群体中B等位基因占优势,而其余3个品种中A等位基因占优势;4个群体在该位点均处于中度多态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近年玉溪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流行及遗传进化情况,本研究采集了2020—2022年间玉溪市4个养猪场的临床腹泻样品33份,采用RT-qPCR方法调查PEDV的流行情况,再用RT-PCR方法扩增PEDV阳性样品的M基因,分析病毒的遗传进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3份腹泻样品中,RT-qPCR检测PEDV阳性率为39.39%(13/33)。PCR扩增13份阳性cDNA样品M基因,测序结果证实为PEDV M基因片段。基于M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玉溪市猪群流行的PEDV均属于基因2型,与其他代表毒株基因同源性为97.06%~99.56%,氨基酸同源性为96.48%~99.56%。结果表明,玉溪市PEDV以基因2型为主,提示需要选择更有效的疫苗来控制PEDV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鉴于天津地区禽衣原体病广泛存在,已经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摸清天津地区禽衣原体病流行情况,采集了天津市宝坻区、蓟县、宁河区、西青区、武清区、汉沽区、津南区和静海区8个不同地区的20个养殖场(户)的待检样品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8个不同地区禽衣原体血清阳性率分别为45.54%、42.66%、35.22%、30.23%、41.80%、26.12%、26.34%和38.92%,宝坻区、蓟县和武清区饲养量较大,衣原体血清阳性率较高,表明衣原体血清阳性率高低与家禽饲养量密切相关;分子生物学检查共检测出阳性数102个,阳性率为12.23%,其中喉头棉拭子样品、精液样品的阳性率分别为12.04%和14.29%,证实鹦鹉热嗜性衣原体已在鸡群中流行,并可通过种蛋向子代传播。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析地方猪种淮南猪抗逆性强的分子机制,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对4个猪种(淮南猪、杜洛克猪、大白猪和长白猪共计395头)的猪耳组织白细胞抗原(SLA)-DQA基因、α-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1(FUT1基因)和4型黏蛋白(MUC4)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猪种在SLA-DQA基因座位存在多态性,AA型在4个猪种中基因型频率最高,淮南猪为中等多态,其他3个猪种为低度多态,淮南猪与长白猪、大白猪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淮南猪与杜洛克猪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FUT1基因座位也存在多态性,GG基因型在4个猪种中基因型频率最高,淮南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都是中等多态,长白猪是低度多态,淮南猪与长白猪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淮南猪与大白猪、杜洛克猪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MUC4基因座位同样也存在多态性,AA基因型在淮南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中基因型频率最高,AG基因型在杜洛克猪中基因型频率最高,淮南猪和杜洛克猪都是中等多态,大白猪是低度多态,淮南猪与长白猪、杜洛克猪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淮南猪与大白猪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显著(P0.05)。说明淮南猪在这3个基因上都有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更适合用于抗病育种研究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21,(2)
为了解云南省文山州地区猪衣原体病的流行情况,研究从文山州6个县市部分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采集1461份血清样品,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猪衣原体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检测出阳性数223份,总阳性率为15.26%。其中规模养殖场的样品数978份,阳性数为156份,阳性率为15.95%;散养户的样品份数为483份,阳性数为67份,阳性率为13.87%;母猪、公猪、仔猪的阳性率分别为17.41%、15.06%、13.51%。说明云南省文山州部分地区存在猪衣原体病流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新疆地区马携带病毒的多样性,本研究采集新疆昌吉市和伊宁市30匹纯血马,147匹本土马粪便、鼻拭子和血清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马携带病毒多样性。结果显示马粪便携带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根据GenBank中HPV18参考株E6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样品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20%(6/30)纯血马粪便样品携带HPV18,与其同场饲养的本土马粪便样品HPV18阳性率为12.7%(7/55),非同场饲养的本土马粪便样品HPV18阴性(0/92),表明马源HPV18可能是由纯血马携带的病毒。此外,马鼻拭子和血清样品中未检测到HPV18,表明该病毒可能仅存在于马肠道中,这也是本研究首次在动物肠道中检测到HPV18。马源HPV18 E6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国外HPV18 E6基因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6%~100%、100%,与我国HPV18 E6基因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6%~97.3%、91.8%~96.8%,与马乳头瘤病毒E6基因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35.8%~40.1%、14.6%~24.6%。遗传进化分析显示马源HPV18与国外HPV18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马乳头瘤病毒处于不同分支,表明马源HPV18可能是由纯血马携带的外来病毒。本研究首次鉴定了马源HPV18并对其E6氨基酸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为HPV18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长沙生态动物园野生动物衣原体的感染情况,本试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562—2015),采用巢式PCR方法对采集到的园区内63种动物的231份粪便样品进行衣原体检测,并对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检测样品中有13份样品呈衣原体阳性,总阳性率为5.63%(13/231),其中植食类动物阳性率为11.43%(4/35)、灵长类动物阳性率为13.95%(6/43)、禽鸟类动物阳性率为3.13%(2/64)、肉食类动物阳性率为1.12%(1/89)。所有动物中感染风险最大的是灵长类动物,11种灵长类动物中有5种检出阳性,占比45.45%,且优势比(OR)=4.19(P<0.01)。基因测序和比对结果显示,仅从1份绿孔雀阳性粪便样品中获得有效的衣原体序列(序列号:OK033359.1),其与美国分离株c149(序列号:KY206900.1)相似度达99.72%,可鉴定为Chlamydia gallinacea,且处于较早进化阶段。结果表明,该动物园存在衣原体感染,但感染率不高,感染风险最大的是灵长类动物,禽鸟类存在Chlamydia gallinacea...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鹅禽白血病病毒(ALV)的自然感染状态,试验采集4种不同地方品种鹅(豁眼鹅、广丰白翎鹅、浙东白鹅、武岗鹅)、3个时期(6周龄、22周龄和37周龄)的泄殖腔棉拭子和对应的血清样品各1 089份,同时采集产蛋期蛋清样品共180份,利用ALV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每个品种鹅的不同时期样品均能够检测到ALV p27抗原,其中血清样品阳性率相对较高(6. 5%~8. 8%),泄殖腔棉拭子样品阳性率显著低于血清样品(P0. 05),蛋清样品阳性率最低(0~2. 2%);不同品种同一样品间ALV p27抗原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 05)。说明在鹅中可以检测到ALV p27抗原,且血清样品检测阳性率高于泄殖腔棉拭子和蛋清样品,但ALV在鹅中没有表现出品种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通过基因组重测序技术从分子层面深入了解地方猪种深县猪的种质遗传特性。实验以10头深县猪和10头梅山猪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采用滑动窗口方法进行群体选择信号分析,结合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和核酸多样性(θπ)2种参数筛选出受选择位点,调取相应的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县猪独有的SNP变异位点有21 602 538个,对受选择区域筛选后得到受选择位点580个,定位于23个基因。GO和KEGG富集结果显示,与深县猪肉质、繁殖及免疫相关的候选基因有7个,这些候选基因通过参与激素合成、卵细胞成熟、脂质代谢以及免疫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候选基因的挖掘为揭示深县猪遗传特性以及保种选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5,(10):1-4
我国拥有丰富的地方猪资源,也是世界上家猪驯化较早的中心之一。但近40年,地方猪品种受到国外引进猪种的强烈冲击,在数量和规模上均显著降低,遗传资源受到威胁。本研究利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对我国21个地方猪品种共计86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43个地方猪品种的分子进化树。结果表明:中国地方猪线粒体D-Loop区存在序列长度多态性。86个序列共检测到32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66±0.006,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592±0.00023,遗传多样性贫乏。32种单倍型可明显的聚为2大类,但是单倍型的聚类与地理分布没有显著相关性。分子进化树显示中国地方猪与国外猪种处于2个明显不同的分支上;由于受到人类迁徙活动以及不同猪种间基因交流的影响,猪种的聚类关系与地理分布同样不存在显著相关,很难利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对中国地方猪品种进行准确分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7,(6):1092-1097
为了解广州周边地区健康猪群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的携带情况,本研究于2014-2015年在广州周边地区共采集488份屠宰猪群扁桃体样品和健康猪群鼻拭子样品,SS分离鉴定发现有165份样品为SS 16S rRNA阳性,共分离到68株SS菌株,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和3个常用毒力标记基因mrp,epf,sly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所采集样品SS的阳性率为33.81%(165/488),其中哺乳仔猪的鼻拭子样品的携带率最高68%(34/50),母猪次之为49.15%(29/59);对分离的68株SS进行血清型定型,定型率为73.52%(50/68),主要分布于16型,2型(1/2型),29型等16个血清型中;毒力基因在本批菌株中分布较少。本研究为监控广州周边地区SS的流行情况提供了试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