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形式的亚麻油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液脂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健康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F2代公羔24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CON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LO、L、LOM组为试验组,分别添加含油量4%的亚麻油、亚麻籽炒粒、亚麻油微胶囊脂末。试验期50d。结果显示:(1)日粮添加亚麻籽、亚麻油微胶囊脂末能够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L、LOM组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高于LO组(P0.05);(2)LOM组背膘厚显著高于CON组及L组(P0.05),但各组间其他屠宰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不同形式的亚麻油均能够显著提高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5),显著降低LO及L组(INS)浓度(P0.05),血清中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及瘦素(LEP)含量虽有上升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不同形式的亚麻油对瘤胃pH影响不显著(P0.05),但LOM组可显著提高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和微生物蛋白(MCP)含量(P0.05)。综上所述,亚麻油不同添加形式对血液脂代谢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可提高血清TC、LDL-C及HDL-C含量,降低INS的浓度;直接添加亚麻油将对肉羊生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可降低ADG及MCP浓度;添加亚麻籽炒粒和亚麻油微胶囊脂末均可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功能,但添加微胶囊脂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亚麻籽对延边黄牛血液和肉中共轭脂肪酸合成的影响,试验选取30头健康的延边黄牛阉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对照组(CON)饲喂基础日粮,WL组饲喂基础日粮+8%整粒亚麻籽,CL组饲喂基础日粮+8%轧扁亚麻籽。结果表明:CL组血液中棕榈酸(C16:0)的含量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WL组和CL组血液中c9,t11CLA、c9,t11,c15-CLNA、c9,t13,c15-CLNA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WL组血液中C18:3n6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C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亚麻籽显著提高了延边黄牛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P0.05),WL组和CL组c9,t11CLA、c9,t11,c15-CLNA、c9,t13,c15-CLN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亚麻籽后,WL组和CL组的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mRNA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的mRNA表达量也下降(P0.05),两组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的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CL组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的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边黄牛日粮中添加亚麻籽可以改善血液中脂肪酸的组成,提高了肌肉脂肪酸中PUFA含量;提高了PPAR-γ的mRNA表达量,抑制了SCD1、ACC、FAS、SREBP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形式的亚麻油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液脂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健康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F2代公羔24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CON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LO、L、LOM组为试验组,分别添加含油量4%的亚麻油、亚麻籽炒粒、亚麻油微胶囊脂末。试验期50 d。结果显示:①日粮添加亚麻籽、亚麻油微胶囊脂末能够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L、LOM组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高于LO组(P < 0.05);②LOM组背膘厚显著高于CON组及L组(P < 0.05),但各组间其他屠宰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 > 0.05);③不同形式的亚麻油均能够显著提高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 < 0.05),显著降低LO及L组(INS)浓度(P < 0.05),血清中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及瘦素(LEP)含量虽有上升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 > 0.05);④不同形式的亚麻油对瘤胃pH影响不显著(P > 0.05),但LOM组可显著提高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和微生物蛋白(MCP)含量(P < 0.05)。综上所述,亚麻油不同添加形式对血液脂代谢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可提高血清TC、LDL-C及HDL-C含量,降低INS的浓度;直接添加亚麻油将对肉羊生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可降低ADG及MCP浓度;添加亚麻籽炒粒和亚麻油微胶囊脂末均可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功能,但添加微胶囊脂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同时添加共轭亚油酸(CLA)和鱼油对雄性肉鸡屠体性状、肌肉脂肪酸组成和脂质过氧化状态的影响。120只2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配到4个组:豆油组(2%)、CLA组(2%)、鱼油组(2%)和混合组(1%CLA+1%鱼油)。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42日龄屠宰取样。试验结果如下:混合组肉仔鸡的胸肌率和腿肌率与CLA组和鱼油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CLA组、鱼油组和混合组肉仔鸡的腹脂率显著低于豆油组(P0.05)。鱼油组和混合组肉仔鸡胸肌中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CLA组(P0.05)。CLA组和混合组肉仔鸡的胸肌和腿肌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鱼油组(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鱼油组(P0.05)。鱼油组和混合组胸肌和腿肌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的含量,特别是C20∶5、C22∶5和C22∶6含量,均极显著高于CLA组(P0.01)。肉仔鸡胸肌和腿肌中C20∶5、C22∶5和C22∶6的含量在鱼油组和混合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混合组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均显著低于鱼油组(P0.05)。结果表明,CLA和鱼油在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n-3 PUFA的沉积和脂质稳定性方面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精油对平凉红牛生长性能、血液生理指标、肉品质及肌肉脂肪酸的影响。选取12月龄左右、体重为(270.74±26.24) kg的健康平凉红牛(阉牛)9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头),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L组)、20 g/(d·头)(H组)牛至精油。饲喂584 d(预试期14 d,正试期570 d)后屠宰。结果表明:1)试验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宰前活重、净肉重、眼肌面积显著高于CON组(P0.05),L组的皮下脂肪厚度和H组的胴体胸深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L组和H组的平均日增重较CON组分别提高了16.07%、21.43%。2)试验组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CON组(P0.05),L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显著高于CON组(P0.05)。3)试验组的肌肉pH45 min、pH24 h、剪切力显著低于CON组(P0.05);L组的大理石花纹评分和H组的熟肉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H组的蒸煮损失显著低于CON组(P0.05)。4)对于肌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试验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CON组和L组的C8∶0、C13∶0、C20∶2含量显著低于H组(P0.05),试验组的C18∶0和C18∶1n9c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n-3多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值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L组和H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值较CON组分别提高了16.67%和33.33%。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以提高平凉红牛的生长性能及产肉量,改善牛肉品质,改变肌肉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提升机体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6.
共轭亚油酸在肉鸡体内的富集规律及其对鸡肉PUF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肉仔鸡日粮中分别添加0、0.3%、0.6%、0.9%、1.2%、1.5%、1.8%的CLA,测定不同阶段胸肌、肝脏、腹脂中CLA和PUFA含量,研究CLA对鸡肉组织中PUFA和CLA的影响及其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共轭亚油酸添加量的加大,肉鸡组织中CLA沉积量明显增加。其中各添加组胸肌中CLA含量由对照组的检测不到分别增至1.07%、2.12%、3.11%、3.71%、4.56%、5.58%;肝脏中CLA含量由添加前的0.05%分别提高到0.69%、1.52%、1.88%、2.54%、2.78%、3.25%;腹脂中CLA含量由添加前的0.40%分别增至3.16%、4.66%、7.52%、9.04%、12.38%、12.62%,各组织中各添加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肌肉中CLA沉积率分别为0、14.08%、23.94%、45.07%、60.56%、28.17%、12.68%,以添加1.2%时沉积率最高。试验组各组织中PUFA含量均有所增加,以添加量1.2%和1.5%效果最佳。各添加组胸肌CLA含量均以28日龄时含量最高,PUFA均以添加量1.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亚麻油对育肥猪肉品质及脂肪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添加亚麻油(linseed oil,LO)对育肥猪胴体指标、肉质及脂肪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平均体质量为63 kg左右的健康大白猪84头(其中21头阉公猪),按体质量相近、性别比例一致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猪(1或2头阉公猪).3个处理口粮为玉米-豆粕型日粮,分别添加0%、1.5%和3.0%LO,饲养试验时间为5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LO对猪胴体和肉晶质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LO显著提高皮下脂肪的α-亚麻酸(ALA)(P<0.01)、EPA(P<0.01)、DPA(P<0.05)含量,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P<0.05)和n-3PUFA(P<0.01)总含量,同时显著降低花生四烯酸(P<0.01)和二十二碳四烯酸(P<0.01)含量,而对n-6PUFA总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猪不但可以直接沉积α-亚麻酸,而且能将其进行进一步延长和脱饱和;饲料中添加1. 5% LO可将猪皮下脂肪n-6:n-3PUFA比值降至4.1:1,接近人类健康饮食推荐水平,而日粮中添加3.0%LO则能降低皮下脂肪n-6:n-3PUFA比值至2.5:1,大大增加了猪脂肪组织的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8.
不同油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油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血浆脂质代谢的影响。选取健康的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公雏360只,随机分成4个组,分别采食含有豆油(SO,对照)、鸡油(CO)、亚麻油(LO)和鱼油(FO)的饲粮,油脂添加水平前期(1~21日龄)为3.0%,后期(22~42日龄)为3.5%。结果表明:1)FO组肉仔鸡42日龄体重(BW)、后期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低于SO和CO组(P0.05)。2)与SO组相比,21日龄时CO组的胸肌率显著降低(P0.05),42日龄时FO组的胸肌率显著降低(P0.05)。3)与SO组相比,CO和FO组的滴水损失显著增加(P0.05);CO和LO组胸肌肌肉的pH45 min和ΔpH显著增加(P0.05);CO组屠宰后45 min亮度(L*45 min)值显著增加(P0.05),FO组L*45 min和屠宰后24 h亮度(L*24 h)值显著降低(P0.05);LO和FO组屠宰后45 min红度(a*45 min)值显著增加(P0.05),CO组屠宰后24 h红度(a*24 h)值显著降低(P0.05);CO和LO组屠宰后45 min黄度(b*45 min)和24 h黄度(b*24 h)值显著增加(P0.05),FO组b*24 h值显著增加(P0.05)。4)与CO组相比,LO组21和42日龄血浆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SO组相比,42日龄LO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SO组相比,CO组42日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可见,与SO相比,CO不影响肉仔鸡生长性能,可致肉色变差和滴水损失增加;FO降低了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可改善肉色,但肌肉滴水损失增加;LO不影响肉仔鸡生长性能,可调节血浆脂质代谢,并改善肉色。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鉴定脂代谢相关基因在不同肉用山羊品种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肌内脂肪(IMF)含量的相关性,从而为研究山羊肌肉IMF的形成机制奠定基础。选取健康的简州大耳羊和成都麻羊成年羯羊各6只,屠宰后分别采集背最长肌、后腿股二头肌及臂三头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肌肉中IMF的含量,分析基因表达水平与IMF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除PPARG外,脂代谢相关基因(包括SREBP1c、THRSP、INSIG1、ACACA、SCD1、DGAT1和DGAT2)在简州大耳羊各肌肉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普遍高于成都麻羊,其中THRSP、SCD1、DGAT2的表达量在各组织中均显著高于成都麻羊(P0.05)。除ACACA外,简州大耳羊背最长肌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组织,而后腿股二头肌和臂三头肌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除PPARG外)。除THRSP和SCD1在背最长肌中具有更高的mRNA表达外(P0.05),成都麻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肌肉组织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简州大耳羊各组织中的IMF含量均显著高于成都麻羊(P0.05),背最长肌在不同山羊品种间均具有最高的IMF含量(P0.05)。THRSP、DGAT2和SCD1在成都麻羊和简州大耳羊3个不同部位肌肉组织中的表达与IMF含量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些数据表明,THRSP、SCD1和DGAT2在肉用山羊肌肉IMF沉积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也为进一步揭示IMF形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油脂对生长育肥猪肉品质、感官指标、肌肉脂肪酸含量及纤维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重接近的皮特兰×长白阉割公猪及母猪各2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采用大麦、小麦、玉米及豆粕型基础日粮,亚麻油组:在95%基础日粮中添加5%亚麻油,橄榄油组:在95%基础日粮中添加5%橄榄油,试验共进行80 d。结果显示:不同猪只性别间瘦肉率,背膘厚度和肌肉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阉割公猪背膘厚度、肌间脂肪均高于饲喂同种日粮的母猪,而瘦肉率低于母猪;亚麻油组肌肉中维生素E含量显著低于橄榄油组(P0.05)。不同油脂日粮对各感官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亚麻油组肌肉脂肪中亚麻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橄榄油组(P0.05);亚麻油组显著增加了C18:3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五烯酸的含量(P0.05);橄榄油和亚麻油组中母猪红肌纤维、肌间纤维、白肌纤维均显著高于阉割公猪(P0.05),橄榄油组各纤维直径较亚麻油组有所提高。不同油脂日粮及猪只性别对肌纤维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日粮添加5%亚麻油提高肌肉n-3脂肪酸的含量或亚麻酸含量。母猪红肌纤维、肌间纤维和白肌纤维的直径高于去势公猪。日粮添加橄榄油可以提高去势公猪肌肉红肌纤维、肌间纤维和白肌纤维的直径和数量。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牛奶脂肪酸构成,提高乳脂中CLA含量,研究瘤胃液、血浆和乳脂中脂肪酸的代谢规律,探寻提高乳品质的合适途径,本试验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经产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研究向日粮中添加不同植物油(即葵花油、亚麻油、菜籽油,3种日粮的粗脂肪含量基本相同)对奶牛瘤胃液、血浆中脂肪酸及乳脂中CLA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3种不同植物油,葵花油组、亚麻油组乳脂中的CLA比例均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且以葵花油组最高;乳脂中PUFA的比例则是亚麻油组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2)3组间血浆中C14∶0、C16∶0、C18∶0的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菜籽油组C18∶1的比例显著高于亚麻油组和葵花油组(P<0.05),而后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亚麻油组和葵花油组t11-C18∶1的比例与菜籽油组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亚麻油组和菜籽油组中C18∶2的比例差异显著(P<0.05);(3)采食添加不同植物油日粮后,瘤胃液中各种脂肪酸动态变化的平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总的趋势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瘤胃液中CLA的比例不同时间点均较低。由本研究可知,在优化奶牛乳脂肪酸构成提高CLA含量方面,以葵花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共轭亚油酸(CLA)对开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硬度和蛋黄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用产蛋率、体重相近的18周龄海兰褐蛋鸡63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分别饲喂添加0、1%、2%、3%、4%、5%和6%CLA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饲粮CLA添加水平≤2%时,对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4%CLA可增加蛋壳厚度(P0.05);饲粮CLA添加水平≥3%时,产蛋率显著降低(P0.05),蛋黄硬度显著增加(P0.05);饲粮CLA添加水平≥4%时,平均日采食量和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饲粮CLA添加水平≥5%时,料蛋比显著升高(P0.05),蛋黄比例显著降低(P0.05)。2)1%、2%CLA添加组蛋黄中C16∶0、C18∶0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CLA添加水平≥4%时,蛋黄中C16∶0、C18∶0和SFA含量显著增加(P0.05),C16∶1、C18∶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降低(P0.05)。蛋黄中CLA含量随饲粮CLA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显著二次升高(P0.01),c9,t11-CLA的富集量是t10,c12-CLA的1.47倍。综上,饲粮添加2%CLA,可以改善蛋壳质量,降低蛋黄中SFA含量,蛋黄中可富集一定量的CLA,且不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舍饲条件下饲粮添加亚麻油和亚麻籽对绒山羊羔羊屠宰性能、器官生长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体重为(18.60±0.10)kg的60只4月龄阿尔巴斯断奶羯羔,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亚麻油组(LSO组)和亚麻籽组(HLS组)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在育肥前期(1~30 d)、中期(31~60 d)和后期(61~90 d),CON组饲喂基础饲粮,LSO组分别饲喂添加2.0%、2.0%和2.5%亚麻油的试验饲粮,HLS组分别饲喂添加5.5%、5.5%和7.0%热处理亚麻籽(120℃翻炒10 min)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LSO组羔羊的胴体重、屠宰率、肾脂重、尾脂重和脂肪组织重显著高于HLS组(P<0.05)。2)与CON组相比,LSO组羔羊的蹄、毛皮和头+蹄+毛皮+血液重显著增加(P<0.05),而HLS组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和HLS组相比,LSO组羔羊的心脏、肾脏和内脏器官重显著增加(P<0.05),肺脏和胰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LSO组和HLS组羔羊的网胃重显著降低(P<0.05),HLS组羔羊的瓣胃重显著降低(P<0.05)。3)HLS组羔羊背最长肌的蒸煮损失和红度值显著高于LSO组(P<0.05),亮度值显著低于LSO组(P<0.05)。与CON组相比,LSO组羔羊背最长肌的黄度值显著增加(P<0.05),而HLS组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LSO组和HLS组羔羊的臂三头肌干物质、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亚麻油降低了绒山羊羔羊外部组织器官、内脏器官和消化道占体重的比例,屠宰性能较好,脂肪沉积也有所增加;饲粮添加亚麻籽的羔羊肉色和肌肉营养价值优于饲粮添加亚麻油的羔羊。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苜蓿草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60.28±0.73)kg的健康"长×大"或"大×长"二元育肥猪13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2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10%、20%和30%的苜蓿草粉。预试期7 d,正试期72 d。结果表明:1)5%苜蓿草粉组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ADG)最高,增重成本最低。2)饲粮添加苜蓿草粉对育肥猪的肌肉p H45 m in、熟肉率、大理石纹和肉色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苜蓿草粉组的肌肉p H24 h极显著降低(P0.01);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苜蓿草粉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20%苜蓿草粉组育肥猪的肌肉鲜味氨基酸(DAA)(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必需氨基酸(EAA)(蛋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及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提高(P0.05)。4)随饲粮苜蓿草粉添加水平的增加,育肥猪的肌肉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逐渐减少,肌肉不饱和脂肪酸(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6 PUFA和n-3PUFA含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20%和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M UFA、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肉UFA含量显著提高(P0.05);20%和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PUFA、亚油酸、α-亚麻酸、n-6 PUFA和n-3 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和10%苜蓿草粉组(P0.05);肌肉n-6 PUFA/n-3 PUF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5%和10%苜蓿草粉组(P0.01)。综上,饲粮添加20%苜蓿草粉可使育肥猪的肌肉DAA、EAA含量以及PUFA中亚油酸、α-亚麻酸含量提高,n-6 PUFA/n-3 PUFA降低,有利于n-3 PUFA在肌肉中的富集,可以提高猪肉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亚麻油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及猪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旨在研究亚麻油(LO)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及猪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体重63 kg左右的健康大白猪84头,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猪。3个处理日粮为玉米-豆粕型日粮,分别添加0%、1.5%和3.0%的LO,试验时间5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LO对猪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降低平均日采食量(P>0.05)和饲料增重比的趋势(P>0.05);日粮中添加LO能显著提高猪背最长肌α-亚麻酸(ALA)、EPA以及n-3PUFA总含量(P<0.01),而对DHA、SFA和n-6PUFA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1.5%和3.0%LO分别提高DPA 47.62%(P>0.05)和82.54%(P<0.05),分别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的26.12%(P>0.05)和15.29%(P>0.05),但两者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1.5%和3.0%LO均显著降低二十二碳四烯酸含量(P<0.05),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LO显著提高猪背最长肌ALA、EPA和n-3PUFA的含量,降低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四烯酸含量,对DH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要将猪肉n-6:n-3PUFA降低到4.0以下需在日粮中添加3.0%LO。  相似文献   

16.
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胰岛素(In)、胰高血糖素(GLN)、神经肽(NPY)对体外培养新生犊牛肝细胞硬脂酰CoA去饱和酶(Stearoyl CoA desaturase,SCD) mRNA丰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液中In含量的升高,肝细胞中的SCD mRNA表达逐渐升高(P<0.05),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促进效应;随着培养液中GLN含量的升高,肝细胞SCD mRNA丰度表达逐渐减弱,高血糖素处理组SCD mRNA表达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随着NPY质量浓度在0~1 000 ng/L之间逐渐上升,肝细胞SCDmRNA的表达水平不断升高,各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除50 ng/L处理组和500 ng/L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神经肽Y促进SCD mRNA表达,胰高血糖素抑制SCD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金针菇菇脚(Flammulina velutipes stem base,FVS)对热应激蛋鸡生长性能、HSP70 mRNA表达量和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72只84日龄伊莎褐蛋鸡,随机分为6组:常温空白组(CON)、热应激空白组(HS)、热应激抗生素组(ANT)和热应激2%、4%、6%FVS组。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整个热应激过程中,4%、6%FVS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HS组(P0.05)。热应激第14天时,6%FVS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P0.05)其他各组;6%FVS组料重比显著低于HS组(P0.05)。热应激第28天时,FVS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低于HS组(P0.05)。整个热应激过程中,FVS组的HSP70 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HS组(P0.05),且与CON组和ANT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热应激第14天时,HS组SCFAs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HS组总SCFA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VS组总SCFAs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热应激第28天时,2%、6%FVS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2%FVS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VS组丁酸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2%FVS组和6%FVS组总SCFAs含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研究表明FVS可缓解热应激对蛋鸡生长性能、HSP70 mRNA表达和SCFAs含量的影响,有利于提高蛋鸡生长性能、增加SCFAs含量。  相似文献   

18.
亚麻籽油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麻籽油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在1种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对照)、1.5%、3.0%、4.5%亚麻籽油,配制4种等氮(粗蛋白质含量为33.5%)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均重(9.15±0.03)g的吉富罗非鱼36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饲喂8周。结果表明:3.0%、4.5%组罗非鱼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组(P0.05),而3.0%、4.5%组饲料系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5%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5%组罗非鱼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0%、4.5%组罗非鱼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4.5%组罗非鱼肌肉C20∶5n-3(EPA)、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和n-3/n-6 PUF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肌肉C22∶6n-3(DH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组(P0.05)。3.0%组罗非鱼肌肉C22∶5n-3(DP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组(P0.05)。4.5%组罗非鱼肌肉PU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1.5%、3.0%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亚麻籽油可改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且亚麻籽油的适宜添加水平为3.0%。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对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调控的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基因(SCD)表达的影响。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在细胞中转染奶牛SCD基因启动子载体,同时转染SREBP1和SCAP真核表达载体作为处理,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转染SREBP1和SCAP对SCD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SREBP1在细胞核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SCD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与转染pcDNA3.1载体的对照组相比,转染SCAP对SCD启动子活性无显著影响;转染SREBP1和共转染SCAP/SREBP1极显著增加SCD基因启动子活性值(P0.01),并且SCAP的转染剂量与SCD的启动子活性值之间具有极显著的量效关系(P0.01);在乳腺上皮细胞中转染SCAP后,能够增强SREBP1在细胞核的表达;细胞转染SREBP1和共转染SCAP/SREBP1后,SCD基因mRNA的表达分别显著上调1.23倍和1.54倍(P0.05)。本研究表明,奶牛SCAP可以增加SREBP1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表达,促进对SCD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共轭亚油酸(CLA)添加对鹌鹑蛋品质、蛋黄胆固醇含量及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沉积的影响。选用15周龄"神丹1号"蛋鹌鹑400只,按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各组日粮分别含0、0.75%、1.50%、2.25%和3.00%CLA,试验期42 d,分别收集第7、14、28和42天鹌鹑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粮添加1.50%和2.25%CLA饲喂28 d后可显著降低鹌鹑蛋重(P0.05),而添加3.00%CLA饲喂14 d后即显著降低鹌鹑蛋重(P0.05)。CLA添加对蛋形指数、蛋壳厚度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添加CLA饲喂至第7天,鹌鹑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随CLA添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饲喂14 d后,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的最佳CLA添加量为1.50%。日粮添加CLA可降低鹌鹑蛋黄总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小幅增加亚麻酸(AL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综上所述,CLA添加浓度少于1.50%,饲喂时间少于14 d不影响鹌鹑蛋均重,但可显著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且对ω-3 PUFA沉积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