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选取20头7日龄左右的荷斯坦奶公犊牛分配于试验组MR1、MR2、MR3和对照组CK,每组共5头.试验组MR1、MR2、MR3分别饲喂60%、70%、80%3种不同植物蛋白含量的代乳粉,对照组CK饲喂鲜奶,研究不同植物蛋白含量的代乳粉对断奶犊牛消化道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犊牛8周龄时测定其小肠各段食糜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试验组MR1、MR2、MR3的小肠各段食糜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K(P<0.05),且试验组中MR1的活性最高,MR3的活性最低.试验组MR1、MR2、MR3的小肠各段食糜中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K(P<0.05),且试验组中MR1的活性极显著高于MR2、MR3(P<0.01),MR2的活性最低.由试验结果得出,断奶犊牛消化酶的活性随着代乳粉中植物蛋白含量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其中植物蛋白的种类也对断奶犊牛消化酶活性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一、犊牛的科学管理犊牛出生后30~60分钟喂初奶,首次喂量3千克以上;在出生后6小时左右饲喂第2次,以让犊牛在出生12小时内获得足够抗体。初奶饲喂3天后,逐渐转喂常奶。犊牛出生1周后,开始训练采食混合精料,10天左右训练采食干草。6~8周龄,每天采食犊牛料相当于其体重1%(700~800克)时即可断奶,但对于体格较小或体弱的犊牛应适当延期断奶。犊牛断奶后饲喂的犊牛料与断奶前相同。当犊牛3~4月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西藏地区牦牛代乳粉哺育犊牛的适宜蛋白质水平,本试验以藏区高山牦牛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蛋白水平对哺乳期牦犊牛的体重和血清学指标的影响,以筛选出蛋白质水平最佳的代乳粉。选取40头新生当雄县牦犊牛,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犊牛随母牦牛哺乳(CON),试验组犊牛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21.95%低蛋白组(LP)、24.28%中蛋白组(MP)和26.11%高蛋白组(HP)3种牦牛代乳品。饲喂时间为犊牛30~90d日龄,期间跟踪测定犊牛体重,并分别在30、60和90d日龄采集血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饲喂3种代乳粉的犊牛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120d日龄时HP组犊牛体重达到最高值;3种代乳粉对犊牛血清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HP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有高于LP组的趋势(0.05P0.1),且HP组丙二醛含量及肿瘤坏死因子a较其他3组低,而免疫球蛋白(IgG、IgM)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均较其他3组高。综合分析显示在西藏地区蛋白水平为26%的牦牛代乳粉饲喂哺乳期牦犊牛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把39头犊牛随机分为三组:早期断奶(EW)组、低奶量(LQM)组和充裕奶量(HQM)组,研究掌握不同结构的日粮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组犊牛7日龄时各项体尺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30日龄时,LQM组犊牛体斜长、胸围最大,分别为78.2cm,92.1cm,且与其它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犊牛此阶段,LQM组的日粮结构和营养水平适合犊牛的骨骼发育。对犊牛实施早期断奶虽然对60日龄以前犊牛的生长有一定影响,但61~90日龄通过饲喂相同结构和营养水平日粮后使犊牛得到补偿生长,因此在北方寒区应用早期断奶技术培育犊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奶犊牛的优良培育奠定基础。[方法]以代乳粉培育犊牛60 d,研究青海省奶犊牛饲喂代乳粉的效果。[结果]经过60d饲喂,试验组犊牛体重、体高、胸围比鲜奶饲喂分别增加2.82 kg、1.11 cm和2.15 cm;饲喂代乳粉比鲜奶节省442元,经济效益显著。代乳粉饲喂奶犊牛的培育效果比饲喂鲜奶更好。[结论]该研究可为青海省规模化奶牛场推广代乳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日粮中不同赖氨酸和蛋氨酸比例对断奶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4头健康的荷斯坦断奶犊牛,按体重和出生时间随机分为4组,限量饲喂4种不同日粮,即对照组日粮(粗蛋白为14.67%),3种赖氨酸和蛋氨酸比例分别为2.5:1、3.0:1和3.5:1的日粮(粗蛋白为12.02%),试验期为8周.在试验...  相似文献   

7.
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羔羊生长及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羔羊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美利奴羊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的羔羊与对照组羔羊日增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波尔山羊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的羔羊日增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羔羊(P<0.05),试验组为180.7 g,对照为158.0 g.(2)各日龄阶段美利奴羊、波尔山羊试验组和对照...  相似文献   

8.
将20头7日龄左右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A、B、C、D四个组,每组5头,A、B、C组分别饲喂60%、70%、80%三种不同植物蛋白含量的代乳粉,D组饲喂牛奶作为对照组,研究不同植物蛋白含量的代乳粉对犊牛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犊牛7、14、30、60日龄时,颈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分别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一氧化氮(NO)、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水平.结果表明,30日龄前,犊牛血清IgG、TAOC 水平A和B组与D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C组显著低于D组(P<0.05),30日龄后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14~60日龄犊牛血清NO浓度A组和B组与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显著高于D组(P<0.05).血清AKP浓度在14~60日龄B和C组显著高于D组(P<0.05),A组与D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日龄犊牛血清LZM在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各指标考虑,代乳粉植物蛋白含量为70%左右时,有利于犊牛免疫机能的发挥,犊牛30日龄以后对70%及以下的植物蛋白含量的代乳粉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补饲开食料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选取出生日龄、体质量相近、健康的大通牦牛犊牛(公)30头,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犊牛饲喂代乳粉和苜蓿干草,补饲组犊牛在对照组基础上补饲开食料,两组犊牛的干物质饲喂质量保持一致。分别在犊牛断奶前(160 日龄)和断奶后(230 日龄)进行屠宰,每组各屠宰5头,采取肝脏、胸腺和脾脏,观察各器官组织形态,测定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表明:补饲开食料显著提高160日龄和230日龄犊牛平均日增质量。补饲开食料促进160日龄和230日龄犊牛肝细胞的发育;160日龄犊牛肝脏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30日龄对照组犊牛肝脏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160日龄和230日龄犊牛胸腺皮质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胸腺细胞因子含量差异不显著。160日龄试验组犊牛脾脏脾小结半径显著大于对照组,脾脏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30日龄两组犊牛脾脏细胞因子含量差异不显著。综上,补饲开食料提高160日龄犊牛生长性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有效提高犊牛系统免疫力;对230日龄犊牛免疫器官形态发育和功能也具有潜在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选择初始重(16.26±0.78)kg的6周龄断奶仔猪20头,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20头仔猪分为5个处理组,饲喂不同塞里维辛酵母和粗纤维素含量的日粮,探讨其对猪生长、进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仔猪每周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每周平均进食量差异显著,饲喂由0.3%酵母、17.5%木薯皮和17.5%棕榈核饼组成的日粮,可促进仔猪生长和改善仔猪进食量.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青蒿提取物对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液参数的影响。选取18头荷斯坦犊牛(日龄3±0.79 d;体重43.36±2.12 kg),将其按体重和日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青蒿提取物处理组(试验组,30 mg·d·头~(-1))。在42 d试验期内,青蒿提取物与奶混合后于每天早晨饲喂给犊牛。试验结束后开始对犊牛逐渐断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开食料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腹泻率显著(P0.05)降低。试验组犊牛血液GLU、T-SOD、IgA、IgG和sCD4浓度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6.33%、11.04%、28.30%、39.42%和16.65%(P0.05)。相反,饲喂青蒿提取物后犊牛血液CHOL浓度显著下降31.50%(P0.05)。研究结果表明,断奶前犊牛饲喂青蒿提取物能够提高其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分析和讨论了关于新生犊牛饲喂3方面的问题。在探讨奶犊牛的饲养时,出生是个起始点,但新生犊牛的健康和精神状态主要取决于母牛在分娩前60 d的营养状况。犊牛直到60日龄时,具备瘤胃机能的微生物才开始定居瘤胃,此阶段要给犊牛提供特殊的饲喂方式。在1周龄时应给犊牛饲喂开食料,为断奶做准备。1犊牛的第1个关键时期的饲喂在探讨奶犊牛的饲养时,出生是个起始点,然而,事实上新生犊牛的健康和精神状态主要取决于母牛在分娩前  相似文献   

13.
田维  张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19-2619
选用体重、日龄相近的20头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犊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饲喂方案,90 d断奶,全期饲喂450 kg奶量;试验组采用北京大成蓝雷公司生产的8012犊牛颗粒补充料,45 d断奶、全期饲喂180 kg奶量.结果表明:试验组犊牛45和90 d体重及日增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并且试验组犊牛断奶以后精料的采食量稳步增加,有利于犊牛的后期发育,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1.问:何为犊牛? 答:犊牛是指从出生到断奶的小牛,犊牛阶段又可分为新生期(出生至7日龄)和生后期(8日龄至断奶)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1.1 年龄选择。肥育前的肉牛按年龄划分为断奶犊牛、1岁牛、2岁牛和3岁牛。如果犊牛断奶后一直饲喂营养水平较高的饲料,第一年的日增重最高,之后每年的日增重都要下降,2岁时日增重仅为1岁时的70%,3岁时日增重又只有2岁时的50%。如果营养条件不好,体瘦但健康的2岁牛肥育时增重速度比1岁牛犊,1岁牛又比犊牛生长快。  相似文献   

16.
【背景】代乳粉的合理利用对于提高羔羊健康和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但代乳粉饲喂水平对羔羊免疫功能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仍不清楚,羔羊免疫功能发育和肠道健康发育所需的最佳代乳粉饲喂水平仍无定论。【目的】从羔羊血液学指标动态变化规律、回肠和结肠组织形态、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以及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量的角度分析代乳粉饲喂水平对羔羊免疫功能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6只初生重接近的初生湖羊公羔,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CON,代乳粉每日饲喂量为羔羊体重的2%)和高饲喂水平组(H,代乳粉每日饲喂量为羔羊体重的4%)。所有羔羊从7日龄开始断母乳饲喂代乳粉,49日龄时屠宰。【结果】代乳粉饲喂水平对羔羊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21—49d羔羊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随日龄逐渐增加,49日龄时显著较高(P0.05),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49日龄时显著较低(P0.05)。H组羔羊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CON组(P0.05),回肠和结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回肠和结肠丙二醛(MDA)含量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结肠Claudin4表达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回肠和结肠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量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结论】高代乳粉饲喂水平可以降低肠道组织氧化损伤,促进肠绒毛发育,降低肠道物理屏障损伤进而减少肠道免疫反应。生产中可以通过提高早期羔羊代乳粉饲喂水平促进羔羊肠道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7.
据试验:饲喂配方2的犊牛日增重最大,为0.92千克,其次为饲喂配方1的犊牛,日增重为0.91千克,但分别与饲喂配方9的犊牛(日增重为0.70千克)差异显著。饲喂配方3~8的犊牛日增重差异不显著。每增重1千克消耗饲料最少的是配方1,为5.02千克,配方7最高为6.16。  相似文献   

18.
蒸汽压片玉米及膨化大豆对奶公犊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蒸汽压片玉米和膨化大豆对犊牛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用3日龄内吃足初乳的健康荷斯坦公犊牛39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3头,分别为代乳粉组(Ⅰ组)、50%代乳粉+蒸汽压片玉米及膨化大豆混合精料组(Ⅱ组)和蒸汽压片玉米及膨化大豆混合精料组(Ⅲ组).1~30日龄,3个组均饲喂鲜奶,30日龄后备组逐步替换成试验日粮,150日龄时屠宰,并测定屠宰性能.运用SAS 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表明:31~90 d Ⅰ组犊牛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1),但随着犊牛日龄的增大,Ⅱ组和Ⅲ组的日增重与Ⅰ组逐渐接近并最终超过Ⅰ组,150 d试验结束时,Ⅰ、Ⅱ和Ⅲ组犊牛的平均体重分别为230.18、225.10和229.45 kg,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的各屠宰指标与Ⅰ组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Ⅲ组的宰前活重和眼肌面积有高于Ⅰ组的趋势(P<0.1);饲料成本分析表明,Ⅲ组的饲料成本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蒸汽压片玉米及膨化大豆可以替代代乳粉饲喂断奶后犊牛,并能增大眼肌面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正如今,犊牛早期断奶技术已在全国普及,但哺乳期犊牛饲喂上仍以传统巴氏消毒奶为主,饲喂方式上存在费时、费工和成本过高的缺点。因此,目前部分规模化奶牛场采用分群饲养,自由采食酸化奶的方式进行哺乳期犊牛饲养。现将酸化奶饲喂犊牛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酸化奶的概念酸化奶是以牛奶或稀释后的犊牛代乳粉为原料,通过添加食品级酸,使牛奶的pH值降至4~4.5,形成不利细菌生存和繁殖的酸性环境,经过10小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安格斯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安格斯母牛及其犊牛为研究对象,对母牛初乳质量、母牛体况评分及犊牛初乳饲喂量、犊牛初生重以及犊牛断奶后死亡率等进行统计,并测定犊牛血清IgG含量,进而分析影响安格斯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及犊牛淘汰率的因素。[结果]饲喂合格初乳(IgG含量≥50 mg/mL)的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远大于饲喂不合格初乳的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随初乳饲喂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着母牛体况评分的升高,犊牛平均初生重也随之增加且血清平均Brix呈升高的趋势。[结论]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受初乳质量和初乳饲喂量的影响。母牛体况评分不仅影响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而且对犊牛平均初生重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犊牛淘汰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