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探究支原体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质控菌猪鼻支原体生长规律,以活菌浓度,菌液pH值为指标,比较了不同代次与不同传代方式猪鼻支原体生长情况。结果显示:3%与10%浓度传代,0~48 h内,活菌浓度持续上升,菌液pH值持续下降,3%浓度传代的支原体生长较均匀,更利于菌种生长;1~5代支原体活菌浓度无显著差异;通过0.3 mL菌液加9.7 mL培养基传代,20组菌液平均浓度为(24.4±5.7)×10~8CFU/mL,通过0.9 mL菌液加29.1 mL培养基传代,菌液平均浓度为(7.2±2.1)×10~8CFU/mL,两种浓度差异极显著,前种传代方式更有利于支原体生长。本次试验为支原体液体和固体培养基的质控工作标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优环霉素原粉对鸡毒支原体(病)进行了体内外的治疗、抑菌试验。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当优环霉素在培养基中有效药物浓度达到0.0625μg/mL时,能有效地抑制试管中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繁殖。体内试验结果显示: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250μg/mL时,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鸡毒支原体病引起的死亡,较明显地提高鸡体增重,随着药物浓度的加大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当药物浓度达到500μg/mL时,能较大幅度地降低气囊损伤。然而,所有药物治疗组均不能彻底抑制体内人工感染的鸡毒支原体而使血清学变为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对山东泰安地区鸡毒支原体的流行菌株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和纯化,并针对该分离株筛选体外敏感的中药,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采用液体培养法与固体培养法从病鸡组织样品中分离、培养和纯化鸡毒支原体,并通过瑞士染色和姬姆萨染色、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株进行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8种中药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从而筛选到对分离菌株敏感的中药。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鸡毒支原体液体培养基中增殖后,培养基颜色由红变黄且呈半透明状态,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后呈典型的"煎蛋"样儿菌落,均符合鸡毒支原体培养特性;瑞士染色和姬姆萨染色结果显示,菌体形态符合鸡毒支原体的特征;血清学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与鸡毒支原体阳性血清发生凝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所扩增的核酸序列与鸡毒支原体匹配度高达99%;MIC测定结果显示,中药黄连和黄柏对分离的鸡毒支原体的抑菌活性较强,属敏感范畴,其MIC分别为≤0.98和0.39 mg/mL,而中药金荞麦和鱼腥草对鸡毒支原体中度敏感,MIC均≥125 mg/mL,板蓝根、白鲜皮、当归、艾叶对鸡毒支原体均不敏感。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鸡毒支原体,并且筛选出4种对该菌株敏感的中药,分别为黄连、黄柏、金荞麦和鱼腥草,为后期进一步研究防治鸡毒支原体病的中药组方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磷酸泰乐菌素在试管中对鸡毒支原体进行了抑菌试验和在鸡体内对人工诱发的鸡毒支原体病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 :当试管培养基中的药物浓度达到0.0016μg/ml时便能抑制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繁殖 ,当饲料中的药物浓度达到1g/kg 时 ,能完全阻止鸡毒支原体引起的死亡 ,明显降低气囊病变程度并增加体重 ,但对降低血清中鸡毒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绵羊肺炎支原体引起绵羊及山羊非典型肺炎,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本试验旨在研制绵羊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采用改良Thiaucourt's培养基对绵羊肺炎支原体临床分离株SC02进行培养,收集生长滴度达109 CCU/mL的培养物,浓缩20倍后灭活,制备油佐剂疫苗。选择绵羊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的6月龄健康山羊经颈部皮下接种该疫苗5.0 mL/只(2×1010 CCU/mL),免疫后21 d,试验组与对照组山羊经气管接种绵羊肺炎支原体强毒Y98株5.0 mL/只(≥2×1010 CCU/mL),测量体温、观察临床症状,并于攻毒后30 d剖检,观察肺脏病理变化。结果表明,试验组5只山羊均获得免疫保护,全部精神状况良好,临诊和剖检均未见异常;对照组5只山羊出现咳嗽、发热、流鼻涕等症状,剖杀后见肺脏组织有典型的肺炎病理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对山羊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济动物学报》2021,25(3):132-139
为建立牛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病原-牛支原体的快速富集方法,试验采用PCR方法对牛支原体P48基因扩增,构建重组质粒pET32a(+)-P48。将重组质粒进行原核表达并进行纯化。将纯化的牛支原体P48蛋白作为免疫原与弗氏佐剂混合乳化免疫家兔,获得抗牛支原体P48蛋白的高免血清,同时对高免血清进行纯化。将纯化后多克隆抗体与NHS磁性微球进行耦联,制备免疫磁珠。对耦联缓冲液、抗体浓度进行优化。从富集牛支原体的时间、敏感性和特异性三方面对免疫磁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成功地扩增出大小约1 407 bp的P48基因并表达出大小约62 ku的可溶性重组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的效价高达1∶64 000,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抗体与磁珠耦联的最佳介质为2-吗啉乙磺酸;抗体质量浓度为200μg/mL与磁珠的耦联率最高;免疫磁珠在15 min之内就能够富集到牛支原体,且富集到浓度为1×10-3ccu/mL,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说明免疫磁珠技术能够快速富集牛支原体,为分离鉴定牛支原体提供一种新的可行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支原体检验用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质和血清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水质电导率低于0.5μs/cm、猪血清总蛋白不低于49g/L、胆固醇不高于1.66mmol/L为标准制备的改良Frey培养基和支原体培养基活菌滴度均达10^9CCU/mL。对滑液支原体GX11-T株及猪鼻支原体BTS-7株1—5代对数生长期培养物检测,均达10^9CCU/mL。改良Frey培养基与支原体培养基经反复冻融8次;或改良Frey培养基经37℃保存24h;支原体培养基37℃保存8h均不影响灵敏度。改良Frey培养基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及鸡胚尿囊液中最小检测量分别为4CCU/mL和2CCU/mL;支原体培养基在BHK:,细胞中最小检测量为8CCU/mL。改良Frey培养基和支原体培养基4℃有效期为1个月,-20℃为12个月。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的产品质量,对猪肺炎支原体NJ株进行发酵与浓缩纯化工艺研究,通过筛选不同培养基、血清及血清添加比例,优化发酵参数,得到10 L-140 L-1 400 L发酵罐最佳发酵条件参数。结果显示:商品化干粉培养基添加10%的猪血清,在37℃条件下,恒定pH=7.3,溶氧20%,转速为100 r/min,间歇性通气,发酵36~48 h,支原体滴度最高可达到2.3×10~(10 )CCU_(50)/mL;采用孔径500 kDa的中空纤维纯化支原体效果最佳,经SDS-PAGE验证、BCA蛋白浓度和半数变色单位(CCU_(50))测定,杂蛋白去除率高达97%,支原体基本无损失,纯化效果良好。本研究为提供安全、高效和稳定的猪肺炎支原体疫苗产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氨苄青霉素—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剂进行了鸡毒支原体体外抑菌试验和体内治疗试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药物浓度达到0.0125μg/mL时,便能有效地抑制试管中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繁殖:体内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20μg/mL时,便能有效地降低感染鸡的死亡率,对提高感染鸡的增重有一定的作用,但在降低气囊损伤方面作用不明显,所有感染鸡体内抗体检测均为阳性:除在提高感染雏鸡成活率方面稍优于强力米先外,其他方面二者作用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鸡新城疫病毒HN2018株(基因Ⅶ型)在乳仓鼠肾(BHK-21)细胞上的无血清规模化培养,本试验采用悬浮培养技术驯化和筛选了1株能够稳定传代的BHK-21-xh悬浮细胞株;使用该细胞以初始密度为100×104个/mL接种摇瓶进行培养,并对摇瓶培养鸡新城疫病毒HN2018株的接毒细胞密度、培养温度、接毒量、收毒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利用摇瓶优化的病毒培养工艺,在10和100 L生物反应器中逐级放大培养BHK-21-xh悬浮细胞,接种鸡新城疫病毒;采用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的鸡新城疫病毒HN2018株细胞毒与鸡胚毒分别制备成灭活疫苗,免疫SPF鸡进行免疫效力的比较。结果显示,在摇瓶中培养72 h细胞密度均不低于800×104个/mL,细胞活率均不低于96%;按照BHK-21-xh细胞密度不低于800×104个/mL,病毒感染复数(MOI)为0.216进行接毒,同时添加终浓度为20μg/mL的胰蛋白酶,于35℃温度条件下培养64~72 h收获病毒液,鸡新城疫悬浮培养细胞毒红细胞凝集(HA)效价最高能够达到10log...  相似文献   

11.
结合生产实际,采用不同添加量的酵母浸出液、鸡血清、NADH作为半合成培养基的辅料进行Hpg-8株的培养,通过活菌计数及菌液OD600吸光值的测定来比较各试验组的培养效果,并将所获得的培养物适当浓缩后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60日龄SPF鸡进行免疫原性的测定。最后,综合考虑各组培养物的抗原浓度、单位生产成本及免疫原性,确定使用在半合成培养基中添加5%鸡血清、10%酵母浸出液和0.0015%NADH的培养方案进行Hpg-8株的培养,采用该培养条件所获得的菌液的活菌数可达2.04×109CFU/mL,其免疫原性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对Hpg-8株制苗抗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菊粉对四种常见禽细菌病灭活疫苗的佐剂效应,试验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鸡志贺氏菌和鸡绿脓杆菌分别培养至浓度为2×10~(10)cfu/mL,按等比例混合后以终浓度为0.35%甲醛37℃灭活24 h,分别制备油乳剂和菊粉多联灭活疫苗,以动物试验检测其安全性和效力。结果表明:两种灭活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后抗体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菊粉疫苗组稍高于油乳剂疫苗组。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疫苗均可为试验动物提供80%以上的保护率,且菊粉疫苗组略优于油乳剂疫苗组,说明菊粉具有较好的免疫佐剂效应。  相似文献   

13.
将鸡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液、大肠杆菌菌液分别经甲醛灭活,加氢氧化铝胶,弃去部分上清液,将二者按3:1的比例混合制成二联灭活疫苗.疫苗接种鸡安全;接种21 d后对免疫鸡攻毒,免疫鸡对两种疫病的免疫保护均达到3/4以上,说明将鸡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制成二联灭活疫苗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寻找其他有效的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的效检方法,应用小白鼠代替本动物鸡对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进行效检.结果表明,小白鼠免疫时体重15~18 g,疫苗免疫剂量0.3 mL/只,免疫10 d后攻毒,攻毒时体重20~25 g,攻毒剂量5~9 CFU/只时,可代替本动物鸡对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进行效检,判定标准为免疫组8/10以上保护,对照组5/5死亡为合格.本效检方法可缩短检验期限7 d,降低检验成本,具有敏感、特异、客观、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在疫苗研制过程中牛支原体抗原收获时间及抗原定量替代方法,将牛支原体08M株接种于含10%马血清的Thiaucourt's培养基,在110 h内同时监测其颜色变化单位(color change units,CCU)、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菌体蛋白浓度和核酸含量的变化,绘制相应曲线。活菌计数结果(CCU和CFU)显示,牛支原体生长可分为明显的4期,10 h进入对数期,30 h进入稳定期,活菌数最高可达1.0×108 CCU/mL和7.7×107 CFU/mL,75 h进入衰亡期;蛋白浓度从15 h开始迅速增长,至35 h蛋白浓度最高,为72.06 μg/mL,此后维持在58.38~70.65 μg/mL;核酸含量从15 h开始增长,至25 h后Ct值维持在15.32~17.84。结果表明,牛支原体蛋白含量在稳定期初期与活菌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在牛支原体灭活疫苗生产中,稳定期初期是最佳抗原收获时间,可用蛋白浓度法代替活菌计数法进行抗原定量。  相似文献   

16.
为寻找更好的鸡大肠杆菌病多价蜂胶灭活疫苗的效检方法,本研究应用小白鼠代替本动物“鸡”,对鸡大肠杆菌病多价蜂胶灭活疫苗进行效检。结果表明,小白鼠免疫体重为18~22g,疫苗免疫剂量为0.3ml/只;免疫后10d,攻毒体重为20~28g,攻毒剂量为2~3×107CFU/只时,可代替本动物“鸡”对鸡大肠杆菌病多价蜂胶灭活疫苗进行效检,判定标准为免疫组8/10以上保护,对照组5/5死亡为合格。本效检方法可缩短检验期限7d,降低检验成本,具有更敏感、更特异、更客观、更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试验将7种浓度蛹虫草多糖(CMP)单独或与刀豆蛋白A(ConA)、脂多糖(LPS)同时加入鸡脾脏淋巴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培养48 h时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A570值)的变化;将5种浓度的CMP 40%乙醇提取物(CMP40)、CMP 50%乙醇提取物(CMP50)分别与ConA加入到鸡脾淋巴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显示,CMP在31.25~2 000μg/mL时,CMP40+ConA组的A570值显著高于ConA对照组;CMP在31.25~500μg/mL时,CMP50+ConA组A570值显著高于ConA对照组,CMP40+LPS组、CMP50+LPS组的A570值显著高于LPS对照组;CMP40在125~1 000μg/mL时、CMP50在500μg/mL时,各多糖组的A570值显著高于细胞对照组;CMP40和CMP50在250~1 000μg/mL时,各多糖组的IL-2和IFN-γ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CMP40和CMP50在合适的剂量能单独或协同ConA、LPS刺激鸡的T、B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细胞分泌IL-2和IFN-γ,从而增强鸡的细胞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8.
副鸡禽杆菌(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Apg)是鸡传染性鼻炎的致病菌,可以引起急性呼吸道病,可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副鸡禽杆菌引起的症状与鸡毒支原体等病原引起的其他上呼吸道传染病非常相似,本试验利用副鸡禽杆菌外膜蛋白,建立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用于血清抗体的检测。通过分析副鸡禽杆菌外膜蛋白HMTp210中较为保守的P9片段,将其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纯化的P9蛋白免疫鸡制备了抗血清。结果显示,P9蛋白分子量62 Ku,纯度80%以上。以纯化的蛋白P9作为包被抗原,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了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1μg/mL、血清样品最佳稀释度为1∶100,作用时间为60 min;酶标二抗的最佳稀释浓度为1∶10 000,最佳作用时间为30 min;底物显色时间为15 min;阴、阳性的判定值为0.3。按上述条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以检测出P9蛋白免疫后的鸡血清及三种血清型副鸡禽杆菌的阳性鸡血清,与其他禽病病原体抗血清无交叉反应,本研究为检测副鸡禽杆菌血清抗体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烟曲霉毒素B1(FB1)对鸡肝脏细胞的毒性作用。将体外培养的鸡肝脏细胞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1组为对照组,2~6组为FB_1组,分别在培养基质中添加FB_1,使FB_1终浓度为2.5、5、10、20、40μg/mL。染毒培养48 h,检测肝脏细胞存活率以及培养基质、肝细胞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表明:2.5~40μg/mL FB_1组肝脏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40μg/mL FB_1组基质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5~40μg/mL FB_1组基质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μg/mL FB_1组基质中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40μg/mL FB_1组丙二醛(MDA)含量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40μg/mL FB_1组超氧化物酶(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0μg/mL FB_1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AST、ALT活性以及MDA含量与FB_1浓度呈正相关(P0.05),LDH、SOD活性以及T-AOC与FB_1浓度呈负相关(P0.05)。由此可以看出,FB_1具有明显的肝细胞毒性,氧化损伤是FB_1致肝细胞毒性的重要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以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S6标准菌株不同浓度接种16日龄雏鸡,5d后用鸡新城疫疫苗(I系)诱导发病,对以鸡新城疫为诱导因子的鸡毒支原体野外环境病理模型复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鸡毒支原体S6攻毒菌液浓度为109CCU/mL,攻毒后第5天,用鸡新城疫疫苗(I系)喷雾,5羽份/只,进行激发,可成功复制出鸡毒支原体感染病理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