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洞庭湖区大蒜引种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于湖南省洞庭湖区栽培的加工型大蒜品种,开展了大蒜品种引进与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牟大蒜的生长势强,假茎和叶片生长旺盛,适于作蒜苗栽培;无心大蒜的抽薹率高,薹体大,蒜薹单产6 765.8 kg/hm~2,鳞茎的个体大,鳞芽少,蒜头单产26 562.9 kg/hm~2,适于蒜薹蒜头兼用型栽培。此外,假茎高与单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鳞茎重与蒜头单产呈极显著正相关;假茎横径与叶片数,株高与鳞茎高,薹茎长与薹基部横径,鳞茎横径与鳞茎重、蒜头单产呈显著正相关;叶长与薹茎长、薹基部横径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多项农艺性状指标,有利于选出宜栽大蒜品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大蒜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并对大蒜种质资源进行初步鉴定及综合评价,以期全面了解大蒜种质资源特性,对今后开展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184份大蒜种质资源的株高、假茎直径、叶长、叶宽和单头鳞茎重等12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计算其变异系数,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84份大蒜种质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4.072%~67.993%,其中,假茎直径、叶长、叶片数和鳞茎盘厚的变异系数均大于40.0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蒜种质资源不同农艺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鳞茎高、鳞茎横茎、鳞茎盘直径、鳞芽背宽和鳞芽高是影响蒜头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大蒜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包含在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6.226%,主要因子为鳞茎横径、株高、单头鳞茎重、鳞芽高、鳞茎高、鳞茎盘厚和叶片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4份大蒜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20.00处可聚为七大类群,其中第Ⅳ和Ⅴ类群种质的综合表现较好,且大部分为贵州本地资源。通过计算184份大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得分,筛选出综合得分较高的21份种质,其中有20份种质来自贵州。【结论】184份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差异较大,其中贵州大蒜种质资源综合表现优异,是筛选优良大蒜种质资源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大蒜主产区12个栽培面积较大品种的鳞茎形成、抽薹等主要生育性状指标和大蒜素含量进行了研究比对,并分析了各农艺性状与鳞茎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城大蒜、徐州紫皮、莱芜大蒜、金乡白皮、口孜大蒜鳞茎质量较高,嘉祥白皮、莱芜大蒜、徐州紫皮、六安蒜、口孜大蒜、大名紫皮抽薹质量较高;鳞茎和蒜薹兼用品种,莱芜大蒜、徐州紫皮、口孜大蒜、大名紫皮、嘉祥白皮和六安蒜可作为首选参考品种;多元相关性分析显示,各农艺性状指标中最大叶宽、叶面积、植株重量、鳞茎横径与鳞茎质量相关性较高;大蒜素含量对比,永年大蒜、蒲棵、四川软叶蒜和两城大蒜的含量相对较高。以上结果可为大蒜品种选择、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了解湖北省大蒜(Allium sativum L.)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大蒜素含量,以38份大蒜资源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大蒜素含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栽培的大蒜种质资源表型变异丰富,其中,假茎高的变异系数最大(46.5%),其次是蒜薹质量(43.91%)、鳞茎盘厚(40.48%)和鳞茎质量(39.28%);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且株高的多样性指数最大(2.05)。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38份大蒜资源分为两大组群,不同类群相似性较小,亲缘关系较远;同一类群相似性较大,亲缘关系较近。农艺性状和大蒜素含量的主成分分析表明,营养生长构成因子、产量构成因子和营养品质构成因子构成了主要的3个因子,贡献率达80.913%。通过大蒜产量及大蒜素含量多个因子综合评价,筛选出较好的育种材料9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大蒜最适宜的鳞芽朝向播种方式,以济蒜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鳞芽朝上、鳞芽朝下和鳞芽随机3种不同播种方式,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大蒜整个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苗期,在株高、植株质量、最大叶宽和最大叶长方面,鳞芽朝下种植的大蒜与鳞芽朝上、鳞芽随机种植的大蒜存在显著差异;大蒜鳞茎伸长期,鳞芽朝上种植的大蒜在株高、地上假茎高和株幅上与鳞芽朝下种植的大蒜存在显著差异;蒜薹收获期,鳞芽朝上种植的大蒜在单薹重、薹茎长、花苞长和花苞宽性状上与鳞芽朝下种植的大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蒜成熟期,鳞芽朝上种植的大蒜在鳞茎横径、单头鳞茎重、鳞芽高、鳞芽数性状上与鳞芽朝下种植的大蒜存在显著差异,在鳞茎横径和单头鳞茎重方面与鳞芽随机种植的大蒜存在差异,但不显著。综合以上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可知,大蒜优质高产栽培最适宜的鳞芽播种朝向为鳞芽朝上。  相似文献   

6.
以全国16个省区50个品种大蒜与对应土壤为材料,分析大蒜鳞茎中大蒜素、硒元素、锗元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测定蒜瓣数、蒜头质量等7个鳞茎性状及土壤化学性状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对鳞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大蒜鳞茎与产地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蒜素、硒、锗和可溶性糖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9.8%,反映大蒜品种鳞茎品质的基本信息。鳞茎营养品质大蒜素、硒、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表型品质蒜瓣数、蒜头质量综合排序,品质较好的(F≥0.5)品种是‘苏02’‘苏01’‘贵02’‘豫07’和‘晋01’,品质一般(0≤F0.5)的品种19个,品质较差(F0)的品种超过一半。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含量与大蒜品质间的相关性较小,只有硫元素与大蒜素和可溶性糖显著正相关,土壤pH与大蒜锗含量显著正相关,土壤N含量与大蒜可溶性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大蒜种植合理施用硫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以新疆白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硫磺处理对大蒜植株株高、假茎粗、单株叶面积、锈病病株率、鳞茎产量和蒜苔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硫处理是蒜地施硫磺12 kg/667 m~2,与对照不施硫相比,大蒜植株增高7.8;、假茎增粗17.5;、叶面积增大33.3;,大蒜锈病的病株率降低80;,单位面积鳞茎产量增加14.1;、蒜苔产量增加了16.1;.施硫磺在0~12 kg/667 m~2范围内,大蒜产量随施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硫量超过12 kg/667m~2时,产量随前者增加而减少.[结论]新疆阿合奇蒜区施用硫磺能促进大蒜的生长发育,增加大蒜的株高、假茎粗和单株叶面积,增强植株抗锈病能力,提高鳞茎和蒜苔产量.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比较了野蒜与2种普通大蒜(苍山蒜和金乡蒜)的主要营养组分含量及形态指标差异,探究野蒜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野蒜与普通大蒜相比植株长势较弱,其株高、叶宽、假茎长、假茎粗均显著低于普通大蒜,但叶长与株幅差异不显著。野蒜蒜薹长和薹粗与普通大蒜相比差异不明显,但苞长与单薹重均明显低于普通大蒜。野蒜平均单头鲜重明显低于普通大蒜,鳞茎除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普通大蒜外,大蒜素、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普通大蒜,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适宜聊城市及周边地区生产条件的大蒜新品种。[方法]异地引进3个大蒜新品种,与当地自育品种进行比较,在大蒜生育期间,调查参试大蒜品种的农艺性状,收获期调查大蒜品种表现,实收计产。[结果]金蒜1号、金蒜3号抗病性强、产量高、商品性好;紫皮大蒜、自育大蒜综合性状较差,与金蒜1号、金蒜3号农艺性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金蒜1号、金蒜3号可作为聊城市及周边地区大蒜更新换代的主推品种进行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0.
大蒜新品系天蒜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蒜新品系天蒜1号选自薹蒜兼用品种上海红蒜的田间变异优良单株。在2013—2014年度大蒜新品系多点试验中,天蒜1号5点(次)平均折合产量蒜薹5 518.1 kg/hm~2、蒜头19 441.5 kg/hm~2,均较对照品种上海红蒜增产11.65%。天蒜1号表现抗大蒜紫斑病、白腐病。生育期254 d,株高81.1 cm,生长势强,叶绿色,薹茎长53 cm,抽薹率95%;蒜头大而匀,单株蒜瓣平均8~9瓣,蒜头蒜苔产量高,属于薹蒜兼用品种。蒜头维生素C含量为17.1 mg/kg。适宜在天水、陇南、平凉、庆阳等地海拔1 700 m以下的川水地覆膜种植。  相似文献   

11.
大蒜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特征及其与产量相关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大蒜为无性繁殖作物,难以采用常规方法创制新种质,新品种选育较为困难。因此,研究分析大蒜农艺性状的变异特征,探索决定大蒜产量形成的主要农艺性状,为合理评价与挖掘利用现有种质资源,以及优选大蒜高产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78份国内外大蒜种质资源为材料,根据《大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选取代表性植株,分别于大蒜抽薹期和鳞茎收获晾干后测试大蒜种质资源的16个农艺性状,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大蒜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明确大蒜鳞茎及蒜薹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大蒜主要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达11.1%-64.0%,其中以蒜薹相关性状变异系数较大,鳞茎重、鳞芽数次之,株形等相关性状较小。除鳞芽宽外,其他农艺性状与鳞茎重的简单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而除叶夹角及鳞芽数外,其他农艺性状与蒜薹重的简单相关系数亦达极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明确了影响大蒜鳞茎及蒜薹产量的主要性状包括株形因子、蒜薹因子和叶形鳞芽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鳞茎产量和蒜薹产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回归模型,经统计学检验,两个模型均达极显著水平,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8516和0.9449。通过通径分析,确定影响大蒜鳞茎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依次为鳞茎横径(0.5353)、鳞芽长(0.1652)、鳞芽数(0.147)、假茎粗(0.1136)及叶片数(0.1036),而影响大蒜蒜薹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依次为蒜薹粗(0.8875)、株高(0.1585)和鳞芽数(-0.1382)。【结论】大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大蒜农艺性状之间多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决定大蒜蒜薹和鳞茎产量形成的关键农艺性状显著不同,除蒜薹和鳞茎自身性状外,以较高株型大蒜的蒜薹产量较高,以较粗株型大蒜的鳞茎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四川大蒜地方品种蒜苗采后品质特性,为鲜食蒜苗优良品种选育和消费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9个四川大蒜地方品种蒜苗的采后外观形态(单株重、株高、假茎长、假茎粗、叶宽)和内在品质(叶片含水率、维生素C、粗纤维、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游离氨基酸、蒜氨酸)13项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运用相关分析研究测试指标间的潜在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进行品种品质分类,并采用隶属函数分析依据7个品质性状表现进行品种的综合排序。【结果】供试品种13项测试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71%~34.75%,除叶片含水率和维生素C外,其余11项指标变异系数均大于10.00%。地方品种广元蒜和商品种川蒜1号单株重分别达89.97和91.98 g,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下同);雷波蒜和中天狗牙蒜品种的蒜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9.52和21.03 mg/g。单株重、假茎粗和叶宽3项指标之间及株高与假茎长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株高与假茎粗呈显著正相关,叶宽与可溶性蛋白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重与可溶性蛋白呈显著负相关。对品质性状聚类分析表明,所有品种分为高产型和品质型两大类,分别包括2个和7个品种;对蒜苗叶片7项内在品质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排序,江油大蒜、软叶大蒜和朝阳大蒜3个品种综合营养品质表现更突出。【结论】9个四川地方大蒜品种间品质差异显著,2个高产品种(广元蒜和川蒜1号)和3个综合品质较优品种(江油大蒜、软叶大蒜和朝阳大蒜)可作为特色资源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不同外皮颜色、不同熟期的大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辐射剂量对大蒜生长发育影响,以期明确大蒜辐射育种的最佳剂量。试验设置6~11Gy共计6个辐照梯度,分别对金乡紫皮蒜、金乡白皮蒜、苍山白皮蒜和广东紫皮晚熟蒜进行了辐射处理,研究发现辐射剂量9Gy处理的紫皮蒜田间表现优良,辐射剂量6Gy和9Gy处理的广东紫皮晚熟蒜大蒜田间长势较好,辐射剂量6Gy和9Gy处理后的苍山白皮蒜蒜薹综合性状优于对照,辐射剂量9Gy处理的金乡白皮蒜鳞茎性状优异。不同辐射剂量对大蒜的影响集中在大蒜的鳞茎重、株高、株幅、叶长等数量性状上,质量性状不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辐射剂量6GY和9Gy处理大蒜的适应效果较强,有利于筛选更多的优异突变株,进一步丰富大蒜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水杨酸对大蒜鳞茎形成及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寻反季节栽培大蒜生产的理论和技术,实现新鲜大蒜的周年供应,丰富设施栽培结构模式和减轻连作障碍。以两个大蒜品种为试材,在反季节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叶面水杨酸(SA)处理对大蒜鳞茎形成、产量及鳞茎形成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SA处理均能促进大蒜的鳞茎比率和假茎粗,抑制大蒜的株高和假茎长的增长,增加蒜瓣质量、蒜头质量和蒜头产量,提高大蒜鳞茎中POD、SOD的活性,抑制CAT的活性,且以200 mg/L处理的效果最显著。说明SA能显著促进大蒜鳞茎膨大和质量增加,以200 mg/L处理的效果最好,SA对大蒜植株生长有抑制作用;SA能够提高大蒜鳞茎中POD、SOD的活性,抑制CAT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大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29个头蒜品种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并对其中12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蒜头横径、蒜头高、叶宽、叶长、株高、外瓣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2、0.84、0.71、0.61和0.47。通径分析表明,蒜头横径、蒜头高、叶宽与叶长4个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较大。结合回归方程,确定蒜头横径、蒜头高与叶宽为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可以作为大蒜高产育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种质资源之间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以筛选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种质资源,为今后桔梗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5个桔梗种质资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种植后,对一年生桔梗地上部(株高、茎粗、分枝数、茎叶重)和根部(根长、侧根数、根粗、根鲜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5个种质资源除了株高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他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表现最好的是三成紫花,其次是宁安紫花,长安白花表现最差。[结论]综合评价认为5个种质资源中,三成紫花表现最好,有望培育成桔梗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对贮藏大蒜鳞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鲜山东大蒜鳞茎为材料,用3种浓度(20、200、300 mg/L)的水杨酸处理1 h后,在室内(22±2)℃贮藏,定期测定大蒜鳞茎的贮藏效果和品质变化,研究水杨酸处理对大蒜鳞茎贮藏效果和品质的影响,并分析贮藏期间其大蒜素的前体——蒜氨酸和蒜氨酸酶及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水杨酸处理可有效延迟大蒜鳞茎在贮藏期的发芽时间。200 mg/L水杨酸组处理的大蒜比对照组晚发芽25 d,同时可有效保持大蒜鳞茎在贮藏期间蒜氨酸、可溶性糖、蛋白质的含量和蒜氨酸酶的活性,提高了大蒜鳞茎的贮藏品质。[结论]在大蒜生产和贮藏过程中采用200 mg/L水杨酸处理,可达到实现高产优产和高品质贮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贵州地方向日葵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贵州地方向日葵的遗传多样性,对不同生态区域的65份向日葵种质资源的25个主要农艺性状如株高、叶形、叶色等进行遗传多态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7个主要农艺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值为26.71%,遗传多样性指数达0.73;数量性状方面子实长度、百粒重等8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平均值为20.11%,遗传多样性指数达1.96;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茎粗、株高和叶片数在8个测量性状中累计贡献率为80.58%;基于25个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发现,向日葵资源分为两个大类四个亚类,以上结果说明贵州地方向日葵具有十分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艺性状分级对317份甘蔗种质资源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重要农艺性状快速分级的方法对甘蔗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为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精准评价和杂交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大田试验,在成熟期选择株高、茎径、有效茎、叶部病害程度(花叶病、锈病、褐条病等叶部病害田间自然发病的综合反映)和总体生势等5个重要农艺性状,对317份国内外甘蔗种质资源(2重复)进行分级评价。每个性状分为5级,其中株高以1级为最高,依次递减,5级最矮;同理,茎径以1级最粗,5级最细;有效茎以1级最多,5级最少;总体生势以1级最好,5级最差;叶部病害以1级为无或轻,5级最严重。各性状分级由分级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基于农艺性状分级数据,采用方差、广义遗传力、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等统计方法,对317份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的种质资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一次旋光法,对筛选出的优良种质资源甘蔗糖分进行评价。【结果】方差和广义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317份甘蔗种质各个农艺性状指标分级数据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广义遗传力在0.61—0.72,其中广义遗传力最高为茎径(0.72),最低为株高(0.6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1个主成分因子,即5个农艺性状的综合叠加,且此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占全部信息量的63.57%,特征根显著高于其他主成分的特征根之和。基于主成分结果,对317份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5类,第Ⅰ类包含20份种质,第Ⅱ类包含97份,第Ⅲ类包含82份,第Ⅳ类包含80份,第Ⅴ类包含38份;农艺性状表现以第Ⅰ类和第Ⅱ类的117份种质资源最优(占全部种质数的36.91%)。聚类结果的逐步判别分析显示,平均判对概率为95.85%。聚类结果充分体现了种质资源在田间试验中的实际表现。基于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结果,对第Ⅰ类和第Ⅱ类共计117份种质的甘蔗糖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17份种质11月至翌年3月平均蔗糖分在5.0%—17.10%,最高为云蔗09-1601(17.1%),最低为CP79-318(5.0%)。平均蔗糖分15.0%以上的种质有43份,其中有11份超过16.0%。【结论】株高、茎径、有效茎、叶部病害程度和总体生势等是反映甘蔗种质资源田间表现的重要农艺性状指标。基于重要农艺性状快速分级的方法可以作为大量甘蔗种质资源评价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