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蛋鸭群发病初期症状不期显,采食和外观无异常;后期表现精神沉郁,采食量明显下降,部分蛋鸭羽毛松乱,下痢,脱肛,少数病鸭时有强直性痉挛症状,死亡率不高。特征性的主要表现为:蛋鸭开产日龄推迟,155日龄才见蛋,产蛋上升缓慢,180日龄产蛋率达45%,220日龄时产蛋率升到70%,高峰产蛋率仅为75%,已达产蛋高峰的则迅速下降到70%左右;产畸形蛋、薄壳蛋等,蛋壳表面粗糙,外面布满石灰状物。发病后期蛋小,蛋变轻;蛋壳色泽变淡,变薄、变软;蛋白、蛋黄色泽正常。常规抗菌素和抗病毒性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做好蛋鸭、种鸭群的产蛋下降综合征的免疫接种、强化饲养管理、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和搞好环境控制,可以避免蛋鸭、种鸭群发生产蛋下降综合征,确保鸭业生产稳定和经济效益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2010年4~11月,安徽鸭场发生多起鸭群产蛋下降,死亡率5%~20%不等.发病鸭的年龄在36周龄左右,主要表现精神萎顿、喜卧、采食减少,拉绿色稀便和产蛋率下降(产蛋率下降30%~50%)等症状.病程在30 d左右,10%~30%的发病鸭死亡后,鸭群会自然康复,产蛋率也随之恢复,但最高不超过70%.  相似文献   

3.
融水香鸭感染鸭黄病毒早期一般不表现神经症状,只表现不爱下水,采食量急速下降,逐步发展到发热高烧、排草绿色稀薄粪便,脚软站立不稳,食欲废绝、产蛋鸭产蛋下降甚至停止,受精率一般下降15%左右,部分病鸭会在数日内死亡。预防该病最好的方法是接种疫苗,严格按照免疫时间进行接种,对1日龄雏鸭接种鸭黄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较好。疫病易发日龄和气候多变、突变时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中药及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可有效减少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4.
一 流行病学及病理学 1 流行病学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自然感染仅发生于鸡,各种年龄、各种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以雏鸡发病最为严重。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呼吸型IB,雏鸡多发,发病率高,死亡率25%左右,日龄稍大或成年鸡死亡率较低。幼鸡感染后除引起不同程度的死亡外,幼雌鸡(15日龄以前感染本病)可引起输卵管永久性的退化,成年后形成假母鸡,终身不产蛋。蛋鸡群往往没有产置高峰,高峰产蛋率在60~80%左右,甚至更低,经过淘汰病鸡后,部分鸡群可以达到90%产蛋率。产蛋鸡感染由于输卵管的损伤,萎缩或出现囊中,会发生产蛋下降,蛋的品质降低,蛋清稀薄如水。还经常作为病因之一参与混合感染而提高鸡群的死亡率。因IB引起鸡蛋产品质量下降所造成的损失,通常比死亡造成的损失还大。席病目前已成为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  相似文献   

5.
在生产实践中 ,常常可见到鸡出现歪头、扭颈、转圈、后仰、倒地、行动失调、两翅拍击、共济失调以及抽搐等神经症状。鸡一旦出现神经症状后 ,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会导致生产性能的丧失 ,甚至造成死亡。造成鸡出现神经症状的原因有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原虫病、中毒病、营养代谢病1 病毒病新城疫 :任何季节、任何日龄鸡均可感染该病 ,并导致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度接触传染性 ,常呈败血症经过 ,其特征为呼吸困难、严重下痢、粘膜和浆膜出血 ,病程稍长者可出现神经症状 ,产蛋鸡群感染可引起明显的产蛋下降。慢性…  相似文献   

6.
近一段时间,在一些地区蛋鸡、肉鸡、蛋鸭、肉鸭等发生疾病,死亡率较高。产蛋鸡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并伴有部分死亡,产蛋率下降从5%~90%不等,死亡率则从2%~40%不等;肉鸡表现为生长变慢和死亡增加,一是饲料报酬明显下降,二是死亡从2%~30%不等;产蛋蛋鸭表现多为降蛋并伴有零星死亡,肉鸭和蛋雏鸭、青年鸭则表现为急性死亡(俗称“翻个儿死”),死亡率从5%~75%不等。病情具有散发性、地方流行性等不同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从2010年4月份开始,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产蛋鸭群出现一种以产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之后迅速传播到国内其他主要养鸭地区,涉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安徽、江苏、江西、河南、山东、河北和北京等地的鸭场。感染鸭群主要表现为采食量和产蛋急速下降,死亡率为5%~28%。病例剖检的特  相似文献   

8.
鸭的新型黄病毒BYD引起的产蛋下降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10年4月份开始,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产蛋鸭群出现一种以产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之后迅速传播到国内其他主要养鸭地区,涉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安徽、江苏、江西、河南、山东、河北和北京等地的鸭场。感染鸭群主要表现为采食量和产蛋急速下降,死亡率为5%~28%。病例剖检的特  相似文献   

9.
减蛋综合征在几年前主要感染蛋鸡 ,造成蛋鸡产蛋下降 ,预防减蛋综合征已成为蛋鸡免疫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本病病毒也能感染鸭、鹅等其他禽类 ,但发病较少。这 2年蛋鸭发生产蛋下降现象逐渐增加 ,调查鸭群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均与鸡减蛋综合征极为相似 ,用鸡减蛋综合征油乳剂灭活苗预防 ,有一定效果。1 发生情况自 1997年初就有养鸭专业户反映鸭群突然出现产蛋下降 ,这种现象逐年增加 ,且区域性较为明显。如今年 2月 ,有一群40 0日龄 170 0羽蛋鸭日产蛋重量从 10 0kg下降到 35kg ,户主淘汰该鸭群。 4月 ,同处另一群 40 0日龄 190 0…  相似文献   

10.
2009~2010年我国江苏、安徽、广西、湖北等地蛋鸭出现产蛋急剧下降,剖检卵泡严重出血等症状,经中国农业大学张大丙等人诊断为出血性卵巢炎[1].201 1年湖北某地的两个鸭场蛋鸭产蛋由高峰91%陡然下降至40%,剖检症状与2009和2010年发病鸭很类似,经实验室诊断为出血性卵巢炎(黄病毒感染)并采取积极防控措施,鸭群逐渐康复,产蛋率恢复至80%以上,但1~2个月后,鸭群又出现零星死亡,每天死亡2‰左右,剖检可见肝脏和腹膜上有不规则的肿瘤结节.结合近年来家禽肿瘤病的发生流行和鸭群出血性卵巢炎等新病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综合诊断,结果发现本次导致鸭群发病死亡的主要病原是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REV可感染众多的鸟类,鸭是其常见的自然宿主.在我国除了疫苗污染外,还没有关于鸭群中REV自然感染状态的报道[2].本研究通过对湖北部分发病鸭场的病死鸭进行病毒分离,采用分子生物学、病毒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分离到了2株R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