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良水  徐立胜 《食用菌》2007,29(4):51-51
金针菇盖滑、柄脆、味鲜,消费市场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做大金针菇生产规模,我们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索了一条金针菇室外大棚栽培模式,在规模化生产中获得成功。该方法优点是:投资少、见效快;省工、省时,操作简便;利于通风换气、升温降温快;可以菇菜、菇稻轮作,土地利用率高;场地新鲜,病虫害少。  相似文献   

2.
以金针菇为试材,将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纤维废弃物添加到金针菇栽培培养料中,研究纤维废弃物对金针菇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优化现有栽培配方。结果表明:啤酒糟有利于金针菇菌丝健壮生长,甘蔗渣和甜菜渣可以提高金针菇菌丝生长速度,桔皮渣促进金针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甘蔗渣、甜菜渣、桔皮渣与啤酒糟搭配均有助于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最终得到的最优配方为30%玉米芯、39%米糠、15%麸皮、5%棉籽壳、5%啤酒糟、5%桔皮渣、1%碳酸钙。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液体与固体菌种制作及栽培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金针菇液体菌种与固体种菌种制作及瓶栽对比试验,是为液体菌种的大规模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液体菌种,菌丝萌发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金针菇出菇整齐且产量高。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金针菇菌种为"众兴1号",菌盖纯白,稍内卷,不易开伞。菌柄细长,粗细均匀。菌丝生长快,出菇早且产量高,栽培周期短,抗病力强,此品种是适合液体和固体  相似文献   

4.
栽培金针菇,在生产上一般要添加麸皮或米糠等辅料来补充营养成分,此方法虽然能够提高金针菇的产量,但增加了成本,且和畜牧业争原料。为此我们进行了添加肥料栽培金针菇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供试材料菌种为杂交19金针菇。培养基配方为(%):A.棉子壳100,另加石膏1(对照);B.配方A+白糖1;C.配方 B+过磷酸钙1;D.配方 C+尿素  相似文献   

5.
以金针菇汁、果冻粉和橘子汁为主要原料,研制了新型的金针菇橘子果冻。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金针菇汁的制备、金针菇橘子果冻的原料配比及产品的最佳杀菌条件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金针菇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0.1%抗坏血酸和0.01%柠檬酸溶液料液比为1:1,热烫温度90℃,处理时间4min;金针菇橘子果冻最佳工艺配比为橘子汁35%,金针菇汁10%,水42%,白砂糖13%,柠檬酸0.2%,果冻粉1.5%,山梨酸钾0.05%,在此参数下可研制出组织形态、色泽和口感均优良的果冻。最佳杀菌工艺条件为:90℃杀菌5min。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陆续从日本和台湾地区引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流水线,使食用菌生产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炎热的夏季也能品尝到美味营养的金针菇、蟹味菇和杏鲍菇等新鲜产品。上海地区现已投产的金针菇规模化企业有3家,蟹味菇1家,2005年底新增3家,预计金针菇日产量将达到50t,蟹味菇5t,杏鲍菇1.5t,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秀法  李德兴 《食用菌》2006,28(4):34-34
我县金针菇规模化生产已有二十余年,年栽培量8000万袋以上,外出菇品遍布23省(市),并在80多个大中城市占居相当市场份额。现将经多年研究推广应用的金针菇标准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本规程规定了金针菇的产地环境和生产管理措施,适用于金针菇大棚或室内袋装栽培。  相似文献   

8.
李金红  韩凤阳 《食用菌》2007,29(3):47-47
为加快富民步伐,江苏省沭阳县万匹乡大力发展高效农,采取“内培外引”措施,由该乡从徐州引进食用菌种植大,联合本地菇农,由乡政府牵头、协调,在三圩村规划一期建金针菇生产示范基地3万m^2,并将利用1~2年时间,在乡建成一个10万m^2的金针菇生产基地。该基地建成后,计年产金针菇2800t,实现产值1120万元,解决约400个业岗位。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北地区拥有独特的寒地资源,适宜金针菇的生长和出菇,具备规模化栽培金针菇的自然优势.现对东北地区规模化生产金针菇所面临的寒地气候资源利用、菌种选择及制种、栽培原料来源、水源利用与湿度控制、技术保障和产销体系建立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并为降低成本、降低风险、高效规模化和周年化栽培生产金针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金针菇麦粒原种和栽培种作生产菌种的比较试验 ,总结出了麦粒原种作生产菌种比栽培种作生产菌种产量高 ,生物效率提高 2 0 %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以茎瘤芥叶、棉籽壳为主要原料栽培金针菇,筛选最佳栽培配方,拟为茎瘤芥叶的循环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金针菇最适栽培配方的质量百分数为24%茎瘤芥叶、60%棉籽壳、10%麸皮、5%玉米粉、1%石膏;以此配方栽培金针菇,每袋产量最高为248.48g、生物学效率为88.74%,投入产出比为1∶3.30,比全棉籽壳栽培金针菇降低成本21.43%,提高毛利润16.44%。  相似文献   

12.
在金针菇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菇体色泽深、产量偏低等问题.为解决这问题,笔者于1992年10月至1993年3月进行了袋栽金针菇用大塑料筒出菇试验.结果表明,用塑料筒出菇可改善金针菇的品质和提高产量.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一)供试材料 菌株为金针菇19号,引自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室.栽培料配方为棉子壳90%,麸皮10%,另加石膏粉1%,含水量70%,pH值自然.(二)试验方法 采用常规熟料袋栽,袋规格有两种,15×45×0.06cm的袋装干料250g,17×45×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市白金针菇生产发展迅速,栽培规模逐年扩大,菇农种植效益可观。为了探索金针菇栽培的新路子,我们于 1 998年下半年进行了大田棚式覆膜栽培金针菇初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材料 菌株为江山F2 1白金针菇,由本所选育。母种培养基为常规PD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为棉子壳 65%,麦麸 1 5%,木屑 1 0 %,玉米粉 7%,糖、石膏、石灰各 1 %。1 2 试验方法 在本市石门镇长山村的柴日洪、柴水旺两户菇农中实行示范性试验,菇棚选择荫凉、水源近、交通便利的田地,棚四周挖排水沟,菇棚用毛竹、塑…  相似文献   

14.
以金针菇干燥制粉后添加于韧性饼干,采用感官评定和质构分析方法,研究了菇粉添加量及配料组成对饼干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针菇韧性饼干的最佳配料组成为以低筋面粉100 g为基准、金针菇粉2.5%、盐1%、小苏打1%、碳酸氢铵0.5%、内酯1%、糖粉25%、水5%、牛奶3%、油13%、鸡蛋25%。该研究为金针菇在韧性饼干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人防工程培养金针茹过去有过报道,“北方地道周年生产金针菇技术”是本刊发表的第一篇利用地道周年生产金针菇的技术论文(见《食用菌》1996年第1期)。由于地道内夏季温度低、湿度高,而且温、湿度较为恒定,形成了地道内周年生产金针菇的必要条件。但在地道内周年栽培金针菇仍然存在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如夏季菌种及生产菌丝的培养问题;夏季地道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金针菇生产发展很快,作为栽培主料的棉子壳日趋紧张.为此,我们经粉碎的棉桃壳加棉子壳进行栽培金针菇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简介如下:(一)供试材料 菌种为上海金针菇2号.原种培养基为小麦,栽培种培养基为棉子壳加小麦.栽培料设三组;A.棉桃壳粉70%;B.棉子壳加棉桃壳粉各35%;C.棉子壳70%(对照).各配方均加麸皮25%,玉米粉3%,糖1%,石膏粉1%.(二)试验方法 选用当年的棉桃壳,经晒干粉碎.各配方混匀后兑水拌料,料水比1:1.25.用17×  相似文献   

17.
据分析,食盐中含有丰富Na、Mg、Ca等食用菌生长所需的金属离子.因此,近年来时有食盐用于食用菌生产的报道.笔者参考有关资料,在平菇和金针菇生产上作了试验,获得了一些数据,现公布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菌种菌种平菇为894,金针菇为沪2.(二)试验方法两个菇种,各设两个处理,若干重复.①平菇培养料配方:试验组为棉子壳88%,麸皮10%,石膏1%,食盐1%.对照组为棉子壳88%,麸皮10%,石膏1%,多菌灵0.2%(溶于1%水中).培养料各5kg,料水比为1∶1.2,生料栽培.用17×30cm的  相似文献   

18.
<正>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运用智能化生产理念,按照智能化流水作业要求,科学配料,层层把关。金针菇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经抗污染生物膜过滤,空气经过初、中、高效三级过滤,通过自动化配套设施控制光照、温度、水分、空气,为金针菇生长提供最适条件,不仅实现了金针菇工厂化周年生产,而且保证了金针菇的品相、口感及安全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添加金针菇粉和香菇粉对馒头比容、高度、感官和质构特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菇粉适宜添加量:金针菇粉2.5%,香菇粉1%;确定复合菇粉馒头的最佳制作工艺为:金针菇粉1.5%,香菇粉0.5%,小麦粉98%,加水量50%;和面时间7 min,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50 min,成型后在室温下醒发15 min。在此条件下制作的馒头具有较好的品质。研究为金针菇、香菇的深加工利用探索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金针菇是世界著名食用菌之一,因菇体小,菌柄细长,色泽和食性似金针菜而得名。金针菇菌盖粘滑,色泽金黄,菌柄脆嫩,风味醇厚鲜美,富含营养。我国金针菇的产量已占食用菌总产量的第六位,其产量在世界上仅次于日本。金针菇生产方法比较简单,成本低,周期短,适应性强,既可以大面积专业化栽培,又能小面积家庭式生产。金针菇耐低温,适于寒冷季节栽培、上市,在北方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菇类栽培品种,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