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鲤鱼鳃组织结构及鳃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对鲤鱼进行不同时间的中毒试验,构成了鳃组织的耐量试验。试验表明,当超过鳃的耐受量时,鳃发生了不同阶段的病变。在低浓度短时间作用下,鳃组织分泌的粘液增多。随着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鳃组织出现鳃血管扩充、充血,呼吸上皮肿胀,鳃小片呈棍棒状,相邻几条鳃丝发生融合,形成一片细胞板。有些鳃细胞脱离。病状严重时造成鳃小片坏死、解体导致鳃功能的损害和破坏。  相似文献   

2.
1 诊断1 .1 目检 病鱼体表、鳍条、鳃上均发现有 0 .5~ 1mm的白色小点状突起 ,个别重度病鱼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点 ,全身体表如同覆盖着一层白色薄膜 ,粘液增多 ,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消瘦 ,多漂浮于水面不游动或缓慢游动。因鳃组织被破坏 ,病鱼经常呈浮头状漂浮于水面。1 .  相似文献   

3.
浅谈水产动物中的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关于重金属污染事件屡见不鲜,水产品中重金属超标在人体内的积累效应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如日本的"水俣病"就是由于重金属汞污染鱼贝类所造成的.因此,本文从重金属污染水产动物的毒害机理以及危害等方面进行浅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精养池淡水鱼类的鳃病分析贾滔 汤红梅1.由水质恶化引起的鳃病高产池塘水质污染严重,当水中氨含量长期超标,在分子氨的刺激下,鳃分泌大量粘液,鳃丝呈紫红色,鳃丝的边缘呈白色。因鳃片表面复盖大量粘液严重影响了气体交换。在炎热的夏季水温较高的时候,病鱼常浮于水面,摄食减少,生长缓慢。目检病鱼的鳃无细菌性烂鳃病症状;镜检一般无寄生虫或寄生虫很少,如再配合水质监测,水中氨氮含量超标,可以确诊为由水质恶化引起的鳃病。防治方法:应积极采取换水,增氧等措施降低水中的氨含量。如果将水中的氨含量降低到鱼类能长期忍受的最高氨浓度0.025mg/L以下,就不会对鱼类产生危害。换水不便的池塘也可泼洒西菲利、科利尔等生物调水剂,达到快速降低氨氮的目的。且勿大量施用生石灰等碱性物质,以免将氨瞬时转化为亚硝酸盐加强了对鱼的毒害。  相似文献   

5.
在欧鳗养殖过程中,小瓜虫病是白仔养殖阶段发病率高、危害大的一种常见病,如防治不及进及方法不当,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病症:小瓜虫一般寄生在鱼皮肤和鳃上,在眼角膜和口腔等处也有寄生,侵袭部位肉眼可见由于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白色点状胞囊,因此又称之为“白点病”。病情严重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此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生,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于病灶表面,同时鳍条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病鱼呼吸困难,游泳迟钝,有时集群绕池并摩擦其他物体,造成鱼体…  相似文献   

6.
草鱼中华鱼蚤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草鱼中华鱼蚤病是由大中华鱼蚤寄生所引起的鳃病。虫体以其第二对触肢插入鳃组织而牢固地附着于寄主的鳃丝上。病鱼的血浆总蛋白含量和葡萄糖含量、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比积均低于健康草鱼;红细胞沉降率和白细胞数则高于健康草鱼;白细胞的血式也有明显变化。病鱼鳃上的粘液很多,鳃丝末端膨大成棒槌状,苍白而无血色。鳃组织的病变,主要为炎性水肿和呼吸上皮细胞、粘液细胞及间充质细胞增生,并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渗出。炎性水肿的发生使鳃小片的呼吸机能受到障碍和破坏;由细胞增生引起的鳃小片融合大大缩小了鳃的气体交换面积,因此当大中华鱼蚤大量寄生时,导致病鱼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7.
在欧鳗养殖过程中,小瓜虫病是白仔养殖阶段发病率高、危害大的一种常见病,如防治不及时及方法不当,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病症:小瓜虫一般寄生在鱼皮肤和鳃,在眼角膜和口腔等处也有寄生,侵袭部位肉眼可见由于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白色点状胞囊,因此又称之为“白点病”。病情严重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引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生,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于病灶表面,同时鳍条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病鱼呼吸困难,游泳迟钝,有时集群绕池并摩擦其他物体,造成鱼体充血、损伤…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产》2000,297(8)
一、草鱼的烂鳃病一般是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烂鳃病的主要症状是;解剖观察病鱼的鳃部,明显可见鳃片上有泥灰色、白色或蜡黄色的斑点,鳃片的表面,尤以鳃丝末端粘液很多,并常粘附着淤泥和杂物碎片,有时亦可看到瘀血和斑点沉积在鳃片上。严重患病病鱼的鳃盖片中央,表皮由于被鱼害粘球菌感染后腐蚀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故有“开天窗”之称。[诊断烂鳃病]1.组织病理观察,明显可见病鱼的鳃,特别是鳃丝、鳃小片由于粘球菌的侵袭而坏死、崩溃,往往不能辨认其细胞形态。呼吸上皮组织、呼吸上皮细胞及流经其间的红细胞均已坏死,…  相似文献   

9.
一、斜管虫病病原:鲤斜管虫病症:虫体大量寄生体表和鳃后,刺激寄主大量分泌粘液,使寄主体表和鳃组织被破坏,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同时病鱼食欲减退,体质瘦弱。在水温适宜时,虫体迅速繁殖,2-3天内即大量出现,布满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丝的缝隙中,随之鱼也出现大批死亡。斜管虫病在鱼苗、鱼种阶段较为严重,亲鲤也往往被大量虫体侵袭,影响其生殖机能。流行:全国各养殖地区均可出现此病。斜管虫对寄主没有严格的选择性,一般淡水鱼均可感染,幼鱼尤其敏感。在鱼苗运输途中,也往往由于此病的发生而引起大批死亡。斜管虫的出现与水温有…  相似文献   

10.
鱼的疾病很多,但真正区分只有微生物和寄生虫性两大类。养鱼户都想有一个不请技术员,就能判断鱼病的方法。笔者根据一些专业户的经验,总结了一个简易测定鱼病的三诀: 1.看鳃部:鳃末端腐烂,有粘液,污泥,即细菌性鳃病;鳃片苍白,略带血红色小点,即鳃霉病;鳃片粘液较多,即隐鞭虫,斜管虫,指环虫等寄生引起;鳃部肿大,  相似文献   

11.
人们都喜欢吃鱼,可是,商品鱼是鲜活商品,极易变质。一旦腐败,不但失去它的营养价值,而且会引起中毒事故,有损人体健康。肉眼鉴别商品鱼质量的方法是:鲜度很好的鱼,鳞片较完整,紧贴鱼体,并保持原有的色彩和光泽;鳃盖紧合,鳃丝鲜红或紫红色,粘液透明,无异味;眼球饱满,光亮、透明、黑白分明;肌肉坚实而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12.
正鲤鱼急性烂鳃病2004年开始在郑州流行,到现在为止每年发病面积都呈上升趋势,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特别是在每年的5月份到10月份更为严重。鲤鱼急性烂鳃病发病迅速,来势凶猛,死亡率高,易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水产养殖生产安全。1常见症状患急性烂鳃的病鱼一般表现为离群独游,有时食欲旺盛,有时食欲低迷。患病的鱼体质较弱,开增氧机时易被吸入叶轮而绞死。病鱼体表粘液增多,鳃丝腐烂严重,剥开鱼鳃有白色蛀斑,并且随着得病时间的延长,白色蛀斑会越来越大。剥开鱼的内脏可以  相似文献   

13.
邹新群 《内陆水产》2002,27(9):33-33
鱼类患病后,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但有些鱼病症状相似,如不能正确区别,就会失去治疗良机。现将几种容易混淆的鱼病区别方法介绍如下,供养鱼户参考。出血病与肠炎病两种病均主要危害当年的一龄草鱼种,病鱼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呈鲜红色,但出血病由呼肠弧病毒引起,而肠炎病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充血发炎,严重的呈紫色,剖开肠道无食,有血脓,观察体表,鳍条被蛀蚀,腹部膨大,挤压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鳃霉病与烂鳃病草鱼多患这两种病,病鱼头部乌黑,鳃瓣苍白。但鳃霉病病鱼的鳃丝肿大、发炎,而烂鳃病则出现鳃组织腐烂、崩溃,鳃丝…  相似文献   

14.
铜对半滑舌鳎鳃组织结构和Na+-K+-ATPase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铜暴露后鳃的组织损伤包括:上皮肿胀、肥大增生、空泡化,鳃上皮游离,鳃小片融合,粘液细胞数量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减少,柱细胞体系破坏,红血球溢出或融合成瘤。氯细胞增生和鳃上皮细胞的肿大、增生使得鳃的血水交换屏障距离加大而导致鳃组织缺氧。试验结果表明,鳃暴露于Cu2 溶液后会出现离子调节功能、酸平衡调节和渗透调节功能的损伤。Na K ATPase活力随水中铜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组织学上可以直接地反映水体中重金属污染对鱼类鳃的损伤,因此是一种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监测的重要指标。Na K ATPase活力对水环境铜污染具有反应的敏感性,与铜离子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活力的变化可以作为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指示器。  相似文献   

15.
硫酸亚铁的作用在防治由原生动物寄生于鱼的鳃部而引起的鳃病肘,使用硫酸铜必须与硫酸亚铁相配合其实硫酸亚铁本身没有灭虫的作用,起杀虫作用的是硫酸铜只是由于病鱼的鳃部分泌很多粘液,硫酸铜药液难以渗入,而硫酸亚铁可以将粘液溶化,为硫酸铜渗入打开了通道,故能提...  相似文献   

16.
冬季是渔业的农闲时节,因为大部分水产养殖的商品鱼类都已捕捞上市,越冬的水产品较少,渔民朋友们很容易放松对水产养殖的日常管理和鱼病防治工作。其实,冬季也是鱼病发病率较高的季节,如果不加强防范,就会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并会影响来年水产养殖的正常进行。因此,冬季防病,十分重要。现将冬季比较常见的鱼病作一介绍,以便指导养殖生产。一、斜管虫病斜管虫病的病原体是鲤斜管虫,大量侵袭鱼类皮肤和鳃时,表皮组织因受刺激而分泌大量粘液,同时组织被破坏,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随着大批死亡,在鱼苗、鱼种阶段特别严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养鱼面积每年递增,全国各地每年都新开鱼池。在一些地方的新开鱼池中,鱼类常患一些少见的疾病,如有的鱼体尾部萎缩弯曲或身体其它部位畸形;有的鱼体鳃部红肿,粘液增多而浓稠,通过镜检又没有发现致病菌等等,曾有不少渔农就此向我们求教。笔者认为此种情况除一部分是营养因素、致病菌引起的,大部分则是由于新开鱼池中,各种重金属离子含量过高,毒害鱼类引起的。在一些地方的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汞、铅、铜、锑等重金属盐  相似文献   

18.
鲤鱼单极虫病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1989年以来,造成王快水库等网箱养鲤大批死亡的单极虫病,病鱼出现烂鳃、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有大量粘液等症状;显微观察的结果为:各组织器官发生病变,肠上皮细胞严重坏死,平滑肌纤维发生玻璃样变及解体,鳃丝充血,鳃小片融合,肝细胞核溶解、坏死。  相似文献   

19.
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不少养鱼户分辨不清具体鳃病种类,盲目用药,这不仅会贻误治疗时机,还造成药害。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养殖实践,总结了以下几条鱼类鳃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谨防饲料霉变饲料霉变对鱼、虾有毒害作用,轻则造成生长停滞、生产效益下降,重则导致鱼类中毒死亡。饲料中的维生素易被氧化以及被霉菌破坏,饲料加工处理不当、保管不善容易造成维生素的损失。一、饲料发霉变质的原因饲料发霉变质的原因是因生产、加工、贮存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