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成熟叶老鹰茶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老鹰茶总黄酮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来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成熟叶老鹰茶1 g微波时间61 s,微波功率560 W,液料比10∶1(mL∶g),乙醇体积分数80.3%,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6.52%。成熟叶老鹰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DPPH·清除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质量浓度20 g/L时,DPPH·清除率66.66%,铁离子还原能力相当于2.05 mmol/L FeSO4,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巨尾桉树皮为原料提取按树皮中的总多酚,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酶处理与超声波辅助联合提取法及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工艺条件,并对抗氧化活性较强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一步分离,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制备得到11个活性组分(Fr.1~Fr.11)及1个活性单体化合物(Pu1),同时对其进行了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并对Pu1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0%乙醇、提取温度60℃、超声波作用时间50 min、料液比为1∶12(g∶mL),总多酚得率为5.12%。酶处理与超声波辅助联合提取法中最佳酶处理工艺条件为:酶溶液质量浓度0.15 g/L、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50 min、酶溶液pH值5.0,在此基础上再经超声波辅助提取,总多酚得率为6.23%。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分离活性组分中Fr.5、Fr.6、Fr.7和Fr.8在质量浓度为24 mg/L时对DPPH·清除率大于60%,具有较好抗氧化能力,Pu1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值为8.99 mg/L,小于对照样Vc的IC_(50)值(10.46 mg/L),说明Pu1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活性组分的总多酚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很好的相关性(R=0.944 8,P0.000 1)。通过UV、FT-IR、MS和NMR等分析表明:化合物Pu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98,分子式为C21H_22O14,确定化合物Pu1为2'-甲氧基-六羟基联苯二酸-4-O-α-L-鼠李糖苷。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川楝子总黄酮和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利用过硫酸铵/N,N,N,,N'-四甲基乙二胺(AP-TEMED)反应体系和Fenton反应体系测其提取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川楝子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70%(体积分数)乙醇,料液比1∶30(g∶mL),微波提取7.5min;其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3 h,料液比1∶15(g∶mL),提取4次.川楝总黄酮和多糖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当总黄酮质量浓度为9.74g/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效率达到76.6%,其质量浓度为12.38g/L时,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效率可达到84.0%;当多糖质量浓度达到10g/L时,对O2-·的清除效率达到63.7%,对·OH的清除效率可达到74.0%.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刺玫果总黄酮的乙醇-硫酸铵双水相(添加氯化钠)萃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性。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刺玫果总黄酮的双水相萃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测试刺玫果总黄酮提取液对二苯基苦基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亚硝酸盐、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自由基阳离子(·ABTS+)的清除率和还原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乙醇体积分数27%、硫酸铵质量浓度0.21 g/m L、刺玫果提取液体积分数22%、氯化钠加入量为2.0 g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刺玫果总黄酮平均萃取率为91.81%。刺玫果总黄酮提取液对·ABTS+、·OH和O-2·具有显著的清除能力,当总黄酮质量浓度分别为0.12、0.30和0.60 g/L时,对·ABTS+、·OH和O-2·的清除率分别为90.27、89.60%和96.73%,其清除能力均强于Vc;对DPPH·、亚硝酸盐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弱于Vc;刺玫果总黄酮提取液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桦褶孔菌不同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及总黄酮含量、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桦褶孔菌75%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萃取物,测定不同萃取相中总黄酮和多酚的含量,研究各萃取相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并分析总黄酮和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石油醚相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14.62±3.24)mg/g,乙酸乙酯相中多酚含量最高,为(50.34±30.13)mg/g。桦褶孔菌不同溶剂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正丁醇相萃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最强,其EC_(50)分别为(66.09±1.82)μg/mL和(47.94±1.68)μg/mL;正丁醇相萃取物浓度在0.5mg/mL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V_C相当;乙酸乙酯相萃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仅次于正丁醇相萃取物,EC_(50)为(93.63±1.97)μg/mL。相关性显示桦褶孔菌不同萃取相中总黄酮和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现较好的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表明正丁醇相和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为桦褶孔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板栗雄花序萃取物抗氧化及抑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板栗雄花序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及抑菌效果,为其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方法】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板栗雄花序乙醇浸膏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4个部分;并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 DPPH·)自由基清除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醇提物及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以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共培养测定抗菌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和核磁共振波谱法(NMR)鉴定出板栗雄花序中的鞣花酸(EA),并对其进行初步定量与结构分析。【结果】1)通过系统提取法得到板栗雄花序醇提物提取率为16.6%,其他4种萃取物提取率在2.6%~26.2%,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提取率最高。2)板栗雄花序醇提物及不同萃取物对 DPPH·自由基、卵黄脂质过氧化物都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乙酸乙酯萃取浓度为0.01 mg·mL -1时,对 DPPH·清除率达到94.4%,对卵黄脂质过氧化物的清除率为95.69%,与同浓度的抗坏血酸(Vc)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清除率相当。3)板栗雄花序醇提物对12种细菌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效果,在不同萃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98 mg· mL -1,最低杀菌浓度为1.96 mg·mL -1。板栗雄花序样品中有游离鞣花酸,含量为2.267 mg·g -1。【结论】板栗雄花序中含有较多抗氧化和抑菌的活性物质,其醇提物及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乙酸乙酯萃取物抗氧化活性较高,对清除 DPPH·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都有较好的效果。各个萃取物对 G +菌和 G -菌都有一定作用,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的抑菌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迎春叶黄酮的提取纯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迎春叶总黄酮(FLJN)的提取、分离、纯化条件及其体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方法为:采用75%的乙醇水溶液为提取液,1: 15(g: mL)的固液比,水浴回流热提取3次,每次40min.粗提物经过活性炭吸附法进一步处理后,可得总黄酮质量分数为97.6%的精制产品.体外实验表明,FLJN可以有效地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 · )和羟自由基( · OH),自由基清除率为50%时溶液的质量浓度(IC_(50)值)分别为8.40和2.24mg/L,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与芦丁基本相当,比2,6 - 二叔丁基 - 4 - 甲基苯酚(BHT)稍弱.  相似文献   

8.
采用负压提取工艺从漆树中提取漆树多酚,并研究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单因素和响应曲面试验优化负压提取漆树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真空度0.082 MPa,乙醇体积分数83%,时间1.5 h,液料比20∶1(m L∶g),提取次数2次,漆树多酚得率为2.193%。通过溶剂逐级萃取漆树多酚,得到含漆树多酚53.43%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其对酪氨酸酶具有较强作用,抑制率为63.4%,相对抑制率50%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质量浓度为308 mg/L。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抑制效应表现为迟滞效应,500 mg/L乙酸乙酯萃取物能将反应初速度由29μmol/(L·min)降至8μmol·(L·min)。通过Lineweaver-Burk图显示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型抑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提醇沉法从杜香(Ledum palustre L.)叶中提取得到多糖,通过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杜香叶多糖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采用试剂盒法和化学实验法测定其体外总抗氧化活性以及DPPH·、·OH和H2O2清除能力;采用肝癌细胞Hep G2为细胞模型,研究其对Hep G2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杜香叶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30∶1(m L∶g),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得率为7.86%±0.16%,纯度为90.06%。在质量浓度1~5 g/L范围内,杜香叶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抗癌细胞增殖活性均呈现出量效关系趋势。5 g/L杜香叶多糖总抗氧化能力为(10.27±0.2)U/m L,达到相同质量浓度的Vc总抗氧化活性的95%以上;各浓度杜香叶多糖DPPH·、·OH清除能力均达到相同质量浓度的Vc 90%以上,杜香叶多糖对H2O2清除能力在5 g/L时达到相同质量浓度的Vc 60%以上;当质量浓度为5 g/L时,杜香叶多糖对Hep G2细胞增殖抑制率达57.41%±0.02%。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有机溶剂对漆树木粉醇提物进行逐级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通过比较4个萃取相对DPPH自由基(DPPH·)、ABTS自由基(ABTS·)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探讨了萃取相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的萃取得率最高,为60.1%;对DPPH·、ABTS·和OH·均具有最强的清除作用,其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值分别为19.9、29.74和37.95 mg/L。通过HPLC-MS裂解规律分析,从乙酸乙酯相中鉴定出酚酸类和黄酮类2类化合物,其中酚酸类化合物为:对乙氧基-3-羟基苯甲酸(1)、没食子酸(2)、3,4-二羟基杏仁酸(3)、没食子酸十六烷酯(4)、原儿茶酸(5)和没食子酸乙酯(7);黄酮类化合物为:黄颜木素(6)、3,4',7-三羟基二氢黄酮醇(9)、漆黄素(13)、硫黄菊素(14)、紫铆花素(15)和3,7-二羟基黄酮醇-4'-鼠李糖苷(16)。  相似文献   

11.
以红豆杉枝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了红豆杉枝叶中总生物碱的酶与超声波辅助耦合提取工艺,并对粗总生物碱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酶与超声波辅助耦合提取总生物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量3.00 g,pH值为3的19%乙醇溶液作溶剂、酶质量浓度0.10 g/L、液料比12∶1(mL∶g)、酶解时间52 min、酶解温度50℃和超声波功率150 W,在此条件下提取1次的总生物碱得率为0.126%。响应面模型显著性检验发现模型的P0.000 1,表明差异极显著,回归方程有效,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粗总生物碱萃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红豆杉枝叶粗总生物碱萃取物对3种肿瘤细胞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最强,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为22.18 mg/L,抑制效果与阳性对照依托泊苷相当(IC_(50)值为21.2 mg/L);其次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活性较强,其IC_(50)值为74.95 mg/L;而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_(50)值为146.03 mg/L。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法优化沙棘色素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浸提沙棘色素,在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液中沙棘色素的质量浓度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沙棘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液料比22.4∶1(mL∶g),提取温度63℃,提取时间2.9h,沙棘色素的质量浓度为33.1mg/L。对沙棘色素的抗氧化研究表明:沙棘色素对三价铁离子的还原能力、对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均明显高于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在质量浓度小于6.0mg/L时,沙棘色素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高于BHT,而在质量浓度大于6.0mg/L时低于BHT。  相似文献   

13.
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抑菌活性为评价指标,对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粗提物采用不同溶剂进行分级提取和定性分析,测定了各萃取物的总黄酮含量,考察了萃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选取抑菌效果最佳的萃取物进行了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桑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4 h,固液比1∶30(g∶mL);抑菌效果最佳的为乙酸乙酯萃取物,且乙酸乙酯部分对温度和紫外线照射的影响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板栗壳中多酚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板栗壳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不同条件下板栗壳多酚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板栗壳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9.7%,料液比1∶18(g∶mL),浸提温度52.6℃,浸提次数3次。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板栗壳多酚提取得率预测值为76.0 mg/g,实验值75.9 mg/g。板栗壳多酚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在25~200 mg/L范围内,随质量浓度升高其还原能力和清除二苯基苦基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逐渐增强,当200 mg/L时其还原能力达0.841,DPPH.抑制率达89.7%,均高于同质量浓度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但低于同质量浓度Vc,对O-2.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93.2%和94.0%,均高于同质量浓度BHT和Vc。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密蒙花总黄酮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比研究了密蒙花总黄酮对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密蒙花总黄酮能有效清除DPPH·、·OH、ABTS+·和O-2·.当密蒙花总黄酮质量浓度达到4.8 mg/L时,对DPPH·、·OH、ABTS+·和O-2·清除率分别可达77.88%、35.42%、85.08%和56.91%.  相似文献   

16.
以红薯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以芦丁标准品为对照)为评价标准,利用单因素试验,着重考察提取时间(A)、提取料液比(B)、乙醇浓度(C)对红薯叶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选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红薯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60%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40 (m/V),回流1.5 h,总黄酮提取率平均可达8.81%。该工艺在实验室规模(200.0 g)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工业开发潜力。对红薯叶总黄酮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作用(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和体外抑菌(金黄葡糖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杆菌和黑曲霉菌)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红薯叶黄酮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效果显著,有明显的抗氧化效果。红薯叶总黄酮提取物对金黄葡糖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高剂量条件下抑菌率最高,分别达到108.66%、115.89%,MIC分别为5.02、10.05 mg/mL,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利用响应面法找出超声波提取神秘果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抗氧化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建立神秘果叶多酚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1.0 g神秘果叶粉末,在液料比30∶1(mL∶g)条件下,所得到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丙酮体积分数58%、超声波时间72 min、提取温度48℃,实测得率为6.84%,与预测值(6.82%)基本相符。神秘果叶多酚对ABTS、DPPH和·O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呈现量效关系,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51.81、13.40和28.91 mg/L,表明神秘果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溶剂萃取分离法,采用水、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5种溶剂从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叶中提取分离得到7种提取物样品,通过不同样品对DPPH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肼基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青钱柳叶不同活性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各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青钱柳叶各提取物均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在0.04 mg·mL~(-1)浓度以下其清除率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清除能力最强的为醇提后的水提物,当浓度为0.1 mg·mL~(-1)时其清除率达到91.29%;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的为乙醇提取物,当浓度为1 mg·mL~(-1)时其清除率为53.55%,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除石油醚提取物外,其余样品的浓度与清除率均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而各样品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都明显小于Vc,且随浓度的增大其变化幅度较小;醇提后的水提物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1.32%,其次为水提物,为10.94%;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602,与羟自由基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r=0.427,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r=0.210,说明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青钱柳叶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以抑菌活性为评价指标,对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粗提物采用不同溶剂进行分级提取和定性分析,测定了各萃取物的总黄酮含量,考察了萃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选取抑菌效果最佳的萃取物进行了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桑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4h,固液比1∶30(g∶mL);抑菌效果最佳的为乙酸乙酯萃取物,且乙酸乙酯部分对温度和紫外线照射的影响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原花色素是最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之一,具有非常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能力。以云南地区滇橄榄树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其树皮、树芯、树枝、树叶的原花色素质量浓度进行了研究,并对树枝原花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其次,对树皮原花色素抗氧化能力及与维生素C(vitamin C,VC)的抗氧化协同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树枝的原花色素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树皮、树叶、芯材。同时,树枝中原花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以质量分数为60%的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7,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原花色素的提取率能达到3.85%。滇橄榄树皮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佳,原花色素质量浓度为10μg/m L时,自由基清除率高达88.55%,且抗氧化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层,水层仍然含有部分抗氧化成分。原花色素和VC以质量比为3∶1,1∶1,1∶3进行复配后的自由基最高清除率分别为88.84%,91.27%,91.05%,协同作用强弱顺序为1∶11∶3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