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称为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出血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多为散发,有时也呈现地方性流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在牛群中传播速度快,危害大,造成的死亡率高,对畜牧业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最近几年,随着内蒙古丰镇市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呈现高发趋势,常常因为防控不及时,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做好该种疾病的诊断防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就一起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实验室诊断方法和防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发生与牛的饲养管理、季节变换等有关,并且健康牛在感染后不会立即发病。病原菌主要分布在牛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中,使健康牛成为带菌牛,持续向外部环境中排菌,导致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传播扩散。因此,诊疗该病时要明确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类型及病症表现,结合剖检与实验室诊断手段,准确的识别该病,以便对症施治和用药,提高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引起牛巴氏杆菌病的主要病原体,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引起牛肺炎和乳房炎,牛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引起牛出血性败血症。以往,牛出血性败血症给我国养殖行业造成了严重危害。如今,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在我国报道逐渐增多,表现出了散发和地方流行的特征,再一次对我国的肉牛养殖业和奶牛养殖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亟待研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对其进行防治。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外膜蛋白(outer manbrance proteins,0MPs)的研究将对后期研制相关疫苗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对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外膜蛋白及其基因分析等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西藏林芝地区黄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流行病学特点、致病机理,对该地区章麦村10户牧民养殖的黄牛血清、鼻液分泌物进行了提取,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样品中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PMAb)。结果表明,该地有3户牧民家黄牛血清呈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阳性,鼻液分泌物均呈抗体阴性。说明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对该地区的黄牛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牛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是防控本病的主要措施。本文就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弱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联合疫苗及疫苗佐剂比较研究进行综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加米霉素对分离自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加米霉素和对照药物替米考星对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的23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加米霉素对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范围为0.125~4.0μg/ml,MIC90为1.0μg/ml,替米考星对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范围为0.5~16μg/ml,MIC90为4.0μg/ml,可见加米霉素对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优于临床治疗牛呼吸道疾病的常用药物替米考星.  相似文献   

7.
参照Gen Bank中牛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基因序列(AF016259)和牛支原体opp D/F基因序列(AF130119),设计两对引物,在建立两种细菌单项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优化双重PCR反应条件,建立了两种细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用这两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牛支原体核酸为模板进行双重PCR扩增,结果可同时扩增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牛支原体的265bp和439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他4种牛病原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对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牛支原体的最低核酸检出限均为1pg。通过对30份临床病料检测,将建立的双重PCR技术和单项PCR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两者的总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可用于对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牛支原体的同时检测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正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发生于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牛巴氏杆菌病是养牛养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不仅危害牛群的健康,还会影响牛肉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养殖规模的增大和养殖区域密集度的增加,导致养殖风险增大,由于疾病的防控不到位,许多养殖场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所以,牛病的防治已成为养牛防疫工作的重点。尤其对牛巴氏杆菌病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称为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广泛性出血为特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对养牛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2008年7月中旬,张家口市某奶牛场发生疑似巴氏杆菌感染来我实验室就诊,经过病原的分离鉴定、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等,确诊为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并作了药物敏感试验,为其筛选了敏感药物,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牛羊细菌病是常见的一类传染病,牛羊细菌病由细菌引起,传染速度快,传染性极高,对牛羊的健康威胁极大。常见的牛羊细菌病有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羊链球菌病、肉毒梭菌中毒症等多个病症类型。不同的病症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各不相同。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牛羊细菌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牛出血性败血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是由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定血清亚型引起牛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痰病。其特征为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笔者于加10年4月份诊疗了一起牦牛巴氏杆菌病,现将诊疗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巴氏杆菌病是较为常见的牦牛养殖中出现的一种病症,通常引起这种病症的原因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导致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每年都会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但是仍然时有发生,严重的影响到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笔者以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畜牧区的这种病症为实例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各种畜禽和野生动物的传染病总称。牛羊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病,简称"出败",是急性热性传染病,以发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1病原牛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但据国外报道是与3型副流感病毒及各种应激因子共  相似文献   

14.
牛出败病即牛出血性败血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由于该病的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常常给养牛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野牦牛接种疫苗后暴发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新疆兵团某山区牧场的野牦牛进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防疫后,出现部分牛卧地不起继而死亡的疫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牦牛巴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为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于其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而诱发的一种疫病,其不仅会在牛群中进行传播,还会在禽类中传播,同时该疾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当前在养殖过程中会对牛的生长造成极大威胁。病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感染能力较强,因此当前饲养管理人员十分关注该疾病的防控工作,文章从临床特点、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出发,对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探究,能够为相关疫病的防控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出血性败血症是高海拔地区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的一类细菌性传染性疾病,致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出血性败血症流行率极高,传播速度相对较快,尤其是在放牧条件下,牛群活动过程中接触各种病原的概率极高,一旦受到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尤其是牛群身体抵抗能力下降之后,会给出血性败血症的流行提供条件,短时间内会引发大批量牛群死亡。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牛羊养殖中的细菌性疾病,分别讨论了几种病症类型,并且针对肉毒梭菌中毒、沙门氏菌病、羊链球菌病、巴氏杆菌病、羊梭菌性疾病、炭疽杆菌的治疗,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总结细菌性疾病预防、治疗方法,为今后牛羊养殖与细菌性疾病防治总结对策.  相似文献   

19.
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因为牛在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之后,出现了炎症感染与败血症的现象。此类病症在临床上的死亡率较高,如果发病,就会导致养殖行业出现大量的经济损失,基于此,针对自制高免血清治疗牛巴氏杆菌病治疗效果的分析,提出几点治疗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血性败血病,简称牛出败,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在牛群中具有比较广泛的传染性,呈现散发式流行。巴氏杆菌在病牛机体的组织、体液和粪便等处广泛存在,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饲养舍如果环境寒冷且潮湿,或牛日常采食的饲料营养缺乏牛群发病率比较高,给饲养场造成的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