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贾第虫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肠道寄生虫,可感染人和多种家畜。为获悉云南省猪场的贾第虫感染情况,采用巢式PCR,对4个猪场的129份猪粪便样品进行贾第虫TPI基因序列扩增、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有2个样本为贾第虫阳性,阳性率为1.55%(2/129),均为人兽共患的集聚体B型。该结果说明:云南省猪场内存在贾第虫感染;虽然感染率不高,但存在散播风险。因此,需要加强猪场卫生防疫,做好猪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避免因粪便污染造成疫病流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安徽省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等孢球虫感染情况,采用镜检法和套式PCR法对500份分离的猪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并对获得的阳性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确定猪等孢球虫的流行情况。PCR扩增及序列分析显示有66份阳性产物为猪等孢球虫。安徽省猪等孢球虫阳性率分别为4.20%(镜检法)和13.20%(套式PCR法)。猪场阳性率分别为71.43%(镜检法)和100.00%(套式PCR法)。断奶仔猪阳性率(29.76%)极显著高于保育猪(9.90%)和育肥猪(2.60%)(p0.01),保育猪阳性率也显著高于育肥猪(p0.05)。该调查结果显示猪等孢球虫在安徽省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3.
从青海省祁连县采集93份牦牛粪样用于贾第虫检测。所有样品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处理后,采用卢戈氏碘液染色镜检和免疫荧光试验进行检测,将镜检阳性样品采用套式PCR方法扩增18S rRNA,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镜检和免疫荧光试验中有9份样品为贾第虫阳性,阳性率为9.7%。镜检阳性样品采用套式PCR方法扩增后有8份样品为18SrRNA基因阳性,产物长度292bp,测序后的序列分别命名为QHQL201501~QHQL201508。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分离的虫株属于牛源十二指肠贾第虫,基因型均为反刍动物特有的聚集体E,未发现具有人兽共患潜力的A型和B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9,(7):1330-1335
从安徽省及周边的7个规模化绵羊场和10个规模化山羊场分别采集832和781份新鲜粪样,采用基于贾第虫磷酸丙糖异构酶(tpi)基因的巢式PCR扩增,随后对获得的tpi基因阳性的样本进行了谷氨酸脱氢酶(gdh)基因的扩增,并对获得的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绵羊贾第虫感染率为0.36%,山羊贾第虫感染率为0.00%。tpi基因序列分析显示3个阳性样品基因型分别为E1(2)和E6(1),gdh基因序列分析显示2个阳性样品均属聚集体E。本研究中,安徽及周边地区绵羊和山羊贾第虫感染率较低,且存在的基因型均为反刍动物常见的聚集体E,未发现具有人兽共患潜力的A或B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青海省海北地区牦牛贾第虫的感染情况及虫种基因型,对青海省祁连县、海晏县和刚察县的297份牦牛粪样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之后用免疫荧光方法对贾第虫进行鉴定,对阳性及疑似阳性样品采用基于18SrRNA和谷氨酸脱氢酶(gdh)基因的套式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贾第虫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结果显示,共检出24份贾第虫阳性粪样,总阴性率为8.1%。套式PCR扩增结果显示,24份阳性样品中18SrRNA基因扩增阳性22份,gdh基因扩增阳性18份,产物大小分别为292bp和432bp。序列分析表明,分离的虫种均为牦牛源肠贾第虫,基因型为集聚体E,未发现人畜共患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国羊驼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感染情况,收集我国9个县/市的羊驼养殖基地共484份羊驼粪便样本,提取DNA后,基于核糖体小亚基(SSU rRNA)基因位点对其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8份样本呈十二指肠贾第虫PCR检测阳性,总感染率为1.7%;9个养殖基地中,6个呈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阳性。对成功测序的8条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鉴定出2种人兽共患集聚体为集聚体A (n=5)和集聚体B (n=3)。研究表明,我国部分地区羊驼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率较低,但存在人兽共患集聚体。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长春地区狐狸、貉和家兔养殖场的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情况,基于十二指肠贾第虫GDH基因位点分别设计2对引物,对养殖场的120份狐狸粪便样品、60份貉粪便样品和148份家兔粪便样品十二指肠贾第虫进行检测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来自狐狸的粪便中检测出阳性样品44份,阳性率为36.7%,基因型均为基因亚型AI;6份貉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0.0%,基因型均为集聚体D;41份家兔阳性样品,阳性率为27.7%,其中4份是集聚体B,其他是集聚体A中的基因亚型AI。结果发现在长春地区貉感染贾第虫集聚体D,长春地区的狐狸感染人兽共患型的集聚体A,家兔感染人兽共患型的集聚体A和B。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十二指肠贾第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广西部分地区猫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三毛滴虫的感染情况和基因型,试验采集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梧州市和河池市各宠物医院、流浪动物中心及送检的新鲜猫粪便样本300份,基于隐孢子虫SSU rRNA和gp60基因,十二指肠贾第虫bg、tpi和gdh基因及三毛滴虫ITS基因采用PCR方法对粪便DNA进行PCR扩增,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分析,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共检测出22份隐孢子虫、24份十二指肠贾第虫和41份三毛滴虫阳性样本,阳性率分别为7.3%、8.0%和13.7%。幼猫三种原虫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成年猫(P<0.05),腹泻猫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未腹泻猫(P<0.05),雄性猫三毛滴虫的阳性率要显著高于雌性(P<0.05)。检测出的隐孢子虫都为猫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felis,C.felis),根据gp60基因进行亚型分型,鉴定出ⅩⅨa和ⅩⅨc两种亚型。十二指肠贾第虫共鉴定出集聚体F、B和F+B三种基因型,其中集聚体F为优势基因型。说明广西部分地区猫普遍存在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三毛滴虫的感染,且感染的虫种和部分基因型为人兽共患型,由于宠...  相似文献   

9.
采用巢式PCR方法鉴定东北部分地区牛源贾第虫的基因型。提取DNA后经巢式PCR扩增TPI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后用BLAST和MEGA4.0软件进行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吉林市和长春分离株属于蓝氏贾第虫的AssemblageE型;大庆分离株中蓝氏贾第虫的AssemblageE和AssemblageA型均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进口奶牛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情况及其集聚体和基因亚型分布特征,作者基于SSU rRNA、tpi、gdh和bg基因位点对奶牛十二指肠贾第虫进行PCR检测。结果如下:基于SSU rRNA基因位点进行PCR检测,奶牛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率为9.5%(48/507),48份阳性样品均为十二指肠贾第虫集聚体E;断奶后犊牛感染率最高(20.70%),不同年龄段奶牛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基于tpi、gdh和bg基因位点分别扩增出48份阳性样品中19、28和34个,1份在tpi基因位点呈集聚体A和E混合感染。多位点基因序列分析和种系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该场进口奶牛应为引进后感染十二指肠贾第虫。研究表明进口成年奶牛不易携带人兽共患十二指肠贾第虫,引种场奶牛传播人兽共患十二指肠贾第虫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河南省中牟地区隐孢子虫、贾第虫病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该地区5个奶牛养殖场共432份新鲜粪便样本进行检查。结果显示,隐孢子虫、贾第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7%和7.9%,且感染率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P0.01)。同时,应用基于隐孢子虫的18Sr RNA、贾第虫的TPI基因的巢氏PCR方法对所分离的隐孢子虫和贾第虫虫株进行种类或基因型鉴定,发现三个隐孢子虫虫种,分别为C.andersoni(27个)、C.bovis C(6个)和C.parvum(1个),且前者为优势种;贾第虫发现集聚体E(26个)和集聚体A(3个)。该研究可为牛贾第虫病、牛隐孢子虫病的防治工作及其在地方公共卫生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不同地区猪源十二指肠贾第虫(Giardia duodenalis,简称贾第虫)的流行现状和分子特征,并评估其人兽共患风险。【方法】 从广东省10个地区采集新鲜猪粪样品,采用显微镜镜检,并应用巢式PCR对贾第虫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基因进行扩增,根据扩增结果计算不同地区和生长阶段猪贾第虫的阳性率。对所有的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将获得的贾第虫gdh基因序列进行BLAST比对,确定贾第虫的基因型;运用Mega 7.0软件的最大似然法构建进化树。【结果】 贾第虫包囊呈椭圆形,囊壁较厚,大小为(10~14)μm ×(7~10)μm,具有明显纵向轴柱,细胞核分布于轴柱两侧。521份受检样品中共检测出94份PCR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8.04%(94/521),其中茂名和清远的阳性率较高,分别达40.00%(10/25)和35.06%(27/77);肇庆和韶关的阳性率较低,分别为3.90%(3/77)和8.57%(3/35);佛山、江门、阳江、河源、广州和惠州的阳性率分别为11.11%(2/18)、15.31%(15/98)、11.43%(4/35)、13.33%(4/30)、9.38%(3/32)和24.47%(23/94)。不同饲养阶段的猪群的阳性率调查发现,母猪的贾第虫阳性率(24.55%)显著高于断奶仔猪(13.30%)(P<0.05),与育肥猪的贾第虫阳性率(19.23%)差异不显著(P>0.05)。基于gdh基因序列的基因分型和系统进化分析共发现5种贾第虫亚集聚体,即集聚体AⅠ和集聚体E的4种不同亚型,包括集聚体E1、E2、E10和E13,其中61.70%(58/94)测序阳性样品属于集聚体AⅠ,38.30%(36/94)属于集聚体E的不同亚型。【结论】 广东猪源贾第虫的感染较普遍,不同地区和不同生长阶段的猪感染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人兽共患性集聚体AⅠ为优势亚集聚体,表明广东省猪源贾第虫存在人兽跨物种传播的风险,应重视该病可能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河北省某规模猪场猪瘟病毒(CSFV)的感染情况,收集健康母猪扁桃体116份,采用套式RT-PCR方法进行了猪扁桃体带毒情况检测。套式PCR预期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47 bp(弱毒株)和343 bp(强毒株)。该方法可用于区别CSFV强、弱毒株。116份扁桃体样本中,5份为强毒阳性,CSFV带毒率为4.3%,说明该猪场健康母猪带毒。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安徽省散养鸡群球虫感染及虫种分布情况,从安徽省多地散养鸡场采集鸡新鲜粪便829份,分别采用基于7种鸡球虫内转录间隔区1(ITS-1)基因的套式PCR进行检测,并对获得的样本进行测序和分析,以验证球虫虫种。结果显示,调查的所有散养鸡场均有球虫感染,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和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是调查最常见的虫种。混合感染很普遍,以E.acervulina+E.maxima,E.acervulina+E.mitis,E.maxima+E.mitis及E.acervulina+E.maxima+E.mitis混合感染较为常见。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散养鸡群中球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散养鸡场球虫病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巢式PCR鉴定广东两株犬源贾第虫(GD1和GD2)的基因型。运用碘液染色对犬粪便中贾第虫进行鉴定,提取DNA后经巢式PCR扩增tpi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后用BLAST和DNAStar软件进行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通过tpi基因分析,GD1与L02120的同源性为100%,种系发育树上位于同一分支;GD2与DQ220289的同源性为99.1%,种系发育树上两者在同一分支。广东犬源贾第虫GD1为人畜共患的A1型,GD2为犬的D型。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一种适用于牛场或基层单位的牛源蓝氏贾第虫快速检测方法,根据NCBI网站(https://www.ncbi.nlm.nih.gov/)上的蓝氏贾第虫基因序列设计外引物(FIP,BIP)、内引物(F3,B3)和环引物(LB),建立了牛源蓝氏贾第虫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检测方法,并对采集的40份犊牛新鲜粪便样品分别采用巢式PCR方法(贾第虫检测金标准)和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进行蓝氏贾第虫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牛源蓝氏贾第虫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灵敏度高于巢式PCR;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所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可用于农场或基层单位的牛源蓝氏贾第虫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为寻求一种快速、有效的马泰勒虫PCR检测方法,用Bec-UF2、Equi-R;EMA-1F、EMA-1R两对引物对56份马血液样本中马泰勒虫的核蛋白体基因和表面蛋白基因进行了常规PCR方法检测,用EMA-5、EMA-6;EMA-7、EMA-8两对引物对56份马血液样本中马泰勒虫的表面蛋白基因进行了PCR和套式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以Bec-UF2、Equi-R为引物的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57.1%(32/56),以EMA-5、EMA-6;EMA-7、EMA-8为引物的套式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51.8%(29/56),以EMA-1F、EMA-1R为引物的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17.9%(10/56)。结果表明,以Bec-UF2、Equi-R为引物的常规PCR方法为检测马泰勒虫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内蒙古某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腹泻犊牛寄生虫性病原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子学特性,采集该养殖场18头发生腹泻犊牛的新鲜粪便样品。通过形态学方法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样品中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和蓝氏贾第虫(Giardia lamblia)进行分离鉴定和感染情况统计分析。形态学检查结果表明,18份粪便样品中隐孢子虫感染率为5.56%(1/18),蓝氏贾第虫感染率为72.22%(13/18)。进一步对18份粪便样品提取DNA,并基于SSU rRNA和BG基因位点分别对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虫进行PCR扩增、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电泳检测结果显示,显微镜检测阳性粪便样品均在830 bp和511 bp处出现目的扩增条带。同时,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也表明,所分离到的隐孢子虫与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牛隐孢子虫(C.bovis)在SSU rRNA基因位点上具有100%序列同源性,因此被归于同一个进化分支,而所分离的蓝氏贾第虫在BG基因位点上与集聚体E参考分离株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9.78%以上,提示其属于集聚体E。通过形态学和分子学方法明确了牛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虫是该奶牛场主要致犊牛腹泻...  相似文献   

19.
从青海省海晏县采集10只牧羊犬粪样用于贾第鞭毛虫检测.所有样品经饱和盐水浓缩法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处理后采用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试验(IF)和套式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中1个样品为阳性(10%),PCR扩增片段长度为274 bp,命名为QHGC201101株.测序结果与肠贾第鞭毛虫3VR株(HQ616609)核糖体小亚基RNA的同源性为100%,表明分离的虫种为肠贾第鞭毛虫,属于人兽共患型病原.  相似文献   

20.
应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技术从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者的粪便中分离纯化贾第虫包囊,以此包囊免疫家兔,获得免疫血清,经大肠杆茵吸收后建立斑点免疫结合试验,检测粪中贾第虫特异性抗原。以此法检测39例贾第虫感染者粪便,有36例出现阳性斑点,阳性检出率为92.3%。以超声粉碎的贾第虫包囊抗原为标准,36例阳性标本中,有35例标本贾第虫特异性抗原蛋白含量分布在39~69ng/mL范围内,1例为138n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