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L—乳酸的生产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L-乳酸的性质、应用、生产方法及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主要介绍了米根霉及其固定化技术生产L-乳酸的研究现状和原位分离技术(ISPR)在L-乳酸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所研究的新型分离技术-原位分离在L-乳酸发酵中的应用,主要为吸附发酵、萃取发酵、膜法发酵和电渗析发酵,分析了各种方法快速移走代谢产物的原理,探讨了各自所存在的特点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和控制初始发酵条件,比较产物L-乳酸、D-乳酸组成变化,得出提高L-乳酸光学纯度的米根霉发酵生产条件:在pH6.0、温度34℃、初始葡萄糖浓度100g/L、NH。NO3 2g/L、添加1.5g/L L-乳酸的适合条件下,米根霉HZS6能够发酵生产光学纯度99%以上的L-乳酸,其转化率达到80%,终浓度为81.3g/L。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鼠李糖乳杆菌ZQ-55发酵生产L-乳酸的产量,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L-乳酸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ZQ-55发酵生产L-乳酸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6g/100mL、蛋白胨0.25g/100mL、酵母粉1.0g/100mL、乙酸钠0.3g/100mL、K_2HPO_40.1g/100mL、吐温-80 0.1g/100mL、Mg_SO_4·7H_2O 0.02g/100mL、MnSO_4·H_2O 0.05g/100mL。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72h,接种量10%,温度37℃,转速150r/min,装液量为100mL,一次性添加碳酸钙10g。以该培养基为最适L-乳酸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发酵,在摇瓶水平上的L-乳酸产量为120g/L。进行5L发酵罐上罐发酵生产L-乳酸,产量为160.5g/L,产L-乳酸速率为2.23g/(L·h),葡萄糖的总添加量为187g/L,糖转化为L-乳酸的转化率为85.56%,L-乳酸的光学纯度为95.39%。  相似文献   

5.
L-色氨酸的应用及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色氨酸作为一种必需的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饲料等方面.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提高L-色氨酸的生产能力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文中综述了L-色氨酸应用及生产技术包括发酵生产色氨酸的菌种选育、发酵培养基原料和发酵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Y-78产苯乳酸发酵培养基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Y-78产苯乳酸的7个因素进行筛选,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糖、苯丙氨酸、吐温-80添加量为影响苯乳酸产量的关键因子,运用最陡爬坡试验法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其3个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确定上述3个因子的最佳水平为葡萄糖24 g.L-1,苯丙氨酸13 g.L-1,吐温-80 7.4 mL.L-1,苯乳酸产量2.13 g.L-1,比优化前产量提高了7.65倍,高于目前已有的苯乳酸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7.
L-色氨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荣庆  刘伟  皮雄娥  王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438-4440,4443
L-色氨酸在医药、食品、饲料添加剂以及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L-色氨酸的应用研究逐渐成为一项新的热点.综述了L-色氨酸在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现状,详细介绍了酶法、直接发酵法、微生物转化法等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构建了L-色氨酸高产色氨酸菌株的策略,并对L-色氨酸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乳酸乳球工程菌表达L-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水平.[方法]对培养基种类、接种量、培养温度、诱导剂浓度、磷酸甘油二钠浓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使用DifcoTM M17 Broth培养基培养乳酸乳球菌时,L-苯丙氨酸解氨酶表达活性最高;磷酸甘油二钠对L-苯丙氨酸解氨酶表达活性有较大影响,可提高活性93.8%.通过正交试验,得到PAL最佳表达条件为接种量2.0%,培养温度30℃,磷酸甘油二钠浓度2.0%,诱导剂浓度10.0 μg/L. PAL表达酶活可达3.05 IU/ml.[结论]在发酵扩大培养中优化了L-苯丙氨酸解氨酶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条件,为今后生产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黑米为原料,通过高产L-乳酸发酵剂的筛选,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优化富含L-乳酸黑米发酵饮料的发酵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菌种为最佳发酵剂,发酵技术为:黑米酶解液中添加6%的大豆分离蛋白,发酵剂3%,43.5℃恒温发酵9 h.成品L-乳酸含量达到9.00 mg·mL-1,感官综合的评分88分.  相似文献   

10.
L-乳酸是微生物和动物细胞中一种天然的代谢产物。同时,L-乳酸也是一种工业产品,在食品、护肤品、药品等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生物质行业的高速发展,L-乳酸也被视为一种平台化学品,可代替传统的石油工艺,用于合成对应的衍生化学品及材料。为此,总结报道了L-乳酸的结构特性和发酵生产工艺,随后给出了6种L-乳酸的分离提纯工艺——钙盐法、酯化蒸馏法、萃取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分子精馏法,并分析了各工艺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