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用清除有机自由基DPPH法评价竹叶挥发油抗氧化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15种竹叶中提取挥发油,以TBHQ为对照,用DPPH·法研究竹叶挥发油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绿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最高为0.637%,而福建茶竿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仅为0.252%,水蒸气蒸馏法适宜于提取竹叶挥发油.15种竹叶挥发油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竹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与挥发油的浓度呈正相关性.其中银丝竹竹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最强,,IC50值为3.605 mg·mL-1,绿竹竹叶挥发油的IC50值为4.464 mg·mL-1,短穗竹竹叶挥发油抗氧化活性最低,其IC50值为12.128 mg·mL-1.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竹叶挥发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韶关野生竹叶花椒果实挥发油含量与组分,以野生竹叶花椒青果和熟果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并按峰面归一化法计算其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韶关野生竹叶花椒每100g青果的挥发油含量为1.66mL,主要成分为桉树脑(59.11%)、柠檬烯(17.63%)、桧烯(8.91%)和月桂烯(3.54%)等;每100g熟果的挥发油含量为1.40mL,主要成分为桉树脑(39.31%)、柠檬烯(26.93%)、月桂烯(7.25%)和桧烯(6.37%)。韶关野生竹叶花椒青果与熟果挥发油主要成分相同,但其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竹叶花椒在由青转熟的发育过程中,单萜类化合物含量增加并主要表现为柠檬烯含量增加,而单萜含氧衍生物含量降低并主要表现为桉树脑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毛竹叶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毛竹叶为实材,采用同时水蒸气蒸馏萃取、挥发油提取器、超临界萃取和索氏提取等4种方法提取毛竹叶挥发油,用气质联用仪测试竹叶挥发油,共检出88种挥发性化合物;通过质谱库检索及人工图谱解析,确定了68种化合物结构。采用同时水蒸气蒸馏萃取和挥发油提取器提取的化合物以醇、羧酸、烷烃类为主,C9~C16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69.10%和62.11%;采用超临界萃取提取方法获得的化合物以烷烃、羧酸为主,C9~C16化合物相对含量为22.91%,C17~C25为27.98%,C26~C38为22.78%;采用索氏提取法获得的化合物以烷烃类为主,C26~C38化合物相对含量为58.55%。研究表明,提取方法不同,竹叶挥发油成分在化合物种类、个数及相对含量方面差异很大;采用同时水蒸气蒸馏萃取和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技术能够获得较为完整的竹叶挥发油组分信息。   相似文献   

4.
慈竹叶片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在四川不同地区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慈竹叶片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揭示四川不同地区慈竹及其不同部位黄酮含量的差异,为高含量黄酮慈竹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西南科技大学校园内慈竹叶片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NaNO2-Al(NO3)3比色法测定黄酮含量。最后采用优化后的慈竹黄酮提取工艺,对四川省5个不同地区的慈竹完全展开叶片、幼笋和大笋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1)乙醇体积分数对慈竹叶片黄酮提取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提取时间,料液比对黄酮的提取的影响程度最小。(2)慈竹叶片黄酮含量高于幼笋和大笋。(3)四川不同地区慈竹各部位的黄酮含量存在差异,叶片黄酮含量以眉山市青神县的慈竹最高,雅安市芦山县最低;幼笋和大笋的黄酮含量以达州市大竹县和宜宾市长宁县的最高。【结论】乙醇提取慈竹叶片黄酮的适宜工艺为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20,在70℃条件下提取2 h。眉山市青神县栽培的慈竹是提取叶片黄酮的良好原料。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对院内制剂清胃片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使清胃片挥发性成分提取完全,从而更好地发挥药物治疗作用。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清胃片中的挥发油组分(木香、丁香和薄荷),以挥发油提取量、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响应面设计试验确定药材中挥发油组分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最终得到清胃片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药材加8倍量水,浸泡2 h,水蒸气蒸馏法提取7 h得挥发油组分。挥发油提取工艺准确、稳定、可靠,为清胃片中挥发油提取工艺的优化完善提供参考,可用于清胃片的批量生产,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乌连止泻颗粒剂中白术、木香、干姜含有挥发油成分,甘草有助于挥发油溶出,采用共水回流法提取,以挥发油溶出率为指标,对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粉碎程度进行了单因素考察,优选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利用β-CD包合挥发油,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结果表明,经试验确定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为,将白术、干姜、木香、甘草粉碎成粗粉,不浸泡,加8倍量水,共水回流提取6 h;挥发油包合工艺为β-CD:挥发油为4:1;β-CD:水为1:8;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小叶女贞中的挥发油成分,比较其在化学成分和含量上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小叶女贞中的挥发油成分,并运用GC-MS分离和分析2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采用SFE-CO_2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8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3.79%;采用SD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1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7.22%。[结论]2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异很大,为小叶女贞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淡竹竹叶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淡竹竹叶的挥发油,用GC-MS法分析其具体组成,结果表明:淡竹竹叶挥发油中共检出41种化合物,相对含量超出5%的主要有:十六酸、金合欢基丙酮、植醇、石竹烯和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共占总含量的58.6%。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醛类,共12种,但相对含量只有11.56%;酮类有5种,相对含量最高,总计达25%;而3种酸类的相对含量也达21.46%。淡竹竹叶挥发油含有一些良好香味的化学成分,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龙眼花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龙眼花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2.66%;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0.74%。[结论]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龙眼花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水蒸馏法对金银花挥发油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探究金银花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并对产物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为:金银花粉碎度0.85 mm,5%氯化钠溶液浸泡28 h,料液比1∶10(g∶mL),提取时间42 h,挥发油得率0.171%;经过GC-MS分析,检测到金银花挥发油成分79种,其中脂肪酸类成分(69.10%)、酯类成分(18.15%)和烷烃类成分(5.33%)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适宜三峡库区护岸林种植的耐湿耐淹树种,采用人工水池对巴茅、池杉、水杉、麻柳、杨柳、意杨69、楸枫、慈竹、麻竹、吊丝竹10种植物的耐湿耐淹性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3年生护岸林叶片的营养特性。结果表明:池杉的耐湿耐淹能力最强,池杉、麻柳、杨柳、水杉可部分淹水150 d以上,因此,池杉适宜在三峡水库的消落区种植,池杉、麻柳、杨柳、水杉等树种可在含水量较高的土壤种植。树叶氮、磷、钾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气温升高,叶片养分含量增加,进入秋季逐渐降低。意杨和楸枫的养分需要量大,适宜在肥沃的土壤种植,池杉和水杉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2.
黔北山区主要立地因子对慈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典型抽样的方法,在黔北山区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纸浆林造林地设置28个样地调查竹丛的立竹株数、胸径、竹高等生长指标,以及海拔高度、小地形部位、坡度、坡向、土壤厚度等主要立地因子。对调查的样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平均值的差异显著性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和小地形部位是影响慈竹生长的关键立地因子,坡度、坡向和土层的中、厚程度对慈竹生长的影响较小,其t检验未达显著水平。因此,黔北地区营造慈竹纸浆林,宜选择海拔800m以下、位于山冲山洼、坡下部和坡中部、土层中厚的立地作为造林地;而海拔1000m以上,位于山顶山脊和坡上部的立地则不宜选作慈竹纸浆林造林地。  相似文献   

13.
黄皮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从黄皮果核、黄皮果皮、黄皮枝叶3个部位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检索,应用峰面积归一法得出各类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黄皮果核挥发油中鉴定出42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78%;枝叶中检索出35种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91.36%;果皮中检索出35种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95.10%。3个部位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烯类、醇类等,但主要成分类型及含量差异很大;果核和果皮中的很多成分都有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4.
The essential oil of the whole fruit and the peel of Anli pear (Pyrus Ussriensis Maxim.)grown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was extracted through the hydrodistillationmethod, and was investigat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echnique.The yields of the essential oils of Anli pear whole fruit and the peel were 0.073 and0.36%, respectively.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volatile compounds was conducted throughthe commercial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IST) and Wiley massspectral search program, confirmed by comparing the retention indices with standardvalues of authentic samples. A total of 7 and 16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essential oils of the peel and the whole fruit, respectively. The predominant constituentof the two kinds of essential oils was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which is a typicalantioxidant.  相似文献   

15.
山核桃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473-2474
[目的]分析山核桃仁油的脂肪酸组成,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核桃仁油、红松籽油、接骨木油和橄榄油为材料,利用GC/MS对各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找出山核桃仁油的特色。[结果]共鉴定出山核桃仁油中的5中化合物,即亚油酸、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含量分别为63.48%、19.90%、11.96%、3.31%和1.35%;山核桃仁油中n-6:n-3脂肪酸比例为5.31,与我国推荐的n-6∶n-3脂肪酸比例(4-5)∶1非常接近;山核桃仁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4.3∶1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偏高,但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和a-亚麻酸,均为人体必须脂肪酸。[结论]山核桃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n-6∶n-3脂肪酸比例合理,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贵州产蒲桃枝、叶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来对比研究黔产蒲桃枝叶中的挥发性成分。从蒲桃枝、叶中分别鉴定出35和42个化学成分,各占挥发油总量的54.13%、62.70%。两个部位共鉴定出55种化合物,其中20种化合物为共有成分。黔产蒲桃枝叶中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紫薇籽油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薇是我国夏季重要观花树种,栽培广泛。为了开发和利用紫薇籽油,采用冷榨法从紫薇种子中榨取了油脂,并采用GC/MS对堇薇、红薇、银薇3个不同品种群紫薇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群紫薇籽油均含有相同的17种脂肪酸,不同品种群脂肪酸含量有差异,其中堇薇品种群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最高,为86.57%,该品种群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最低,为13.05%;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和油酸,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堇薇、红薇、银薇3个品种群亚油酸含量分别为71.62%、70.91%、72.87%;从紫薇籽油中检测出奇数碳脂肪酸类二十三烷酸,该脂肪酸具有抗癌活性,表明紫薇籽油是一种值得开发的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四川竹类植物新种硬头青竹Phyllostachys rigida X.Jiang et Q.Li和单竹属新类型花料慈竹Lingnania distegia keng f.f.flavidostriata X.Jianget Q.Li作了介绍。已知四川具条纹的竹子有四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GC/MS分析,研究了经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后葡萄酒中高级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一定条件的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后,葡萄酒中多种高级醇的含量均有所变化。其中,对葡萄酒风味有负面影响的高级醇总含量有下降的趋势,而起正面作用的高级醇含量则略有上升。与这一变化相对应的是葡萄酒的刺激性减小,口感更为醇和。  相似文献   

20.
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SDE)提取南果梨果心挥发性成分,测得南果梨果心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为0.25%,用GC/MS法从南果梨果心挥发性成分中分离并确认出50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G1710BA化学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性成分中的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依兰烯(29.78%),2,6一二甲基-6-(4-甲基-3-丙烯基)双环[3.1.1]庚-2-烯(9.53%),1-甲基-4-(5-甲基-1-甲烯基-4-己基)环己烯(6.43%)等,占总检出量的80.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