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简要阐述水库提灌对于兴建现代农业设施,完善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重要性。针对目前水库排灌站采用地面泵为主要动力,辅助配备机台或滑轨转移的模式,在建设成本、安全等方面存在缺陷,不适用于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套筒式水库排灌建设方案,该方案在地理适应性、安全可控性、成本节约性和方案统一性方面有极大优势。套筒式水库排灌站主要由"套筒部分、水泵、内管连接部分、过渡连接部分、泵房、控制安全保护部分和出水部分"7个部分组成。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水泵结构,并特别介绍了特制法兰、焊接挡板2种局部结构。  相似文献   

2.
考虑趋肤效应和动态磁滞效应的电机旋转铁芯损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际农业用电设备铁芯损耗的预测不准是趋肤效应造成农用电器效率低下、使用成本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该文综合考虑了交变激励下趋肤效应、局部磁滞作用和动态磁滞回环对经典铁芯损耗模型系数的影响,将系数修正后的交变模型引入旋转铁芯损耗模型中,提出一种基于正交分解和损耗分离的改进无取向硅钢叠片旋转铁芯损耗模型。利用磁特性测量装置进行不同频率下的铁芯损耗测量,对所建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与经典铁芯损耗模型和只考虑单一因素的改进模型相比,该模型在高频和高磁密下的铁芯损耗计算精度分别提高了25.32%和9.16%。研究结果可为农用电气设备的电机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淤地坝监测预警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其中硬件主要包括采集设备、固基设备、传输设备、供电设备等,软件包括采集结果统计分析展示系统和预警模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位、流量、雨量、坝体变形、坝体渗漏、水毁、坝区等,为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需选择相应的数据采集设备。预警模型有单变量预警模型和多变量水位预警模型,两种预警模型各有优缺点,需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4.
沙门氏菌被认为是全球生产者和消费者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病原菌威胁之一,而猪和猪肉产品中的沙门氏菌是引起人类沙门氏菌病的主要来源,因此如何从源头控制养猪业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是中国食品安全和出口贸易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猪舍设施与饲喂设备(包括地板类型、围栏之间的隔断、饲喂饮水设备)对沙门氏菌感染的影响,环境控制措施(包括防护设备、褥草、猪栏清扫和消毒)对沙门氏菌感染的影响和运输对沙门氏菌感染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控制猪沙门氏菌感染应注重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基于PLC的种子包衣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为提高种子包衣质量,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用种需求,研发了5BY-5型新一代种子包衣设备,并设计了以PLC为控制核心,液晶触摸屏为人机交流窗口,集编程、变频、液流监测、传感器等技术为一体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介绍了设备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控制系统硬件选型及抗干扰措施。采用Pro Tool/Pro CS编制人机交流软件,在Step 7-Micro/WIN环境下采用梯形图方法编制系统监控软件,实现包衣作业的部件保护、精确计量、自动控制和人性化操作。检测结果表明,包衣合格率为99.2%,均匀性变异系数为0.6%,证明该设备能有效提高包衣质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控制的温室加热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该文分析了现有温室加热设备的不足,提出了将模糊控制原理应用于温室加温设备的新方法,并成功地研制了一种工作效率高、使用方便,基于模糊控制的温室加热器。试验结果表明,该温室加热器性能稳定可靠,自适应能力强,节能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叠层笼养鸡场工艺设计及设备配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蛋鸡高密度叠层笼养工艺是一种不同于其它笼养工艺的饲养模式。该文对叠层笼养工艺的特点、要求、发展前景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在此基础上,就该工艺所需的系列配套设备及舍内照明系统、通风降温系统等环境调控设备的选型和设计加以论证,并为北京某年产20万枚蛋的商品代鸡场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8.
桃在鲜果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SSC)是衡量桃品质的重要参数,是挑选优质桃以及预测最佳采摘时期的重要决策依据。该研究开发了一款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手持式黄油桃SSC无损检测设备。该设备的硬件系统主要由微型光谱仪、卤素灯、OLED显示屏、微控制器以及自主设计的驱动电路组成。为了评估所开发设备的检测性能,采用北京平谷区种植的黄油桃作为样品进行验证。首先,获取校正集样品在680~940 nm范围内的可见近红外光谱,经5点平均平滑和最大值归一化对光谱预处理建立黄油桃SSC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并用于预测集样本的SSC分析,预测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47和0.728%,单果检测时间不超过2 s。为了提高模型精度和稳定性,将校正集和预测集合并后作为新的校正集进行建模,并将重新构建的模型对独立验证集进行预测,SSC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06,均方根误差为0.732%。采用分段直接校正算法将主机模型传递到从机。经过模型传递后,从机对独立验证集SSC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 0.865和0.919%。该手持式SSC检测设备可将SSC预测数据以蓝牙方式传输到手机客户端,借助手机定位功能,在地图上实现黄油桃SSC空间可视化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该手持式SSC无损检测设备可以实现黄油桃SSC的准确测量,借助模型传递算法。实现了模型在不同设备间的有效传递,避免了重复建模,可为该设备批量生产节约大量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精细农业中农情信息采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精细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快速有效地采集和描述影响作物生长环境的空间变量信息,是开展精细农业实践的重要基础。围绕土壤环境、作物产量分布、病虫草害及作物长势等信息采集技术的研究情况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现有采集技术存在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提高设备的采集精度和速度,开发研制产量监测系统、土壤环境信息快速测量仪以及多功能采集设备是近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具有支持热插拔、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强等优点,作为一种通信接口规范,它被广泛地应用于PC机和外围设备的通信系统中。设计了以AT89C52为MCU,基于USB芯片PDIUSBD12的温室环境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对温室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各项参数的测定,并设计开发了该接口芯片的固件程序,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主机应用程序。驱动程序采用WDM驱动程序模型,实现了USB设备的热插拔和访问操作。应用程序采用VC++ 6.0为开发环境,把USB设备当作文件来操作,实现了数据的批量传输,大大提高了传输速度。  相似文献   

11.
大型泵站系统运行优化模型与节能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解大型泵站系统运行优化节能效果,分析了大型泵站优化运行方案的研究优化范围。以泵装置效率最高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单台机组变角运行优化模型和变速运行优化模型;在抽水流量和装置扬程一定的情况下,以运行费用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单座泵站、并联泵站运行优化模型;在抽水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考虑扬程变化和分时电价,以运行费用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单座泵站、并联泵站、并联泵站系统和梯级泵站系统的运行优化模型。3个应用实例考虑的优化范围与影响因素不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单台机组最优叶片角度下泵装置效率较设计角度最高可提高4.21个百分点;实行分时电价、变角调节的单座泵站系统运行优化方案和梯级泵站系统运行优化方案分别较设计方案节约电费5.64%和6.83%。提出了大型泵站系统运行优化建模时应综合考虑输变电、泵站和河道输水三方面能量损失。优化范围与考虑的因素越全面,节能与节约电费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淮阴三站变频变速优化运行的分解-动态规划聚合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泵站多机组变频变速运行日耗电费用最小为目标,构造泵站多机组变频变速日优化运行数学模型。考虑变频装置效率随机组转速变化情况,采用大系统分解-动态规划聚合方法求解。先以泵站日提水耗电费用最小为目标,机组提水量为协调变量,将该模型分解为若干个单机组变频变速日优化运行子模型;再以各机组提水量为决策变量,泵站提水量的离散值为状态变量,构造聚合模型,二者均采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该方法对求解不同型号泵机组或各机组同型号但性能存在差异的泵站变频变速最优化运行问题同样适用。以南水北调东线第三梯级泵站淮阴三站运行为例,获得了一系列优化成果。  相似文献   

13.
粒子群算法在农业工程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运用改进型粒子群算法对农村的两个应用实例,农村泵房钢结构数学模型和农村电站无功补偿优化数学模型进行了优化计算,采用MATLAB语言编制了泵房钢结构优化、配电网络无功补偿的计算机仿真程序。通过两个实例的计算机仿真,优化后的泵房钢结构质量比原设计减少了27.37%;有效地搜寻到电站无功补偿费用最低的优化补偿点,结果符合实际应用情况,表明粒子群算法应用于农业工程优化设计计算切实可行,为复杂的农业工程优化设计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负载敏感变量泵结构建模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现代农业装备液压系统关键零部件,负载敏感变量泵为农业绿色生产提供了保障。为深入研究负载敏感变量泵的工作性能,该文重点分析了其内部机械结构和工作机理,充分考虑了各运动部件的有效行程范围,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状态空间法建立了基于边界条件的负载敏感变量泵非线性数学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采用四阶龙格-库塔算法对其稳态和动态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搭建闭心式负载敏感液压系统试验平台,完成其性能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负载敏感变量泵动态特性试验与仿真结果,得到负载补偿压力误差约为0.1 MPa,验证了负载敏感变量泵非线性数学模型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负载敏感变量泵输出流量和压力可实时与负载相适应,补偿压力约为1.5 MPa,可有效提高液压系统效率,减少系统发热,满足现代农业装备作业机组的田间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防止高扬程泵站机组因意外失电发生水锤事故,引起水大量倒流、机组逆转,对山西杨范泵站采用的下开式水锤消除器水力特性诸参数进行了现场测试与分析,同时采用特征线法模拟,在计算机上编程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说明:该数值模拟方法可用于解决类似复杂边界条件的水力过渡过程计算;泵站使用的水锤消除器消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城镇圩区排涝泵站群日常运行方案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降低城镇圩区排涝泵站群日常运行能耗,提出排涝站群总能耗最小的多方案试验选优、圩外河道水位控制去劣的优化运行调度方法。将圩区泵站群分组作为试验因素、每组泵站的开机方案为试验水平,以泵站群总能耗为试验结果开展正交试验,对试验结果应用正交分析得到泵站群若干种优化运行方案序列,选择总能耗最小且满足圩外河道的水位控制要求的方案为最优运行调度方案。以上海市城区某区域为实例,应用优化方法编制了2种潮水过程、4种降水条件下的优化调度预案;在不能利用潮水自排的最不利水文工况下,应用优化调度方案与现行调度方案相比,总电功耗最大可节省12%。通过开展优化调度方案与现行方案的节能效益比较,验证了现行方案的合理性并对现行方案提出了优化建议。一方面可为城镇圩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优化日常调水预案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丰富和完善排泵站群优化调度方法的理论研究作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排污泵站是污水处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水泵性能和装置特性的实际测试和能耗分析发现,该泵站双泵运行流量约为6600 m3/h,扬程17.2 m,大于污水处理工艺的需要。基于供需平衡分析对泵站中排污泵叶轮进行节能改造,并对改造后的叶轮进行测试分析,改造后双泵运行工况变为流量5400 m3/h,扬程14.5 m,满足了污水处理工艺的需要,实现了供需平衡,总的轴功率降低约15%,并在1 a内可以收回改造成本,实现了泵站的节能。  相似文献   

18.
浙江盐官下河泵站轴流泵装置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ε紊流模型数值模拟和计算了浙江盐官下河泵站的进、出水流道,并对该装置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泵站机型选择合理,过流量大,高效范围广,装置效率高,运行平稳。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该泵站的建设,还可为其它同类型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因保护死区造成的投运率低和误动作问题,构建生物体的电学模型,获取大量的触电信号,进一步研究触电电流与剩余电流间的相互关系,可为解决保护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奠定基础。该文以猪为研究对象,采用Otsu算法将CCD相机采集的标准图像二值化,利用Canny边缘检测法提取图像轮廓并细化,在对图像归一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圆弧拟合法获取猪体轮廓关键点,并运用整体变换法获得猪体514个关键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在ANSYS平台上建立猪的三维实体模型;基于修正系数法研究猪体组织介电特性的基础上,构建猪的电学模型并进行触电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触电电压相同时,面接触触电方式,左前肢-左后肢和左前肢-右后肢触电路径下平均电流密度分别为0.973和0.641 A/m2,线接触触电时分别为0.782和0.579 A/m2;相同触电方式下,左前肢-左后肢触电路径中的电流密度大于左前肢-右后肢触电路径中的电流密度,相同触电路径下,面接触触电方式触电电流密度大于线接触触电的电流密度;2种触电方式下各30组数据,触电仿真电流与触电物理试验获得电流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5%,该电学模型在生物体触电仿真研究中可行。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人体电学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风光储微电网系统复合储能的网格式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德  陈忠雷 《农业工程学报》2019,35(21):196-201
针对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因保护死区造成的投运率低和误动作问题,构建生物体的电学模型,获取大量的触电信号,进一步研究触电电流与剩余电流间的相互关系,可为解决保护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奠定基础。该文以猪为研究对象,采用Otsu算法将CCD相机采集的标准图像二值化,利用Canny边缘检测法提取图像轮廓并细化,在对图像归一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圆弧拟合法获取猪体轮廓关键点,并运用整体变换法获得猪体514个关键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在ANSYS平台上建立猪的三维实体模型;基于修正系数法研究猪体组织介电特性的基础上,构建猪的电学模型并进行触电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触电电压相同时,面接触触电方式,左前肢-左后肢和左前肢-右后肢触电路径下平均电流密度分别为0.973和0.641 A/m2,线接触触电时分别为0.782和0.579 A/m2;相同触电方式下,左前肢-左后肢触电路径中的电流密度大于左前肢-右后肢触电路径中的电流密度,相同触电路径下,面接触触电方式触电电流密度大于线接触触电的电流密度;2种触电方式下各30组数据,触电仿真电流与触电物理试验获得电流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5%,该电学模型在生物体触电仿真研究中可行。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人体电学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