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施肥水平对冬闲田牧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贵州大学实验基地,利用冬闲田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科牧70、光叶紫花苕、一年生黑麦草、燕麦草的鲜草产量、干物质以及干物质中的营养成分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牧草鲜草产量和干物质明显增加;总干物质中营养成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一年生黑麦草、光叶紫花苕、燕麦、冬牧70。综合各处理结果,在四种牧草中,最适宜贵州冬闲田种植的是一年生黑麦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稻-多花黑麦草""、稻-光叶紫花苕"及"多花黑麦草+光叶紫花苕-稻-冬闲田-稻-紫云英-稻"3年轮作和"稻-燕麦"2年轮作的栽培模式试验,研究分析了牧草在冬闲田种植及其对水稻、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模式下,多花黑麦草、光叶紫花苕、燕麦在冬闲田长势表现良好,均能获得较好的草产量,紫云英产量较低;多花黑麦草+光叶紫花苕混播产量高于多花黑麦草和光叶紫花苕单播产量。草田轮作对水稻增产具有积极作用,与对照(冬闲)相比",稻-多花黑麦草""、稻-光叶紫花苕"模式的水稻产量3年分别增收35.4%、25.4%、10.8%和25.4%、15.2%、3.1%";稻-燕麦"和"多花黑麦草+光叶紫花苕-稻-冬闲田-稻-紫云英-稻"模式的水稻产量增收10.7%和3.1%;种植多花黑麦草和光叶紫花苕的稻田土壤的pH值和有效磷含量所提升,但有机质、水解氮、速效钾、铜、锌含量略有降低,且铜、锌含量呈递减态势。  相似文献   

3.
在北亚热带对3个鸡足豆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物候期进行了观测,对其草产量、种子产量、抗病性、抗虫性和抗旱性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3个鸡足豆品种的干物质产量和种子产量较高。其中,皮特曼黄花鸡足豆牧草产量达到6484kg/hm2,与当地优良牧草品种相比,略高于云光早光叶紫花苕(P〉0.05),显著高于楚雄南苜蓿(P〈0.01);马德拉黄花鸡足豆种子产量最高,为1009kg/hm2,显著高于其他供试品种(P〈0.01)。另外,3个鸡足豆品种的营养价值较高,抗病虫害能力强,中等抗旱,适宜在北亚热带地区生产种植。  相似文献   

4.
中亚热带冬季牧草引种和混播组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种植试验表明,在供试的17个牧草栽培种中,适宜云南中亚热带秋播的冬季豆科牧草为云光早光叶紫花苕、环峡南苜蓿、银子蜗牛苜蓿和盛世紫花苜蓿;禾本科牧草为杰威和特高多花黑麦草.在3个混播组合中,豆禾草比例均衡,干物质产量较高的组合是云光早光叶紫花苕 特高多花黑麦草.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云南德宏盈江、昆明小哨、宜良县狗街和曲靖郎目山4个试验点开展的青贮混播试验及冬春牧草混播试验结果表明:在南亚热带地区,加入藤本豆科牧草可显著提高青贮饲草的营养价值,青贮混播以青贮玉米+拌牛豆为最佳组合,冬春牧草以混播组合光叶紫花苕+特高多花黑麦草为最佳;在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混播青贮以饲用玉米+扁豆为最佳组合,冬春牧草以混播组合光叶紫花苕+特高多花黑麦草为最佳;在温带地区,混播青贮以饲用玉米+光叶紫花苕为最佳组合,冬春种植混播牧草光叶紫花苕+特高多花黑麦草,可提供部分青绿饲草。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2种禾本科牧草(一年生黑麦草和燕麦)分别与2种豆科牧草(光叶紫花苕和箭筈豌豆)混播组合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鲜草产量为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的总鲜草产量最高,达281 685.50kg/hm2;分蘖数或分枝数及死亡率、茎叶比和干鲜比,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均优于其他3个组合;4种牧草组合的最优混播比例有待进一步研究。综合分析,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适宜作为黔南地区刈割型牧草地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7.
光叶紫花苕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肥田、肥土、营养好,产量高等优点,是农户种植的好牧草,为改变仁寿县冬季牧草品种较单一状况和配合市局“人工种草百万亩工程”,饲料站于1991年9月上旬至1993年5月上旬,在仁寿县陵阳区东方红乡红兵村进行了一次“光叶紫花苕试种”试验,主要探导了光叶紫花苕在仁寿县的适应性。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对象选择分组 本次试验对象为试种豆科牧草——光叶紫花苕,分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对光叶紫花苕大麦之间混播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苕和大麦混播以85:15处理效果最好,其干物质产量较单播光茹和大麦分别提高28.89%和9.14%粗蛋白质产量随干物质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刈割时期(播种后60d、90d、105d、120d和135d)的光叶紫花苕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光叶紫花苕在播种后105d刈割利用1次可获得较高的效益,产草量高达18000.15kg/hm^2.种子产量高达964.5kg/hm^2,比播种后90d刈割产草量提高了16.13%,种子产量提高13.8%,比对照种子产量提高71.9%。  相似文献   

10.
光叶紫花苕属于豆科野豌豆属,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山区,四川省境内的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光叶紫花苕分布较广。其粗蛋白含量高,占干物质的20%左右,是牛、羊等草食家畜的优质牧草,其干草粉可作家畜的混合精料。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亚热带旱作条件下对10个冬春季豆科牧草品种的物候期、牧草和种子产量、抗逆性进行测定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皮特曼黄花鸡足豆(Ornithopus compressus cv.Pitman)、马德拉黄花鸡足豆(Ornithopus compressits cv.Madeira)、凉山光叶紫花苕(Viciavillosa cv.Liangshan)、云光早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cv.Yunguangzao)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适宜在北亚热带旱作条件下种植。楚雄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 cv.Chuxiong)在北亚热带旱作条件下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殖生长,但牧草产量较高,可进行饲草生产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12.
以“特高”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 florum cv.‘Tetragold’)和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glabrescens)为材料,利用冬闲田研究其单播和混播的生产性能和种间竞争变化.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混播组合均可提高饲草产量,达14125.05~17730.52kg·hm-2,比单播多花黑麦草提高14.08%~43.19%,比单播光叶紫花苕提高54.67%~94.15%.在整个生长利用期,多花黑麦草的生物量在各次刈割中均占主导地位,在混播群落中竞争力一直超过光叶紫花苕,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产草量、生长竞争态势以及群落结构的综合分析证明,二者以50%多花黑麦草+50%光叶紫花苕混播饲草产量最高,组分构成适宜,为最佳混播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1品种选择 1.1草种选择人工种草适宜选择的草种有多花黑麦草、高丹草、光叶紫花苕一年生牧草,以及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紫花苜蓿、白三叶等多年生牧草。对于水源条件较好的良田,可以利用冬闲田种植一季多花黑麦草,或选用肉羊喜食的高丹草与多花黑麦草轮流种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南方秋冬闲田种植多花黑麦草、燕麦、小麦、小黑麦、紫云英、箭筈豌豆、光叶紫花苕、绛三叶、箭三叶的产量情况以及刈割利用对燕麦、小麦、箭筈豌豆、光叶紫花苕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模式下多花黑麦草干草产量为0.629kg/m~2,显著高于除紫云英外的其他牧草(p0.05)";稻-稻-草"模式下燕麦(处理2)干草产量为0.494kg/m~2,与多花黑麦草(0.429kg/m~2)和小黑麦(0.410kg/m~2)产量无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牧草(p0.05)。在刈割利用方面,燕麦和小麦刈割1次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刈割2次的(p0.05),而箭筈豌豆和光叶紫花苕却正好相反,且箭筈豌豆2个处理间干草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光叶紫花苕是豆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其蛋白质含量高,牲畜适口性好,根瘤有固氮作用,能肥地养地,是一种优良的豆科牧草.1996年以来,我县结合凉山州委、州政府制定的草畜"双百万"工程,制定了会东县草畜"双十万"工程(种植优质豆科牧草光叶紫花苕6667公顷(10万亩),配套饲养改良绵羊10万只),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利用冬闲地和采用粮草、林草、果草等间、套、轮作措施,大面积种植光叶紫花苕和其它人工牧草,种草养畜,极大地推动了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不同牧草在黄牛瘤胃内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云南黄牛3只,用尼龙袋法测定六种牧草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苜蓿草和一年生黑麦草的干物质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苜蓿草块、光叶紫花苕、大麦秸、非洲狗尾草(P<0.01),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苜蓿草蛋白质的有效降解率极显著高于苜蓿草块、一年生黑麦草、光叶紫花苕、大麦秸、非洲狗尾草(P<0.01),且大小顺序为:苜蓿草>苜蓿草块>一年生黑麦草>光叶紫花苕>大麦秸>非洲狗尾草。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利用冬闲田解决家畜冬春季饲草料缺乏问题,本研究采用不同比例混播扁穗雀麦和光叶紫花苕,以分析不同刈割时期的最佳混播比例。结果显示:在12月刈割利用时,光叶紫花苕混播占比70%以上,产量最大;在3月初刈割利用时,光叶紫花苕混播占比50%左右最佳;在4月中旬刈割时,光叶紫花苕混播占比低于50%最佳。从三次刈割总产草量来看,50%光叶紫花苕+50%扁穗雀麦的混播比例为最优组合,分别比光叶紫花苕单播高出31.19%~54.23%,比扁穗雀麦单播高出3.28%~21.45%。混播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又为家畜提供了充足的草料,是一种高效高质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8.
对宁蒗县海拔2200-2650m地区生产的光叶紫花苕种子7个样品进行品质测定结果:-x值种子净度95.2%(90.1%-97.1%),千粒重25.9g(21.28-32.7g),发芽势51.2%(31.6%~59.9%),发芽率89.9%(86.7%-94.7%),单个样品3个重复间S〈2。以上结果表明,宁蒗县冷温带气候区生产的光叶紫花苕种子质量基本达到豆科牧草种子种用标准。硬实率高是造成种子发芽率低的主要因素,提高种植、收割、加工、贮藏环节的科技含量是保证种子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在凉山州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主要种植区,设置早播、中播和晚播3个播期,轮作、混播和单播3种植模式以及不刈割和刈割1~5次等农业措施,研究其对光叶紫花苕白粉病(Leveillula leguminosarum)、斑枯病(Fusarium equiseti)和叶斑病(Septoria medicaginis)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叶紫花苕病害的发生与不同的农业措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适宜的延迟播期、增加刈割强度、混播可降低光叶紫花苕病害的发生,中播的光叶紫花苕白粉病、斑枯病和叶斑病的发病率较早播的分别降低了15.4%、43.5%和50.5%。光叶紫花苕刈割3次以上,各病害发病率降低至10%以下,甚至不发病。与单播光叶紫花苕相比,光叶紫花苕与黑麦草混播的白粉病、斑枯病和叶斑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8.2%、41.9%和25.6%;与单播光叶紫花苕相比,轮作使光叶紫花苕斑枯病和叶斑病发病率分别降低23.8%~30.6%和6.8%~19.7%,病情指数分别降低17.2~20.3和6.2~9.3,但对白粉病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0.
冬闲期,在云南省晋宁县对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按不同比例混播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混播(1.7g/6m^2+10.3g/6m^2)草地地上生物量可以达到13534.28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粗蛋白产量达到2589.27kg/hm^2,显著高于单播黑麦草(D〈0.05)。草地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随生长时间呈指数曲线变化,地下生物量随生长时间呈对数或幂函数曲线变化,并且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地上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之间表现出线性正相关,地下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曲线为指数或幂函数型,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间也呈现出指数函数或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