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主要侵害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播快,传播途径广,病原复杂多变。口蹄疫病毒共分为7个血清型(0型、A型、C型、亚洲I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一旦发生会给养殖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我国已经把口蹄疫列为重大动物疫病,可见我国非常重视口蹄疫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陈静 《养猪》2010,(5):60-61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以患病动物口、蹄部出现水疱性病症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口蹄疫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播极为迅速。除通过感染动物污染的固性物传播外,还能以气溶胶的形式通过空气长距离传播。发病率可达100%,仔猪常不见症状而猝死,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简称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危害偶蹄动物的以口、蹄部出现水疱性病症为特征的传染性疫病。口蹄疫的特点是发病快、传播迅速。不仅能通过感染动物污染的固性物传播,还能以气溶物的形式通过空气远距离传播。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是一种发生率较广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口蹄疫病毒(FMDV)的传播造成,通常,猪、牛、骆驼、羊是口蹄疫的多发动物群体,口蹄疫的主要特点有传播范围广、流行性快。猪口蹄疫是发生在猪群中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只要出现猪口蹄疫,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大面积的迅速扩散,死亡率很高,给养殖户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必须做好猪口蹄疫的防疫工作,本文具体分析猪口蹄疫的有效防疫策略。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以患病动物的口、蹄部出现水疱性病症为特征的传染性疫病。口蹄疫的特点是起病急、传播极为迅速。除通过感染动物污染的固性物传播外,还能以气溶胶的形式通过空气长距离传播。发病率可达100%,仔猪常不见症状而猝死,严重时死亡率可达100%。该病一旦发生,如延误了早期扑灭,疫情常迅速扩大,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并且很难根除。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蹄疫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每年因口蹄疫的暴发给社会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预防接种口蹄疫疫苗是惟一有效的措施。由于口蹄疫传播途径多、传染性强、病毒类型多、为多种动物共患等原因,迫切需要了解口蹄疫的流行现状、病毒结构特性、流行传播特点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电镜技术在兽医领域的广泛应用,可以运用相应的现代科学技术,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来禁止口蹄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急、死亡率高,给全球畜牧业和经贸往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结合近年来口蹄疫最新研究进展及流行情况,从口蹄疫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防控措施,以期为口蹄疫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建国 《动物保健》2013,(10):28-29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因其病毒易变异、抵抗力强、传播快、发病率高、易感动物广泛,被国际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动物疫病名单之首,被认为是最恐怖的疾病之一,我国将FMD排在14个一类动物传染病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和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FMDV主要感染牛、猪等偶蹄类动物,以口舌粘膜、皮肤、蹄部形成糜烂、溃疡病灶为特征,并能弓l起大范围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是一种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是口蹄疫病毒(FMDV)。侵染牛、羊、猪等偶蹄类动物,引起以口、舌、唇、蹄、乳房等部位水泡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可通过患病动物及带毒的动物产品、各类物品和空气等媒介传播,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世界性大流行,往往严重影响畜牧生产、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及地区间动物及其产品的贸易日益频繁,存在着境外口蹄疫疫情传入我国的危险性。所以,必须加强防疫意识,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笔者结合实践,浅谈口蹄疫病畜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猪口蹄疫病(FMD)是世界兽医卫生组织列为的一类烈性传染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继而发生溃疡的一类传播速度极快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王艾晶 《中国乳业》2022,(11):67-71
口蹄疫是危害奶牛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发病率高、难控制等特点,主要的易感动物是奶牛。患口蹄疫的奶牛产奶量下降、繁殖力受损,给养牛场(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概述了延庆区2022年第一次集中免疫和监测奶牛口蹄疫情况,针对抗体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实施强制免疫,加强抗体监测,严格场(户)消毒等一系列防控建议来提高奶牛养殖水平,避免疫病发生。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口腔、蹄部和乳房发生水疱和烂斑为特征。该病被OIE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传染性强、传播快、流行范围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跨省调运牛羊传播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的风险,以2021年1月23日—2月22日经某省际公路检查站调入新疆的牛羊及相关运输车辆、运输人员和检查站环境为调查对象,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采用荧光RT-PCR方法进行口蹄疫病毒和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检测。检测发现:在跨省调入新疆的牛羊中,1车次的1头牛检测为口蹄疫病毒核酸阳性(1/1 083),4车次的24只羊检测为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阳性(24/2 034);在环境监测中,有2辆运输车检测为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阳性(2/60)。结果表明,跨省调运牛羊存在传播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等疫病的风险,需要规范做好跨省调运动物的检疫及疫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牛、猪、羊等主要家畜和其他家养、野生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易感动物达70多种。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性疹。该病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鉴于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从口蹄疫的病原、流行病学、致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该病的流行与发生,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国际兽疫局(OIE)于2008年1月21日将该病列入多种动物共患病,我国将该病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之首。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口蹄疫或口蹄疫疫苗研究机构,在控制、消灭和防止口蹄疫传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动物保健》2011,(6):88-88
美国劳伦斯·利弗摩尔国家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的Michael Dillon研究提出,感染病毒的皮肤细胞可能成为传播口蹄疫病毒(FMDV)的气溶胶来源。这可能带来口蹄疫监测的新方法、研制更有效的控制措施以及对该病在环境中持续情况进行更好的研究,还可能用于其他传染病传播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牛、羊、猪等家畜发病的急性传染病,由于其传播快,不仅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国际贸易,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上报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猪等偶蹄动物多发的一种急性、热性和传播极为迅速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还可引起牛、羊等偶蹄动物发病,人也可感染。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传染病。本病传染途径多、传染性强、为多种动物共患该病早在14、15世纪就已经记载了类似口蹄疫的疾病。而在1514年,意大利学者比较详细的记述了口蹄疫。在17、18世纪,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暴发口蹄疫。直到现在,仍相续在世界各国都暴发了该病。目前,只有新西兰在历史上是唯一未发生过口蹄疫的国家。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相续在20世纪初宣布消灭了口蹄疫。但当今国际贸易日趋频繁、物资交流更加广泛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都有可能再度暴发口蹄疫病的袭击。因此,各国对该病的防范意识不容忽视。本文针对猪口蹄疫的临床流行特点及流行的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猪口蹄疫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牛口蹄疫是养牛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牛口蹄疫主要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在牛群中传播迅速,危害严重。牛口蹄疫有一定的潜伏期。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加速病毒的传播,影响牛的健康生长。同时,该病治疗困难,对药物有较强的抵抗力。因此,研究牛口蹄疫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