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应用D101大孔树脂技术对提取液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出最佳纯化条件,并对纯化得到的染料木苷和大豆苷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试验得出,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5 g/ml,提取时间为3h,提取温度为60℃,最高得率达9.18%;纯化最佳条件为:上柱静态吸附时间5h,洗脱时间30 min,80%乙醇作为洗脱剂,洗脱流速为lml/min,并分离纯化得到染料木苷和大豆苷;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染料木苷、大豆苷和大豆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结论]研究对大豆保健食品开发和天然药物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糖苷酶的反应特性。[方法]以纳豆菌为供试菌株发酵大豆,从发酵液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糖苷酶,以大豆异黄酮为酶作用底物进行反应,研究底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pH值对酶反应的影响。[结果]底物浓度为2%时,生成的产物(苷元)量最多;反应时间为20h时生成的产物量最多,当反应时间超过20h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物量无明显变化;反应温度为40℃时产物量最多,当反应温度超过40℃时,产物量减少;pH值为5.0时生成的产物量最多。[结论]大豆异黄酮糖苷酶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底物浓度2%,反应温度40℃,pH值5.0,反应时间20h。  相似文献   

3.
李侠  刘振春  马娜  冯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35-21337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的微波辅助乙醇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作为提取剂,微波辅助从大豆中提取大豆异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时间5个因素对大豆异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结果]微波辅助乙醇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体积分数)80%,料液比1∶16 g/ml,微波时间4 min,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 h。在该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的提取量为25.37 mg(20 g脱脂大豆粉)。[结论]用该工艺提取方法简单可行,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提取量高。  相似文献   

4.
李付惠  李正权  王昌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50+3853-3850,3853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草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过程中的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进行比较,优选草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影响草果挥发油得率的最主要因素是加水量、蒸馏时间和浸泡时间.正交试验法优选得出草果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2B1C2,即:料液比1∶6(g/ml),浸泡时间1h,蒸馏时间7h.[结论]该方法优选了草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为草果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豆豆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乙醇为溶剂,以大豆豆渣为原料,研究了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温度、时间、料液比对大豆豆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乙醇浓度对大豆异黄酮提取量的影响最大,提取时间对大豆异黄酮提取量的影响最小。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从大豆豆渣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温度70℃,时间3 h、料液比1∶12,在此条件下异黄酮的提取量为8.95 mg/10 g。  相似文献   

6.
糙米发芽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糙米发芽工艺参数.[方法]以黑龙江省糙米为原料制备发芽糙米,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的糙米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发芽温度、发芽时间,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确定糙米及发芽糙米中的γ-氨基丁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试验表明,浸泡温度为30℃,浸泡时间为10 h,发芽温度为35 ℃,发芽时间为34 h,此条件下γ-氨基丁酸的积累量达最高.浸泡温度为35℃,浸泡时间为12 h,发芽温度为25 ℃,发芽时间为34 h,此条件游离氨基酸积累量达最高.[结论]研究可为进一步了解黑龙江省七台河糙米产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在超声辅助条件下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条件,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提取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乙醇浓度9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min。最后,通过HPLC分析测得最佳反应条件下游离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134.41μg·mL-1。  相似文献   

8.
大豆浸泡产豆乳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88-7090
[目的]优化大豆浸泡工艺。[方法]在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豆水比、水质,浸泡温度、时间以及pH等因素对豆乳饮料的感官质量和理化指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浸泡时间、温度及pH对豆乳饮料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以软水浸泡、豆水比1∶2、浸泡时间7~9 h、浸泡温度20~30℃、浸泡水pH 7.5~8.5时,豆乳中的蛋白含量较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浸泡豆乳蛋白质含量的主次因素为温度、pH、浸泡时间;最佳浸泡工艺条件为温度25℃,pH 8.5,浸泡时间8 h。[结论]优化所得大豆浸泡工艺条件为优质豆乳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土荆芥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土荆芥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研究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对土荆芥中挥发油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实验表明,随着提取时间、加水量、浸泡时间的增加,土荆芥中挥发油的提取得率逐渐增加,当提取时间接近5h、加水量700ml、浸泡时间75min时,土荆芥中挥发油的提取得率达到最大值。影响土荆芥中挥发油提取得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提取时间,其次是浸泡时间,两者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加水量的影响最小,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75min,提取时间6h、加水量700ml,该条件下,土荆芥中挥发油的提取得率达2.1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贵州大方手撕豆腐生产过程中大豆浸泡工艺对豆浆品质的影响,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黔豆7号大豆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在大豆传统浸泡工艺的基础上对浸泡温度、时间、豆水比因素进行优化,并结合浸泡后豆瓣形态、吸水率、豆浆浓度、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对大方手撕豆腐加工中豆浆的品质进...  相似文献   

11.
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和含量的方法,研究其大豆异黄酮组分的差异。[方法]将供试样品用80%甲醇溶解提取,净化后用Wonda Sil C_(18)WR(4.6×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磷酸水溶液(p H 3.0)作为流动相,流速1 m L/min,柱温为40℃,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波长260 nm检测大豆异黄酮组分,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大豆及3种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大豆最高,其次是豆芽、豆腐、豆浆。供试样品的大豆异黄酮组分中大豆苷相关系数为0.997 2,黄豆黄苷相关系数为0.999 6,大豆苷元相关系数为0.994 7,黄豆黄素相关系数为0.999 1,染料木素相关系数为0.994 2,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均低于算术平均值的10%。[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组分和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2.
戴长春  赵奎军  迟德富  商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475-5476,5505
[目的]明确供试大豆品种对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mura)的抗性。[方法]6月中旬大豆蚜在大豆田出现后开始调查,至9月初大豆蚜消失止,每5d调查一次有蚜株率、大豆蚜种群数量、年龄结构和天敌昆虫数量,并进行蚜害指数统计。[结果]nf58、hobbit和冀豆17均具有一定抗蚜性,其中以冀豆17的抗蚜性最优。品种早5241经过多种筛选,未发现其具有抗蚜性,并且与对照品种黑农51相比更感虫。[结论]冀豆17具有较好的抗蚜性,为品种自身抗性,但属非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几种杀虫剂及两种防治方法对大豆蚜虫及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防效较好的3种杀虫剂:绝蚜、利镖和甲维盐,为大豆害虫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豆新品种(系)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2006年,应用田间自然病圃法,先后对来自于7个省市的394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鉴定。从中选出8份抗病种质,占鉴定总数的2.03%,这些抗病种质均是优良的品种或品系,是较好的抗性亲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基于竞争酶联免疫分析(ELISA)的大豆蛋白饮料中大豆蛋白定量方法.[方法]以变性的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为抗原,分别制备抗这2种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构建竞争ELISA方法.分析了9个品系的大豆球蛋白、β-伴球蛋白、可溶蛋白的含量.基于大豆球蛋白与伴球蛋白含量之和与可溶蛋白的比例关系,得出了植物蛋白饮料中大豆蛋白含量的计算方法.[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均为2.0 ~ 80 μg/ml(R2=0.99),样品前处理使用含有0.1%二硫苏糖醇(DTT)的7 mol/L尿素作为提取液.大豆球蛋白与伴球蛋白含量之和除以系数0.682可换算得到蛋白饮料中大豆蛋白含量,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12%.[结论]研究可为其他热加工食品的蛋白特异性定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86~1994年对安徽省904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鉴定出5个抗病品种,抗性与粒色、花色、茸毛色关系密切,而与株高、生育期和百粒重等性状无关。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大豆新品种(系)对大豆食心虫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4年,采用田间自然诱发鉴定方法,对吉林省新育成的91份大豆新品种(系)进行了抗大豆食心虫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表现高抗品种16份,占17.6%;抗虫品种15份,占16.5%;中抗品种24份,占26.4%;感虫品种29份,占31.9%;高感品种7份,占7.7%。参试品种整体抗性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练云  梁慧珍  余永亮  王树峰  杨红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43-11544,11567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具有重要保健功能的酚类次级代谢物,是大豆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植物代谢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的表达丰度具有组织和环境因子特异性,在植物生态防御、根瘤形成、人类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大豆中的异黄酮含量对大豆品质改良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就大豆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酶解法制备微苦大豆多肽的新方法,为其在食品和药品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lcalase蛋白酶和Flavourzyme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分步水解。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pH值、温度、酶浓度和底物浓度等因素对Alca-lase蛋白酶水解效果的影响,确定其最佳的水解条件。并且,对Flavourzyme酶的脱苦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Alcalase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是pH值8.0,温度60℃,酶浓度1000U/g、底物浓度3%,水解时间2h,此时的大豆分离蛋白水解度可达46.13%。Flavourzyme酶可明显降低大豆多肽的苦味。[结论]采用Alcalase蛋白酶和Flavourzyme酶分步酶解法制备的大豆多肽无明显苦味,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