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虾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与对虾的种类、发育阶段、营养源、环境因子等诸多因素有关,同时各营养元素之间也存在着交互作用。概述了近年国内外学者在对虾幼体营养需求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对虾幼体不同发育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幼体对不同蛋白源的利用率;对虾幼体氨基酸组成及最适添加量;对虾幼体必需脂肪酸组成及最适添加量,饵料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对虾幼体对磷脂、固醇的需求量;对虾幼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对虾幼体饵料中矿物元素最适配比及添加量等。  相似文献   

2.
由于贝类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个体大小及食性有所不同,所以必须根据养殖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藻类饵料。一、对藻类饵料的要求 1.个体小,适合养殖对象幼体摄食。 2.饵料生物在水中运动的速度及分布情况与贝类幼体活动习性一致。 3.营养丰富,没有坚硬的细胞壁,易被消化吸收。 4.饵料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无毒,不影响培养对象的正常生长。 5.繁殖迅速,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易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对虾育苗需使用活饵如硅藻、卤虫幼体等。近年使用豆浆、蛋黄以及豆浆制备物等人工饵料培育对虾幼体已获成功。但这类饵料不能全部代替硅藻和卤虫的作用,而且这种饵料易受细菌侵附、从而使饵料分解影响水质。自70年代末以来,各种类型的微粒饵料(MD)的研制受到国外学者重视并对其饵料效果进行投喂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生物饵料对口虾蛄幼体发育的影响,将口虾蛄幼体期分为11期(Z1~Z11),其中Z1、Z2不摄食,Z3以后开口摄食.根据试验设计,将苗种投喂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Z3~Z6,第二阶段Z7~Z8,第三阶段Z9~Z11.在各阶段分别投喂小球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卤虫和桡足类以筛选适宜饵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第一饵料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口虾蛄幼体发育过程中,单一饵料无法满足口虾蛄幼体发育需求.随着幼体发育,需要及时更换、添加新的饵料,从规格、营养上满足幼体摄食需求,保证幼体的能量供应,促进发育.本研究中,各阶段分别投喂不同饵料,Z3~Z6投喂卤虫无节幼体,Z7~Z8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Z9~Z11投喂卤虫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徐为荣 《农家致富》2005,(13):37-37
通过肉眼直接判别对虾幼体质量,可随时掌握幼体的健康状况,并直接了解饵料、水质情况,对于提高育苗的成活率,及时防治病害,保证对虾育苗生产顺利进行很有帮助。现将判别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牙鲆仔鱼在混合饵料期的摄食能力及饵料选择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牙鲆仔鱼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的摄食能力及饵料选择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开口后的第8天、第10天、第11天以轮虫为喜好性饵料,且最适的密度为10ind/mL,在开口后第10天对卤虫无节幼体开始有了一定的摄食能力;在开口后的第13天以后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喜好性饵料;在开口后第15天开始放弃对轮虫的选择,可以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轮虫的最适密度是7~10ind/mL,卤虫无节幼体的最适密度是5~7ind/mL。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仔虾同类相残行为,分析了个体规格、幼体密度、饵料丰度、充气4个内、外因素对其同类相残的影响。结果表明,幼体密度、饵料丰度、个体规格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同类相残率。当幼体密度从50 ind/L提高到120 ind/L时,平均日相残率升高190%;当幼体密度大于120 ind/L时,平均日相残率增加幅度相对较小。饵料密度20 ind/m L组与不投喂组相比,平均日相残率降低78.5%。不同个体规格仔虾混养时,对虾的平均日残率显著高于单养组。高充气量组,相残率下降。可见,饵料缺乏可能是导致仔虾同类相残的主要原因,高放养密度和个体规格差异等因素会诱发和促进同类相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牙鲆仔鱼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的摄食能力及饵料选择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开口后的第8天、第10天、第11天以轮虫为喜好性饵料,且最适的密度为10ind/mL,在开口后第10天对卤虫无节幼体开始有了一定的摄食能力;在开口后的第13天以后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喜好性饵料;在开口后第15天开始放弃对轮虫的选择,可以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轮虫的最适密度是7~10ind/mL,卤虫无节幼体的最适密度是5~7ind/mL。  相似文献   

9.
84年我们初步研制了一种以海洋酵母为蛋白源的对虾幼体配合饵料,并用以开展小水体培育虾苗的试验。之后又改进了配方,进行了多次实验性育苗和生产性育苗试验。实验结果证明,使用我们研制的配合饵料培育长毛对虾幼体已得到如下几方面结果:1.使用配合饵料,在水温24—26℃的条件下,完成Z、期到P1期的幼体变态需九天时间。2、育苗率可达70%以上且苗体健壮活泼。3、若自M1期起搭配轮虫、丰年虫,育苗率和苗体健康状况均有提高。4、育一万尾虾苗需饵料费0.20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饥饿胁迫和不同开口饵料对大刺鳅仔鱼摄食、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为大刺鳅早期苗种培育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测定饥饿对初孵仔鱼卵黄囊、油球的吸收和死亡不可逆点(PNR);选用枝角类、丰年虫无节幼体、蛋黄、虾奶粉和A#鱼苗开口料作为大刺鳅仔鱼开口饵料,投喂24 d,分析不同开口饵料对大刺鳅仔鱼生长的影响。【结果】在水温(27.0±1.5)℃的条件下,仔鱼6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达100%,PNR发生在14~15日龄,其摄食能力和饥饿耐受性相对较强,饥饿延缓了仔鱼对卵黄囊和油球的吸收;仔鱼能够摄食枝角类和丰年虫无节幼体等活饵,投喂1 d后的开口摄食率达100%,且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成活率;而仔鱼不摄食蛋黄、虾奶粉和A~#鱼苗开口料等人工饵料,其生长、成活率与饥饿组无差异(P0.05)。【结论】枝角类和丰年虫无节幼体是大刺鳅仔鱼适宜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1.
饵料和盐度对中国对虾幼虾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测定了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 在不同盐度下摄食日本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 与配合饲料的摄食量,生长和能量收支,在盐度5-35,水温25℃,中国对虾的摄食率在盐度13时达到最大,摄食能为2244kJ/(g.d),而最适生长盐度为20,此时的增重率最大,分别为4.6%(干重)和12.5%(湿重),能量利用效率最高(27%),盐度13-35时对中国对虾蜕壳周期的影响不显著,变幅为4.7-4.9d,盐度5时中国对虾的蜕壳周期为6.2d,显著大于其它各盐度条件下的蜕壳周期,盐度影响中国对虾生长的机制主要取决于摄食量和物质及能量转换效率的变化,而蜕壳周期的影响不起主要作用,在盐度31时,摄食添蚕的中国对虾其生长显著大于摄食配合饲料的,摄食沙蚕的增重率为5.88%(湿重),11.95%(干重),能量利用效率为摄食能的23.24%,摄食配合饲料的增重率为3.48%(湿重),7.47%(干重),能量利用效率为摄食能的17.55%,不同饵料对中国对虾生长影响的能量学机制是由能量同化率和转化效率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正> 卤虫是一种生活在高盐水体中的小型甲壳动物。自从30年代Seale及Rollefen首先使用刚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做稚鱼的饵料以来,卤虫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利用范围日趋广泛,即使在微型胶囊饲料迅速发展的今天,仍有85%以上的海产经济动物的育苗饵料必须依靠卤虫。我国从1958年起即开始用卤虫无节幼体作为海产稚鱼的饵料,目前不仅用刚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做鱼、虾、蟹的初期饵料,而且用鲜活卤虫(包括各期幼体及成体)作为我国北方养殖对虾的主要鲜活饵料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大连水产学院承担的市科委下达的“对虾育苗微颗粒饵料的研究”科研项目,近期内于大连水产学院通过市级鉴定。 自从中国对虾人工育苗取得成功以米,由于大规模的苗种生产造成对虾育苗天然饵料卤虫卵的短缺和价格上涨,养虾成本过高。因此,人们把开发开口饵料的重点转移到人工配合饵料上,这对降低成本促进养虾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大连水产学院研制的预消化微颗粒饵料,是根据对虾幼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配方而设计制造的配合饵  相似文献   

14.
工厂化育苗养殖体系内细菌数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寻工厂化育苗中细菌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对虾育苗期养殖体系中的异养菌、弧菌、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进行监测。[结果]异养菌、弧菌和致病性副溶血菌数量都是对虾受精卵中高,无节幼体中最低,而后逐渐升高。在整个育苗期,对虾幼体中异养菌和养殖水体中弧菌增加1个数量级,对虾幼体中弧菌和养殖水体中异养菌均增加2个数量级。活饵中异养菌和弧菌数量很大,致病性副溶血弧菌量很低。养殖体系中幼体与水体中的异养菌和弧菌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4和0.840;活饵中异养菌、弧菌与对虾幼体和养殖水体相关性很低或呈负相关。[结论]育苗期养殖水体与对虾幼体中细菌数量变化具有动态联系,严格控制养殖条件副溶血弧菌很难引起幼体疾病爆发,饵料中细菌数量与养殖系统中细菌数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饵料营养对亲虾繁殖性能及幼体质量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虾亲虾繁殖性能和幼体质量较低制约着对虾养殖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及对虾苗种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文章总结分析了饵料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胆固醇、磷脂、中性脂肪、维生素E(VE)、类胡萝卜素等相关营养对提高亲虾繁殖性能和幼体质量的影响,发现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营养水平及其相关组成上,而有关营养需求分析的研究较少。因此,今后应深入开展满足亲虾繁殖和幼体发育需要的相关营养适宜水平及组成需求的分析研究,为选取和开发应用新型、安全、高效、优质、价廉的亲虾催熟培育可替代饵料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吴凡 《农家致富》2004,(24):42-43
强化投喂 在蟹种进入越冬休眠期间,应强化投喂,让蟹种积累一定能量,以供其休眠期的消耗。投喂多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如海(淡)水小杂鱼、小虾、蚌肉、螺蚬肉、蚕蛹、鱼粉、昆虫幼体、浮游动物、丝蚯蚓等,也可投喂添加了动物性饵料的人工配合饵料。要尽量延长投喂期,不能因整体摄食量下降而过早停喂。  相似文献   

17.
饵料营养对亲虾繁殖性能及幼体质量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亲虾繁殖性能和幼体质量较低制约着对虾养殖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及对虾苗种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文章总结分析了饵料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胆固醇、磷脂、中性脂肪、维生素E(VE)、类胡萝卜素等相关营养对提高亲虾繁殖性能和幼体质量的影响,发现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营养水平及其相关组成上,而有关营养需求分析的研究较少。因此,今后应深入开展满足亲虾繁殖和幼体发育需要的相关营养适宜水平及组成需求的分析研究,为选取和开发应用新型、安全、高效、优质、价廉的亲虾催熟培育可替代饵料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0~36日龄舟山本地牙鲆仔稚幼鱼的摄食形为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水温19~22℃时,初孵仔鱼~15 d属于仔鱼期,16~35 d为稚鱼期,36 d起转为幼鱼期。牙鲆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1.028 2 0.7011x-0.018 4x2 0.000 6x3,R2=0.992;肛前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0.179 7 0.371 7x-0.012 1x2 0.000 2x3,R2=0.960;体高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0.615 6-0.069 6x 0.022 4x2 0.000 3x3,R2=0.988。舟山本地牙鲆孵化后3 d开始开口摄食,试验用生物饵料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配合饵料。在仔鱼阶段其摄食率为25%~100%,饱食率为25%~80%;到稚幼鱼阶段摄食率均达到100%,饱食率90%。摄食高峰基本出现在白天,属白天摄食类型,稚鱼期会出现早晨与黄昏二个摄食高峰,稚鱼期晚上基本不摄食。舟山本地牙鲆饱食时间随生长发育增加而缩短,消化时间随生长发育而增长。研究结果表明,除培育水温较北方牙鲆培育水温高而使生长发育较快外,摄食特性没有太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人工育苗条件下舟山牙鲆仔稚鱼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0~36日龄舟山本地牙鲆仔稚幼鱼的摄食形为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水温19~22℃时,初孵仔鱼~15 d属于仔鱼期,16~35 d为稚鱼期,36 d起转为幼鱼期。牙鲆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1.028 2 0.7011x-0.018 4x2 0.000 6x3,R2=0.992;肛前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0.179 7 0.371 7x-0.012 1x2 0.000 2x3,R2=0.960;体高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0.615 6-0.069 6x 0.022 4x2 0.000 3x3,R2=0.988。舟山本地牙鲆孵化后3 d开始开口摄食,试验用生物饵料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配合饵料。在仔鱼阶段其摄食率为25%~100%,饱食率为25%~80%;到稚幼鱼阶段摄食率均达到100%,饱食率90%。摄食高峰基本出现在白天,属白天摄食类型,稚鱼期会出现早晨与黄昏二个摄食高峰,稚鱼期晚上基本不摄食。舟山本地牙鲆饱食时间随生长发育增加而缩短,消化时间随生长发育而增长。研究结果表明,除培育水温较北方牙鲆培育水温高而使生长发育较快外,摄食特性没有太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一、饲料的合理搭配淡水小龙虾喜欢摄食动物性饵料,但动物性饵料投喂比例高了会增加养虾成本,主要投喂植物性饵料,则直接影响淡水小龙虾的摄食和生长发育。因此,保持一定比例的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