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了在阿苯达唑和奥芬达唑作用下体外培养猪囊尾蚴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丙酮酸激酶(PK)、延胡索酸还原酶(FR)、苹果酸酶(ME)活性的变化及葡萄糖(GLC)、乳酸(LA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药物作用均可在体外作用条件下显著改变未成熟期及成熟期猪囊尾蚴的能量代谢。提示,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干扰虫体能量代谢,阻断能量的产生,导致虫体死亡。  相似文献   

2.
奥芬达唑和阿苯达唑对猪囊尾蚴作用形态学比较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奥芬达唑和阿苯达唑对猪体内及体外培养的不同发育阶段囊尾蚴作用的形态学效果.结果表明奥芬达唑具有显著的疗效,优于阿苯达唑,且对未成熟期猪囊尾蚴的杀灭作用优于成熟期.提示奥芬达唑可能成为抗未成熟期猪囊尾蚴及治疗脑囊虫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酶组织化学法测定了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及在抗囊药物作用下几种糖代谢酶(6-磷酸葡萄糖酶、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研究了猪囊尾蚴的糖代谢基本规律和两种药物(阿苯达唑、奥芬达唑)对其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猪囊尾蚴存在类似于其他蠕虫的糖代谢通路,具有糖无氧分解、逆向三羧酸循环和糖异生途径.两种药物使猪囊虫体内的6-磷酸葡萄糖酶、琥珀酸脱氢酶及乳酸脱氢酶活性代偿性增强,说明药物首先抑制糖有氧分解途径,然后糖分解代谢受到全面抑制,致使虫体能量耗竭,直至死亡.奥芬达唑对体内各时期猪囊尾蚴的杀灭作用较优,且对未成熟期猪囊尾蚴的杀灭作用优于成熟期.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酶组织化学法测定了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及在抗囊药物作用下几种糖代谢酶(6-磷酸葡萄糖醛、 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研究了猪囊尾坳的糖代谢基本规律和两种药物(阿苯达唑、奥芬达唑)对其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猪囊尾蚴存在类似于其他蠕虫的糖代谢通路,具有糖无氧分解、逆向三羧酸循环和糖异生途径。两种药物使猪囊虫体内的6-磷酸葡萄糖酶、琥珀酸脱氢酶及乳酸脱氢酶活性代偿性增强,说明药物首先抑制糖有氧分解途径,然后糖分解代谢受到全面抑制,致使虫体能量耗竭,直到死亡。奥芬达唑对体内各时期猪囊尾蚴的杀灭作用较优,且对未成熟期猪囊尾蚴的杀灭作用优于成熟期。  相似文献   

5.
研究测定了阿苯达唑和奥芬达唑对猪囊尾蚴组织匀浆延胡索酸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种经物均能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活性,提示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非竞争性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复合体,从而导致虫体因能量耗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6.
药物对猪囊尾蚴体外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芬苯达唑、奥芬达唑、氟苯达唑和伊维菌素体外作用猪囊尾蚴,并与吡喹酮和阿苯达唑比较。于用药后6,12,24,36h进行光镜观察。结果表明:芬苯达唑,奥芬达唑和氟苯达只均能体外杀灭猪囊尾蚴,强烈程度顺序为吡喹酮、芬苯达只,阿苯达唑,奥芬达唑,氟苯达唑,发挥作用的时间顺序为吡喹酮,奥芬达唑,芬苯达唑,阿苯达唑,氟苯达唑。伊维菌素无杀灭猪囊尾病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检测脂类物质含量、糖-唾液酸含量变化、膜流动性变化,对体外培养猪囊尾蚴经阿苯哒唑、奥芬哒唑和三苯双脒分别作用后细胞膜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奥芬哒唑对体外培养的未成熟期和成熟期猪囊尾蚴细胞膜代谢均有抑制作用;阿苯哒唑只抑制成熟期猪囊尾蚴细胞膜代谢;三苯双脒对末成熟期和成熟期猪囊尾蚴细胞膜代谢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阿苯达唑和奥芬达唑对猪体内囊尾蚴作用酶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酶组织化学技术半定量观察阿苯达唑和奥芬达唑对猪体内囊尾蚴发育过程中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谷氨酸脱氢酶(GDH)、三磷酸腺苷酶(ATPase)、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6-磷酸葡萄糖酶(G6Pase)、黄嘌呤氧化酶(XOD)、脂酶(FE)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用药组与不用药对照组猪体内囊尾蚴周围肌组织冰冻切片测各种酶的活性。结果 表明阿苯达唑和奥芬达唑作用后,各种酶活性均出现显著性升高,随后逐渐降低。结论 揭示药物作用后,由于虫体能量代谢障碍,导致物质分解代谢和物质转运代谢代偿性增强,随后由于代谢体系被破坏而酶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对猪体内发育30,40,60,80,95日猪囊尾蚴囊壁的已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和葡萄糖(GLc),乳酸(LAC)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HK,PK,MDH活性和GLc含量在60,80,95日高于或显著高于30,40日(P>0.05,P<0.05),说明随虫体的生长发育糖代谢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20,(2):369-374
为研究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对兔豆状囊尾蚴病的治疗效果,将30只患豆状囊尾蚴的病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阿苯达唑、吡喹酮和淀粉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从临床症状、体质量变化、白细胞分类变化、病理学宏观、微观和超微结构检查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证明2种药物对兔豆状囊尾蚴病的治疗主要有3点不同:一是阿苯达唑可使豆状囊尾蚴头节的齿钩破坏,吸盘闭锁,并发生凝固性坏死和钙化,囊液充分吸收;而吡喹酮主要引起头节和原始体节起泡、破溃和崩解,皮层破坏,平滑肌收缩,吸盘口闭合,死亡的虫体呈扭曲状,囊液吸收不充分。二是阿苯达唑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反应较慢;吡喹酮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三是阿苯达唑治疗组的增长速度比吡喹酮治疗组的快,差异显著,而2治疗组的增长速度均比对照组的快,差异非常显著。总之,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对兔豆状囊尾蚴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以前者更好。  相似文献   

11.
我们采用槟榔种子提取液对猪细颈囊尾蚴虫体进行离体杀灭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浓度下槟榔的种子提取液对猪细颈囊尾蚴虫体有一定杀灭作用:1.18%~2.16%的槟榔液对猪细颈囊尾蚴有一定的灭活作用;3.71%的槟榔液对猪细颈囊尾蚴有一定的麻痹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检测了六钩蚴和猪体内发育至30日的囊尾蚴的18项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在六钩蚴阶段有部分生化指标未能检测到,而在猪体内发育30日龄的囊尾蚴则全部检测到,提示在六钩蚴阶段虫体处于休眠状态态,由六钩蚴到未成熟期囊尾蚴是各个生化代谢通路的激活过程。  相似文献   

13.
抗囊虫药物对体外培养未成熟期猪囊尾蚴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首先从人工感染后30d患猪囊尾蚴病的猪分离未成熟期猪囊尾蚴,用PRMI1640完全培养液培养,分为4组,除1组作为对照组外,其余3组分别加入囊效0号(NX0),囊效1号(NX1),囊效2号(NX2)三种药物。置于培养箱中培养。通过监测能量代谢、糖代谢等不同代谢途径的酶及代谢物的变化。结果表明,药物通过抑制糖类物质代谢及能量代谢进而干扰其他代谢途径,从而杀灭虫体。实验中使用的三种药物对体外培养的未成熟期囊尾蚴均有效,而且NX1药效优于NX0、NX2。  相似文献   

14.
研究通过测定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多种糖代谢酶活性,研究猪囊尾蚴的糖代谢基本规律,为猪囊尾蚴病的科学防治提供重要的实验和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选题中尾蚴存在类似于其它蠕虫的糖代谢通路,并且随着虫体生产发育,由Glc进入分解代谢的通路逐渐活跃,由PEP经PK、LDH催化生长LAC的支路和经MDH等催化进入逆向三羟酸循环的支路均加强。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光学和扫描电镜观察了4种咪唑类药物对体外猪囊尾蚴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丙硫苯咪唑、磺苯咪唑、硫苯咪唑和氟苯咪唑对猪囊尾蚴均有抑制作用,前两者作用早于后两者。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在云南省部分猪囊尾蚴感染较高的地区应用猪囊尾蚴病SPA-ELIA的方法。进行猪囊尾蚴病的血清学监测。改变了生前难以对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及时对猪囊尾蚴病采取药物防制。该方法简便,采血纸易行,检出率高,特异性强,在检猪囊尾蚴病病猪的同时,采纳国内应用丙硫苯咪唑预防和治疗猪囊尾蚴病的经验,在这些地区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梁珠娴  李繁 《动物检疫》2004,21(4):42-42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所引起的。幼虫虫体俗称“水铃铛”,呈囊泡状,大小如黄豆至鸡蛋大不等,囊壁乳白色,囊内含透明液体和一个乳白色头节。虫体寄生于猪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除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外,在屠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药合剂《O.L.S注射液》和丙硫苯咪唑治疗猪囊尾蚴病,试验结果表明《O.L.S注射液》对囊尾蚴病猪以每千克体重0.5毫升和0.6毫升不同剂量,间3日共8次对两个试验组的猪只分别做肌肉注射,用药后4个月检查对脑组织内的蚴体全部杀死;对心、舌和各部肌肉内的蚴体杀死不完全,以动物个体计算杀死率为60%。对高度感染的病猪(每50克肌肉内检出残留虫体30~115个以上者),仅部分虫体被杀死,其余虫体仅囊壁消失,头节变色,但头节形态结构仍末破坏。丙硫苯咪唑田药后4个月检查对心、舌和各部肌肉组织内的蚴体杀灭完全,效果好,虫体杀死率达100%;对脑组织内的蚴体杀死效果低。  相似文献   

19.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所引起的。幼虫虫体俗称“水铃铛”,呈囊泡状,大小如黄豆至鸡蛋大不等,囊壁乳白色,囊内含透明液体和一个乳白色头节。虫体寄生于猪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除影响猪的生  相似文献   

20.
猪带绦虫有成虫、虫卵、六钩蚴、囊尾蚴不同形式的发育阶段和寄生状态,不同的虫体形式以独特的组织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满足其寄生在相应宿主体内的需要。研究发现,六钩蚴与囊尾蚴在虫体组成成分、生化指标以及代谢(分泌)产物等方面都有差异。SDS-PAGE和免疫印迹研究表明,六钩蚴的抗原成分非常复杂,不仅有共同抗原、阶段发育特异性抗原,而且在入侵宿主定植在肌肉组织后,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