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对泉州市某区海产品中的霍乱弧菌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经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能选择性检测O1和O139群霍乱弧菌,而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能有效克服假阳性,结合传统的病原微生物培养方法,可用于临床检验及卫生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次送检海产品检出的2例O1霍乱弧菌均无毒力基因ctx,但仍需加强监测,预防散发和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基于TaqMan探针荧光PCR技术检测副猪嗜血杆菌的方法,本试验参考GenBank已发表的副猪嗜血杆菌(Hemophilus parasuis,HPS)转录起始因子infB基因序列,利用生物学软件Primer Express 2.0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对副猪嗜血杆菌标准菌株提取DNA后进行PCR扩增,将产物测序鉴定后克隆到pMD1s-T载体,再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细菌培养后对菌液进行PCR扩增,把产物测序鉴定后获得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阳性对照;最后将建立的TaqMan探针荧光PCR方法进行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可以达到1μl1.0×101拷贝数量级的灵敏度;另外,该方法可以将HPS和大肠杆菌O157、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链球菌分开,特异性良好;稳定性试验显示,2次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65%和0.92%,批间变异系数为1.31%,稳定性良好.对口岸送检的56份猪肉和12份血浆蛋白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aqMan探针荧光PCR方法和细菌分离方法的检测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猪鼻支原体3种核酸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做出详细的比较.为日后的临床检测提供参考。方法:对75份肺组织、35份气溶胶、100份鼻拭子、16份气管支气管灌洗液样品进行检测,分男13采取常规PCR、套式PCR、荧光定量PCR检测.搜集相应的数据和资料,进行详细对比,总结检测结果和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后发现,常规PCR的检出率为11.0%(25/226),套式PCR的检出率为61.9%(140/226),荧光定量PCR检出率为55.3%(125/226)。常规PCR的检出率与套式PCR、荧光PCR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套式PCR与荧光P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鼻支原体的核酸检测方法,可应用套式PCR予以检测,该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高,精度准确,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PCR和多重PCR技术对人工感染鸡毒支原体SPF鸡样品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多重PCR技术对人工感染鸡毒支原体(MG)SPF鸡的样品进行检测,在第1~24d,所采集喉头及腭裂处粘液、喉气管组织、肺组织均可检出MG,阳性检出率要比传统分离鉴定方法高。在整个试验期不同样品的MG分离、PCR和多重PCR对样品(喉头腭裂粘液、喉气管、肺、气囊膜)的检出率分别为70%、81.3%、76.7%。试验结果表明了PCR和多重PCR对MG的检测不仅特异、敏感、快速,而且操作简便.对阳性样品检测的符合率100%,十分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快速检测出食用肉类中掺假物质,确保消费者切身利益,维持正常市场秩序,提升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检测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猪源性成分和牛源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荧光PCR可以用来检测猪、牛等动物源性成分,且检测灵敏度为1%;荧光PCR检测动物源性成分提高了检测效率及灵敏度,降低了假阳性机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技术对梅州地区疑似柑橘黄龙病样品进行检测,并与常规PCR检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用于检测柑橘黄龙病菌结果快速、准确、可靠且无污染。采用2种方法对梯度稀释的阳性样本进行检测发现,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灵敏度较常规PCR更高,能够检出样品中痕量的病原菌。本研究在梅州地区建立了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柑橘黄龙病疑似植株的检测,可以为梅州地区提供更准确、更灵敏、快速的黄龙病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食品和饲料中猫源性成分进行TaqMan探针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在动物和植物材料基质中,均能检出0.01%的猫源性成分,适用于市售食品和饲料中猫源性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能在临床上快速、准确检测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公布的PCV-2陕西分离株的全基因序列,在PCV-2的ORF2核苷酸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合成1条TaqMan探针和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设计的引物扩增ORF2部分基因并鉴定后,回收PCR扩增产物,连接pMD19-T载体,转化DH5α大肠杆菌,涂布Amp+琼脂平板,挑取阳性克隆进行PCR及测序鉴定后提取质粒,作为荧光定量PCR的标准品;以标准品为模板建立检测PCV-2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稳定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用建立的荧光定量方法对5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传统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PCV-2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其标准曲线的斜率为-3.383,R2=0.998,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循环数阈值Ct的变异系数(CV)为0.86%~1.0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度为5.06copies/μL;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猪圆环病毒Ⅰ型(PCV-1)、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瘟病毒(CSFV)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PCV-2标准品的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临床样品的检测中,所建立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检出阳性率较传统PCR方法高14.3%。【结论】成功建立了PCV-2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用于临床上对PCV-2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以快速、准确定量、便捷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各个领域,近年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植物病害研究上不断深入,大大提高了植物病害的检测效率和监测防治水平.结合了最近几年来应用于检测和鉴定植物病原病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过程中引物与探针的设计、反应过程、结果评价情况,综合论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引发的植物病害的检测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是4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弧菌,能够造成人类多种疾病,建立同时检测这4种食源性病原弧菌的检测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本研究旨在建立同时检测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的多重富集定量PCR(multiplex enrichment quantitative PCR,ME-q PCR)方法,并含扩增内标用于指示PCR反应的假阴性,创新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具备定量能力的检测方法,为这4种食源性病原弧菌的检测提供新方法。【方法】以细菌16S r RNA为扩增内标靶序列设计引物,并针对副溶血弧菌的collagenase、溶藻弧菌的gyr B、霍乱弧菌的omp W、创伤弧菌的vvh A,分别设计内、外2对特异性引物,首先将所有内、外引物混合,进行一个循环数较少(10—20 cycles)的高通量多重富集PCR将靶基因富集出来,由于循环数较少,各个基因得到均匀的扩增,每个基因均有4种可能的产物,每1种产物均能作为第二轮巢氏荧光定量PCR的模板,这增加了靶基因从模板中被富集出来的概率,然后将产物稀释后作为模板,利用内引物分别进行巢式荧光定量PCR检测各个基因,最后根据扩增曲线和熔融曲线分析结果。通过设置不同的第一轮多重富集PCR循环数(10、15和20个循环),优化ME-q PCR第一轮循环数。采用14株标准菌株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评价ME-q PCR的特异性。并以4种弧菌基因组DNA混合物梯度稀释的样品(100、10、1、0.1、0.01和0.001 ng·μL-1)作为模板,对建立的ME-q PCR进行灵敏度和定量能力的评价。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已分离到的69株疑似弧菌菌落的鉴定中,与传统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优化后,ME-q PCR的第一轮循环数确定为15,特异性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达0.001 ng,高于普通荧光定量PCR约1个数量级,并能有效指示PCR反应的假阴性,且拥有与普通荧光定量PCR相同的定量能力,扩增效率和R2符合定量的要求;将建立的ME-q PCR方法应用于69株疑似弧菌菌株的鉴定,24个绿色菌落为副溶血弧菌,22个黄色菌落为溶藻弧菌,1个黄色菌落为创伤弧菌,没有检出霍乱弧菌,其结果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一致。【结论】该方法能够定量、快速准确地检测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这4种食源性病原弧菌,灵敏度高,并能有效指示PCR反应的假阴性,结果无需凝胶电泳,适用于食品中4种常见病原弧菌的快速筛检。  相似文献   

11.
从广东省部分地区猪场采集疑似猪链球菌病病猪的扁桃体棉拭病料202份,用PCR方法检测棉拭样本培养物中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suis)及其主要致病血清型(1、2、7和9型).检出阳性样品147份,检出率为72.8%.其中检出S.suis血清2型21份,检出率为12.9%;检出血清9型6份,检出率为3.0%;未检出血清7型和1型.此外,不同地区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猪,S.suis检出率和各血清型检出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从而证实广东地区猪群中广泛存在S.suis呈地域性流行,并且是多种血清型共存.  相似文献   

12.
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定量检测Bt176转基因玉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实时荧光PCR技术鉴定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玉米Bt176品系。根据转基因玉米Bt176中内源基因Zein和外源基因cry1Ab设计引物及TaqMan荧光探针,成功建立了检测转基因玉米Bt176品系的实时荧光PCR方法。结果表明,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转基因作物,不仅可以达到品系鉴定的作用,而且可以用于转基因成分的检测。该方法简便迅速,降低了污染机会,为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的品系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可引起人和动物患病。对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进行检验,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为明确实时荧光PCR法在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检测中的最低检出限以及在不同食品类型中的检出效率,对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最低检出浓度进行了摸索与验证,对人工污染单增李斯特菌的豆粉、饼干、生菜、猪肉4种食品,在不同培养时间点取样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同时与国标法GB 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检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时荧光PCR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的优点,可在快速检测中应用,但因其死菌可以产生假阳性问题,而国标法检测可以分离得到污染菌株用于后续研究,因此,建议对于实时荧光PCR法检测阳性的样品用国标方法复检确认。  相似文献   

14.
番茄溃疡病菌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番茄溃疡病菌ITS(16S~23SrDNA间隔区)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荧光PCR检测引物(Fan1和Fan2)及特异性检测探针(Fanprobe),对番茄溃疡病菌和非番茄溃疡病菌的标准菌株实时荧光PCR反应。结果表明,番茄溃疡病菌PCR产物出现强烈的特异杂交信号,而非番茄溃疡病菌均未出现特异荧光信号,证明这对引物及探针具有番茄溃疡病菌鉴定特异性。将番茄溃疡病菌DNA做梯度稀释,测定该检测体系的敏感度,结果表明,此体系可检出52.3 fg/μL的模板。  相似文献   

15.
为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与鉴定提供参考,从传统标准检测方法、特异性PCR、分子系统发育3个层面,其中传统标准检测方法基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789.4-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特异性PCR基于invA基因、分子系统发育基于16S rDNA,对能力验证(CFAPA-805)样品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3种检测方法结果一致,样品341中检出沙门氏菌,其中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与分子系统发育鉴定结果显示,此次阳性样品中的沙门氏菌为沙门氏菌生化群(Ⅰ),肠炎沙门氏菌肠炎亚种,血清分型为O:9,12:H:g, m。本次实验室的能力验证结果为“满意”,肯定实验室沙门氏菌检测能力。通过比较,特异性PCR鉴定可以确定沙门氏菌是否检出,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和分子系统发育鉴定可以确认沙门氏菌的生化群、血清分型与分子分型。  相似文献   

16.
根据GenBank发表的鹅细小病毒(GPV)NS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以构建的含有该引物扩增序列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检测GPV核酸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达到0.998;对初始模板的检出下限为30个拷贝/μL,比常规PCR方法高100倍;与鸭瘟病毒、犬细小病毒、新城疫病毒和鹅副粘病毒均不发生交叉反应;组内与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用建立的Real-time PCR检测13例GPV感染阳性病例,GPV阳性检出率为100%。表明建立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以用于GPV的病原检测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针对副溶血弧菌的tlh基因和霍乱弧菌的vcc基因,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与TaqMan探针,建立检测水产品中2种细菌的双重荧光定量PCR体系,并进行了特异性与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得到了特异性扩增,而与其共存于水产品中的其他细菌均未见扩增。将不同比例的DNA混合后检测发现,2种荧光信号的收集不存在相互干扰。副溶血弧菌FJ14和霍乱弧菌H4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体系的最低DNA检测量分别为0.25 pg0、.32 pg,人工染菌样品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34 cfu/mL和153 cfu/mL。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该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水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快速准确,结果直观。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有效的检测霍乱弧菌方法,以有效预防及控制霍乱弧菌感染,针对霍乱弧菌 ctxA 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应用实时浊度仪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研究其特异性与灵敏性,并利用该体系检测海产品中的霍乱弧菌。结果显示,含 ctxA 基因的霍乱弧菌可得到特异性扩增,而其他与霍乱弧菌(含 ctxA 基因)共存于海产品中的7种细菌均未得到扩增,DNA 检测下限为81 fg/μL。用建立的实时浊度 LAMP 检测方法对150份海产品进行检测,检出含霍乱弧菌的海产品2份,与荧光定量 PCR 结果一致。表明建立的 LAMP 检测方法可用于海产品中霍乱弧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一套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引物探针,用于建立检测HBV病毒载量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HBV基因组片段,与T载体连接,制备工作标准品,并运用设计的荧光定量PCR对HBV DNA国家标准品进行检测.结果:以pMD18-T-HBc作为标准品,HBcF和HBcR为上下游引物,HBcP为探针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HBV病毒载量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9copies/mL到103copies/mL,批内重复性变异系数为0.20%一1.44%,批间重复性变异系数为3.08%~5.63%,检测国家阴阳性标准品的特异性灵敏度为100%,国家线性标准品的检测值与理论值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8.结论:成功筛选出一套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的引物探针,并已建立了一种特异性灵敏性均非常高的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已报道的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YellowLeafVirus.SCYLV)cp基因和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mosaicvirus.SrMV)NS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针对这两种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矗time-quantitative,RT-qPCR)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扩增产物‰值的不同,建立了可区分ScYLV与SrMV的多重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两种病毒扩增产物的‰值分别为80.8~82.8℃和84.6~86.6℃。检测数据显示:SrMV和ScYLV均有各自的特异性峰值出现,而健康植株无特异性峰值;在单独检测中的检出水平分别可达500和250copy/ixL:两种病毒m值的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03%和0.0270.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0670和3.1270。综上所述.所建立的多重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在对以上两种病毒的检测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