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安西牛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西牛是一个对荒漠半荒漠地区有很好适应能力的品种,不同于我国其它黄牛地方品种,安西牛具有很好的耐热、耐寒、耐旱、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其体格虽不大,但上述"特性"是其它品种牛无法与之相比的。安西牛是甘肃省宝贵的牛种资源,保存和发展安西牛并对其进行选育,开发利用研究,对充实全国养牛业育种基因库,发挥我国现有品种资源的遗传潜能,促进我国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和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分析了安西牛种质资源保护技术与研究的背景、安西牛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研究的特点以及取得的成效和保种措施。  相似文献   

2.
安西牛生活的安西草原纬度靠北,紧邻戈壁,故冬季漫长,大风较多。这对日夜牧食在安西草原的安西牛,是一个耐寒性能的严峻考验。安西牛靠其特殊的被毛结构,表现出对大风加严寒的良好适应性。因而,研究清楚安西牛的被毛特性对于安西牛种质调查有着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安西牛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安西草原。不了解安西草原生产状况和牧草质量好坏,就不会完全了解安西牛。从表1安西草原的退化和表2安西牛的退化同时发生,就可看出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表1可见,23年间草原复盖度下降了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了解安西牛产肉性能现状,为加强安西牛肉用性能选择和发展肉牛商品生产肥育工作提供依据。试验分甲、乙、丙3组(共11头牛),采用舍饲—放牧—舍饲等方式肥育试验一年。结果表明: 安西牛一代杂种牛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产肉量和经济效益都高于同龄的安西牛,显示了杂种优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西门塔尔杂种牛(西杂牛)肉用性能的利用。选用黑安格斯牛杂交西杂牛,随机选取同期出生断奶的杂交一代安西杂牛(黑安格斯♂×西杂牛♀)和西杂牛,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至20月龄,屠宰安西杂牛和西杂牛公牛各9头,取其背最长肌,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安西杂牛和西杂牛肌内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安西杂牛和西杂牛背最长肌中饱和脂肪酸(SFA)均达到52%以上,以长链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安西杂牛中SFA显著低于西杂牛(P0.05);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测定脂肪酸总量46%以上,安西杂牛中UFA极显著高于西杂牛(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安西杂牛和西杂牛中差异不显著(P0.05),油酸的含量在安西杂牛中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γ-亚麻酸、顺-11,14,17-二十碳三烯酸、顺-8,11,14-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和EPA等功能性脂肪酸在安西杂牛中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综上表明,与西杂牛相比,安西杂牛牛肉中脂肪酸的营养价值明显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甘肃畜牧兽医》2013,(11):51-52
安西牛因产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而得名。在瓜州县,以踏实、桥子和布窿吉乡所生产的牛最佳,故义有桥子牛、踏实牛之称。1982年,安西牛被确定为甘肃地方品种,写入《什肃省畜禽品种志》;随后,义被载人《中网牛品种志》,被确定为我国牛品种。安西牛在产区主要为役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研究了西杂牛、安西杂交F1代、安西杂交F2代的肉品质,为生产高端牛肉产品提供参考。本试验选取28-30月龄,平均体重在600±15 kg左右,体况良好的西杂牛、安西杂牛F1代、安西杂牛F2代各9头,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分为西杂牛组、安西杂牛F1代组、利西杂牛F2代组,进行屠宰,胴体在0-4℃的排酸车间成熟10d后再进行分割,测定肉品质。结果表明:(1)三个试验组牛肉的pH1h、Ph24h值差异不显著(P>0.05);安西杂F1代和安西杂F2代的肉色指标红度(a)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大于西杂牛(P<0.05);西杂牛组的剪切力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安西杂F1代和安西杂F2代的熟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大于西杂牛(P<0.05)。(2)西杂牛组的水分含量最大,安西杂F2代的粗蛋白质含量最大,但各组之间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安西杂F2代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西杂牛组(P<0.05)。综上所述,...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适合贵州肉牛产业发展的杂交模式,本研究以关岭牛为对照组,西本杂、利西本、安西本为试验组进行了育肥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西本的增重最高,依次为安西本、西本杂、关岭牛。利西本和安西本2种三元杂交牛的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西本杂(P0.05),极显著高于关岭牛(P0.01);西本杂则显著高于关岭牛(P0.05)。利西本和安西本2组三元杂交牛的胴体重、净肉重、眼肌面积显著高于西本杂二元杂交牛(P0.05),极显著高于关岭牛(P0.01),但屠宰率、净肉率以及肉骨比数值略高于西本杂二元杂交牛和关岭牛,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安西牛     
安西牛是长期繁衍在甘肃最西端普通牛种的蒙古牛。地处“丝绸之路”的戈壁沙滩。其中的绿洲区向来农业发达,对农耕畜力要求亦高,因此形成了特定环境下终年放牧而又役用为主的安西牛。解放初期曾以最  相似文献   

10.
安西牛具有耐热、耐干旱、耐寒、抗病、耐粗饲、耐放牧、体质结实、挽力大、用途广等特点,它不仅在我省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近十年来向河南、陕西、新疆等八个省区输出近万头,深受欢迎。去年,经省畜禽品种志编委会会议讨论,确认安西牛为我省保存和发展的优良地方品种。为了加快发展速度,确保品种质量,最近安西县成立了有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安西牛本品种选育委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甘南牦牛与鲁西黄牛、秦川牛、安格斯牛、夏洛来牛、西门达尔牛的屠宰性能和食用品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甘南牦牛在屠宰产肉性能的各项指标上,均低于其他良种牛;甘南牦牛肉色深红、大理石纹适中、pH值为5.55;甘南牦牛肉系水率为57.19%,比安格斯牛肉、西门塔尔牛肉分别低3.34%、3.90%,比秦川牛肉和鲁西黄牛肉分别高3.28%、3.37%;甘南牦牛熟肉率为69.79%,除比安格斯牛肉低之外,均高于秦川牛肉、鲁西黄牛肉及西门塔尔牛肉;甘南牦牛肉的剪切力值为4.85kg/cm2,比秦川牛肉略高,比鲁西黄牛肉、安格斯牛肉和西门塔尔牛肉低。  相似文献   

12.
就文山黄牛的分布、品种特性、适应性、杭病力、生产性能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平凉红牛遗传资源的形成过程,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先保再用”的保护利用策略,即:先申请认定为地方品种,列入国家地方品种保护目录,划定保护区先保护,固定前期选育成果;再系统规划开展平凉红牛遗传资源本品种选育和以此为育种素材的新品种选育,以期为“保护好平凉红牛地方品种,早日育成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海原县肉牛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为支撑未来肉牛产业发展需求,迫切需要从品种改良技术层面破解当前育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今后高端肉牛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本文分析了海原县当前繁育母牛资源现状,从肉牛产业发展目标以及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出发,探索高端肉牛产业的内在含义,提出以西门达尔牛为母本,安格斯公牛为父本的“海原黑牛”育种方向及其在实践基础上的现实可能性。同时通过现有安格斯纯种繁育扩大母牛和选育良种安格斯公牛,为大量杂交提供优秀的公牛基因资源。希望对当前海原肉牛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临夏黄牛某些种质特征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心产区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法,对监夏黄牛两个系统五个群体共181头牛进行了遗传检测,描述了临床夏黄牛的体型外貌特征,体尺特以及毛色特征等,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沪法对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后转铁蛋白-1,碱性磷酶等个血液蛋白多态位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皮埃蒙特、利木赞牛三元杂交组合幼牛产肉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皮埃蒙特公牛×西黄杂种母牛 (西门塔尔公牛×当地黄牛 ,下简称皮西黄 )、利木赞公牛×西黄杂种母牛 (下简称利西黄 )两组合的三元杂交种幼牛肉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个组合肉性良好。 9月龄体重分别达 2 88.4kg和 2 5 9k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达 879.4g和 846.1 g。皮西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和熟肉率分别为 5 8.2 5 %、47.5 0 %、81 .94%和 65 .4% ,利西黄分别为 5 5 .33%、45 .67%、82 .0 9%和 67%。皮西黄肉骨比、肉脂比、胴体优质切块比例和眼肌面积分别为4.5 5、1 0 .86、35 .1 2 %和 73.70 cm2 ;利西黄分别为 4.61、1 0 .2 3、33.38%和 63.1 0 cm2 。皮西黄产肉性能强于利西黄。  相似文献   

17.
为了郏县红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介绍郏县红牛产业发展现状,确立了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分析了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便为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皮埃蒙特牛杂交改良南阳牛的历史进程,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杂交后代繁殖性能研究,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杂交后代肉用性能研究,并提出了产业化集群开发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觉和祖国兽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平凉红牛"本质内涵进行了挖掘与梳理,并深度解读"平凉红牛"的天地禀赋特质及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为破解"平凉红牛"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郏县红牛作为我国优良的地方黄牛品种之一,其肉质细嫩,风味独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繁殖技术在郏县红牛上的成功运用,有效且快速的建立起扩繁体系,使郏县红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本文对已经成功应用于郏县红牛的同期发情、超数排卵、体外受精、胚胎冷冻和体细胞克隆技术五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未来郏县红牛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