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压热提取技术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鹰嘴豆中抗性淀粉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鹰嘴豆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法制备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淀粉浆质量浓度、压热温度、压热时间、冷藏时间四个因素对鹰嘴豆抗性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淀粉浆质量浓度21;、压热温度120℃、压热时间41 min.在此条件下,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提取率为13.76;.[结论]鹰嘴豆抗性淀粉的提取率与理论值比较接近,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为鹰嘴豆抗性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红外光谱在研究改性淀粉结晶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玲  黄嫣然  李晓玺  李琳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821-2826
 【目的】考察红外光谱分析在研究淀粉及改性淀粉结晶结构中应用的效果,为淀粉结晶结构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表征方法。【方法】通过对红外光谱图1300-800cm-1波数段的改性淀粉特征峰进行解卷积处理,得到980、1022和1047cm-1处的峰面积,计算980/1022、980/1047、(980+1047)/1022和980/(1022+1047) cm-1的峰面积比值,研究改性对淀粉结晶结构的影响,并与X-射线衍射分析相比较。【结果】发现醋酸酯化改性会导致淀粉结晶程度降低,结晶形态从A型转变为V型,而三氯氧磷交联对淀粉结晶结构影响不明显。【结论】利用红外光谱研究改性淀粉结晶结构所得的结果与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相符,说明红外光谱可同时用于表征淀粉改性过程中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紫山药淀粉为原料,研究韧化、湿热和压热3种热处理方式制备改性紫山药淀粉的溶解性、膨胀性、热特性和消化特性;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特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韧化改性淀粉的溶解性和膨胀性较差,糊化温度较低,糊化焓较高,抗消化淀粉含量高达75.87%;湿热改性淀粉的溶解性和膨胀性不好,糊化温度较高,糊化焓较低,但含有30.13%缓慢消化淀粉;压热改性淀粉的溶解性和膨胀性较好,糊化温度高,糊化焓低,快速消化淀粉含量为48.73%.这些理化和消化特性差异源自于不同热处理条件导致淀粉颗粒形貌、双螺旋结构和结晶变化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抗性淀粉的理化特性,为开发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研究采用压热法制备小麦抗性淀粉,并分析其抗酶解性、耐酸性、持水性、吸湿性、乳化稳定性、粘度特性、碘吸收特性等理化特性。【结果】通过对抗性淀粉理化性质的研究,发现抗性淀粉的持水力比原淀粉高134.2%,吸湿性比原淀粉高22.27%;膨胀势、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分别比原淀粉降低了5.34%、3.44%和15.04%。随样品中抗性淀粉含量的增加,淀粉峰值粘度呈下降趋势。抗性淀粉与原淀粉的最大吸收波长在570~580 nm,两者聚合度相差不大。【结论】小麦抗性淀粉的持水性、膨胀势、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比原淀粉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添加改良剂以改善抗性淀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小麦抗性淀粉粘度低所以可以作为食品增稠剂来使用。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优化老化回生型马铃薯抗性淀粉压热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期为马铃薯淀粉高值化利用和产业化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对老化回生型马铃薯抗性淀粉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多项回归模型建立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压热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23.6%、压热时间32min、PH6.4、冷藏时间24.7 h.其中,pH值对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最大,PH值和冷藏时间交互作用显著.抗性淀粉含量试验值为(10.28±0.065)%(n=3),与预测值10.44%基本一致.压热处理后抗性淀粉含量比原淀粉提高了2.43倍.  相似文献   

6.
刘艳  周丽娜  张英楠  闵伟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89-17691
[目的]优化高直链玉米抗性淀粉制备工艺。[方法]以发酵所得直链淀粉含量为58%的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结果]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为:压热温度135℃,压热时间40min,水分含量70%,储藏温度4℃,压热冷却循环3次。通过验证性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抗性淀粉的得率达到42.89%。[结论]为制备抗性淀粉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姜黄淀粉酶法提取工艺,提高姜黄淀粉提取率。【方法】以新鲜姜黄为原材料,姜黄淀粉提取率为指标,在几种蛋白酶中筛选最佳酶,采用单因素试验进一步确定提取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和中性蛋白酶添加量等4个因素影响姜黄淀粉提取率的优化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方法,进行4因素3水平响应面优化设计,共进行29组处理,每组处理3次重复,考察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和中性蛋白酶添加量等4个因素对姜黄淀粉提取率的影响,从而确定姜黄淀粉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姜黄淀粉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pH6.83、酶解温度51.45℃、酶解时间6.20 h、中性蛋白酶添加量0.13%,姜黄淀粉提取率的理论值为62.00%。考虑实际操作的简便,确定姜黄淀粉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时间6 h,酶解温度52℃,酶解pH6.8,中性蛋白酶添加量0.13%,在此条件下实际验证值为60.42%,拟合得到的模型与实际吻合良好。【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姜黄淀粉的酶法提取工艺条件,提高了姜黄淀粉提取量,为姜黄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灼琛  程江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72-74,179
[目的]研究压热法制备苦荞抗性淀粉的最优工艺。[方法]采用压热法制备苦荞淀粉,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试验分析,研究淀粉浆pH、淀粉浆浓度、压热时间、压热温度4个因素对苦荞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压热法制备苦荞抗性淀粉的最优工艺条件:淀粉浆pH 7、淀粉浆浓度60%、压热时间60 min、压热温度110℃,在此条件下的抗性淀粉得率为14.21%。此外,在制备抗性淀粉的同时,有效地提取分离了苦荞黄酮,提取率达到93.50%。[结论]该研究可为苦荞淀粉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小麦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利用压热法、酶法、酸法及其复合处理等方式制备小麦抗性淀粉.在对压热条件、α-淀粉酶和普鲁兰酶酶解条件、酸法条件优化的基础上,采用压热-酶法、微波-酶法复合处理制备小麦抗性淀粉.研究结果表明微波-酶法所制得的小麦抗性淀粉得率最高,其优化条件是:25%的淀粉乳在800 W微波条件下糊化2 min,α-淀粉酶量为2 U/g,酶解时间为20 min,酶解温度为85 ℃;普鲁兰酶量为4 U/g,酶解温度为55 ℃,酶解时间为3 h,然后4 ℃老化24 h,80 ℃干燥16 h,抗性淀粉的得率为17.36%.  相似文献   

10.
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酶解马铃薯淀粉的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酶解马铃薯淀粉的工艺条件,为降低微藻生产生物柴油成本提供参考。【方法】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酶解马铃薯淀粉,以葡萄糖含量为测定指标,选取反应温度、底物质量浓度、加酶量(m(α-淀粉酶)∶m(糖化酶)=3∶1)、反应时间4个影响因素,进行L25(5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电子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法对酶解产物的物理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底物质量浓度0.1 g/mL、加酶量为干基底物淀粉质量的0.6%、反应时间4 h、反应pH 4.0,在此条件下,马铃薯淀粉水解液中葡萄糖含量最高,为802.9 g/L。HPLC、SEM、XRD测定结果表明,酶解产物中葡萄糖所占比例最高,酶解未破坏马铃薯淀粉晶型结构,酶解作用只在淀粉表面发生。【结论】得到了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酶解马铃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藻生产生物柴油提供了较好的碳源,节约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