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芋根江蓠(Gracilaria blodgettii)是江蓠属一种经济海藻,可作为琼胶工业原料和鲍鱼饲料,目前已经在中国南方池塘进行试验栽培。为了探讨适合其栽培的生态条件,文章分别测定了在不同温度(18 ℃、23 ℃、28 ℃、33 ℃和38 ℃)、不同盐度(13、18、23、28、33和38)和不同光照强度(3 000 lx、6 000 lx、9 000 lx和12 000 lx)的培养条件下,芋根江蓠藻体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和生化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芋根江蓠适宜生长温度为23~38 ℃,最适温度为28~33 ℃;适宜盐度为18~38,最适盐度为23~33;适宜光照强度为6 000~9 000 lx,最适宜生长光照强度为9 000 lx。在最适的环境条件下,藻体具有较高的日相对生长速率(RGR),藻胆蛋白和可溶性蛋白(SP)的质量分数最高,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最低,受环境的胁迫最小。在生长状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等方面,芋根江蓠具有适应高温和中、高盐度环境条件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培养条件对长紫菜叶状体生长及生理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长紫菜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理响应,研究了在不同温度、盐度和光照培养条件长紫菜叶状体的生长及生理响应,主要测定藻体的生长、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17~20 ℃时,长紫菜藻体可以保持较高相对生长速率,当温度高于23 ℃时,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藻体发红并出现溃烂;长紫菜叶状体在盐度25~35下可以保持较快生长,在低于盐度25的条件下,藻体的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产生显著的变化,并观察到藻体变薄、发白、腐烂现象;在光照为3 000~6 000 lx时,藻体生长速率较为稳定,藻体在光照为9 000 lx条件下的叶绿素a含量低,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以及POD活性都出现显著增高,并观察到发红及溃烂现象。因此,适合长紫菜叶状体生长的温度为17~20 ℃,盐度为25~35,光照在6 000 lx左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南方藻种脆江蓠移植北方后进行的池塘栽培试验,试验设置了5种不同的脆江蓠池塘栽培模式,重点观测了池塘水温、盐度、pH和光照强度对脆江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池塘水温的变化和光照强度的强弱对脆江蓠生长影响明显,本试验条件下的盐度和pH变化对脆江蓠生长影响较小。试验显示,水温20~30℃、光照强度<3000lx、64h池水循环1次、池塘水深3m处底播栽培最适宜脆江蓠生长,并且栽培期间定期分苗的藻体生长速率显著高于未定期分苗的藻体。  相似文献   

4.
不同环境因子对莫氏马尾藻幼苗生长和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盐度、光照强度、营养盐质量比例和水深下莫氏马尾藻(Sargassum mcclurei)幼苗生长和光合色素的变化。结果表明,莫氏马尾藻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2~20℃,最适宜温度为12℃,温度高于24℃时生长受到抑制,藻体有腐烂现象;其生长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2~28,其中盐度为28时生长最快,低于13时生长缓慢甚至受到抑制,并出现发白腐烂现象;其适宜光照强度为1000—30001x,光照强度过高时藻体有发白腐烂的现象;其生长的适宜营养盐比例为m[硝酸钠(NaNO3)]:m[磷酸二氢钾(KH2PO3)]=15:1;其适宜水深为30cm,水深大于60cm时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
将福建宁德海区人工养殖的脆江蓠分别于40、80、120、160、200μmol/m2.s光照下进行培养。测定其相对生长速率、干重、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速率等指标,并绘制光合作用曲线,计算其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结果表明,在低光照(40μmol/m2.s)下,脆江蓠呈现负生长,但光合色素含量较高;短期(7d)内,80~120μmol/m2.s的光照强度适宜脆江蓠生长,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光强,光合色素含量也显著高于高光强各组;经长期(14~28d)培养,高光强(160~200μmol/m2.s)下的脆江蓠相对生长速率和光合色素含量逐渐升高,随光照增强,藻体干重不断增大,在200μmol/m2.s下干重达到最大;20℃时,脆江蓠呼吸作用速率为0.07±0.03μmolO2/g.min,最大光合作用速率为0.40±0.12μmolO2/g.min,光补偿点为35±15μmol/m2.s,光饱和点为200±60μmol/m2.s。  相似文献   

6.
以鹿角沙菜(Hypneacervicornis)为材料,分别研究了其在不同光照强度(2000lx、4000lx、7500lx、10000lx和15000lx)、不同温度(15℃、20℃、25℃、30℃和35℃)、不同盐度(5、10、15、20、25、30和35)下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变化。结果显示,适合鹿角沙菜生长的光照强度为2000—4000lx,温度为20~30℃,盐度为20—35;最适合生长的光照强度为4000lx,温度为25℃,盐度为30,在此条件下藻体具有最高的相对生长速率(RGR),SOD活性最低。在光照强度4000~5000lx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可溶性蛋白(SP)、叶绿素a(Chl—a)和类胡萝卜素(Car)的质量分数降低,而藻红蛋白(PE)和藻蓝蛋白(Pc)的质量分数上升;在温度25~35℃、盐度30~35范围内随着温度、盐度的升高,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质量分数降低,说明适宜的温度和盐度有利于其生化组分积累。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适宜大型海藻芋根江蓠(Gracilaria blodgettii)栽培的生态条件,分别测定了在不同总无机氮浓度(48μmol·L^-1、96μmol·L^-1、144μmol·L^-1、192μmol·L^-1、240μmol·L^-1、288μmol·L^-1和336μmol·L^-1)和不同氮磷比(N/P)(1/1、5/1、10/1、50/1和100/1)的培养条件下,芋根江蓠藻体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和生化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最适总无机氮浓度为192μmol·L^-1,最适N/P为10/1。芋根江蓠适宜在氨氯(NH4^+-N)比例较高的海水中生长,3种无机氮最适合质量比值是m[硝氮(NO3^--N)]∶m(NH4^+-N)∶m[亚硝氮(NO-2-N)]=1∶10∶5和m(NO3^--N)∶m(NH4^+-N)∶m(NO-2-N)=5∶10∶1。在最适宜的营养盐因子环境条件下,芋根江蓠在生化组分(光合色素及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能力等方面都表现较好;而在海水总无机氮浓度过低、N/P过高以及NH4^+-N在总无机氮中所占比例较低等条件下,都不利于藻体正常生长,会导致藻体营养不良、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8.
理化因子对原绿球藻生长及其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宪栋  蒋霞敏  符方尧 《水产科学》2007,26(12):643-647
以COA为基础培养基,进行了光照、温度、盐度等理化因子对原绿球藻生长和色素含量影响的单因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原绿球藻适宜生长的光照度为500~2500lx,最适光照度为500~1000lx: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25~30℃;适宜生长的盐度为0~44.9,最适盐度为13.7~33.4;适宜生长的pH5~11,最适pH8~10;最适氮源为NH4-N,其次为(NH2)2CO;适宜生长的氮(NH4Cl)质量浓度为5~25mg/L,最适质量浓度为15~25mg/L。理化因子对该藻色素含量的影响与其生长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南方藻种脆江蓠移植北方后进行的池塘栽培试验,试验设置了5种不同的脆江蓠池塘栽培模式,重点观测了池塘水温、盐度、pH和光照强度对脆江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池塘水温的变化和光照强度的强弱对脆江蓠生长影响明显,本试验条件下的盐度和pH变化对脆江蓠生长影响较小.试验显示,水温20~30℃、光照强度<3 000 lx、6...  相似文献   

10.
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藻体脆性大,短时间高盐海水浸泡可使其软化,有利于规模夹苗生产。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短期高盐胁迫对脆江蓠光合生理及生化组成的影响,以探讨高盐对其光合系统的损伤及其恢复效果。实验设置 5 个盐度梯度(40、45、50、55、60),自然海水作为对照(盐度 33),分析盐度处理 1 h 内脆江蓠的失水率及藻体软化程度;同时研究了高盐处理 0.5 h 及不同恢复时间(12 h、24 h)对脆江蓠 pH 补偿点、光合作用荧光特性、光合作用产氧量(RO)和光合色素组成等光合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脆江蓠在盐度 50~55 的海水中浸泡 0.5 h 效果较好,此时藻体软化,并且经过 24 h 恢复后,藻体光合作用参数可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该处理条件可以用于脆江蓠生产。高盐(盐度 40~60)处理脆江蓠 0.5 h,随盐度增加,脆江蓠 RO 值呈波动下降(P<0.01)、pH补偿点和光合效率 Y(II)值逐渐降低(P<0.05)。PE 含量随盐度增加而增加(P<0.01);恢复 24 h 后最大光合效率 Fv/Fm和 Y(II)值基本恢复正常水平(P>0.05), Chl a、Car、PE 和 PC 含量均恢复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本研究旨在为提高脆江蓠规模化养殖夹苗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相关酶活性对短期高盐胁迫的响应,旨在为提高脆江蓠规模化养殖夹苗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设置5个盐度梯度(40、45、50、55和60),自然海水作为对照组,研究了高盐处理0.5 h及自然海水恢复12和24 h对脆江蓠抗氧化酶和光合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高盐胁迫0.5 h后,随盐度的升高,脆江蓠的抗氧化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升高(P<0.0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波动变化(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丙二醛(MDA)含量随盐度升高显著升高(P<0.01),上述抗氧化酶活性均在盐度50~55时出现极值;脆江蓠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活性随盐度升高逐渐降低(P<0.01),碳酸酐酶(CA)含量随盐度增加略有增加(P<0.05)。随恢复时间的增加,脆江蓠SOD、POD和CAT活性逐渐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Rubisco活性逐渐升高(P<0.05),CA含量呈波动变化。研究表明,短期高盐胁迫显著影响脆江蓠藻体抗氧化酶和光合酶活性,藻体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加强对无机碳的吸收利用来应对高盐胁迫,胁迫去除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采用L25(56)正交试验法测定了不同pH(6、7、8、9、10)、温度(10、15、20、25、30℃)和盐度(15、20、25、30、35)对体质量为(71.2±8.5)g的单环刺螠肠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以及不同盐度对单环刺螠血液溶菌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环刺螠肠消化酶活力的最适环境条件分别为,蛋白酶:pH 8、温度30℃、盐度35;淀粉酶:pH 9、温度25℃、盐度25;纤维素酶:pH6、温度30℃、盐度35;脂肪酶:pH 6、温度25℃、盐度30。盐度15和20两组单环刺螠血液溶菌酶活力均先降后升再降,而盐度30和35两组则先升后降。至处理第4d,各试验组溶菌酶活力依次为:盐度3025352015,盐度15和20两组溶菌酶活力显著低于盐度较高试验组(P0.05)。盐度25~35、pH 6~9为单环刺螠适宜的环境条件,高温(25~30℃)下其消化酶活力较高,而低盐度(15~20)下其消化酶活力和免疫能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下皱紫菜(Porphyracrispata)生长及藻体生理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合皱紫菜生长温度为17~23℃,最适宜温度为17~20℃,在此温度下藻体可以保持较快相对生长速率,温度高于23℃时其生长受到抑制,并出现溃烂现象,说明皱紫菜耐受低温能力要比耐高温能力强。适合皱紫菜生长的盐度范围为25~35,最适宜盐度范围为30~35,在此盐度下藻体可以保持较快相对生长速率,低于15或高于35其生长缓慢甚至受到抑制,并出现发白、腐烂现象,说明皱紫菜的耐高盐能力表现强于耐低盐。适合皱紫菜生长的光照强度为4000~7500lx,光照强度过低时其光合作用降低,而过高则影响藻体的新陈代谢、生长速度及其光泽度,从而影响皱紫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海刺猬(Glyptocidaris crenularis)是海胆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因其性腺品质较高,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然而,其生长发育却极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也就制约了海刺猬人工养殖的开展。在适温(18.5~23.6℃)条件下,对41‰、38‰、35‰、32‰、29‰、26‰、23‰、20‰、17‰九个盐度下,海刺猬的活力、摄食和存活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盐度会对海刺猬的活力、摄食和存活产生影响。在盐度为29‰、32‰、35‰组中海刺猬的状态良好,活力较强;盐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海刺猬的摄食。而在出现死亡的各组中,高盐度组(38‰、41‰)出现死亡现象的时间早于低盐组(17‰),同时其存活率低于低盐组。因此,相对于高盐度来说,海刺猬具有一定的低盐耐受力。研究表明,在适温(18.5~23.6℃)条件下,海刺猬的最适盐度为29‰~32‰。  相似文献   

15.
高温条件下营养盐对江蓠生长与氮、磷去除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大型红藻菊花江蓠和脆江蓠为试验材料,开展为期30d的养殖试验,通过分析江蓠的生长和氮、磷变化特征,研究在25℃条件下不同质量浓度氮(磷)营养盐——1.65(0.23)mg/L、4.12(0.57)mg/L、8.24(1.14)mg/L、12.35(1.71)mg/L、16.5(2.28)mg/L对江蓠生长和去除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整个试验周期各组菊花江蓠相对生长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段研究发现,各组相对生长速率均有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氮(磷)质量浓度超过8.24(1.14)mg/L各试验组的脆江蓠相对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且在养殖超过10d后,表现为负增长,并随着营养盐质量浓度的升高出现负增长加快的趋势。各试验组氮、磷去除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盐质量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菊花江蓠对磷的去除效率显著高于脆江蓠(P<0.05);两种江蓠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时段均主要集中在0~10d。营养盐质量浓度对两种江蓠的氮、磷吸收速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吸收速率随氮、磷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在25℃及氮(磷)质量浓度小于8.24(1.14)mg/L时,菊花江蓠对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且能维持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温度和盐度对中华原钩虾幼体孵化、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室内受控实验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15,20,25和30℃)和盐度(盐度5,10,15,20,25,30和35)以及温度和盐度交互作用对中华原钩虾幼体孵化、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原钩虾幼体孵化的数量受水温影响显著(P<0.05),20℃幼体孵化率最高,平均每只亲体孵化幼体30.67个。水温对幼体生长的影响差异十分显著(P<0.01),15~25℃范围内,幼体的日增长和特定生长率随水温升高而增加,水温25℃时达到最大值,平均日增长体长为0.23 mm/d、体质量平均日增长体质量为0.20 mg/d,特定生长率体长为6.40%/d、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为15.79%/d;当水温高于25℃,钩虾的日增长和特定生长率降低。根据相关性方程式推算其最适孵化温度为21.50℃,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中华原钩虾幼体的存活率受温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20℃钩虾幼体存活率最高,为98%,30℃存活率最低,为87.67%。盐度对中华原钩虾孵化幼体数量、存活率及幼体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温度和盐度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中华原钩虾对盐度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温度对中华原钩虾种群发展的影响要大于盐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环境因子对异枝江蓠的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测定了在不同温度(18、23、28、33、38℃)、不同盐度(13、18、23、28、33、38)和不同光强(3000、6000、9000、12000 lx)的培养条件下,异枝江蓠藻体的相对生长速率和生化组分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异枝江蓠适合生长温度为23-33℃,在此温度范围,藻体具有较高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其藻胆蛋白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较高,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较低。异枝江蓠适合生长的盐度为18-28,异枝江蓠对低盐的耐受能力高于高盐,6000 lx是异枝江蓠的最适生长光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