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17年12月,桂林某养殖公司放养的广西龙胜凤鸡连续多批次出现单侧或者双侧跛行、站立不稳、食欲减退、羽毛蓬乱等症状,共造成鸡群20%的发病率和1%~2%的死亡率。剖检发现病变主要发生在鸡跗关节以下,从跗关节沿肌腱向下剪开,可见淡黄色清亮液体流出,法氏囊萎缩。无菌取鸡的病变关节处液体及其组织分别进行细菌和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并用其法氏囊组织研磨液进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RT-PCR检测。结果分离到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支原体分离检测呈阴性,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检测呈阳性。根据鸡群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病原检测结果确诊该鸡群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后引起机体免疫抑制而继发的细菌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广泛持续地使用传染性法氏囊活毒疫苗和灭活油乳疫苗免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已经不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呈区域性的大面积流行了。但近段时间,北方一些省份的局部地区传染性法氏囊发病较去年、前年增多,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发病日龄也有所提前,如原先是三周龄左右发病,如今是17~18日龄就发病,解剖除传染性法氏囊红肿有黏液外,并无十分典型病变,  相似文献   

3.
<正>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又称为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腔上囊病。由于免疫失败或不进行免疫,时有此病发生。1 流行特点本病无季节性,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鸡只发病1~3天内波及整个鸡群,感染率100%,死亡率70%~80%,各品种鸡只都可感染。2 诊断2.1 发病急,发病率高。2.2 肾肿,法氏囊呈葡萄状,胸肌、腿肌出血。2.3 鸡群下痢,排白色、黄白色水样稀便。2.4 鸡只羽毛蓬松,采食量减少,常扎堆在一起,不愿走动。3 鉴别3.1 与肾炎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区别:肾炎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肾与法氏囊病相似,但法氏囊病胸肌、腿肌出血,肾炎型传  相似文献   

4.
1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 近年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①病死率的变化:过去鸡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一般在13%~50%,雏鸡甚至可高达60%以上;现在发病率低,死亡率也降低了,一般在20%以下;②季节性变化:过去春季及夏初发病多,现在该病季节性不明显;③病程的变化:过去发病快,死亡曲线呈"尖峰式",发病后3~4d为死亡高峰,现在发病缓慢,零星死亡,病程长;④发病日龄的变化:发病日龄提前,有的鸡群10日龄之内发病,多数鸡群在20~30日龄发病,一些鸡群在使用本病弱毒疫苗二免后发病;⑤病例不典型而且混合感染增多.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鸡传染性法氏囊出现了亚临床型,病理变化不明显,发病日龄明显拓宽,死亡率增高,并且常与其它传染病混合感染,给鸡群的整体免疫带来困难。1993年蛋鸡场一批鸡20日龄发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以后又发生了禽伤寒和马立克氏病,造成大批死亡。现报告如下:发病情况虽然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但传染性法氏囊病仍有发生,死亡率约3~5%。1993年一批鸡3周龄前生长良好,传染性法氏囊疫苗首免后三天发生法氏囊病。注射IBD高免卵黄液,IBD典型病变消失,但仍有死亡。50日龄后病鸡极度瘦弱,腹大。投服氛所酸等抗菌素病情好转,死亡减少…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引起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的淋巴细胞受到严重损害为主要特征。由于该种病毒主要攻击鸡群的免疫器官,导致身体免疫机能出现障碍,免疫能力受到干扰而引起发病。笔者主要就1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实验室诊断方法与防治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在肉仔鸡和蛋鸡中常有发生 ,本地鸡的发病率很低。但最近门诊中收治了 5例本地鸡法氏囊病 ,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这 5例法氏囊病的本地鸡群共 2 10 0只分布在 2个乡镇 ,5个饲养户中有 2户散养、3户圈养。鸡群于 2 0 0 2年 7月 6日开始发病 ,至 8月 8日共有 32 0只发病 ,死亡 92只 ,发病日龄在 18~ 32日龄之间。据主诉 ,5个鸡群均未进行法氏囊病疫苗接种。发病鸡群羽毛蓬松 ,无光泽 ,采食减少 ,拒饮 ,头下垂 ,眼睑闭合 ,精神不振。排白色或黄白色水样稀便 …  相似文献   

8.
进入夏季以来,法氏囊病的流行非常严重,在不少地区肉仔鸡法氏囊活疫苗14日龄免疫后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发病率由10%到50%不等,大肉食一般免疫后24h内就发病,而杂交肉鸡免疫后第3d发病。这种情况在养殖户中造成了一定的恐慌。我单位通过临床考察,对发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侵害禽类免疫器官的病,目前常用的法氏囊活疫苗多为中等毒力的疫苗,对禽类法氏囊都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如果鸡群健康状况良好,疫苗使用得当是不会引起家禽发病的。生产中疫苗直接引起发病主要是由疾病、饲养管理、鸡群状态、疫苗使用方…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患病时间短,死亡率高,常呈现暴发性死亡,然后鸡群迅速康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会严重威胁到鸡的免疫系统,导致出现免疫抑制,使其它疫苗免疫失败,鸡群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强,诱发多种疫病,给饲养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正>1发病情况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2011年3月,武威市凉州区某鸡场饲养的8 000只21日龄鸡群突然大批发病,6 d内死亡260只。发病后3~4 d死亡达到高峰,平均每天死亡60多只。发病1周后,病死鸡数明显减少,迅速康复。根据临床经验和症状,怀疑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11.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鸡的法氏囊,法氏囊是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所以,发病后会出现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失败,使鸡群发生多种病原合并感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4~9月份高发,主要发生于2~15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从临床接诊的病例分析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日龄多在4~55日龄之间,肉鸡、蛋鸡、麻鸡及草鸡均有发病,但以肉鸡为主,占发病鸡群的90%以上。有些鸡群多次发病,这在过去少见。所有的发病鸡群,除了个别未接种IBD疫苗外,其余鸡群分别饮水或滴鼻接种了国产或进口疫苗,有些发病雏蛋鸡和麻鸡曾免疫过两次。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传染雏鸡和青年鸡,主要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属于高度接触性和急性的传染疾病,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突然等特点,在2~3 d内波及整个鸡群。目前在夏秋季节,该病呈现出地方性流行特点,鸡群感染后出现严重免疫抑制问题,从而给养殖户带来较大损失。笔者针对1例青年鸡患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过程展开了分析,对疾病临床症状、临床诊断情况、实验室诊断方法等进行了探究,提出了疾病的防治措施,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法氏囊病在我市的流行发生了新的特点,免疫失败的鸡群不断出现。现就我市情况总结如下。一、流行新特点1.临床症状及病变不典型,出现亚临床型法氏囊病。幼雏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怕冷扎堆,拉白色稀便,剖检时肌肉出血比较明显,法氏囊萎缩或变化不大,仅轻度出血。育成鸡及产蛋鸡多为散发,以拉稀为主要症状,肌肉出血,法氏囊明显肿胀,其体积比正常大3-4倍。2.发病日龄明显变宽,病程延长。法氏囊病最早可发生于1日龄幼雏,晚者产蛋鸡群亦可发病。有的病程可达2周以上。3.…  相似文献   

15.
<正> 1 发病情况辽宁省大连市某蛋鸡专业户引进海塞克斯蛋雏鸡3000只,均按免疫程序对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肾传支、腺胃传支)、减蛋综合征进行了疫苗预防接种,但未接种传染性喉气管炎和传染性鼻炎疫苗。在育雏期鸡群发育正常,成活率达90%。到了育成期时,畜主发现鸡群精神异常,采食量明显减少,咳嗽,呼吸困难,产蛋率由90%下降到50%。发病4天后,每日死亡4~8只,发病期间病鸡达1200只,发病率44.4%,死亡250只。2 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1流行特点本病多在高温多雨季节大量发生。2~11周龄、3-6周龄为发病高潮期。第1次免疫之后和第2次免疫之前是发病最集中的时期,流行初期呈典型经过,后期非典型性病例增多,在鸡群中反复发生,并伴有继发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马立克、鸡球虫等病,导致死亡率上升。本病潜伏期为2~3天,易感鸡群感染后突然发病,  相似文献   

17.
刘丽 《现代畜牧科技》2020,(3):103-103,10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也被称为甘布罗病、传染性腔上囊炎,鸡感染后主要表现出急性的发病过程,并且具有高度的接触性,属于免疫抑制性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属于二类的动物疫病。一旦鸡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会给饲养场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实际生产中应该根据相关条例法规的应用,以控制和消灭传染性法氏囊病,确保饲养者的经济效益免受损害。现主要围绕鸡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总结相应的防控措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猪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浆的研制和应用孙银华丁忠留严勋伍仁福江苏海安县多种经营管理局海安22660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2~10周龄鸡群,该病除引起发病鸡群一定数量死亡外,还能破...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我国的流行非常广泛。本病主要侵害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因法氏囊被破坏,使鸡降低其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并造成鸡对免疫接种的应答反应低下或造成免疫失败,患病鸡群常继发感染新城疫、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白痢病等。2006年1月宣化区某鸡场发生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及白痢病混合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春光乡大北街村某户饲养肉仔鸡1500只,从2006年1月份起,鸡群开始发病,发病率85%,死亡率40%。以后经法氏囊苗免疫的鸡群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发病,发病率3…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我国发生后,上世纪90年代初达到了一个发病高峰期。后来,随着免疫密度的加大和防护措施的增强,该病的发展有所缓和。但近几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环境的污染致使该病又屡有发生。去年以来,该病又在山东、河北等地呈地方性流行,尤以山东省的一些地区发病严重,有些地方用于治疗该病的卵黄抗体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那么,这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发病原因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防止鸡群发生该病?为此,笔者就以接诊的病例为例,结合该病在发病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浅谈一下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