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牧业通讯》2001,(9):40-41
本刊讯:近日,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积极宣传国家鼓励海外留学人事为国服务的政策,研究制定具体办法,积极吸引海外留学人员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去年是福布斯第二次公布“中国富豪榜”,这个排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这50位富豪的财富总计达100亿美元,平均每人2亿美元。在“中国50富豪榜”中,有30位富豪是去年新进入这个排名的。 在“中国50富豪榜”中,有5人在农业领域里经营商业,29人从事制造业,还有14人从互联网或其他高科技领域中发家致富。这50人的平均年龄为43岁,其中年龄最大的荣毅仁为84岁,年龄最小的丁磊只有29岁。由于文化大革命影响,21人没有读过大学;6人曾经远赴海外留学。有12人是全国人大代表。 这些充满活力的企业家将大大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一些难题正在困扰着中国经济,这些企业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将使这些困难迎刃而解。 本栏摘自《中国禽业导刊》2001年2期  相似文献   

3.
《蚕学通讯》2008,28(3):53-53
为了丰富文化生活,激发师生们对艺术业余爱好的追求,该所成立了“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插花艺术爱好者协会”,特别邀请到从日本留学5年归国的小原流派四级教授向玉冰老师,利用周未业余时间为该所16位插花爱好者讲授“小原流插花艺术”。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金秋十月,一幢红黄相间的6层大楼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院内迎来了它的落成庆典。国务委员陈俊生亲笔为该楼题写的“幼南博士楼”五个金字镶嵌在大楼一侧,格外醒目。这是屏山发展(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陈幼南先生捐资300万元人民币为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兴建的“幼南博士楼”。这所宿舍楼旨在为畜牧研究所培养畜牧科技人才,吸引海外学子,留住人才,为年轻的畜牧科学家提供宽松的生活环境,意在激励年轻的畜牧科学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为祖国的畜牧事业贡献才华。兴建幼南博士楼,是陈幼南先生对发展祖国农业科学事业的一片…  相似文献   

5.
乳业信息     
三元、光明、伊利三大乳业巨头实施海外攻略据信息时报:业内一直盛传伊利密谋以港澳为跳板全力进军海外市场的传闻得到证实。记者从伊利有关负责人处了解到,最近,伊利已与澳门有关方面签订了300万港元的合同,其产品正式进入澳门市场。这说明伊利继去年1月份首家进入香港市场后,又向其“海外新攻略计划”迈进了一步。据业内知情人士分析,伊利密谋海外市场,与国内乳业巨头“北京三元”、“上海光明”的海外扩张战略有关。早在去年8月,原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高青山秘密抵澳洲,在澳大利亚注册成立了中国乳业的海外第一家合资企业———西澳…  相似文献   

6.
王霞 《中国饲料》2024,(6):153-156
当前,饲料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日益增强,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越来越多的饲料企业开始走出国门,着手布局海外市场,具体表现为饲料跨境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与欧盟、亚太地区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加深。面对这一背景,饲料企业对跨境贸易人才质和量的需求与日俱增,为此,本文从饲料企业的实际需求入手,对饲料跨境贸易人才培养路径进行研究,力求以高质量的跨境贸易人才助力饲料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杜争艳 《中国饲料》2023,(18):120-123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饲料企业已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饲料企业要想借助创新驱动,优化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尤其是面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饲料企业要提前做好海外市场的优化布局和持续深耕,而这一发展过程往往离不开高素质外贸人才的支撑。为此,饲料企业要根据扩展海外市场的实际需求完善外贸人才培养体系,并针对外贸人才培养问题制定相应策略,保障外贸人才的培养质量,以高素质外贸人才为饲料企业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令世人瞩目,三峡库区发展的环境,人们对投资环境、文明环境谈论很多,而对人才环境尤其是金融人才的环境研究甚少。近些年来,我们一方面没有为经营发展实力和优惠政策筑巢引凤,另一方面自己的“永久牌”人才却一个又一个“孔雀东南飞”了,其数据统计起来是惊...  相似文献   

9.
任琪  赵英 《中国饲料》2023,1(8):158-161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饲料产业人才与未来农业发展不匹配的问题日益凸显。新农科建设为饲料产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文章着重研究新农科背景下饲料产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对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饲料产业人才应从落实耕读教育、加强跨专业学科交叉融合和加强“产-教-研-习”结合3个方面入手,提升饲料产业人才“知农,爱农”情怀,提升饲料产业人才“强农,兴农”本领,提升饲料产业人才解决“三农”问题能力,进而完善饲料产业人才培养的途径,加快乡村振兴推进速度。  相似文献   

10.
建设现代畜牧业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任务。面对畜牧业转型升级而人才培养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危机,综合性大学应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来适应社会需求的改变。高校是人才培养、思想汇聚和科学研究的高地,肩负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从畜牧行业的转型升级入手,在新农科人才的核心理念下,以“技术、项目、人才”为纽带,打造“入口协同、过程融合、出口互动”的全程培养模式,构建形如“螺栓—螺母”紧密相扣的“五有”领军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共创、共建、共享”的方式,校企双方以需求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开阔教育视野,完善育人方案,共建协作平台来提高企业参与育人积极性,升级知识结构以达到产业集群对人才标准的要求,加强过程监督提高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能力,把关毕业论文严守人才出口,评价人才质量并反馈培养责任主体,不断完善培养模式,提高了校企双方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实现了人才培养的过程参与资源共享,进而推动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世纪70—80年代的人事部,90年代的人力资源部,到21世纪的人力资本部,随着企业人事部门名称的升级换代,人的地位也由工具、资源,上升到资本,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人才放在了与资金、资产同等重要的位置,人才也成为企业资本之一。21世纪养猪进入了企业化时代,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许多猪场企业缺少人才甚至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人才匮乏的同时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本期专题“养猪企业如何留住与培养人才?”,将从“以发展空间留住人才”、“以绩效考核留住人才”、“以企业文化留住人才”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此话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张平俊 《蜜蜂杂志》2011,31(10):43-44
通用公司前任CEO杰克·韦尔奇把一生中70%的精力放在人才管理上,甚至在办公室里贴上了“人才第一,战略第二”的口号,并解释说:“我之所以重视人才,是因为我相信有能力的人才能够制造出好的产品和服务”。现行社会的企业间人才战争可以说是很多跨国公司参与的“世界大战”,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已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牧业通讯》2009,(23):20-20
11月7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三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 为加快实施“做国际化、专业化酵母大公司”的战略目标,大力拓展国际酵母市场,实施海外发展战略,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万季飞、  相似文献   

14.
《中国猪业》2014,(5):36-36
据博亚和讯2014年5月6日报道,承德博亚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签约,达成合作协议合作共同于河北滦平建立“猪业创新工作站”。“猪业创新院士工作站”是该县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历史机遇,强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上新的突破,在重大项目开发、科技合作交流等方面搭建了“人才强企”的新平台,以此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从而推动实现环首突破,加速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15.
《中国畜牧业》2009,(23):20-20
11月7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三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 为加快实施“做国际化、专业化酵母大公司”的战略目标,大力拓展国际酵母市场,实施海外发展战略,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万季飞、  相似文献   

16.
海外学习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海外学习。通过对大学生海外学习主要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可行的项目管理和拓展的措施,以提高大学生海外学习项目运作的质量,促进高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我县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机制的创新,以“政府为领导,兽医主管部门监督指导,以养殖户为主体强制免疫新模式”展开防疫工作,连续十年无一例重大动物疫病和动物产品安全事故发生,一般动物疫病也控制在极低的水平,多年被省、市评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先进单位”“动物疫情测报先进单位”“人民群众满意的行政管理部门”等,有二十多人次先后被为省、市、县优秀中青年科技后备人才、先进工作者、优秀拔尖人才等。  相似文献   

18.
侯晓慧 《中国饲料》2023,(24):209-212
“双创”背景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与饲料企业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为培养适合饲料企业发展的人才提供有利环境,为高校人才走上创新创业道路指明了方向。通过分析“双创教育”的意义,提高“双创”人才的培养质量。在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利用高校教育资源为饲料企业提供人才保障,为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双创”背景下,对高校与饲料企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转型升级,在开设专业课程、建立合作机制、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展校企合作等板块,致力于人才与企业对口发展,践行“双创”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涂皘 《科技视界》2023,(2):12-1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翼”重要论述不仅明确了科学普及的定位,为新时期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还为高校“培养什么样的科普人才、如何培养科普人才以及为谁培养科普人才”提供了全新视角。在“两翼理论”指导下,高校学生科普创作社团已然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践行科研育人的重要场域、实现科普科创“两翼齐飞”的重要阵地,必将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动物保健》2005,(4):58-58
据海外媒体报道,英国食品标准局日前委托进行了一份全国范围的调查。调查显示,相比吃到感染疯牛病的“高危食品”而言,英国民众对脂肪、盐和糖含量过高的食物更为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